重组卷02-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_第1页
重组卷02-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_第2页
重组卷02-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_第3页
重组卷02-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_第4页
重组卷02-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2

注意事项:

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或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

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读《水浒传》的人可能

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中国古

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

一处林子。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转到门前绿栏杆,

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

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

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

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

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

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

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

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眼晴都在两人身上,却

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晴不觉在两人身上。”流动视

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风流。

杨志比武的描写,是在单纯中求洒脱;大名府陷落的描写,要在复杂中求专注,千头万绪由何处着手?

叙事者心灵手捷,一下子提住了梁中书遑遑然如丧家犬的身影和目光,举一纲而收拢千丝万缕。行文没有

让梁中书轻易脱险,而是在他逃遍东南西北四门和三闯南门的过程中,由内往外地辐射出圆形的视角,把

瞬间遍及满城的战火统一于一人的眼光之中。

视角可以分为内视角、外视角和旁视角等处在不同层面上的类型。视角的流动,可以在同一层面上采

取对位的、波浪状的或者圆形的种种流动方式;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采取跳跃的或者台阶式的流动方式。

纪吻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一则二百余字的故事,使用有如昆虫复眼一般的视南,它先用外视角,写翰林

院一位官员从征伊梨,突围时身死,两昼夜后复苏,疾驰归队。随之,作者和翰林院一位同事问起他的经

历,采取他“自言被创时”的方式转向内视角。内视角把人物在生死边缘上迷离恍惚的意识滑动,寓于灵

魂离体后的徘徊,简直是某种意识流的写法。最后作品又转到旁视角,借同事之口表达对这位官员的赞叹。

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

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

(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体交融”指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领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

B.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叙事时较难将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

C.如果流动视角采取圆形轨迹展开,叙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视角有时并不一致。

D.纪的通过内视角呈现从征伊犁的官员的意识流动,赋予了故事深度心理功能。

【答案】B

【解析】B.“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于文无据。文中只说“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

更强化了这种效应”,至于西方语言有没有这一特点及其作用文中并未提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答案】D

【解析】A.“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于文无据。文章重在论述中国传统叙事

作品的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视角的特点和效果,虽然也有和西方定点透视视角的比较,但并没有阐明孰

优孰劣。B.“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错误。由原文:“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

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可知,作者举“大闹快活林”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句式

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这一观点。C.“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错

误。根据文中“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可知作者举《阅微草堂笔记》

中的小故事是为了论证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视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

B.选择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叙事还是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叙事,与叙述的内容相关,也与叙事者希望达到

的叙述效果相关。

C.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

事功能。

D.《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采用流动视角,既写“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

又写黛玉眼中的凤姐、宝玉等人。

【答案】C

【解析】C.笔记小说“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于文无据。原文与笔记小说有关的论述在最后一段:

“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

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这段论述主要谈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功能和纪监)的这篇笔记

小说的独特之处,没有将其与长篇作品进行比较。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

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近年来,我

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

材料二:

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

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

疑。袁隆平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根据高粱、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料稻杂交路线。

所谓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

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从“三系法”

的操作程序上讲,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不育系材料。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

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即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状就越明显。于是

一切都变得清晰了:下一步的工作即是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的稻株,而在这些稻株中,野生稻或野生

稻中的不育株作为亲本则是最为理想的,它极有可能突破此前不育系选育的难关。“远缘杂交”技术路线

的确立,是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随着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在海南的发

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不仅正确而且完全可以实现。

(摘编自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

材料三:

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湖

南、浙江、广东、广西、江苏、湖北等省区以种植杂交水稻为主,发展麦类与一季杂交稻、双季杂交稻、

玉米与杂交稻等多种模式。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促进了粮食、食用油和多种经济作物

的经营发展,而且培育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推广杂交水稻,还促使中低产稻田的面

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杂交水稻分篥力强,根系发达,吸收

力好,秆粗叶茂,株型好,光能转化效率高,这使中低产稻田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

距大大缩小。

(摘编自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斫究(1964〜2010)》)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C

【解析】C.“突破”“亲本亲缘关系过远的难关”错。材料二说的是“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

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可见“野败的发现”突破的是亲本的亲缘关系过近的难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在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实践时,并没有盲从学界的权威理论,而是将杂交水稻作为自己研究

的突破口。

B.不育系材料的选育是三系配套育种技术能否实现的关键,理清这一研究思路后,袁隆平开始了寻找地理

远缘或遗传远缘稻株的工作。

C.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近,后代的不育性状就越不理想,这是袁隆平在认真总结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才认

识到的。

D.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复种指

数,还培育了地力。

【答案】D

【解析】D.“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错,材料三第一句是“由于

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可见“全

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是在“杂交水稻的推广”之后出现的,是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出

现引起的结果。

6.杂交水稻培育的成功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①促进了粮食增产,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②提供了杂交水稻的技术范式,推动了

遗传育种学的学科发展;③推广了新型的种植模式,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事件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三“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促进了粮食、食用油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经营发

展,而且培育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可概括出:促进了粮食增产,提高了土地的经

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结合材料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

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材料二“随着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

线得到证明,它不仅正确而且完全可以实现",可概括出:提供了杂交水稻的技术范式,推动了遗传育种

学的学科发展;结合材料三“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

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推广杂交水稻,还促使中低产稻田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改变了农民对中

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这使中低产稻田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距大大缩

小”,可概括出:推广了新型的种植模式,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

(2020年新课标I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

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

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

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

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

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

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

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喈喏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

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

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

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

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

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

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

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

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

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

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

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

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

屋外,拉运木雪撬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

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

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

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

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

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

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答案】D

【解析】“来塑造海明威式‘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脱现

实生活的牵绊。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答案】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

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进行分

析。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后没有机会滑雪的

颓丧。“我们要去滑,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次滑雪

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

写出了二人想到以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

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

及其效果。

【答案】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

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

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节手

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

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

的喜爱与渴吩,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

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

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

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目:“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

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口:“卿

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狎军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郁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

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目:“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垓

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兔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目:“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

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懑婷。朕庭无常设之乐,

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

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秦,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置

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

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日:“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

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木理当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

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日:“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

之!”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答案】C

【解析】其中“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以”作谓语,“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主谓短

语作宾语,之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D项。“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

指代前文所说“诈冒事觉”这一类人,共同作“有”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而下一句“上欲杀之”,“上”

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语,引领一个新的句子,要单独成句,可排除B。这句话的意思是:戴胄为人忠诚

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

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

流放。”

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答案】B

【解析】“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胄

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

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

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i争;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

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

错误。根据原文“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隋朝灭亡是因为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两个原

因造成的,而不仅仅是大臣的原因。•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答案】(1)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依法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2)(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怜悯的人,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句:“既”,己经;“断”,处理;“复断之以法”,状语后置句;“忿”,愤怒;“信”,

信用。

(2)关键词句:第一句省略主语;“覆视”,查看;“当”,判处;“矜”,怜悯,怜惜;“状”,情况;

“可”,值得;“闻”,使……知道。

参考译文:•

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

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

“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

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

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

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

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唐太宗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了。郁令裴

仁轨私下使唤看门的人,皇上很愤怒,想要斩杀他。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劝谏道:“法律,是陛下和天

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独有的。如今仁轨犯了轻罪却遭受极刑,臣担心其他人因此而慌乱,不知如何

是好。”皇上听了很开心,兔了仁轨的死罪,让乾祐担任侍御史一职。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

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回奏。另

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后常常为此而不

吃酒肉,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

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奏,在外地诸

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

省督察,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

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

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

命令於士澄逮捕窃贼,稍微牵连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二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

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

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岂只是

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鹭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缴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答案】D

【解析】“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鹫

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

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纵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

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鹭边同它谈话,并

且话中称鹭鹫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

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

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

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

【答案】①.别有幽愁暗恨生②.此时无声胜有声③.雕栏玉砌应犹在④.只是朱颜改⑤.

岸芷汀兰⑥.郁郁青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中需要注意的字形有:“幽”“砌”“芷”。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

而入“馆”,①,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

也给人一种②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

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

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

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乳了,你牙上有韭菜。

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

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③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

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

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①顺理成章②难以言喻③迫不及待

【解析】第①空,前面说“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

一家照相馆",那么照相而入“馆”,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一件事。能够表达这个意思的成语是“顺理

成章”,意思是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第②空,此处是对照相馆的感受,前面谈到了它的“神秘”,“端庄含蓄”,这里要求用一个词来形容“幽

暗”造成的“高贵感”,这些感觉是很难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的,因此应用“难以言喻”,意思是指事

物、心情找不到恰当的语句或词语形容、说明或表达出来。

第③空,这是写照完相之后等待取相的感受,前面有“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说

明很兴奋,想要早点看到自己的照片,应用“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

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答案】第一处三句话,表现了个体“我”在照相时对自我各方面形象的急切关注,只在第一句开头标出

主语“我”,后两句连贯紧承,突出急切关注的心理,语势贯通,情感充沛;②第二处三句话,是在陈述

旁边别的人给“我”的提示,七嘴八舌,突出了旁边的人对“我”的热情关心,连用三个“你”不但不繁

琐,反而使表达更自然顺畅,更好地体现照相时大家互相提示、互相帮衬的热闹亲切的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第一处“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这是照相人唯恐自己照出来

不好看,因此着急地询问同伴,想要自己的形象比较完美;一连串问题只用一个“我”字,后两句连贯紧

承,能够突出这种急迫而又兴奋忐忑的心情,语势贯通,情感充沛;而第二处“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

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这是是在陈述旁边别的人给“我”的提示,是朋友间的互相提醒,这些观察到

的问题,如“脸上粘了个东西”“头发乱了”“牙上有韭菜”并非是一下子都看出来的,有可能间隔了一

点时间;或者这些提醒并不是一个人发出的,因此连用三个“你”,七嘴八舌,突出了旁边的人对“我”

的热情关心,这样写表现出大家一起去照相的紧张而又兴奋、热闹亲切、互相帮衬的情景。连用三个“你”

不但不繁琐,反而使表达更自然顺畅。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

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

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

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Φ。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

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②,经过治疗可能得

到一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③,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

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

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

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情况;②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前面介绍了“眼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眼中风,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属于缺血性眼病;联系

后面介绍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可

知,这三种都是“动脉堵塞”,属于缺血性眼中风,并且此句放在段首,应当是总领句。据此写“视网膜

动脉阻塞有三种情况”;

第②空,由前面介绍两种动脉阻塞的顺序可知,此处句子应与“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视

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照应,谈视力下降情况,且比前两种情况轻,据此可写“视力下降程度

相对较轻微”;

第③空,由前文“视网膜动脉阻塞时”可知后面要写危害;后文有“缺血超过90分钟”“缺血超过4小

时”可知,缺血时间越长,对视功能危害越大。据此写“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20.“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

“打笔仗”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答案】①含义:以所写的文章为武器进行斗争,围绕不同观点展开辩驳和论证。②缘由:“打笔仗”一

词来源于打仗,其和“打仗”有相似之处,都是双方进行交锋、对抗,只不过一个用的是文章,一个用的

是兵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词语含义及得名原因的能力。

“眼中风”与“脑中风”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与大脑血管或视网膜缺血或出血有关。然后分析“打仗”

和“打笔仗”的相似之处。

含义:“打仗”是指正在对立面的两方或儿方拿着武器互相攻击,目的是战胜对方。再看“打笔仗”,就

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以笔为武器进行论辩,目的是说服对方。由此得出“打笔仗”的含义:以所写的文章

为武器进行斗争,围绕不同观点展开辩驳和论证。

得名缘由:“打笔仗”一词来源于打仗,其和“打仗”有相似之处,进行“打仗”或“打笔仗”的双方或

多方观点、立场不同,甚至对立;双方都用武器攻击对方,只不过一个用的是文章,一个用的是兵器。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示例: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以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

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句式杂糅或不合逻辑,“最迟不超过4小时

内”,“最迟”后面必须跟确定的数字,而不能是一个范围,因此可将“内”删掉;“并”表示并列关系,

而前后句子是目的关系,把‘'并"改为“以”。

(2020年新课标II卷)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

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

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

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例文】

共创同一世界的美好未来

各位嘉宾:

大家好!

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原本高度发达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仿佛一下子放慢了脚步。但是我相信:

这根本阻挡不了全人类共谋发展的大趋势,更加阻挡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

们仍将朝着人类美好未来的星辰大海继续努力地前进。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始终和世界保持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有些联系有时甚至能够改变

中国历史的进程。在商周时代,很多来自两河流域的人类族群就曾迁徙到中国的腹地,带来了很多先进的

文化与技术。汉代时,张骞开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不仅带回来了很多植物的种子,还让凯撒穿上了来自

中国的丝绸。唐代时以西域的风物为时尚;宋代时中国的海船走遍南洋。马可波罗在元代时来到中国,开

启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三宝太监的宝船多次下西洋,甚至到达了非洲沿岸。正是由于来自美洲的土豆和

玉米,使清代的人口大幅增加,活人无数……中国的历史说明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从人类存在的一刻就

己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不可阻挡,更不能逆转,因为这是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

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个人的。如果某些国家或个人因为一己的私利而剥削、欺

诈、侵略、蹂蹒其他国家或个人的话,那他们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公敌,而受到全人类的唾弃.只有在“同

一世界”的理念下,才能让经济落后的地区慢慢发展起来;才能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安居乐业;才能共同面

对未来的挑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要全人类共同进步,共同走向和谐幸福。

尽管在新冠疫情下,我们不得不各自封闭了国门。但交通可以封闭,世界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联系却

从未断绝。各国对中国的援助,我们牢记在心;我们也开始援助世界各国,世界人民的友谊在礼尚往来中

逐步加深。这时,我们离“同一世界”的梦便更近了!

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有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全球一体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会继承历史的

经验,运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的思路方法,和全世界的青年人携起手来,共同创

造更加先进、更加幸福、更加和谐的“同一个世界”!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希望大家都

能认同这一现实,一起携手,共创未来!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审题立意及写作方法:1、时事新闻类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

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