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1专题
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巡抚福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公墓志铭①
(清)方苞
①余闻公名在丁亥、戊子间。时江、浙大饥,天子并命发粟以赈。而吾乡有司失方
略,骼觥布路,奸人朋聚,正昼剽掠。于时则闻浙之椎尤大,而民不阻饥,惟黄公之功。
其后讯之浙士大夫,多日:“公功岂独在饥者?备荒政,遏乱萌者,则黄公。是吾民所
尸祝也。”
②杭、湖二州连饥,民心摇摇。公至,则悬禁不得昂米价,为书告氽邻省,散库金
于典肆,约逾岁归其本,劝富民分灾而禁贫民之群聚要索者。会温、台二郡大穰,浙人
皆曰:“吾父母妻子得保聚矣。”公始至湖,时常平仓粟皆虚,巡抚将具劾群吏。公目:
“吏尽黜,何与饥者?”卒赖以济。
③浙民既苏,公移镇八闽。时海贼郑尽心聚党出没,上命会剿,制府、提督各以事
诿。公刻日独进,而悬赏格得其魁者千金。抵厦门,厉气巡军。忽辕门鼓三骇,郑尽心
已为其党所密首捕得之矣。方公之未至闽也,郑尽心既啸聚海隅,而山贼陈五显亦相应
和。尽心既获,五显亦就抚。而公官罢闻命即送符亦俾他人上之而不有其功。
④先是,杭、湖二郡米价犹踊。督粮道请折价分授有疵运弁②,沿途采汆赈济。而
运弁干没,粮额缺,遂挂吏议。公既罢归,上惜其才,复命督理子牙河,给原阶,而公
竟卒。
⑤公始入台®,有所陈,会上以他事震怒,而公直前,必申所请。居台中五年,所
条奏皆关大体。公自内擢,所居皆清要,卒秉节钺两镇大藩,可谓遇且显矣。其卒也,
年六十有五。而浙、闽之民及海内士大夫知公者,莫不相聚太息,恨公之无年,而惜其
才有未尽试焉。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方苞集》,有删改)
[注]①黄公:名秉中,字惟一。②运弁:低职的押运武官。③台,指内阁。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何与饥者()
(2)浙民既差()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是吾民所尸祝也()
A.祭祀人B.主持人C.保护D.崇拜
(2)会温、台二郡大穰()
A.丰收B.歉收C.种植D.饥荒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而公官罢闻命即送符篆俾他人上之而不有其功。
18.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公自内擢,所居皆清要,卒秉节钺两镇大藩,可谓遇且显矣。
19.第④段“上惜其才”让黄秉中官复原职,请围绕他在杭、湖的赈灾方略,分析皇帝
“惜才”的原因。(3分)
20.本文围绕黄公“民不能忘,帝眷有终”来选材和叙事的,对此加以分析。(5分)
(四)(20分)
15(2分)答案:(1)(1)帮助(2)恢复
16(1)(1分)答案:(1)D(2)(1分)答案:(2)ʌ
17.(3分)答案示例:而公官罢/闻命即送符篆/俾他人上之/而不有其功。
18.(5分)答案示例:黄公从朝廷内被提拔,所担任的岗位都是高贵显要的,他最终
掌握权力两次掌管重要行省,可以称得上得志(被赏识)而且显贵了。
评分说明:“内擢”“清要”“卒”“节钺”“遇”“显”
19.(3分)答案示例:第②段,黄秉中抑制米价、发放库金、劝富分灾、禁民聚索,
制定恰当的救灾政策,稳定民心(2分);在紧急情况下任用污点官员,完成救灾任务。
(2分)
20.(5分)答案示例:文本紧紧围绕“民不能忘”和“帝眷有终”选材。(1分)前者
写他浙江赈灾时,士大夫赞赏他能“备荒政,遏乱萌";百姓感谢他让其“父母妻子
得以保聚”。(1分)后者写他福建平乱时,“刻日独进”,抓获郑尽心,又不居招抚
“陈五显”之功;写他当初在内阁时,“条奏皆关大体”。(1分)突破了以人物生平
为序的窠臼,突出重点。(1分)叙事上寄寓褒贬倾向,(1分)以'‘卒赖以济不
有其功”“相聚太息”等表明对黄公治政的赞赏。(1分)
评分说明:本题结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二、2“巧于构思,
精于裁剪”而命题。意在考查学生学生分析作者的选材及叙事特点的能力。
参考译文:
我听说黄公的名字在丁亥、戊子年间。当时江苏、浙江闹大饥荒。天子花大力气分
发粮食来赈灾。但我们乡里的官员策略不当,以至于尸骸满地。奸人聚众,光天化日之
下抢劫掠夺。当时听说浙江的邪气极大,但老百姓能够不挨饿,都是靠了黄公的功劳。
之后,我向浙江的士大夫询问,他们都说:“黄公的功劳难道仅仅在救活哪些饥饿的人
吗?应对饥荒、遏止叛乱的也是黄公。他们是我们百姓所崇拜的人啊。”
杭州、湖州接连遭受饥荒,民心不稳。黄公到了,就公布法令,不许抬高米价,并
且写信向邻省买米,把府库里的钱发给当铺(支持借贷),约定一年后归还本金,鼓励
富民分担救灾费用,禁止贫民聚众乞讨。恰逢温州、台州二郡大丰收,浙江人都说:“我
们的父母妻儿能够团聚了。”黄公刚到湖州的时候,常平仓里的粮食都空了,巡抚将要
惩办官吏,黄公说:“官吏都被罢免了,谁来帮助饥民呢?”最终(百姓)依靠(他们),
渡过难关。
浙江的百姓已经恢复了。黄公管理福建。当时海贼郑尽心聚集党徒出没,皇帝命令
聚集军队剿灭郑尽心,但制府、提督各自因事推诿,黄公当天就独自进兵,而且悬赏千
金,赏赐能杀死匪首的人。到了厦门之后,黄公鼓舞斗志视察军队。忽听辕门外三通鼓
后,郑尽心已经被他的同党秘密抓住。同党在自首时将其一并带来。一一黄公还没有到
福建的饿时候,郑尽心在海边纠集党羽兴风作浪,而山贼陈五显也呼应他。郑尽心被抓
获后,陈五显也就被招安了。而黄公接到了免职令后,就上交了印信,让其他人上交陈
五显,而自己不占这份功劳。
在此之前,湖州和杭州二郡的米价还在上涨。督粮官请求把米折价卖给有污点的押
运官,让他们沿途买米救济百姓。但押运官侵吞公粮,粮额不足,于是黄公就被交给了
司法部门评判其失职之过。黄公被罢免后回到老家,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再次让他监督
治理子牙河,并且官复原职,但黄公却去世了。
黄公一开始进入内阁,就向皇帝上书治理之道,恰好皇帝有别的事大怒,但黄公径
直向前,一定要说出他的要求。他在内阁做了五年官,所上奏的事情都是关乎国家大事。
黄公从朝廷内被提拔,所担任的岗位都是高贵显要的,他最终掌握权力两次掌管重要行
省,可以称得上得志(被赏识)而且显贵了。他逝世的时候,享年六十五岁。而浙江福
建的百姓以及知道黄公的海内士大夫,没有人不相聚叹息,遗憾黄公寿命不长,而叹息
他的才华没有完全展现。
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记先大父逸事(清)钱大昕
①先大父性不妄语,年六十九时,恩诏赐高年七十以上粟帛,乡人多增年以邀上赐。或以
白先大父,先大父正色日:“寿命由天,人可欺,天可欺乎!欺天而罔上,吾不为也。”大
昕儿时,识斯语不忘。比岁国家举大庆典,天子加恩老儒,各省应乡试终场士子年及八十
以上者,大吏以名闻,辄降旨特赐举人。闻有私增年一纪以应诏者,因忆先大父遗言书之。
②先大父尝举《管子》语以教子弟日:“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又举《淮南子》
语:“唯不求利者为无害,唯不求福者为无祸。”
③有客举王子安《滕王阁诗序》“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二句属对,似乎不伦。先大父日:
“'已矣’,迭韵也;‘丘墟',双声也。迭韵双声,自相为对。古人排偶之文,精严如此。
庾子山《哀江南赋》:'陆上衡闻而拊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以'甘
心'对'拊掌',以‘宜矣'对'陋之',亦一联之中虚实自相为对也。”
④先大父年逾八十,读书不辍。或云先生老矣盍少休乎答日一日不读书便俗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先大父性不妄语()(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二句属对()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闻有私增年一纪以应诏者()
A.十二年B.法则;准则C.日月相会D.纪律
(2)釜鼓满则人概之()
A.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B.引申为准则,标准C.刮平,修平D.拒绝,阻
止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又举《淮南子》语:“唯不求利者为无害,唯不求福者为无祸。”
18.对第④段画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或云先生老矣/盍少/休乎答曰/一日不读书/便俗
B.或云/先生老矣/盍少休乎/答曰/一日不读书便俗
C.或云先生老矣/盍少休乎/答曰/一日不读/书便俗
D.或云先生/老矣盍少/休乎答日/一日不读书/便俗
19.钱大昕以简练的笔触追忆了祖父生前的四件“逸事”,请分条概述这四件事。(4分)
20.从通常的对偶知识看,第③段列举的词句不构成对偶,但钱大昕祖父给出了富有创见的
解释。他的解释给你带来哪些新知和启示?(4分)
(四)19分15.(1)说假话(1分)(2)诗文对偶,对对子(1分)16.(1)A(I分)(2)
C(1分)17.(祖父)还举出《淮南子》里的话:“只有不追求利益的人,才不会受害;
只有不追求享福的人,才没有灾.祸。”(省略/“唯…为”译成“只有…才”/“者”/
“无害”/“无祸”等各1分,共5分)18.B(2分)19.①处事不欺天罔上;②做人力戒自
满、不妄求利与福;③读书须有开阔的视野;④年老犹读书不辍。(4分)20.新知:①“已
矣”“丘墟”属于双声叠韵的对仗,②“甘心”与“抚学”、“宜矣”与“陋之”属于句
内虚与实构成的对偶。(概述正确,每点1分,共2分;直接摘抄原文不得分)启示:学术
视野开阔(或:能提出创造性的看法)有助于正确解释不合常规的现象。(2分)
上海市徐汇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一19题。(19分)
①公讳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万里人。少以明经上第。宣皇帝居原州,公在原州,宰相以
公善为文,任翰林之选闻,召见,拜秘书省校书郎,入翰林为学士。三年出入左右,天子
以为谨愿。
②先皇帝时,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诏公兼侍御史,为涵判官。回纥之人来日:“唐之复
士强,取回纥力焉。约我为市,马既入,而归我贿不足,我于使人乎取之。”涵惧不敢对,
视公。公与之言曰:“我之复土疆,尔信有力焉。吾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赐不既多乎?
尔之马岁至,吾数皮而归资。边吏请致诘也,天子念尔有劳,故下诏禁侵犯。诸之畏我大
国之尔与也,莫敢校焉。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于是其众皆环公拜,既
又相率南面序拜,皆两举手曰:“不敢复有意大国。”自回纥归,拜司勋郎中,未尝言回
纥之事。
③今上即位,拜华州刺史。朱讹之乱,加御史大夫,诏至于上所。李怀光反,上如梁州。
怀光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谋与朱沈合也患之造怀光言曰:“公之功,天下无与敌;公之过,
未有闻于人。某至上所,言公之情,上宽明,将无不赦宥焉。乃能为朱讹臣乎!彼为臣而
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既为太尉矣,彼虽宠公,何以加此?彼不能事君,能以
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彼知天下之怒,朝夕戮死者也,故求其同罪而与
之比,公何所利焉?公之敌彼有余力,不如明告之绝,而起兵袭取之,清宫而迎天子,庶
人服而请罪有司,虽有大过,犹将掩焉,如公则谁敢议!”语已,怀光拜日:“天赐公活
怀光之命。”故怀光卒不与朱波。
([唐]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有删节)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任翰林之选闻()(2)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
15.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释义。(2分)
(1)天子以为谨愿()
A.愿意B.慎重C.诚实D.宽容
(2)边吏请致诘也()
A.责罚B.查问C.整治D.禁止
1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诸戎畏我大国之尔与也,英敢校焉。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怀光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谋与朱讹合也患之造
怀光言曰
18.分析董晋出使回纥归朝后”未尝言回纥之事”的原因。(2分)
19.董晋成功阻止了李怀光与朱讹的联合。请结合第③段,简析其说服的艺术。(5分)
14.(2分)⑴向皇帝报告(2)到,前往
15.(2分)⑴C⑵(1分)B
16.(5分)各少数民族害怕我们这样的大国帮助你们,没有人敢与你们较量。你们回
纥的父子们安居乐业,畜养的马匹兴旺,不是我们又是谁造就的呢?(每分句1分)
17.(3分)怀光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谋与朱泄:合也/患之/造怀光言曰
18.(2分)一方面,不让兵部侍郎李涵感到难堪;另一方面,体现谦退低调,成事却
不居功。(两个方面,各1分)
19.(5分)董晋先赞李怀光的功劳,缓解李怀光的抵触情绪;又用其过尚未有人知,
且皇帝的宽宏大量,消除他的顾虑。再指出朱泄是背信弃义之人,强调与朱联合有害无
益,让李怀光认识到事情的后果,放弃反叛的念头。最后提出将功补过的可能,为他下
一步的行动提供具体建议。(三个层次,各2分,给满5分为止)
上海市浦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①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侯战,陷陈却
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迂校尉,将吏士屯焉耆国。
②成帝初,征为光禄大夫,迁左曹中郎将,至执金吾。始武贤与赵充国有隙,至庆忌为执
金吾,坐子杀赵氏,左迁酒泉太守。岁余,大将军王凤荐庆忌:“前在两郡著功迹,征入,
历位朝廷,莫不信乡。质行正直,仁勇得众心,通于兵事,明略威重,任国柱石。父破羌
将军武贤显名前世,有威西夷。臣凤不宜久处庆忌之右。”乃复征为光禄大夫、执金吾。
数年,坐小法左迁云中太守,复征为光禄勋。
③时,数有灾异,丞相司直何式上封事日:“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卫青在位,淮南寝
谋。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司马法》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夫将
不豫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敌。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
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光禄勋庆忌行义修正,柔毅敦厚,谋虑深
远。前在边郡,数破敌获虏,外夷莫不闻。乃者大异并见,未有其应。加以兵革久建,《春
秋》大灾未至而豫御之,庆忌宜在爪牙官以备不虞。”
④庆忌居处恭俭。食饮被服尤节约然性好舆马号为鲜明唯是为奢。为国虎臣,遭世承平,
匈奴、西域亲附,敬其威信,年老卒官。诸子皆有将帅之风。
(选自《汉书•辛庆忌传》,有删
节)
【注】①折冲厌难:指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处庆忌之右()(2)则亡以应至()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坐子杀赵氏()
A.因为B.对质C.因……获罪D.主持
(2)行义修正()
A.修饰B.学习C.整治D.遵循
17.把第③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加以兵革久寝,《春秋》大灾未至而豫御之,庆忌宜在爪牙官以备不虞。
18.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食饮被服尤节约然性好舆马号为鲜明唯是为奢
19.概括第②段中大将军王凤举荐辛庆忌的理由。
20.第③段何武封书上奏很有说服力,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15.(1)上(1分)(2)突发事件(1分)16.(1)A(1分)⑵D(1分)17.再加上战
争停止了很长时间,《春秋》上(说)大灾难没有到来,就要预先抵御(防备)它,(因
此)庆忌应该担任武将来预防不测之事。18.食饮被服尤节约/然性好舆马/号为鲜明/唯是为
奢19.(1)辛庆忌历任朝廷各职,勋绩卓著,深受信赖。(1分)(2)辛庆忌品质端正,
仁勇得人心,通晓兵事。(1分)(3)辛氏家族素有威名。(1分)20.何武先树立帝王
用人标准,强调贤人立朝(1分)武将守关(1分)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再用庆忌行义修正,
谋虑深远,对标“贤人”标准,(1分)用其破杀外夷,有武将之风,对标“武将”标准,
一一对应,很有说服力。(1分)
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①蓝理,字义山,福建漳浦人。少桀鹫,膂力绝人。集族人勇健者击杀海寇卢质,
诣吏,欲因以为功,吏疑亦盗也,系之狱。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悉纵系者,令赴藩
下授职。理间道走仙霞关诣康亲王军降,为乡导,破叛军于温州。
②二十一年,提督施琅征台湾,知理英勇,奏署右营游击领舟师,部议格之,特旨
允行。琅令理当前锋,诸弟瑶、琰、珠皆从。郑克城令曾遂等率众数万迎敌,战舰蔽海。
理督兵与战,遂发炮,弹掠理而过,理仆,遂遥呼曰:“蓝理死矣!”瑶扶理起立,理
亦呼日:“蓝理在,曾遂死矣!"呼刀,族子法以授理,见理腹破肠流出,为掬而纳诸
腹,暖傅以衣,珠持匹练缚其创。理呼杀贼麾兵进击沉敌舰二敌大溃。琅过理舟慰劳之,
舟胶浅沙,敌舰环围之。理闻,赴援,书姓名舟篷上,敌惮理,为稍却。追击,大败之,
遂克澎湖。台湾平,叙功,仍授参将。
③未几,丁父忧。服阕,诣京师,召至御前,问澎湖战状,命解衣视其创,慰劳甚
至,超授陕西神木营副将。寻擢宣化镇总兵。四十二年,复移天津。赐花翎、冠服,并
御书榜曰"所向无敌”於焉。四十三年,以旧伤疾作,乞解任,温旨慰留,遣御医诊视。
理以畿辅地多荒洼,请于天津开垦水田百五十顷,岁收稻谷,民号曰"蓝田”。五十四
年,以病回京,寻卒。
④理性率直。官福建提督,政行于乡里,捕治盗贼,遂及诸豪家。修桥梁,平道路,
率富民钱,益积怨。泉州民绘虎为榜,列理诸累民状,以是得罪。上念其旧功,终矜全
之。
(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八》,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1)悉级系者()(2)超授陕西神木营副将()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部议搔之,特旨允行()
A.阻止B.纠正C.推究D.抗拒
(2)上念其旧功,终叠全之()
A.崇尚B.怜惜C.夸耀D.庄重
17.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集族人勇健者击杀海寇卢质,诣吏,欲因以为功,吏疑亦盗也,系之狱。
18.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理呼杀贼麾兵进击沉敌舰二敌大溃
19.第②段是怎么表现蓝理英勇的?请作分析。(3分)
20.文末说“上念其旧功”,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蓝理的“旧功”。(4分)
15.(2分)(1)释放(2)提拔、擢升,或越等(授官);破格,跨级提拔,破格提
拔,破例。
16.(2分)(1)A(2)B
17.(5分)聚集勇敢强健的同族人攻击杀死海寇卢质,到官吏那里去(告诉他),想
借此作为功劳,官吏怀疑他们也是盗贼,把他们关进监狱。
【定后、诣(拜访、拜见官吏也可)、因、省略句“以(之)为功”、判断句、系(“捆
绑起来关进监狱”不给分),共6个点,少一点,扣1分。】
18.(3分)理呼杀贼/麾兵进/击沉敌舰二/敌大溃
19.(3分)通过语言描写+具体事例……/通过动作描写+具体事例(腹破肠出继续战斗),
直接写蓝理战斗的英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任选一例分析,事例和手法契合,给2
分】
通过描写敌人看见舟篷上蓝理的姓名就害怕后退,侧面表现其英勇。(1分,侧面描写
必出)
20.(4分)①做向导,助破叛军;帮助朝廷在温州击破叛军(1分)
②为前锋,击沉敌舰:
③援施琅,攻克澎湖;
【第2段两个事例,分别概括恰当给2分,若笼统答为“英勇作战,攻克澎湖,收复台
湾",给1分】
④开荒洼,成为蓝田;关心百姓,开垦水田,年收稻谷。(1分)
【“修桥梁”、“平道路”,第4段事例不给分。】
上海市金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8分)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告俨、俟、份、佚、佟:
①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独能免?子夏有言日:“死生有命,富贵在
天。“四友山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天永无外请故耶?
②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
必贻俗患,电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
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件⑷,室无莱妇目,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少学琴书,偶爱闲
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
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
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③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
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
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
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日:"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口]四友:孔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为孔子四友。⑵二仲:指汉代的两位隐士
羊仲、求仲。[3]莱妇:老莱子的妻子。春秋时楚国的老莱子,在蒙山之南隐居躬耕。楚王用重礼来
聘请他做官。他的妻子竭力劝止他说:"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
老莱子便与妻子一起逃隐于江南。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与物多住()
(2)败絮自握()
15.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1)机巧好琉()
A.很生疏B.喜爱梳理C.很疏忽D.喜爱疏通
(2)至于没齿()
A.没有牙齿B.终生到老C.无法与之同列D.没有羞愧之心
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与'‘每以家弊”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以险衅
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天/永无外请故耶?
B.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天永无外请故耶?
C.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天永无外请故耶?
D.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天永无/外请故耶?
18.把第③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遣,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19.这篇文章虽是带有训诫、遗嘱的庄重性质,可读来大体絮絮如家常,叫人觉着亲切,
但这种“亲切”又不同于《归去来兮辞》那般“载欣载奔”。请结合上文具体内容,赏
析这种“亲切感”的表达艺术。(6分)
14.(2分)⑴违背⑵穿
15.(2分)(I)A(2)B
16.(2分)A
17.(2分)B
18.(4分)(我)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弱,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救
治我,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或将很快到头了)。(关键点:"渐就""不遗"
“见救”“大分"省略主语"我”和语意各1分)
19.(6分)
【答案示例11本文的“亲切感”体现在一位父亲,深感大限将至之际,语重心长,以病重
难久的心情给儿子们交代后事。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提出生必有死,接着从子夏“死生
有命,富贵在天”的名言中,引出“穷达不可妄求,寿天永无外请”的道理,告诉儿子们
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坦然面对“大限”。然后用年过知天命的岁数,在小辈面前回首以往。
他只谈了两件关乎儿子和自己的“人伦日用"之类琐事。辞官归田,可以说是他平生的大
事业了,不过这次提起语气有别于《归去来兮辞》中那般“载欣载奔",话语中明显有一
种歉疚感和怅惘的意绪。他面对的是孩子,面对的是目前的家计和将来孩子的生计,来不
得那么浪漫了。这里的“使汝等幼而饥寒”"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和下段的“汝辈稚小
家贫”等语,都是发自内心的至情至性的话语。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面对儿子们的饥寒,虽有自责,却也有非己的无奈和闲居躬耕的欢然自喜。这种对平生志
趣的追述,实际上充满了“穷达不可妄求”的生活哲理。这也可以看作是他留给儿子们的
财富。最后,陶渊明表明尽管没有足够的财产留给后代,但还是真诚的希望他们能像鲍叔、
管仲那样对待家产,像归生、伍举那样念及情谊,像韩元长那样兄弟同居,像汜稚春那样
七世同财,这又是在"寿天永无外请”思想支配下的殷殷嘱托。全文体现了诗人的一生志
趣及满腔深厚的舔犊之情,是一位父亲临终前对儿子的袒露心迹,让人倍感亲切。
【答案示例2】本文是陶渊明写给四个儿子的家书,信中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叙述了
自己的“性刚才拉,与物多忤”的性格特点以及辞官归隐的原因,同时又为使孩子从小就
过着饥寒的生活而感到惭愧自责,对自己死后孩子的生活表示牵挂。既有对自己选择的坚
定不移,但又流露出对孩子的歉疚。这种矛盾将陶渊明的读书人与父亲的双重身份体现出
来,感情真挚而深沉。作品还细腻地描绘了闲居生活,如树木荫影重叠,季节变化,鸟鸣
声也发生了变化,炎热的季节凉风阵阵,这些细节使得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让读信者心领
神会。最后作者又对孩子提出兄弟和睦的殷切期望,以葩叔管仲等贤者的典故,殷殷嘱托,
情深意切。整篇文章既表达了对生命走到尽头的坦然,也表达了对平生志向的坚持,还流
露出对孩子的歉疚与牵挂,读来亲切真挚。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①张凝,沧州无棣人。少有武勇,倜傥自任。乡人赵氏子以材称,凝耻居其下,因挟弓
与南胜负,约筑土百步射之。凝一发洞过,矢激十许步,抵大树而止,观者叹服。太宗
在藩邸,闻其名,以亲亲卫。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稍迁散祗候班都虞候。
②咸平初,契丹南侵,凝率所部兵设伏于瀛州西,出其不意,腹背奋击,挺身陷敌。凝
子昭远,年十六,从行。即单骑疾呼,突入阵中,掖凝出,左右披靡不敢动。明年,契
丹兵大至,车驾幸大名,凝与范廷召于莫州东分据要害,断其归路。契丹宵遁,凝纵兵
击之,尽夺所掠生口、资畜。
③四年,代潘璘为邠宁环庆灵州路副部署兼安抚使。时斥埃救扰,转运使刘综惧飞貌®
不给,问计于凝。凝目:“今当深入,因敌资粮,不足虑也。”乃自白豹镇率兵入敌境,
生擒贼将,烧荡三百余帐、刍粮八万,获牛马、器甲二万,降九百余人。
④景德初,迁本州防御使,又兼北面安抚使。时王超为总帅,以大兵顿中山,朝议择凝
与魏能、田敏、杨延昭分握精骑,俟契丹至,则深入以牵其势。超尝请四人悉隶所部,
上以本设奇兵挠敌之心腹,若复取裁大将,则无以责效,乃令凝等不受超节度。时就能
逗挠,退保城堡,众皆愤徘,责让能,凝独默然。或问之,凝口:“能粗材险愎既不为
诸君所容吾复切言之使其心不自安,非计也。“上闻而嘉其有识。
⑤凝忠勇好功名,累任西北,善训士卒,缮完器仗,前后赏赐多以犒师,家无余资,京
师无居第。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九》,有删节)
[注]①飞籁:指迅速运送粮草。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凝一发遮过()(2)车驾坐大名()
16.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以大兵顿中山()
A.疲弊B.整顿C.屯驻D.据守
(2)则无以责效()
A.求取B.责罚C要求D.问询
17.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乡人赵氏子以材称,凝耻居其下,因挟弓与痢胜负,约筑土百步射之。
18.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能粗材险愎既不为诸君所容吾复切言之使其
心不自安
19.本文叙写了张凝的“勇”,内涵却各有侧重。请依据文意填写下表。(3分)
1:不服输---2:3:4:■---->5:忠勇好功名
20.作者是如何塑造张凝形象的?请具体分析。(4分)
15.(2分)(1)贯穿,穿过(2)皇帝驾临,皇帝到某地去
16.(2分)(I)C(2)A
17.(5分)评分说明:“以材”“称”“耻居其下”“与(之、他)”“约筑土百步射之”
为5个点,1点1分。
答案示例:同乡有个姓赵的年轻人因为有才干而出名,张凝认为名气在他之下是耻辱的,
于是带着弓箭和他较量胜负,两人约定堆起土堆,在百步之外射它。
18.(3分)评分说明:错一处扣1分,扣到。分为止。
答案示例:能粗材险愎/既不为诸君所容/吾复切言之/使其心不自安
19.答案示例:2:英勇,不惧生死;3:有勇有谋,智勇双全;4:有军事洞察力,有大局
观,有见识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第一点写出“英勇”或意思相近均给分;第二点除了答案外,只要
写出“智”或“谋”等,均给分;第三点写出“有军事洞察力”,或“有大局观”,或“有
见识”等意思相近,均给分。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20.(4分)评分说明:正面描写并分析2分,侧面衬托并分析2分。(分析细节描写亦可)
答案示例:(文章从正面、侧面多个角度塑造张凝形象。)
如第①段以细节描写其与乡人百步射箭、勇决胜负的场面,正面刻画少年张凝的勇猛、豪
爽自信;
第②段以其子单骑突入敌阵的威武英勇和敌人的披靡不敢妄动,侧面衬托战场上张凝不惧
生死的忠勇刚毅;
第③④段则以语言描写,正面塑造张凝有勇力外还有智谋。
同时第④段以“众皆愤俳,责让能”和皇上嘉之,侧面衬托其有军事洞察力和大局观的形
象。
参考译文:
张凝,沧州无棣人。年轻时就威武勇猛,潇洒自信。同乡有个姓赵的年轻人因为有才干而
出名,张凝觉得名气在他下面是耻辱的,于是带着弓箭和姓赵的较量胜负,两人约定堆起
土堆,在百步之外射它。张凝一箭射穿土堆,箭跃出十多步远,撞到大树才停止,观看的
人都赞叹佩服。太宗在当时在他的藩王邸宅听说了张凝的名字,把他归属到自己的警卫中。
太宗即位后,增补张凝任殿前指挥使,渐渐升为散祗候班都虞侯。
咸平初年,契丹向南侵扰中原,张凝率领自己的士兵在瀛州西设下埋伏,出其不意,前后
冲杀,奋身陷入敌人的包围。张凝的儿子昭远,十六岁,跟随父亲打仗。当即单枪匹马大
声高呼,冲入敌人阵中,扶着张凝突出包围,附近的敌人纷纷退下,不敢妄动。第二年,
契丹大军压境,皇上驾临大名府,张凝和被召到莫州东分别占据要害之处,截断契丹归路。
契丹连夜逃跑,张凝率兵追击,全部夺回契丹人抢走的百姓、财产和牲畜。
咸平四年,张凝代替潘璘担任邠宁环庆灵州路副部署兼安抚使。当时,敌人的侦察兵多次
过来骚扰,转运使刘综害怕攻打契丹迅速运送粮草不能得到保证,向张凝请教计策。张凝
说:“现在应该深入敌后,凭借敌人的钱粮,不必担心。”于是从白豹镇率兵突入敌境,
活捉敌军将领,烧毁敌人三百多部营帐、粮草八万,缴获牛马、兵器铠甲二万,使九百多
人投降。
景德初年,张凝升任家乡沧州防御使,调到保州驻军,又兼北面安抚使。当时王超是总帅,
带着大军驻在中山,朝廷商议选择张凝与魏能、田敏、杨延昭分别掌握一支精锐骑兵,等
到契丹人到了,就深入敌后方牵制敌人的势头。王超曾经请求将这四人全都归属他,皇上
因为本来想设奇兵来扰乱敌人要害部位,如果再受其他大将节制,就没有办法来求取成效,
于是下令张凝等人不受王超指挥.当时魏能因为害怕而躲避敌人,退兵保守城堡,大家都
感到愤慨,指责魏能,唯独张凝沉默不语。有人问张凝原因,张凝说:“魏能才能粗浅,
性情偏狭固执,他已经不被各位宽容,我要是再严厉指责他,就会让他心里不再安定,这
不是好办法。”皇上听说后赞许张凝有见识。
张凝忠诚勇敢喜好功名,多年在西北任职,善于训导士兵,修缮完备武器装备,前后得到
的赏赐大多犒赏军队了,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京城里也没有他的房宅。
上海市奉贤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20分)
贾谊传
(汉)班固
①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
②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
⅛.o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
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
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
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
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
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③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坐谈于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
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④是时,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
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进言者皆日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目
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
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⑤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⑥赞日: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
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
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
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超迁()(2)专欲擅权()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谦让未遑也()
A.急迫B.空暇C.惶恐D.匡正
(2)诸侯王僭拟()
A.代替B.奸诈C.越分D.暂时
17.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B.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C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D.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19.依据第②段内容分析贾谊得以重用的原因。(3分)
20.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为贾谊鸣不平,
这与班固“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的观点有所不同,你更倾向于谁的观点?请说明理
由。(5分)
15.(2分)(1)越级、破格(2)独揽
16.(2分)(1)B(2)C
17.(2分)D
18.(6分)把火放(在)柴堆下面而人睡(在)上面,没等到火烧起来,就以为这很
安全,现在的国势,和这个有什么区别呢?(或者“凭什么和这个不同呢?”)
(评分说明:关键词“厝”“寝”“因”,省略“于",宾语前置“何以”,整个句意,
各1分。)
19.(3分)才能超群,每次应诏都能说出其他大臣之所想而不能言的内容;满腹经纶,
深谋远虑,在国家太平稳定时主张改良制度,严格区分等级,分封诸侯,割地定制。
20.(5分)答案示例一:我更倾向于班固:贾谊虽然没有位列公卿,但也到了赏识和
重用。因为贾谊年纪轻轻即被征召为博士。文帝还越级提拔他为太中大夫,并且文帝曾
与大臣商议,有意让贾生任公卿之位。后来皇帝再度征召他,与之夜谈,称赞他的才华。
让他辅佐自己宠爱的怀王。这些都表明他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答案示例二:我更倾向于李商隐的观点:贾谊怀才不遇。贾谊有超过古代贤相伊尹、管
仲治国才能,汉文帝空空地称赞他的治国良策却不能采用,采用也只是略微施行了一部
分,还听信旧臣的谗言疏远贬谪贾谊,即使再度征召也只是和他谈论鬼神。
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四)阅读《国语》两个语段,完成第15-20题。(19分)
一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
季康子欲以田赋,使冉有S)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日:“求来!女不闻乎?先
王制土,籍田以力②,而砥其远迩;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
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其岁⑥.收田一井,出稷禾、秉羽、缶米
⑤,不是过也。先王以为是。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若欲犯法,则苟而
赋,又何访焉!”
二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咒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天死,
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先者祀,请无瘠色,无洵涕,搭膺®,无忧容,有降
服⑨,无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仲尼闻之日:“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
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子之令德。”
[注释]①冉有,名求,孔子学生,季康子家臣。②籍田以力:以劳力收田税。砥:平,
均衡。③赋里以入:按照收入征收商税。④任力以夫:以男丁数分派劳役。⑤稷,、秉、
缶,都是计量单位。⑥其岁,指战时。⑦好内,宠爱妻妄。⑧瘠,指悲伤憔悴。洵涕:
默默流泪。指膺:捶胸。⑨降服,丧服要降等。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女不闻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25年高三冲刺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
- 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2025年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2025年高三第二次调研化学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强化品牌形象的关键步骤
- 店铺管理培训课件
- 2025年合结钢项目发展计划
- 幼儿园后勤管理竞聘
- 安全如何防雷电
- 抗生素耐药课件
- 简易窗户安装合同范例
-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国家安全教育高教-第六章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件 第7章 网络信息检索(上)
- 三方报关委托协议书模板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电缆工程电气专业)
- 山东省202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地理试题02(解析版)
- Classroom English英文课堂用语
- 立体几何解答题罕见压轴难题(解析版)
- 13J933-2体育场地与设施(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