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权法的价值追求_第1页
论物权法的价值追求_第2页
论物权法的价值追求_第3页
论物权法的价值追求_第4页
论物权法的价值追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物权法的价值追求摘要:《物权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形式物权法,其意义在于通过物权立法勾画出了物权法的逻辑路线,使人们能够准确而全面地把握物权法的脉络,省却了许多在散乱的法律文件、司法解释和判例中寻找物权法律的麻烦,避免许多因法律规范不相一致而生的误解和混乱。物权立法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一部统一的物权法的期盼。这就是物权立法的形式价值所在。同时《物权法》在维护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有着其他法律不可替代的功能。关键词:物权法;形式价值;平等保护原则

一、物权法价值追求的界定

对于物权法价值追求的研究,据我们对有限资料的检索,少见到外国学者对此有专题论述,在我国亦较少见,只见一些零星的相关论述,如对于民法本位的研究,曾经有人涉及,对此,较早的可算是旧中国民法学者胡长清,在1933年著的《中国民法总论》中对民法本位论及过一些,认为,“法律的本位即指法律的中心观念或法律的立足点。”当今中国著名的民商法学家、中国物权法主要起草者之一梁慧星研究员指出,“民法的本位即指民法的基本观念,也即民法的基本目的,或基本作用,或基本任务。”那么,到底什么是“物权法价值追求”呢?未见到有哪家辞书列条收录。包含物权法的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规范。我们认为,物权法价值追求是物权法的价值标准问题,指以什么为物权法的核心价值。在理论上可以表述为,物权法价值追求即物权法的核心价值,或者说,物权法以什么人什么价值为中心的问题。该点多规定在物权法的首条,其多含物权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二、物权法价值追求的内涵

在确立了物权法价值追求的概念之后,就可探讨物权法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有人就物权法价值追求的相关概念民法本位作过些论说。我们认为,社会本位之说,是可以成立的,但不应体现在作为典型私法的民法中,而应体现在公法及较多地带有公法性的公私交叉法中。我们觉得,对于物权法,在反对社会价值追求倡导权利价值追求的同时,还可提出作为权利价值追求前提,且与社会价值追求相对的私法主体价值追求。权利本位是强调民事主体的权利,它实际上是以主体本位为前提的。民法在罗马法中又叫市民法。市民在我国本指城市人,但在罗马法中,市民就是享有人格(Personlita)的人(Persona)。早期民法中的人即指享有人格的自然人。至《德国民法典》开始,人不只含自然人还包含法人。因此,权利本位实际也就含作为民事主体的人的本位。而社会本位则是从民事主体之外的社会角度确定的。具体到物权法上来说,物权法价值追求应当以私法主体权利为其价值追求。

三、物权法私法主体权利价值追求的基础分析其一,哲学上常常强调人本主义,倡导人人平等和公平自由的价值观。人本思想在中国和外国思想史中都能找到渊源,当然其内涵,古今中外则不尽相同。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前提下也讲“以人为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人本主义”批判的继承和扬弃。包括现代物权法的现代民法精神是以人本和权利本位为要素,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而构成的理性精神和价值原则。我国曾经长期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一切以国家为本位的公法观念渗透进整个法律领域的历史,充分认识民法作为私法的社会基对科学的物权制度体系。

《物权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形式物权法,其意义在于通过物权立法勾画出了物权法的逻辑路线,使人们能够准确而全面地把握物权法的脉络,省却了许多在散乱的法律文件、司法解释和判例中寻找物权法律的麻烦,避免许多因法律规范不相一致而生的误解和混乱。

2《物权法》维护社会基本经济制度

任何一个国家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保障该国的基本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稳定。《物权法》在维护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有着其他法律不可替代的功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物权法》在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集体的和私人的物权

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当然也包括私营经济等。作为规范物的归属关系的《物权法》不仅规定了属于国家专有的财产范围,而且还规定了非为国家专有但为国家所有的财产范围;明确规定属于集体的不动产和动产的范围,明确规定集体财产属于集体成员集体所有;明确规定了私人财产的范围和私人对其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从《物权法》的规定看,自然资源和其他重要资源均属于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这就为维护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提供了基本法上的保障。

从法律上确认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不一定就能保护公有制经济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和得到巩固。要使公有制发挥其优势,从制度设计上必须能够保障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财产的效益提高,必须能够保障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得到保值增值。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左”的思想观念下,重所有轻使用,认为国家财产只能由国家行使所有权,结果导致国家和集体财产的产权不清,权利主体虚位,从而使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效益低下。如何既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又能使公有财产发挥巨大的效益,也就成为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关注的课题。应当说,《物权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物权法》在规定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国家享有所有权的前提下,规定了国家所有权的行使主体,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物权法》真正贯彻了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规定国家出资的企业“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物权法》还对国家机关、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的权利作出了明确界定。对于集体所有权,《物权法》不仅对所有权的行使程序作出规定,而且明确规定了代表集体组织行使所有权的决定损害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时,对集体成员的救济措施。《物权法》中的这些和其他一些规定,使产权明晰的要求得到了落实。

2.2《物权法》明确规定平等保护各类主体的物权

随着2004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条款突破性的写入宪法,私有财产应受法律保护已成不争的事实。关于公有财产是否应该和私有财产进行平等保护,《物权法》第4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就确立了平等保护的原则。

平等保护原则是《物权法》的首要原则,也是制定《物权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根据这一原则,物权的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应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遵守相同的规则,其物权在受到侵害后,应当受到《物权法》的平等保护。一方面,按照《宪法》第6条的规定,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形态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然要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就要对其它经济成分给予同等保护。另一方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物权法》理所当然要把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作为其基本的任务。

公平竞争、平等保护、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的市场主体都在统一的市场上运作并发生相互关系,各种市场主体都处于平等地位,享有相同权利,遵守相同规则,承担相同责任。

2.3《物权法》规定了确认物权的基本原则基于物权与债权之间的重大区别,《物权法》规定了确认物权的两项基本原则,即物权法定原则和公示原则,这两项原则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确认物权的基本原则。

2.3.1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物权法定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物权的具体类型必须由法律明确确认。二是物权的内容必须由法律规定。例如,依据法律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使用权能限于农业生产,则当事人不能通过合同约定在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物权法》之所以要坚持这一原则,主要是因为物权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对社会经济关系影响重大,属于民事基本制度的范畴,因而只能由法律对其作出规定,而不能由政府的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来创设物权。此外,由于物权是一种对物直接支配的权利,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直接关系到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因而不能允许当事人通过合同方法自由创设物权。

2.3.2物权公示原则

《物权法》第6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公示原则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不动产而言,其公示方法是登记。如果当事人要买卖房产,就必须办理过户登记,不办理登记,房屋所有权不能移转。同样,要以房屋设定抵押权,也必须办理抵押登记,在未办理登记之前,抵押权不能设立。另一方面,就动产来说,其公示方法是交付。如果要以动产设定质权,就必须将动产移转占有。如果要买卖动产,也必须交付动产,才能移转所有权。之所以要确立公示原则,是因为任何当事人设立、移转物权,都会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因此,物权的设立、移转必须公开、透明,使第三人了解有关物权的信息,从而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例如,《物权法》规定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对于方便当事人办理登记、查阅登记、防止欺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物权法》加大了对国有财产的保护

《物权法》对国有财产进行了全面保护。对国有财产的保护,是维护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举措。《物权法》对国家所有权作出了全面规定。第一,《物权法》具体列举了国有财产的范围。考虑到国有财产的范围很宽,难以逐项列举,《物权法》第45条概括地规定:“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这样,凡是《物权法》中没有明确列举的,都可以在制定或者修改有关法律时作出具体规定。第二,《物权法》还明确了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并具体规定了国家机关、企业法人、事业单位对其管理的国有资产享有的权利范围。第三,《物权法》专门设定了关于国有财产保护的特别规定。例如,《物权法》第41条规定:“法律规定专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取得所有权。”《物权法》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专门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国有资产方面的义务和责任。《物权法》规定:“履行国有财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加强对国有财产的管理、监督,促进国有财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财产损失;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违反国有财产管理规定,在企业改制,合并分立,关联交易等进程中,低价转让,合谋私分,擅自担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物权法》的规定为保护国有资产确立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2.5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从对农村方面的规定看,全面准确地体现了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2.5.1保护耕地

《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我国现在耕地为18.3亿亩,必须保持18亿亩。这项规定起到限制征用耕地的作用。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耕地得不到保障,粮食安全就会得不到保障,农村土地、粮食出了问题,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2.5.2保障住所

《物权法》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属于一种用益物权。之所以没有规定农村土地归私人所有,是因为如果归私人所有,就意味着可以自由流通,农民就有可能将土地卖出去进城打工,但进城打工亦非人人都可转成城市居民。真正久留城里的仅在5%至10%左右,90%以上的农民还会回返农村。如果出卖土地又回归农村的农民没有地方住,就有可能占用耕地建房子,从而引发新的矛盾。

2.5.3保障生活

《物权法》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要依法给予补偿,对于丧失土地的农民要提供生活保障,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物权法》还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对此,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将获益匪浅。当前,在我国城乡,征地补偿不合理是上访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有些不合理的征地补偿协议的达成,往往是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背着全体村民签的协议。有了《物权法》的上述规定,若出现类似情况,受侵害的村民可以以此为法律依据要求法院保护自己的利益,无须再到有关部门上访,从而减少了农民的维权成本。

2.5.4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农民土地承包30年期满后优先续包,这就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也是普遍担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财产焦虑,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刺激农民对土地进行投入,更长远地考虑土地经营的问题,从而实现农村和谐。

总之,《物权法》的立法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这与物权法本身的重要性及中国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变更密不可分。《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它的颁布与施行,既是实现“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何静.《物权法》——一部市场经济的基本法[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肖元真,卢国华,史士忠.论我国《物权法》的意义、内涵、特点与政策导向[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张昕辉,谢涛.物权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