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预测卷1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从古至今不乏“看客”。在鲁迅笔下,形形色色的“看客”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们或幸灾乐祸,或麻木绝望,或漠不关心,这些都是人性中真实而又令人厌恶的劣根性。
“看客”们之所以乐于去看,无外乎自己还过得去的抱了侥幸心理,无聊的要娱乐,自己惨
的要在他人身上获取慰藉。鲁迅笔下的“看客”,并不局限于他所处的时代,而是囊括了过
去、当时与现今,他用笔墨批判着“看客”丑恶麻木的嘴脸,同时也给人们以警示。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往往是普通的底层民众,他们生活越是艰难,就越容易因斤斤
计较而滋生嫉妒;他们看不惯别人的成功与收获,后者会让他们内心不由得产生不平衡感,
于是要看别人的失败与悲惨,那会让他们产生快感,伪造自己成功的假象。或许他们看到别
人的惨状会有所惊动,然而绝对不会与其产生共情,也不敢去提供帮助、做引火烧身的举动;
他们只会在内心的防护罩上一层又一层地加固。从客观角度分析,“看客”旁观的行为有其
历史渊源,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愚、规民行、限民言,早已麻痹了群众,迫使百
姓收起了对他人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不敢有这样高尚的权利,只能接受管理这一单一的义
务。他们用无情冷漠的表情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与无助,生怕一个出格就要被抓去杀头。
然而围观行为是不犯法的,甚至这是百姓们接触外界的少有的渠道之一,也就成为民众为数
不多的“娱乐”方式了。每当有人发现了一个新的“娱乐”看点,“他背后的人们又须竭力
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婚鱼”。这种看客的畸形现象被
公众悄然地“默许”为正常,久而久之,“我既不是演员,又不担任什么职务,我只是一个
看客”,这倒是一个很好的置身事外的借口了。
如何来挽救这成千上万的麻木无知、冷漠无情的“看客”?孔乙己默然死去,狂人大喊
“救救孩子”,阿Q盲目地要闹革命……其中有多少“看客”明里暗里地推波助澜?他们也
是千千万万的庸众之一,而直到今日,现实中仍然有他们的翻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
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这侵蚀着原本美好的社会道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助长着不正风气的
滋生蔓延!
怎么挽救这样一个病态的群体?鲁迅早年想通过学医济世救民,后来恍然发觉医学只能
救治人的肉体,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要改变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根本是要改变国民的
思想,因此早年间,鲁迅等人在一系列的变法革命中以新形式的文学作品渗透人心,虽然确
确实实地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老百姓的温饱得不到解决、生命得不到保障,又怎么
能要求他们用自己残存不多的精力去爱别人,去对不能给自己提供庇护的社会负责任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使人们渐渐改变了思想,打开了
心扉,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重新焕发出生机。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
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再遥不可及,中国已
经打破了那个没有窗户的铁的黑屋子的困境!
(摘编自谢彤《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材料二:
语图互文指语言符号和图像符号的相互模仿和印证。赵宪章指出:“文学和图像的'统
觉共享',实则是语言文本和图像艺术之间‘语象‘和'物象'的相互唤起、相互联想和相
互模仿”。基于语象和图像之间的关系,“看客”形象及蕴含于其中的批判与反思精神才得
到读者的“共享”。
鲁迅运用环境、外貌和动作描写表现“看客”,为的是“看客”形象能够自我显现。而
画家共享文学与图像,使“看客”的自我显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而在统觉共享下自我显
现的“看客”形象,烛照的是传统文化的建构。专制主义思想编织起密密匝匝的罗网,形成
牢不可破的铁屋子,“看客”则在这间铁屋子里沉睡。“看客”对待示众的犯人是狂热的,
对待先觉者的启蒙则是冷漠的,当然也包括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启蒙知识分子。统治“看客”
思想的传统文化是妄自尊大且顽固的,所以“看客”对待新潮思想的态度亦是排斥的。
鲁迅立足于文化本我立场,指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才是中国应有的出路。鲁迅“所经过的人生“,是在西学东渐、文化
价值重新整合的时期,“看客”本质上是专制思想的人化、西方文化视域的参照系和中西方
文化交汇的隐喻。经过“看客”形象的语图符号学分析,得出“看客”的特征是麻木、愚昧
和嗜血的,而这些特点皆反映着专制主义文化对“看客”的控制。“看客”不仅没有自觉的
能力,还充当专制主义思想的代言人,通过“看”杀人,是专制主义文化的肉身化显现。当
启蒙知识分子们主张全盘西化时,鲁迅切中肯修,以专制主义思想人化的“看客”为参照并
在“看客”形象中渗入其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思考,对西方现代性思想提出最深刻的怀疑,
以文化本我立场、永恒的“看”和怀疑的精神思索中国自救的道路。
(摘编自陈建伟、李志艳《批判与反思——鲁迅小说“看客”形象的语图符号学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作为百姓们接触外界的一种渠道和“娱乐”方式,“围观”这一畸形现
象被认为是正常的。
B.民主制度确立,平等思想得到传播,百姓们的温饱得到解决,这使人们有可能去爱别人,
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C.鲁迅从学医济世救民到弃医从文疗救国民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的思想,打
破了“黑屋子’’的困境。
D.画家对文学与图像的共享,能使鲁迅笔下具有麻木、嗜血等特征的“看客”的自我显现更
加形象化、具体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笔下“看客”们所共有的幸灾乐祸、麻木绝望、漠不关心的嗜血言行,真实地表现出
他们人性中的劣根性。
B.鲁迅小说中的普通的底层民众都会嫉妒或心理不平衡,他们乐于看到别人的失败与悲惨
而不会同情和提供帮助。
C.“我既不是演员,又不担任什么职务,我只是一个看客”的心理被“看客”们当作推卸责任、
掩盖冷漠的借口。
D.“看客”的狂热与冷漠反映出专制主义文化对他们的控制,鲁迅塑造这样的形象的目的是
呼吁全盘西化以自救。
3.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下列选项中描述的情节不能反映“看客”产生的客观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儒林外史》中王玉辉认为女儿为丈夫殉情是青史上留名的事,在女儿绝食而亡后仰天
大笑道:“死得好!死得好!”
B.《祝福》中,女人为准备“福礼”,杀鸡,宰鹅,她们的臂膊因清洗被水浸得通红,而拜
福神的却只限于男人。
C.《召公谏厉王止谤》中描述周厉王暴虐无道,并且以刑杀来压制国人对他的指责,使得
百姓不敢再说话,道路以目。
D.《孔乙己》中,掌柜取笑孔乙己偷东西被打断腿时,他并不十分分辩,喝完酒后,便又
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离开了。
4.材料一是如何一步步地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4分)
5.下面的语段是《阿Q正传》中对阿Q被杀前的描写,下图是丁聪在20世纪40年代为此
配的图。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配图的理解。(6分)
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采的人们。
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
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
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
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
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近不远的跟他走。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左镰
莫言
那个手持左镰蹲在树林子里割草的少年名叫田奎,是田千亩唯一的儿子,也是我二哥的
同班同学。我二哥考上了中学,田奎的学习本来比我二哥好,但他不上学了,每天割草。
村子里有很多孩子割草。放学之后,我也割草。我们割了草送到生产队的饲养棚里。十
斤草换一个工分。
我天生不是割草的料儿。我姐姐一天能割一百多斤,挣十几个工分。有一天我只割了一
斤草。当我把那一斤草提到饲养棚时,在场的人大乐。饲养员赵大叔用食指挑着我那一斤草,
说:“你真是个劳模儿!”——从此我有一个外号‘'劳模儿"。
晚饭时,全家人聚在一起批评“劳模儿”。
我爷爷说:“想不到我们家还能出‘劳模儿',你割的是灵芝草吧?”
我爹说:“你坐在地上,用脚丫子夹,一下午也不止夹一斤草吧?!”
我娘说:“你到底干什么去了?”
我姐姐说:“肯定是偷瓜摸枣去了。”
我哭着说:“我跑了一下午,到处找草,但是没有草……”
我姐姐说:“明天你跟着我,不许乱跑。”
但我不愿意跟我姐姐去割草,我愿意去找田奎。
田奎永远在那片树林子里活动。树林子里有几十个坟墓,他就在那些坟墓间转来转去。
坟墓上生长着一些低矮枯黄的茅草,还有菅草。田奎蹲着,有时也弯着腰站着,用那张左镰
像给坟墓剃头一样耐心地割。我们割草,都是右手挥镰,左手将割下来的草抓在手里。他用
左手挥镰,因没有右手,右胳膊上绑着一个铁钩子。他用铁钩子将割下来的草拢在一起。我
感觉到他那个铁钩子比我的手还灵便。我也曾尝试用他的左镰割草,但感觉非常别扭。我问
田奎:“你从小就用左手吗?”
他说:“刚上学时,我拿笔都用左手,左手写得快,右手写得慢。”
“我二哥说你学习很好。”
“也不是很好。”
“你为什么不考中学呢?”
他用右手的铁钩子指指前面一座坟墓,低声道:“那座坟里有一条大蛇。”
“多大?”我恐惧地用手摸头发。因为传说蛇一见儿童就会教头发,只要让它把头发数
清,魂就被它勾走了,因此,遇到蛇必须迅速将头发弄乱。
“想看看吗?”
我犹豫着,但还是跟着他向那座坟墓走去。
那座坟墓上有几个拳头大的洞眼,他指指其中一个。
我屏住呼吸,摸着头发,凑近那个洞眼。起初看不清,渐渐地看清了。那里边确有一条
茶碗般粗的大蛇。黑皮白纹。看不到整体,只看到部分。我感到周身冰凉,情情地退下来,
一直退到离这座坟墓很远的地方才敢与他说话。
“你一个人夭夭在这里,不怕吗?”
“自从我爹剁掉了我的手,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这使我回忆起那个炎热的下午,那时候田奎还是一个双手健全的少年。
我们聚集在村南的池塘边上,衣服挂在树上,我们光着屁股戏水、摸鱼。
池塘里生长着蒲草、芦苇,我们在里边钻来钻去。突然有人喊:“喜子来了!”
喜子是我们村刘老三的独生儿子,是个傻子。
喜子一丝不挂,朝着池塘这边跑来了。他的妹妹拿着他的衣服,跟在后边追。
我确实记不清到底是谁先喊了一声:“打啊,挖泥打傻瓜啊!”
我们从池塘里挖起黑色的淤泥,对着喜子投去。
有一团泥巴打在了喜子的胸膛上。他没有躲避,还是傻哈哈地笑着。
我们感到很开心,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喜子的妹妹欢子拿着喜子的衣服赶上来。她挡在喜子面前。有一团泥巴击中了她的胸膛。
她哭了。她哭着喊:“你们不要打了,他是个傻瓜!”
一团泥巴击中了她的头,她哭着喊:“你们不要打了,他是傻瓜,他什么都不懂……”
欢子用身体掩护着喜子,身上中了很多泥巴。她哭着骂起来:“你们欺负一个傻瓜,老
天爷会打雷劈了你们的……”
也许是惧怕老天爷惩罚,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累了,大家突然停了手,有的喊叫着,
有的不出声,钻到蒲草和芦苇中。
当天晚上,我们还在院子里吃饭的时候,刘老三怒冲冲地撞进来,带着哭腔说:“我刘
老三,前辈子一定是干过缺德事儿,生了个儿子是傻瓜……可你们打个傻瓜干什么?欢子都
给你们跪下了,你们还不住手……”
我父亲抄起板凳对着我们没头没脸地砸下来。
我爷爷说:“过来,给你们三大伯跪下!”
我们赶紧跪在地上。我二哥哭着说:“三大伯,你饶了我们吧,我们错了,不是我们领
的头……”
“是谁领的头?!”父亲停下手中的板凳,厉声问,“是谁领的头?!”
“是田奎……”我二哥说。
父亲用板凳重重地敲了我一下,厉声逼问:“你说,是谁领的头?!”
“田奎……”我说。
“如果你们敢撒谎,”父亲说,“我就割掉你们的舌头!”
“没有撒谎……”我二哥说。
“老三哥,”我父亲提着凳子说,“我教子无方,向您赔罪……”
“兄弟,”刘老三道,“咱们两家是生死的交情,这点事儿不算什么。只是田奎为什么
要挑这个头?他家是地主,俺家是贫农,这不差,但斗争他爷爷老田元时,如果不是俺爹站
出来做保人,老田元就被拉出去毙了,这不是恩将仇报吗?不行,我得去田家问个明白!”
刘老三怒冲冲地走了...
很多年后,村子里的媒婆袁春花,要把寡居在家的欢子介绍给田奎。那时,她的爹刘老
三和她的哥喜子都死了。她先是嫁给铁匠小韩,小韩死后她改嫁给老三,老三死后,她就带
着孩子回来了。袁春花说:“人们都说欢子是克夫命,没人敢要她了。你敢不敢要啊?”
田奎说:“敢!”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因为割草太慢受到一家人的批评,心里十分委屈,虽然姐姐愿意带“我”割草,但“我”
宁可找田奎,这体现了“我”性格的倔强。
B.小说有对田奎手持左镶割草的情形进行描写,他右胳膊上绑一个钩子拢草的细节让人触
目惊心,那个钩子把田奎的创痛永远地固定了下来。
C.“我”面对大人的责打和追问,跟着二哥供出田奎是领头的人的事实,既体现出年幼的“我”
和二哥内心的害怕,也暗示田奎失去右手的真实原因。
D.田奎跟“我”说他失去右手以后变得什么也不怕了,可见成长的历程虽然是充满痛苦的,
但也让他真正地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介绍作为独生子的田奎,学习成绩虽然好,却不上学,不交代原因,引起读者
的好奇心,引出后文故事,使文章更耐人寻味。
B.小说语言简练而生动,欢子不顾一切挡在傻哥哥前面,身上泥巴由“一团”到“很多”,欢
子由哭喊到哭骂,体现出她的无助和愤怒,也暗示“我们”的冷酷无情。
C.小说运用了“留白”与“造境”的手法,没有叙述田奎失去右手的详细过程,使故事显得不
那么残忍,保持了平实朴素的韵味。
D.在小说的结尾,作者用寥寥几笔安排了田奎与欢子成为眷属,简笔的手法让故事有了余
音绕梁、韵味无穷的效果,令人感慨万分。
8.小说中田奎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分)
9.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诸葛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日:“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
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
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
相令聚尚三十许日而公丛舒谷来立是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我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
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那,使镇东
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帝遣曹真都督卷有诸军,军都。亮身率大军攻祁
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以汉平犁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
出,朝野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帝乃勒兵马
步驹•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初,越鬻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
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
谡为多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
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
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
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谡之未败也,裨将军巴西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
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
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平特见崇显。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
为右将军,口丞相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
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B.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
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C.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
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D.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
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右,也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古人以西为右,以东为左。
B.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时候特起的名号。
C.参军,东汉末开始出现的官名,是“参某某军事”的简称,是诸王及将帅的幕僚。
D.行,是兼任的意思。表示兼代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署、权、判、假、摄、守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准备攻打魏国,于是与下属谋划,魏延献出了自己的计策,诸葛亮认为此计太过
冒险,途中没有平坦的大道,决定不予采纳。
B.诸葛亮十分器重喜欢谈论军事计谋的马谡,不顾刘备的临终告诫,出军祁山时委任马谡
为先锋,而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经过考验的人。
C.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放弃水源上山驻扎,最后被敌军打败;后马谡被依法处斩,
诸葛亮亲自前往祭奠,还抚恤他的子女。
D.王平战前一再劝谏,却不被马谡采纳,战后率领部下千人擂鼓把守营地,使魏军不敢进
逼,并收拢各营残兵返回蜀国,受到尊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
(2)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14.魏延所献之计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认识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冬夜读书忽闻鸡唱
陆游
龌龊常谈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
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事去大床空独卧,时来竖子或成名
春芜何限英雄骨,白发萧萧未用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中的“冬夜”点出创作时间,又暗合诗人的人生境况,意蕴丰富。
B.首联诗人指出那些行为不端的小人们嘲笑自己,自己决定归隐的现实。
C.诗歌颔联“天涯怀友”与“灯下读书”、“月千里”和“鸡一鸣”相对,虽为宽对,但为佳对。
D.尾联诗人长叹,世上埋没过许多英雄,自己老而无成也就不必自惊自叹。
16.诗人冬夜不眠夜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运用贴切的比喻是《诗经・卫风•氓》这首诗的特点之一,比如“,
M以淇水有岸、池沼有边来比喻凡事都有一定的限制。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了六国灭亡后王
室成员被解送到秦国的情状,暗示其悲惨命运。
(3)“风”和“雪”作为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古代文人常常吟咏的对象。如“,
"两句即是对眼前风雪交加的景象的描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文学是进行科学教育最好的切入点。它从远古时代就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
且天文学作为六大基础学科中唯一未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学科,可以不受已有学
科教育范式的束缚。
“比宇宙更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火星上有植物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在云南做科普报告时,遇到
纳西族小学生的连环追问。这些①的问题,武向平已回答了多次,他说:“小
孩子是②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有很多③的想法。作为科技工作
者,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份好奇心,通过科学教育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理念
告诉他们,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火种。”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不要让孩子们像科
学家一样思考,而是让每一个孩子们都成为科学家。
近年来,很多中小学校采购天文观测设施,开发校本课程,组织天文活动,-
些相关教育机构也推出了各类观星活动与天文研学活动,在天文科学普及上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开展天文科学教育,可以培育一片深厚的土壤,让天文学不再“曲高
和寡”,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让具有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青少年不断“冒”出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曲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简单来说,贝类浓郁鲜美的滋味来自其体内为储备能量以及平衡外部盐度而累
积的风味物质。贝类利用氨基酸来对抗海水盐分,平衡渗透压,因此海水盐分越高,②。
所以不同海域、不同温度与不同微生物环境中养成的牡蛎滋味也有不同,()——某
种程度上说,牡蛎的味道就是其所在海域养成的味道。
牡蛎养殖不仅能提供水产海产品,③。双壳之下,牡蛎的主体包括柔软的套膜与过
滤食物的鲤。基于利用绳来牵引水流从而过滤营养物质和藻类的进食习惯,牡蛎天生自带水
源净化功能。牡蛎养殖场还可以防御一些恶劣的气候变化,牡蛎暗礁能够通过吸附80%甚至
更多的波能来减轻灾害影响,相比人造隔板的解决方案,牡蛎养殖场要经济实用得多。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总的来说海水盐度对牡蛎的滋味影响最大
B.但总的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海水盐度
C.但总的来说对牡蛎的滋味影响最大的还是海水盐度
D.但总的来说海水盐度影响最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钱学森、蒋英夫妇决定回国投身国家建设,但美国海军次长金
布尔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随后钱学森被秘密逮捕。后来虽然被保释出
狱,依然受到限制和监视长达5年之久。其间,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
求。后来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钱学森一家于1955年10月8日到达广州,钱学森对接待他
的中国旅行社同志说了一句万分感慨的话:“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
我终于回来了!”
材料二:
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方无理拘押。中国政
府第一时间提出严正交涉、表明严正立场,并第一时间向孟晚舟提供领事协助。此后,中国
政府一直为营救孟晚舟进行不懈努力;而孟晚舟也不断提起上诉。最终,被非法羁押1028
天的孟晚舟于2021年9月25日晚乘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并发表了简短讲话,她表示: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预测卷(四)•答案精解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答案】
1.c
2.C
3.D
4.①首先点明论题,即鲁迅笔下的“看客”及其警示作用。(1分)②然后分析问题,先从主观、
客观两个方面阐述“看客”产生的原因,再指出“看客”现象在当今社会的危害。(2分)③最后
解决问题,指出确立民主制度、宣传平等思想才能挽救“看客”群体。(1分)
5.①图片采用近景描绘的方法,从“看客”的照面切入,使“看客”的自我显现更加形象化、
具体化,形成读者与“看客”、“看客”与阿Q"看''与"被看”的对立,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引发读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反思。②图片以简洁的线条描绘“看客”狂热的眼神、表情,
传神地表现了“看客”愚昧、麻木和嗜血的特征,突出了“看客”作为专制主义文化的肉身化显
现、专制主义思想的代言人的本质。③图片重点突出了斜挎的刺刀和插在阿Q脖子里的亡
命牌,既烘托出行刑前的阴冷的氛围,也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对百姓思想的威慑,增强了批
判性。(答出第①点给3分,第②③点任答一点给3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打破了‘黑屋子’的困境”错误,根据材料
一第4段的内容可知,鲁迅等人的文学作品确实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并未打破“黑屋
子'’的困境,文中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中
国己经打破了那个没有窗户的铁的黑屋子的困境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共有的”错误,材料一第1段说
的是“他们或幸灾乐祸,或麻木绝望,或漠不关心”,说明这三种表现存在于不同的人身上,
并非所有“看客”共有的。B项,“鲁迅小说中的普通的底层民众都会嫉妒或心理不平衡”扩大
了范围,材料一第2段说的是“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往往是普通的底层民众……他们看不
惯别人的成功与收获……一层又一层地加固“,故应是鲁迅小说中的“看客D项,"目的是
呼吁全盘西化以自救”错误,材料二第3段最后一句说的是“当启蒙知识分子们主张全盘西化
时,鲁迅……以文化本我立场、永恒的,看,和怀疑的精神思索中国自救的道路“,可见其目
的是思索中国自救的道路,并非“呼吁全盘西化以自救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是“看客”的表现,并不能反映“看
客,,产生的客观原因。A、B、C三个选项分别对应封建专制制度使民愚、规民行、限民言三
个方面。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即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
路。材料一第1段先点明论述的话题——鲁迅笔下的“看客”,然后阐述他对“看客”的批判和
“看客”给人的警示作用。第2段开始分析问题,分别从主观(“看客”自身心理病态)与客观(封
建专制制度的禁锢)两个方面阐述“看客”产生的原因。第3段先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疑问,
然后阐述“看客”的存在对当今社会依然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最后一段从如何挽救病态的
“看客”群体这一问题入手,先讲述了旧社会以鲁迅为代表的思想家进行的思想启蒙,然后点
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制度、思想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5.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阿Q正传》
中对阿Q被杀前的描写和材料二的内容谈谈对丁聪配图的理解,这需要梳理材料二的内容,
同时结合描写文字准确解读配图的内容及寓意,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材料二主要涉及画家
共享文学与图像,使“看客”的自我显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在统觉共享下自我显现的“看
客”形象烛照传统文化的建构,“看客”的特征和本质及其与专制主义文化的关系,鲁迅探求
中国自救道路的努力等内容。而对于配图,则需要从图片的主体一*,看客”、观看的对象——
阿Q、画面的背景——刺刀和亡命牌等方面进行解读,并结合题中所给的《阿Q正传》中
的片段进行分析。最后将材料二的内容与描写文字和配图对照整理即可组织出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口
【答案】
6.C
7.B
8.①沉稳内敛,勤劳坚忍。田奎永远在树林里的坟墓间活动,面临大蛇不露惧色;虽然只
有一只手,却能用左手耐心而利索地割草。②善良,有担当。田奎因为“我”和欢子等人失去
右手,既没有埋怨“我”,也没有记恨欢子,反而愿意跟“我”交流;听说欢子的遭遇,坦然接
受寡居在家的欢子。(每点2分)
9.①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叙述田奎的经历,“我”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见证者,
使田奎的经历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②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如叙述“我''和田奎看蛇时节奏
舒缓,而当回忆到“我''和哥哥在大人的威迫下说出田奎是领头人时,情节紧张,节奏紧凑。
③回忆性叙述,将“我''的真实感受与挖泥打人事件的前因后果巧妙融合,增强了小说的艺术
性和感染力。(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供出田奎是领头的人的事实”错误。结合文本“我
确实记不清到底是谁先喊了一声:‘打啊,挖泥打傻瓜啊!’”可知,"我”并不确定谁是领头的
人,只是后来在大人的责打与追问下,才跟着二哥说田奎是领头的人。
7.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也暗示,我们,的冷酷无情”错误。
这是年幼儿童顽劣的恶作剧,“冷酷无情”为过度解读。
8.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需结合文本中对该人物的描
写。田奎失去了右手,但他“用那张左镶像给坟墓剃头一样耐心地割”“因没有右手,右胳膊
上绑着一个铁钩子。他用铁钩子将割下来的草拢在一起”,由此可见他的坚忍;文中写田奎
看到大蛇毫不畏惧,在坟墓面前割草,可见他沉稳又内敛;田奎因为“我们”失去了右手,却
不怨天尤人,也没有因此远离和埋怨“我们“,可见他的善良;多年后,欢子寡居在家,经媒
婆介绍,田奎答应和欢子结婚,一个"敢'’字展现了田奎的担当和魄力。
9.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厘清小说叙事谋篇
的几个要素,如小说叙述的人称、叙述的视角、叙述的顺序、叙述的节奏等。就《左镰》而
言,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和田奎一起长大,又参与了挖泥打人事件,最后又在大人的责
打和追问下跟着二哥说田奎是领头的人,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叙述节奏上可谓张弛有度,
答题时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即可;叙述技巧上,采用回忆性叙述,其中加入“我”的心理感受,
更具感染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答案】
10.B
11.B
12.A
13.1)诸葛亮亲自统率大军进攻祁山,军阵整齐,号令严明。(译出大意给2分;“身”“戎陈”
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马谡的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您可要对他多加考察。(译出大意
给2分;“其实”“大用”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①所取之道顺畅,无伏兵,十日内到达长安。②长安守将确实怯懦无能,遇敌逃窜,无
抵抗的兵力。③魏延军有粮补给,能在诸葛亮大军到达之前守住长安。(每点1分)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中的"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其
中"谷''为中心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合聚”是“聚集,合拢”的意思,
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
1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庙
号”错误,"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
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途中没有平坦的大道”概述错误。
由原文“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可知,诸葛亮只是
认为此计很冒险,担心难以成功,而没有提及“途中”是否有“平坦的大道
13.(1)身:亲自,亲身。戎陈:军伍,战阵。(2)其实:此处可译为“他的实际才能“。大用:
重用,委以重任。
1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魏延偷袭长安的“奇谋”,是在对所取之道、长安
的守将以及后勤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客观分析之后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取得成功的先决条
件,可根据文本中的相关内容推断。由魏延所分析的“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不过
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横门……亦足以达”,可以概括出三点内容。
【栏目:参考译文】
诸葛亮将要攻打魏国,和部众谋划这件事。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魏武帝的
女婿,(此人)胆怯而没有智谋。现在请给我精锐部队五千人,带着五千人的口粮,直接从褒
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进发,至子午道之后折向北方,不超过十天,可以抵达长安。夏侯楙
听说我忽然到来,一定会弃城逃跑,长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了。横门仓库存余的粮
食以及离散百姓剩下的谷物,足以供给军粮。等到魏国在东方集结起军队,还需要二十多天
时间,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也完全能够到达。这样,就可以一举而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
了。”诸葛亮认为这是危险的计策,不如平安地从平坦大路上出发,可以平平稳稳地取得陇
右地区,有万全的把握取胜而没有忧患,所以没有采用魏延的计策。诸葛亮扬言由斜谷道进
攻郡县,命令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充当疑兵,据守箕谷。魏明帝派遣曹真统领关右
地区各支部队,驻军眉口县。诸葛亮亲自统率大军进攻祁山,军阵整齐,号令严明。起初,魏
国认为蜀汉昭烈帝刘备已经去世,数年以来寂静无声,因此丝毫没有防备,而突然听到诸葛
亮出兵,朝野畏惧。在这时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叛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惊惧骚乱,
朝廷大臣不知所措。魏明帝于是统率步兵和骑兵五万人,派遣右将军张郃督察军队,向西抵
御诸葛亮。起初,越嵩太守马谡才能和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谈论军事计谋,诸葛亮(对他)
深为器重。蜀汉昭烈帝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的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才能,
不可委以重任,您可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仍然不以为然,让马谡出任参军,经常接见
马谡谈说议论,从白天一直到夜晚。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任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为先
锋,而让马谡督率各军在前,同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措施
杂乱,放弃水源,上山驻扎,而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军队的取水通道,发动进
攻,大败马谡,蜀军士卒逃散。诸葛亮进兵没有据点,就攻取西县一千多人家回到汉中。逮
捕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前去祭奠,为马谡之死流泪,抚恤他的子女,像往常
一样恩待(他们)。马谡没有失败时,裨将军巴西郡人王平连续规劝马谡,马谡不采纳。等到
失败时,部众都四散,只有王平所率领的一千人擂鼓自为守卫,张郃怀疑他设有伏兵,不敢
往前进逼,于是王平慢慢收拢各营战败而奔散的残兵,率领将士返回(蜀国)。诸葛亮已经杀
了马谡和将军李盛,王平特别受到尊崇。诸葛亮上疏请求自贬三级,汉主刘禅任命诸葛亮为
右将军,兼理丞相的职务。
(-)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15.B
16.①诗歌首联谈“老生”“失意”,尾联借被埋没的英雄自宽自慰,可见夜读是为了纾解老而
无成的失意。②颔联谈“怀友”,可见夜读还意在抒发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③颈联连用典
故,以“陈登”自比、以“竖子”他喻,可见夜读还为抒发壮志难酬、竖子成名的愤懑。(每点2
分)
【解析】
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龌龊”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拘谨迂腐”,此处理
解为“行为不端的小人们“不准确,有望文生义之嫌。联系整首诗歌可知,首联的意思是诗人
受现实境况的限制,无法实现壮志,只能做老生之常谈,多显拘谨迂腐,有自我解嘲之意,
表达了诗人人生失意并有意归隐的思想感情。
16.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首先提出“诗人冬夜
不眠夜读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强调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也即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分
析诗人夜读的种种情感态度。由首联“龌龊常谈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可知,诗人年老失
意,有意躬耕避世,据此可推知诗人夜读是为了纾解年老而功业无成的失意。由“天涯怀友
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可知,诗人冬夜不眠,怀念友人,思念心切,故读书以宽解思念
的愁苦。颈联连用典故,前句诗人自比“陈登”,意指诗人回忆生平,想到收复中原的大业已
成空谈,后句以“竖子”比喻无能卑贱却因时局显贵的投降派,对比两者的境况,心中愤懑不
平,故夜读聊以纾解。诗歌尾联''春芜何限英雄骨,白发萧萧未用惊”意为:世上多少英雄豪
杰被这青草埋没,如此想来白发萧萧的“我”的失意又算得了什么,不用惊慌。虽是宽慰之语,
但语中隐含的是对自己老而无成的更深的失落与无奈。据此归纳整理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3)【示例一】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示例二】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
【解析】易错字:(1)隰,泮;(2)辇。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口
【答案】
18.□千奇百怪(稀奇古怪)
□天真烂漫;
□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出人意料)
19.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要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
样思考。
20.□运用比喻,将打下天文知识学习的基础比作培育一片土壤,把高深的天文知识
比作高格调的乐曲,把科学的发展比作大树枝繁叶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文科学
教育的作用。
口运用排比,三个“让……”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天文科学教育对
天文学、科学、青少年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指奇怪的问题,可以用“千奇百怪''或“稀奇古怪”。“千奇百怪”,十分
的奇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稀奇古怪”,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第二空,结合语境“小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可以用“天真烂漫“天真烂漫”,
意思是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
没有做作和虚伪。
第三空,语境指孩子由很多新奇的想法,可以用“天马行空''或"异想天开''或"出人意
料”。“天马行空”,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
不受拘束。多比喻人浮躁;不踏实。也有说明不切实际之意。“异想天开”,比喻荒
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出人意料”,意思是事
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
一是多种否定失当,“不是不要''改为"不是要
二是搭配不当,“每一个孩子们'’的"们”需删除。
三是逻辑不当,“教育的目的”对应“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不合逻辑,应把让“孩
子都成为科学家'’的意思与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意思互换位置,即:科学
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要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开展天文科学教育,可以培育一片深厚的土壤''"让天文学不再‘曲高和寡'”“让科学
之树枝繁叶茂''运用比喻,分别把打下天文知识学习的基础比作培育一片土壤,把高
深的天文知识比作高格调的乐曲,把科学的发展比作大树枝繁叶茂,给读者对天文
科学教育的作用具有鲜明深刻的印象,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让天文学不再‘曲高和寡’,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让具有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青少
年不断‘冒‘出来",三个“让……”句式形成排比,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天文科学教育的
积极影响,使文章内容丰富,程度加深,句式整齐,富有气势。
(二)语言文字运用口
【答案】
21.B
22.【示例】①牡蛎的滋味来自哪里②贝类就越鲜美③而且有环保功效(每处2分)
【解析】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填写的句子阐述的对象是影响牡
蛎滋味的最大因素,根据简明的原则,省略“牡蛎的滋味”,据此排除A、C两项。比较B、
D两项,运用判断句式,前后文更连贯,据此排除D项。故选B。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是一个问句,总领该段的内容,结
合后文”浓郁鲜美的滋味来自……风味物质”“不同海域……牡蛎滋味也有不同”“牡蛎的味
道……养成的味道”可知,此处是问牡蛎的滋味来自哪里。②处,前文提到贝类浓郁鲜美的
滋味来自“其体内……风味物质”,再结合横线前的“海水盐分越高”可推知,此处应填写“贝
类就越鲜美”一类的句子。③处,该段陈述的是牡蛎净化水源和防御恶劣气候变化的功用,
即“环保功效”,再联系前一分句中的关联词“不仅”,此处应用与之对应的“而且”或“还”,此
处应填写“而且有环保功效”或“还有环保功效”一类的语句。
四、写作
【答案】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两段材料都是关于个人冲破外界阻挠,最终返回祖国
怀抱的经历。第一则材料讲述的是钱学森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历经5年艰苦奋争终于回国
的故事;第二则材料讲述的是孟晚舟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乘坐包机回到祖国怀抱的
故事。钱学森事件和孟晚舟事件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祖国是每个中国人最坚强的后盾”。此外,
钱学森和孟晚舟两人都是为了国家利益,坚决同外部势力进行斗争,他们书写了热爱国家的
颂歌,也维护了个人的尊严。
考生在立意时,可从国家的角度谈祖国的强大对个人的重要意义、强大的祖国是公民坚强的
后盾等;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谈个人对国家的热爱与信任、个人如何维护国家和自己的尊严、
爱国信念的力量等。
“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这提醒考生要有"我''的意识,即从考生本人——中国青年学生的角
度出发进行写作。
【参考立意】①国家是我们的后盾,我们要心系祖国;②国家给我力量,坚定奋斗的信念;
③爱国信念的力量;④心系祖国,时刻维护国家尊严。
【素材集锦】
事件录
1946年12月9日,钱三强领导的科研小组在法国科学院《通报》上正式公布了铀核
三分裂变的研究成果。随后,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在量实脸中又发现四分裂变现象。一直以
来关于“铀核只有二裂变”的结论被打破了!钱三强夫妇引发了世界核物理研究领域的一次
“地震”。1947年,年仅34岁的钱三强晋升为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导师。然而,令人
艳羡的职位和丰厚的待遇并不能减轻钱三强对祖国的思念,他毅然决定回国。他说:“虽然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她贫穷落后,更需要
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
人物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研究物理实践应用的邓稼先等人返回祖国,而研究物理理论知
识的杨振宁选择留在美国更好地去研究理论物理学。在取得重大成就之后,1971年,杨振
宁作为第一批访华的美籍学者回归祖国,随后杨振宁又返回了美国,他将中国发生的变化告
知了其他华人,也展开了新的计划,希望带领中国物理取得更多的成就。晚年杨振宁回归了
祖国,依然在发光发热,他带回了大量的华人科学家,这些人给中国的学术论坛带来了新的
活力。
【范文展台】
胸怀爱国心,信仰中国红
如果奇迹有源泉,那一定是爱国心;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百年来,无数
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怀爱国赤子心,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这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早已融入
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色彩。面向新时代的曙光,我愿对青
年同辈们说:胸怀爱国心,信仰中国红!
爱国心,源于人民对国家的担当,是助我们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早已融入了爱国的基因,在百年的变迁中,爱国之心一直是我们前进
的动力。爱国心是百万志愿军血洒异国、力挽狂澜,扬我中华国威的雄壮;是稀土之父徐光
宪远跨重洋、回归祖国,为国奉献一生的无悔;也是戌边烈士肖思远寸土不让、不惧死亡,
以生命守卫祖国的无畏。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爱国赤子心让我们披荆斩棘,奋
身向前。
中国红,源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图书产品试用及读者评价协议3篇
- 2025年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试验与安装合同3篇
- 2024年鱼苗供需协议2篇
- 2025年度石场开采与地质勘探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文创商业街出售合同3篇
- 2024版钻井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重点区域安全保卫外包专项合同2篇
- 2024版画室租赁与创作分成合同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化工程承包管理协议2篇
- 2024科技公司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协议
- 财务机器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 《保单检视专题》课件
- 建筑保温隔热构造
- 智慧财务综合实训
-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3
- 教育专家报告合集: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3-2024)
- 肝脏肿瘤护理查房
- 护士工作压力管理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应对策略
- 2023年日语考试:大学日语六级真题模拟汇编(共479题)
- 皮带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 ISO9001(2015版)质量体系标准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