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及农村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实践研究_第1页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及农村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实践研究_第2页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及农村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实践研究_第3页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及农村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实践研究_第4页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及农村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此时旧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形式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进行改革。本文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制的必要性入手,对改制的目标、基本原则、适应范围、基本模式及相关改制中的矛盾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通过研究我国部分发达地区的做法,从实践角度阐述改制进程的具体步骤,以期为社区及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些许建议。关键词:农村经济集体经济产权股份制集体经济合作制由于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的经济结构形式在地域上显现出二元经济结构形式,即以工业发展为标志的城市经济结构和以农业发展为标志的农村经济结构。因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严重落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城市搞的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1]因此,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新时期,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加快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对接。其中,城市工商业生产和管理方式向农业领域渗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重要对接点。[2]这就要求农村经济针对目前存在的弊端,借鉴城市工商业生产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经济核心成分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对其制约经济发展的产权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一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制的必要性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资产产权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而农村现行的“集权式”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这是集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一)现有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显现严重弊端,抑制了经济健康发展。

1、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集体资产在名义上归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但长期由集体资产的代表者——村委会或由村经济合作社(极少一部分)集中管理。集体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人人拥有,人人没有”的悬空状态,致使在管理体制上出现管理者越位、所有者缺位的诸多不合理现象,降低了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集体资产运营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集体资产的经营决策权主要由村干部行使。现有的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监督手段的方式、方法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致使仅有的民主监督不到位。另外,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普遍缺乏对资产经营决策的制约机制,往往容易导致集体资产管理的失控、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集体资产的流失。3、经营管理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受农村干部任职期限影响,有些干部、群众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普遍存在将集体资产分光吃光的思想,这样的分配模式不仅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还助长部分人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坐吃山空的恶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二)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新形势下,必然要求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1、产权变革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产权经济学认为,产权是构成市场体制的基础。产权之于市场经济,其意义在于为市场构建了具有排他性和流动性产权的、有效率的市场主体,没有这样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就不能真正确立。如果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成为有效率的市场主体,不仅集体经济组织难以生存和发展,有效的农村市场结构也不会真正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构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市场主体的基础和前提。[3]2、产权制度变革是保障集体资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发达地区和城镇周边农村集体土地不断被征收或征用,撤乡并村非常普遍,城乡结合部的许多村实行“村改居”。为了有效地保障集体资产不至于大量流失,迫切需要从产权制度改革上,根除原有社区集体经济产权模糊、人格化的出资者主体缺失、决策独断、监督不善、分配随意等种种制度性缺陷,以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利益。3、产权制度变革是解决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条件下集体经济组织面临新问题的现实选择。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强劲推动下,近年来城郊结合部农村和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社区集体资产和人员都出现较大变动。特别是由于社区原成员转居、转业者增多,以及新移民不断补充进入,农村社区成员构成日趋复杂,户籍不再是社区成员身份的唯一尺度,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补偿费、集体不动产收益在组织成员中分配出现矛盾和利益冲突。这些问题的出现,只有通过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来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实践中产权制度变革成为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关键和必由之路。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的要求,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应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农村产权制度创新为主线,以股权配置、股权界定、股权流动为突破口,构建“归属明确,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改革总体目标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总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为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最大限度的为农民提供制度保障。目标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产权改革,让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的投资主体,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二是通过产权改革,在相关的法规制度的约束下,让农民成为决策主体,实现决策过程向民主化、科学化转变,增强公众创新意识,提升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三是通过产权改革,让农民成为经营主体,实现集体经济活动由“一言堂”向“群言堂”转变,维护农民的根本权益。四是通过产权改革,让农村中各种资源、要素流动起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由区域经济向更为开放的经济模式转变,拓展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二)基本原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还权于民,在于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在于形成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主体。实施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重在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农民自愿,政策引导;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三是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四是把握条件,规范运作。[4](三)产权改革的适用范围。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存在相对的适用范围,但适用怎样的范围,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无明确规定。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广阔、地域经济差距大,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实践中,一般采用的是从较发达、条件较成熟、易改制地区作试点,再逐步进行大范围的进行改制,在经济条件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经营的地区,先试点改制。结合各地政府关于集体产权改革的规定看,改革通常是在“在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较多、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农民要求强烈以及具备其他条件的乡村先行试点,逐步推进”。[5]所以,进行产权改制的集体经济组织,一般要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因新城区、小城镇及各类园区建设征占村集体全部或部分土地,村民整建制转居或部分转居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较强,有可量化的经营性净资产。三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改革意愿。(四)改革的基本模式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是要集体经济组织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主体。因此模式的选择,应突破农村旧有的固定思维,“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就是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思维推动农业产业化,做到城乡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协调发展,以工业思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6]所以,公司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是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组织载体的首选。结合法律与实践,我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的模式:1、股份制从法律意义上讲,股份制仅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模式,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为代表性的模式,也是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组织主体的理想选择,关于股份公司的组建,我国《公司法》已经规定的非常明确,在此不再多谈。但在改革实践中,由于各个农村的具体情况不一,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直接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情况下,许多农村在改革实践中探索了一种新的股份制模式,即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目前各地在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中选择最多的是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实践证明,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中结合股份经济和合作经济进行的体制创新,是一种比较切合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际的形式。[7]股份合作制的主要内容是:将集体经济现有非企业性集体资产,包括土地收益、公共设施、对外投资、对外债权、公共积累等,经过评估确认其价值后,根据不同的年龄、村龄等指标,量化分配成村民股份。在此基础上,成立股份合作制性质的集体资产经营公司,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领导,代表居民经营管理量化后的股权资产。持股居民依法享有选择管理者、重大决策、收益分红等出资人权利。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将股份合作制性质的经济公司改建为符合《公司法》要求股份制公司,建立真正的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市场主体。村民死亡或者调离,其股权可以继承和转让。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股份合作制是农村集体产权组织形式向公司制过渡的一种类型。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并没有关于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规定,导致其法律地位尴尬。因此今后有必要通过法律手段确立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性,明确其市场主体资格,“及早给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企业等)以合作社法人地位是今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也是农业组织与经营方式符合规律的演变。”[8]2、有限责任公司模式该模式适合小型农村的产权改制,将城中村现有企业性集体资产,经评估定量后,依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于净资产部分可以采取公开拍卖、协议转让等方式进行处置,将该类型企业改制成完全符合《公司法》的有限责任公司。对于净资产比较多的企业集体资产,还可以采取保留一部分、转让一部分、吸收一部分的方式,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模式的有限责任公司。属于集体的股权由集体资产经营公司拥有,按照村民所获量化股权比例享受分红权等。3、物业公司模式

对于房屋、店面等集体资产,在评估作价后,可以按照前述原则折算为居民股权。还可以结合部分村民自有出租房屋,共同组建物业管理公司,代表村民对该部分资产进行管理,所收取的房租、承包费等利润,在承担物业公司运转费用后,其余部分由村民按照量化后享有的股权比例进行分配或转股。4、信托模式

对于一些村民自有的房屋店面或闲散财产,在改制时可以考虑设立资产管理信托公司,由村民集体入股建立信托公司,然后由村民与信托公司签订信托管理合同,由该公司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确保村民利益的保值增值。在改制的模式选择上,可遵循如下几点:(1)对少数经营效益好、管理效率高、符合生产政策方向的富裕村,可以直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对部分符合产业政策方向的已形成产业基地或初具规模的村,可以改组为村公司或其他若干法人机构包括外商共同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3)大部分以基础农业为主的村民小组,在以原集体资产为准的范围,不得要求农民再出资入股和其它法人参股的前提,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4)对偏远、落后和十分微小的村民小组,可以按现代企业制度加以规范,有的改组为股份合作公司,也可采取承包、租赁的经营方式,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合承包到户的方式,极少数可以拍卖,实行产权转让。(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1、主要问题各地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中也遇到一些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1)关于资产界定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在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中,村、组集体资产法律手续不齐备的合法性问题、原始股处置问题,村里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以及村、组合并的资产平衡等历史遗留问题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进一步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亟待解决。(2)关于集体土地资产的处置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在“城中村”改造中。为降低城镇化、工业化的成本,地方政府借改变农民身份和集体经济组织性质的方式改变土地所有权属性,将原农村集体土地无偿转为国有建设用地。这种做法引起较大争议。(3)改制享受股东或者社员人员确认标准问题。第一轮土地承包以来由于土地征用、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各种原因,农村人口变化比较大,很多村有大集体企业以上的下岗人员和许多保留户籍的婚嫁人员,村股份制改革时,这些人大多在本村已不享受村民待遇,但在改制中却会要求享受与本村社员同样待遇。但这些人员是否属于全额享受对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2、对策建议(1)明确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后的发展定位。在目前农村社区依旧要靠自身经济收入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条件下,“社企分离”只能是形式上的职能分开,集体经济组织(企业)都必然要以各种方式承担其运转费用,因此,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取向股份合作制比股份制更符合现实逻辑,以社区组织为载体实施股份合作制比集体经济组织整建制转换为股份合作企业更具备条件。因此,现阶段社区组织型股份合作制是现实可行的改革方向,需要鼓励和支持。(2)正确看待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合作制实际上是在坚持农户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的基础上,放活土地经营权,以股份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农户承包权的收益功能,使其成为取得集体二次分配的依据,集体资产实际上的出资人——社员,能够按其资产占有份额直接分享到相应的集体剩余分配权。可以认为,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是目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在社区范围内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一个好办法。(3)、对于改制中享受股东资格的界定标准问题。这是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基础问题。制定股东资格的界定标准的标准,应结合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本着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和谐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将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居民按一定标准进行划分,确定参与分配集体资产人员的资格。为了有效的平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心理,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界定股东资格最好本着“一刀切”的原则,尽量体现公平,避免搞特殊化,以有效地处理好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户籍变动引起的问题尤其是外嫁女的股东资格问题。笔者认为,界定集体经济股东资格的基本标准是:享受集体资产分配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即原则上应为改革基准日前,属本社区常住户口,依法应享有农村土地承包权,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有分配和义务关系并还健在的居民。虽不具备上述条件,但符合上级有关政策的下列人员也可以享受集体资产分配而授予其股东资格:a、本集体经济组织在外就读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b、本集体经济组织现役的解放军、武警部队义务兵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士官;c、本集体经济组织出生且户口未迁出的已婚妇女及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所生且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子女。另外,对下列人员可只享受集体资产分配,待户口迁入(回)集体经济组织一定期限后再分红:a、在服刑期间的本集体经济组织居民;b、改革基准日前,本集体经济组织男性居民依法娶入的妻子,因政策原因户口暂未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下列人员不能享受集体资产分配:a、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干部职工(包括已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或已享受离退休待遇的人员);b、在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嫁娶,在另一方己享有社区配股分红的;c、本集体经济组织空挂户口人员。如果集体经济组织中还有其他的特殊情况需要确定的,建议通过村里的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程序来解决。三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制操作方法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制是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新的尝试,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改制过程中,应当作充分的准备,制定周密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结合各地改革实践的情况看,进行改制一般分三个阶段:发动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一)发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做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制的宣传工作,通过讲解改制的意义、加强问题的交流等方式进行,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农村建设、撤村建居后解决原村级集体经济的归宿、管理、分配等一系列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的一件难事。许多村(居)民,包括一些村(居)干部,对股份制改革的意义、政策不太了解,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要教育广大群众明白,实施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并不是瓜分集体资产,它通过明晰量化股权,改革管理体制,来转变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改变分配方式,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觉悟,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消除思想顾虑,增强市场经济观念,进一步激发改革的热情,激发他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成立改制的组织机构农村(社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深层次的综合性改革,情况复杂,任务繁重,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应当在各乡镇(街道)成立了农村(社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改革日常工作。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改制小组中应当配备律师成员,因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并且还涉及到大量法律、法规,需要律师来进行调查、出具法律意见以及起草其他法律文书等,以保证改制合法、有效的进行。2、选择运作模式是选择股份制,还是选择有限责任公司制,或者选择其他类型的模式,在准备阶段应当确定下来。具体采用什么模式,应当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最有利于实现改制目的的原则选择运作模式为好。3、制定改制方案各村(居)委会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在认真调查研究、反复征求意见和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社区)实际,制定周密的改革方案,该方案经村民大会表决通后,报镇(街道)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改革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村、组改制批次安排、改制具体步骤及时间安排、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工作要求等。(三)实施阶段这是改制中最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应当按照既定的改制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结合各地进行改革的实践,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召开动员大会。要按照政府农村集体经济制产权改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召开动员大会,传达市、区有关改革的精神,使基层干部群众掌握改制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改制工作。2、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各村(社区)成立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对清查的目标任务、组织机构、时间安排、人员分工以及清查项目、清查方法、清查重点和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出详细说明,报农村(社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制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凡实行全部资产量化或部分资产量化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村,都应将原有资产进行清理和清算,重新进行全面的审查核实。清理和处置好不良债务,剔除实际已不复存在的债权(不是核销,可以用备查本保留),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经过核实的货币资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清查情况向社员代表大会报告并认可。清产核资结束后,各村(社区)要将清产核资结果在村民(社区)代表会议上公开,并在村务财务公布栏上公布清产核资报告。3、界定股东资格。要根据当地具体实际确定股东资格界定日(明确截止时间),并在界定日期满前一定的时间向本组织成员公布。股东资格界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按照政府制定的政策进行。要注意纠正以往村(社区)集体经济分配中违反法律法规的做法,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好“出嫁女”问题,使改制工作不留尾巴。一些特殊人员需由村民讨论决定是否给予配股权的,要积极引导,力求做到公平合理。实践中特殊人员的是否享受股东资格,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程序决定:(1)、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但之前有过变动而且至今未享受村民待遇的;(2)、因婚嫁关系迁进的男性或者女性及其外孙或者外孙女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3)、没有签定养老协议的上门女婿;(4)、本村外嫁女符合政策所生子女户口不在又迁回的、或者迁出又迁回的。股东资格初步认定后,要进行初榜公布。对村民有异议的,要重新审核,再榜公布。股东名单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政府主管部门核准确定后,作终榜公布。4、审议方案,量化配股。确定股权的享受范围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严格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反复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股权设置可分为人口股、贡献股(根据务农年限),配售股(农民出资购股),其他需增设的股权可由村民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量化配股方案应当经过全体村民(居民)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通过才能生效。5、制订章程。制订章程时必须坚持“群众公约服从国家法律”的原则,就村民关注的问题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征询意见。在此基础上,参考章程示范文本草拟章程,把章程草案分发到各户征求修改意见并反馈修改。村、组制订的章程,须报镇审核后再行表决。6、召开股东大会,通过章程并选举产生组织机构。股东名单确定后,召开首届股东大会,由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经镇审核后的章程,按章程产生股东代表。由股东(或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成立组织机构。选举结果由村(居)委会报政府部门备案。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会议行使表决职能时,实行“一人一票”或“一股一票”制。7、组建公司,成立机构并办理组织登记、刻制公章并发放股权证。改制后所组建的公司(或其他经济组织),应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的要求将本组织名称、法定代表人、资产负债等情况上报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公司(组织)登记、刻制公章。然后由成立的经济组织为股东填发股权证书。集体股发一本股权证书,个人股每个股东发一本股权证。四、展望农村(社区)集体产权改制工作将是我国继土地承包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重大举措,是对传统农村(社区)发展模式的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传统集体经济形式的束缚,使社员拥有了明晰完整的集体资产产权,增强了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创新了集体经济运行机制,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从制度上最大限度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权益,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改善和加强了基层民主化和法制建设,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经济城市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鉴于此项工作属于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情况,缺乏国外、国内先进地区的借鉴经验,本文也只能参考我国各地的做法,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在此做一探讨,难免挂一漏万。但相信,我们可以以次为起点,结合实践,不断探讨出一种真正符合我国各地区新农村(社区)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从而真正推动我国新农村(社区)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真正富裕农村百姓。参考文献[1]唐谨: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对接点在何处[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1年第30期。[2]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65页。[3]郑文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31期;第36页。[4]郑文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31期;第37页。[5]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乡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的通知,载于/d386034391128.html。[6]石新礼:实施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载于/gzjb/show.php?itemid=67。[7]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对我县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载/dispart.asp?id=365[8]贺军伟: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12期;第33页。附件二:编号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_农村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类别____实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_河南省西峡县桑坪镇第一中心小学填表日期____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表说明一、请按《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二、本表报送一式2份,其中1份原件,1份复印件,6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原则上要求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三、封面左上方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申请人如实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封面请勿用塑料封皮。四、每项课题主持人仅限一名。课题组成员最多不得超过六人。课题设计论证》五、请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咨询。六、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七、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办公地址:郑州市纬五路12号邮政编码:450003联系电话:(0371)65838010电子信箱:hnjkgh@126.com一、数据表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实践研究关键词构建、和谐班集体主持人姓名杨红岩性别女民族汉出生日期1972工作单位西峡县桑坪镇第一中心小学电子信箱1040991193@最后学历专科最后学位担任导师行政职务副校长职称小高研究专长班主任工作通讯地址西峡县桑坪镇邮政编码474596联系电话(区号)0377(单位)69978309(手机份证要参加者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余小丽1976.4小学高级教师班主任工作专科桑坪镇第一中心小学李红侠1980.2小学高级教师班主任工作专科桑坪镇第一中心小学程志国1969.12小学高级教师班主任工作专科桑坪镇第一中心小学杨玉英

1959.8中学高级教师班主任工作专科桑坪镇第一中心小学余冉冉

1988.12小学一级教师班主任工作本科桑坪镇第一中心小学汪亚南1987.11小学一级教师班主任工作专科桑坪镇第一中心小学预期最终成果实验报告、论文申请资助经费(单位:万元)1.5万元预计完成时间2013年12月31日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构建和谐班级,培养高素质人才杨红岩论文2009.6用爱心构建和谐班集体李红侠论文2010.6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十一五”规划以来主持的重要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完成情况马莲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2009、1西峡县教育体育局获二等奖余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小学语文2009、1南阳市教育局获二等奖余小丽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语文2007、1西峡县教育体育局获一等奖四、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3000字内)一、课题产生的背景立足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工程,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和谐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和谐班集体的培育和熏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未来公民,切实担当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来。有感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采取向学生转嫁压力的办法,致使学生课业负担有增无减。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学校人际关系微妙化;并由此影响到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能的提高。着眼于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初期,人们对于课改的关注往往只局限于教材的变更、教法的改进以及评价方式的变革等方面,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关于学生的生命成长、道德教育、心理品质、班级文化建设及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同时又是处于起步阶段的问题。主要创新之处:我们认为:(1)在教改的价值取向上,把德育的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起来。(2)在教育理念的追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人本主义。(3)在教育评价上,从单一的对结果和结论的评价走向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相统一的评价。与传统德育教育的不同:(1)教育时间的不同。教育不仅仅是局限在学校课间或家访时间,而是延伸到任何可能的时间和空间。(2)教育方式的不同。本课题就转变传统的单向的流程,积极构建多向互动的流程。(3)教育任务的不同。本课题将把知行完美的统一。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构筑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通过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营造出更加和谐、平等、民主、宽容的育人氛围,铸就个性化的集体气质和文化品位,构筑理想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以集体的力量创造真善美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和谐集体中,学生们都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和谐集体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他们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育和弘扬。实现与课程的密切结合我们将班集体建设全面纳入课程改革的范畴,充分挖掘班集体的教育资源,教师在“与学生共教、共学、共生活”的过程中,引领班集体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逐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自己也不断地获得进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我校通过构建和谐班集体课题的实施,进一步增加学校文化底蕴,发展学校特色,促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建设,实现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同步增长。四、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和谐班集体与“三大关系”的研究。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是最基础的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又是其中最主要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做到师生和谐共进。2.构建和谐班集体与实施新课程关系的研究。班集体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课程资源,在和谐班集体创建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好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构建学习共同体,进一步提高学习效能。3.和谐班集体的构成要素和评价体系研究。本课题在传统班集体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和谐班集体的构成要素,进行和谐班集体的达成度及评价体系研究,形成校本评估体系。五、课题的界定:1.“构建”:构建一般是建筑术语,在本课题中引申为利用各种活动来促进和谐班集体的实现。2.“和谐班集体”:“和谐”在理论上是指“配合得适当而匀称”的关系。“和谐班集体”是指让师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与和谐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种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创设一个友善、民主、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合作、互相进取的班集体,使师生的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六、课题实施的特点、策略与方法1、本课题的特点是:①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校长为课题领题人,将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在时间和经费上予以充分的保证;课题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全校师生人人参与。②科研基础较为扎实。班集体研究在本校有很好的基础,本课题是在此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2、实施的基本策略是:我们将创建星级和谐班集体作为突破口,以“三大关系”的动态发展作为观察点,提高教学效能作为落脚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属性是“实践”,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更多地趋向于在实践中研究,更多地采用“案例式研究”、“校本性研究”和“反思性研究”。3、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拟定计划、准备材料、网上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材料,写出调查报告。(2).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深入了解、积极探讨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研究的发展情况,不断反思修正课题实施方案。(3).个案分析法根据学生教师的实践情况确立个案研究对象(学生个案,教师个案,班级个案),在实践中设计和确定教师和学生主体性互动的最优化方案,形成个案研究体系,为课题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长期跟踪观察,定期调查访问,搜集实验资料,综合统计评价。七.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1.12——2012.6)阶段任务: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1)收集、准备相关文献资料,加强教师自身教科研、理论的学习。(2)了解实验班学生的状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界定相关概念,制定课题计划及实施方案。(3)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措施、准备相关物质条件。2.实施阶段(2012.7——2013.7)阶段任务: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和实验结合学校的特点,进行和谐班集体构建模式;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育目的,构筑行之有效的实验平台,设计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构建模式、反复对比、推敲;在研究中,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研究论文,参与论文的评比;定期交流探讨实际问题;对前一阶段的初步研究认真提炼,完善课题方案,将课题实验理论系统化,操作规范化,初步形成和谐班集体的新型模式。注意经验积累,撰写有价值的文章。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合研究的基本经验,以教学实例、课题报告、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经验总结作为成果汇报形式,并推广应用。3.结题总结阶段(2013.8——2013.12)(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实验数据,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2)撰写研究报告(3)开展课题鉴定,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限1500字内)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分工姓名年龄职务研究专长组长杨红岩39校长班主任工作成员杨玉英52校长班主任工作成员余小丽36教师班主任工作成员李红侠32教师班主任工作成员汪亚南24教师班主任工作成员余冉冉23教师班主任工作成员程志国42教师班主任工作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1、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①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曾完成过课题研究的教师,他们是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者,教育第一线是问题的勃发点,也是解决问题的落脚点.一线教师有实践,有思考,他们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能增强研究的实效.

②本课题研究定期聘请行家及教科研部门人员予以指导,论证,以把握研究方向,并请行家参与研究全过程及时调控,及时积累,及时总结,适时地用好研究中的生成资源,及时解决研究中的生成问题以提高研究实效.

③学校教科室有研究制度,课题研究进程阶段分析,并设置一定的研究奖励,以调动和保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2.完成课题的研究时间保证

每周保证至少有半天的固定时间作为课题学习,咨询及沙龙研讨,同时确保课题两周一次分析会,互通课题研究情况。3、资料设备,科研手段①学校配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设备,并及时购置相应的书报刊物,供师研究需要。②学校将在相关指导下采用调查及统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组织校本培训及外出教科研培训学习,以提高教师教科水平。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农村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给予各方面的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课题组成员都是班主任,有丰富的经验,给课题实施带来有利的条件,还有在其他任课老师的协助下,我们有信心把这个课题做好。参考文献: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江海燕:《中小学心理教育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3、《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纵横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4、江光荣:《论班级生态环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6、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学生关系的构建》,《教育评论》,1998年第2期7、张永谊:《呵护学生的精神家园》,《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4期8、郭春柳:《浅谈班主任的人性化教育》,[J].班主任,2005年第6期9、朱全中:《关于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若干思考》,[J].班主任,2005年第3期10、《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陈近2007年第05期六、预期研究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6项)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11.12—2012.6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杨红岩22012.7-2013.7撰写有关论文论文李红侠余冉冉余小丽程志国32013.8—2013.12形成成果研究报告杨玉英杨红岩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系列研究论文)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12.12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论文杨红岩22013.10农村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实践研究研究报告杨玉英杨红岩七、推荐人意见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副处(县)级行政职务的申请人,高等学校或市以上教育研究部门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小学幼儿园须由两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本单位完全了解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公章:负责人签章:年月日九、课题负责人所属教育行政单位意见本单位完全了解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申报的真实性,认可课题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申报资格和研究能力,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提供支持。公章:负责人签章:年月日十、专家评审意见评审委员会主任签章年月日十一、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意见公章负责人签章:年月日登记号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设计论证》活页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构建和谐班集体实践研究填表说明: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4000字内)一、课题产生的背景立足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工程,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和谐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和谐班集体的培育和熏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未来公民,切实担当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来。有感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采取向学生转嫁压力的办法,致使学生课业负担有增无减。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学校人际关系微妙化;并由此影响到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能的提高。着眼于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初期,人们对于课改的关注往往只局限于教材的变更、教法的改进以及评价方式的变革等方面,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关于学生的生命成长、道德教育、心理品质、班级文化建设及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同时又是处于起步阶段的问题。主要创新之处:我们认为:(1)在教改的价值取向上,把德育的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起来。(2)在教育理念的追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人本主义。(3)在教育评价上,从单一的对结果和结论的评价走向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相统一的评价。与传统德育教育的不同:(1)教育时间的不同。教育不仅仅是局限在学校课间或家访时间,而是延伸到任何可能的时间和空间。(2)教育方式的不同。本课题就转变传统的单向的流程,积极构建多向互动的流程。(3)教育任务的不同。本课题将把知行完美的统一。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构筑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通过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营造出更加和谐、平等、民主、宽容的育人氛围,铸就个性化的集体气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