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顺昌县杨厝矿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环评_第1页
福建省顺昌县杨厝矿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环评_第2页
福建省顺昌县杨厝矿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环评_第3页
福建省顺昌县杨厝矿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环评_第4页
福建省顺昌县杨厝矿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环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6~9≤0.05≤20≤4≤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3.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为农村地区,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见详见,具体见表3.3-2。表3.3-2空气环境质量标准限制一览表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ug/m3)标准来源取值时间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mg/m3二氧化硫(SO2)年平均60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601小时平均2003.3.3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位于农村区域,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见表3.3-3。表3.3-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单位:dB(A)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时段昼间夜间260503.4污染物排放标准3.4.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矿区开采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表2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见表3.4-1。表3.4-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项目颗粒物(粉尘)NOxSO2浓度限值(mg/m3)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3.4.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施工人员使用简易旱厕,产生的粪便不定期清淘,因此不存在冲洗废水,生活污水为简单的洗漱废水,污染物浓度较低,经收集,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山林地农用。采石场钻机冷却和降尘用水经渗漏和蒸发后无废水排放;露天采场、排土场淋溶水、地表径流废水经沉淀后排入无名小溪,后汇入慈悲溪,最终汇入富屯溪;废水外排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详见下表3.4-2。表3.4-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摘录)序号污染物一级标准1pH6~92悬浮物(SS)70mg/L3化学需氧量(COD)100mg/L4氨氮15mg/L5石油类5mg/L3.4.3噪声污染排放标准项目施工期各种机械设备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表1标准,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详见表3.4-3。表3.4-3噪声排放标准一览表类别标准名称项目标准限值施工期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表1标准昼间70dB夜间55dB运营期厂界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3.4.4固体废物污染物放标准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活垃圾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章第三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有关规定。一般固体废物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的要求进行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根据《福建省环保局关于做好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污染物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十三五”期间总量控制的要求,我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为COD、NH3-N、SO2和NOx。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山林地农用;露天采场、排土场淋溶水,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因此本项目废水不需要申请总量控制项目。项目采矿过程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以柴油为能源,预计SO2排放量为274.2kg,NOx排放量为176.4kg,因其排放量较小,且为无组织排放,因此不列入总量控制。另外,项目粉尘排放主要来自于无组织源及移动源,且未列入总量控制指标,因此本次评价建议不对粉尘进行总量控制。综上所述,本环评建议不对项目CODCr、SO2、氨氮和NOx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1施工期项目施工期主要由采矿办公生活区、露天采场、矿区道路、破碎场及临时堆土场等4部分组成的工程基建期施工,最终以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施工期为1年。(1)废水施工前期,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期间,存在地下渗水、降雨积水、施工作业用水等形成的基坑废水;在房屋建设中存在混凝土拌和及混凝土浇注养护产生的工程废水。上述施工废水悬浮物浓度较高,但量较小,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用水,不外排。另外,施工期间,将有8名民工在就近村落食宿。每人每天产生生活污水约0.1m3/d,每天共计0.8m3,生活废水产生量较小,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施工期间洒水降尘使用。(2)废气本项目基础建设施工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覆盖层剥离、各工程设施建设及交通运输引起的扬尘。基建期施工扬尘会造成局部地段降尘量增多,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大气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污染是局部的、短期的,工程完成之后这种影响就会消失。污染物大多为无组织排放,难以定量。(3)噪声施工期间,噪声源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电锯、电钻等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材料运输车辆。挖掘机、推土机噪声源强约为90dB(A);电锯、电钻等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达到95dB(A)以上;大型施工运输车辆的噪声源强度超过90dB(A)。施工噪声的特点是突发性和间歇性。该周围3000m内无居民村落,不存在噪声扰民问题。但其噪声会对矿区周围的动物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其周围的动物迁徙。(4)固体废物施工中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剥离的覆土和生活垃圾。剥离的覆土装袋后统一堆放在规划的排土场内,以后再陆续用于矿山的覆土绿化;另外,施工期间,将有8名民工在就近村落食宿。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2kg/d,每天共计1.6kg。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期进行清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5)生态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主要是对采矿区表土的剥离、采矿办公生活区、破碎场的建设破坏一定的植被,改变土地利用,新增一定的水土流失。由于项目区为丘陵地带,坡植被主要为松树、毛竹和稀疏灌丛,无国家保护物种、珍稀植物等。因此,只要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妥善处理弃渣,本次活动只会造成植被生物量的少量减少,不会造成植被物种的消失,对区内植被的影响较小。施工期植被破坏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小型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加上矿山施工机械噪声及人员活动产生的影响,对周围动物的生活造成干扰,使它们的生活受到威胁而迁徙,远离矿山施工地周围。在直接影响区,动物将不会出现。因此,施工过程回答小型野生动物的类型及数量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项目区分布的小型野生动物为当地常见类型,无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且由于当地人为活动频繁,这些动物已经对人为活动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矿山生产不会造成该区域某一物种消失,对这些动物的生存影响较小。项目评价区范围内无自然风景区和名胜古迹,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无珍稀植物及古树名木,无风景名胜及特殊文物保护单位等视觉景观敏感点。因此对于较大范围的生态景观,以及景区风貌来说,影响面很小。但采场表土剥离、基建工程的建设使当地的自然条件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原有景观。在雨天,随着砂石、泥土流失入山涧、河流,从而使河水浑浊度增加。项目根据生态治理方案对项目区进行复垦绿化,植树种草,将形成新的人工绿色景观,对公路沿线景观影响很小,总体而言对景观影响很小。工程建设期是损坏原地貌植被的集中时期,生产运行期主要生产活动以开挖土石方为主,并不断排放弃土石渣。项目用地及影响范围内原地貌植被所具有的水土保持功能迅速降低或丧失,并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堆积物,水土流失强度急剧增加。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各场地建设对地表的扰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工程建设期间,生产区建设、道路区修建均有一定量的土石方工程。场地在平整活动中,改变了原地貌形态和地表土层结构,同时损坏了植被层,产生大量的裸露地面和疏松土体,使土壤抗蚀抗冲能力下降。②根据土石方平衡分析,建设期间产生的土石方量在场地内部以挖填平衡,工程建设期间无弃渣产生,不存在弃渣产生水土流失的情况。施工期间,基础开挖将扰动地表,在降雨季节,地表土壤将受到冲刷。本项目占地面积6.68hm2,因此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7710.3t。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2运营期污染源分析4.2.1运营期废水(1)生产废水本矿山采用露采工艺,开采过程中无废水排放,但在矿山开采时,由于植被破坏、水土保持能力降低,遇雨季易造成水土流失。露天采场淋溶水:露天采场废水主要是露天采场场地降雨产生的含泥沙排水。根据露天采场集雨面积39760m2、多年平均24h降雨量50mm(大雨和暴雨的临界值)、径流系数0.6计,开采时降雨产生的废水量约1192.8立方米。排土场地表径流废水:按排土场占地面积14800m2、多年平均24h降雨量50mm(大雨和暴雨的临界值)、径流系数0.6计算,降雨时排土场地表径流废水日产生量约444m3,主要污染物为SS。破碎区及临时堆场地表径流废水:按占地面积4000m2、多年平均24h降雨量50mm(大雨和暴雨的临界值)、径流系数0.6计算,降雨时排土场地表径流废水日产生量约120m3,主要污染物为SS。由于以上废水属非经常性污水和非生产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水质简单,不计入生产污水排放总量范围。矿区开采用水主要是凿岩用水和降尘用水,由于主要是晴天使用,用水量不不大,基本可以蒸发消耗,不产生生产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2)生活废水计算项目施工人员使用简易旱厕,所产生的粪便不定期清掏,因此不存在冲洗厕废水,生活污水为简单的洗漱废水,污染物浓度较低。项目有员工8人,用水量按每人200L/d(住场),项目生活用水为1.6t/d、352t/a,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规定,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则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28t/d、281.6t/a。根据资料,生活废水污染物浓度见表4.2-1。经化粪池后,作为林地的农用,不排放。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表4.2-1生活污水处理前后污染物产生量统计表阶段污染物CODCrBOD5SS氨氮处理前281.6t/a污染物浓度(mg/L)45025020030年产生量(t/a)1.110.620.490.074处理后281.6t/a污染物浓度(mg/L)382.520016029.1年产生量(t/a)0.940.500.390.071(3)对地下水的影响本矿山为山坡露天开采,地表迳流条件较好,利于自然排水,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迳流由矿山原地形自然坡度自流后,经沉淀池处理后可作为凿岩及降尘用水。由于风化带孔隙裂隙较小,地下水规模也很小,疏干地下水的范围小,造成的矿区及周围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不大。4.2.2废气本矿山的废气主要是机械设备产生的燃油废气;采矿、破碎、运输等过程产生的粉尘。(1)燃油废气本项目用到的挖掘机、自卸车均使用柴油作燃料,据业主介绍,年消耗柴油量约60t。根据国家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教材《案例分析》中关于柴油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分析可知:燃烧1t柴油排放污染物量为SO2:4.57kg、烟尘:0.81kg、NOX:2.94kg、CO:1.73kg、烟气量:12000m3。则项目燃烧柴油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见表4.2-2。表4.2-2项目燃油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染物烟气量(m3)SO2NOXCO烟尘燃烧1t柴油时污染物产生量(kg/t)120004.572.941.730.81污染物排放量(kg)720000274.2176.4103.848.6污染物浓度(mg/m3)——38124514468(2)粉(扬)尘采石场的作业面如切割、凿孔、分离、整形、铲装运输、破碎等过程,每个工序都会产生不同影响程度的粉尘,污染因子为TSP。粉尘主要为尘土和石料微细颗粒,无特殊污染物质,粉尘排放为无组织排放。距离项目区最近的敏感目标超过3000m,且项目地块开阔,且多面环山,场界周边森林覆盖率高,空气净化能力较好,粉尘很快会稀释、扩散,粉尘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很小。①切割、凿孔、分离、整形等采矿过程项目切割、分离和整形等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无组织排放,产量很少。参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工业源系数手册)10非金属矿采选业系数手册》中“2.3建筑及铺路骨料原料矿山的开采、矿石破碎、筛分的产污系数参考“石灰石”表1011”中露天开采(南方)提供的经验参数,石灰石开采产污系数为0.0114kg/吨-产品。项目开采矿石5万m3/a(矿石表观密度2.626t/m3),则粉尘产生量为1.50t/a,通过洒水抑尘,可使粉尘排放量降低80%,粉尘排放量为0.30t/a。②破碎过程及临时堆场扬尘破碎过程主要有破碎和筛分工序,参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工业源系数手册)10非金属矿采选业系数手册》中“2.3建筑及铺路骨料原料矿山的开采、矿石破碎、筛分的产污系数参考“石灰石”表1011中破碎和筛分”中提供的经验参数,破碎和筛分石灰石产污系数分别为0.307kg/吨-产品、0.400kg/吨-产品。项目开采矿石量5万m3/a(矿石表观密度2.626t/m3),其中产品分为路沿石、块石、片石和碎石。仅碎石需进行破碎和筛分工序,约占20%。则破碎和筛分过程粉尘产生量总计约为18.57t/a,破碎和筛分过程中在出料皮带口和进料口设置喷头喷水,可使粉尘排放量降低90%,粉尘排放量为1.86t/a。临时堆场扬尘:在临时堆场四周设置挡墙,并在挡墙四周上方布设喷淋设施,无组织扬尘较少。③排土场扬尘项目在产生的废土石堆放在排土场,大风天气下将产生扬尘,由于排入排土场内废石大部分为大块废石及剥离的表土,通过加盖毡布及洒水抑尘,无组织扬尘较少。④运输道路扬尘本项目开采的花岗岩矿需要外运至客户,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花岗岩矿外运产生的道路扬尘产尘段主要为项目工业场地至村道之间的矿区土路。采用道路扬尘经验计算公式:Qp1=Qp×L×Q/M式中:QP——道路扬尘量(kg/km·辆);QP1——总扬尘量(kg/a);v——车辆速度(km/h);M——车辆载重(t/辆);P——道路灰尘覆盖量(kg/m2);L——运输距离(km);Q——运输量(t/a)。本矿山年运输量为5万t/a,平均运输距离约为1.82km,采用25t自卸汽车运输,每年工作天数为220d,则每天往返10辆次。运输车辆时速20km/h,由于矿区道路为碎石铺填的土路,灰尘较多,则道路灰尘覆盖量P取0.5kg/m2。由此可计算,矿山道路扬尘量为1.488kg/km・辆,道路起尘总量为5.42t/a。采取出场车辆苫盖密闭,减速慢行,经洒水降尘等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扬尘80%,则道路扬尘排放量为1.09t/a。采石场矿石运输穿越慈悲村,道路两侧10米范围内零星分布有农户,因此在穿越村庄路段应限制车辆行驶速度,低速行驶,以降低粉尘产生。项目所在地为南方山地,降雨频繁,空气湿度较大,有效的抑制粉尘产生,在干旱季节,应对运输道路路面洒水增加湿度,以降低粉尘产生。在采取上述有效措施的情况下,运输所产生的粉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道路扬尘对周围村庄及环境空气产生的影响较小。综上,项目废气污染源排放结果情况见表4.2-3。表4.2-3废气产排情况一览污染源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产生量t/a治理措施治理效率是否为可行技术削减量t/a排放量t/a排放速率kg/h无组织采矿过程粉尘1.5洒水抑尘80%是7无组织破碎粉尘18.57设置围挡,蓬布覆盖,设置喷头喷水90%是16.711.861.06无组织运输粉尘5.42车辆遮盖,喷水降尘80%是4.331.090.62无组织采矿设备SO20.274/0.274/NOX0.1760.176/CO0.1040.104/烟尘0.0490.049/注:本项目以年工作220d,日运行8h计4.2.3噪声经现场踏勘,本项目主要为运营时产生的噪声污染,噪声主要来自采矿工艺过程和噪声设备。噪声污染伴随着整个采剥工艺过程,其特点是排放强度大。现将本工程噪声排放情况介绍如下:(1)穿孔过程这里的穿孔过程是用凿岩机打孔过程,凿岩机是以压缩空气做动力,除在打孔时产生噪声外,为其提供动力的空压机也是重要的噪声污染源。(3)集堆、铲装、运输过程采石场的采石机械较多,一般都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如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重型矿山用汽车等,其声级约为85~90dB(A)。(4)破碎过程破碎机,特别是粗碎机在工作时可发出持续的强度较高的噪声,据同类矿山现场监测,噪声强度在1m处监测,其噪声强度约98~100dB(A)。主要设备噪声值见表4.2-4。表4.2-4主要设备噪声值序号设备及工艺台数噪声dB(A)1凿岩机3952移动空压机11003切割机3954挖掘机2955装载机2856自卸车385-957破碎机1100噪声影响分析(5)预测模式由于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远远大于声源本身的尺寸,各噪声源设备辐射的噪声在户外传播可视为点声源。根据声音的叠加方法,得到声级叠加公式为:LA(总)=10lg()式中:LA(总)—叠加后的总声级值,dB(A);Li—第I个声源对某点的声级值,dB(A);n—声源个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推荐的噪声户外传播衰减计算的替代方法,即用A声级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dB;—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遮挡物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gr—地面效应引起的倍频带衰减,dB;Abar—声屏障引起的倍频带衰减,dB;Amisc—其他多方面效应引起的倍频带衰减,dB。(2)预测参数和预测点的确定噪声源衰减量包括遮挡物衰减量、空气吸收衰减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量,其中主要为遮挡物衰减量。周围山体引起的衰减量,其衰减量通过估算得到。以最不利情形下所有设备噪声叠加。参照《环境评价上岗培训教材》P185页,有关噪声推荐的声源衰减模式计算,噪声源在不同距离处的声压级,如表4.2-5。表4.2-5噪声源不同场界距离预测值dB(A)距离1m50m100m200m230m300m380m400m预测值106.972.966.960.859.757.455.354.9由表4.2-5数椐可知,本项目主要为运营时产生的噪声污染,噪声主要来自凿岩机、空压机、切割机、颚式破碎机、筛分机、挖掘机的噪声。凿岩机、颚式破碎机、筛分机、挖掘机等矿山机械噪声声级在85-100dB(A)之间,根据计算,设备噪声叠加值为106.9dB,在距离场界380米处采矿办公区敏感点的噪声的叠加值为55.3dB(A),该噪声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场界噪声昼间60dB(A))以下。经现场踏勘,本项目矿体四面环山,矿区3000m范围内没有村庄,无人居住,噪声主要是对厂界西北面约380m处的采矿办公生活区产生影响,矿体与生活区中有小山坳相隔。在运营期间声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值均未超过各自所执行的昼间噪声标准。由于本工程夜间不生产,因此不存在夜间噪声污染和超标问题。但其噪声会对矿区周围的动物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其周围的动物迁徙。4.2.4固体废物(1)矿山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矿山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为表土剥离过程产生的废土和钻孔采剥、切割、整形过程产生的废石。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开采境界内剥离废土总量为6万m3,即3750m3/a;废石5.44万m3,即3402m3/a,其中剥离表土统一堆填于排土场内。后期再陆续用于矿山的回填、覆土绿化。废石部分送于破碎区进行破碎后用于矿山公路的修筑,其余外售。(2)生活垃圾项目劳动定员8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0.5kg/d计,则产生量约0.88t/a。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定期进行清运,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经采取措施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将得到有效的控制。4.2.5生态环境的影响非污染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矿山开采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破坏植被、扰动土层、裸露地表和诱发水土流失等。(1)占用土地与植被破坏项目建设办公生活区、矿区道路矿山、破碎场及临时堆放场、排土场及露天开采过程中占用林地,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但因工程占地面积较小(6.68hm2),因此不会造成当地土地的明显减少,不会造成植物、植被资源较大损失,不会造成生物的种群、多样性的减少。矿区内无国家保护物种、珍稀植物等。因此,只要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妥善处理弃渣,本次活动只会造成植被生物量的少量减少,不会造成植被物种的消失,对区内植被的影响较小。(2)对动物的影响采石场建设对植被破坏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小型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加上矿山施工机械噪声及人员活动产生的影响,对周围动物的生活造成干扰,使它们的生活受到威胁而迁徙,远离矿山施工地周围。在直接影响区,动物将不会出现。因此,矿山建设对评价区小型野生动物的类型及数量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矿区分布的小型野生动物为当地常见类型,无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且由于当地人为活动频繁,这些动物已经对人为活动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矿山生产不会造成该区域某一物种消失,对这些动物的生存影响较小。(3)对景观的影响拟建项目评价区范围内无自然风景区和名胜古迹,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无珍稀植物及古树名木,无风景名胜及特殊文物保护单位等视觉景观敏感点。因此对于较大范围的生态景观,以及景区风貌来说,影响面很小。但采石场的开采必会使当地的自然条件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原有景观。在雨天,随着砂石、泥土流失入山涧、河流,从而使河水浑浊度增加,也会造成视觉污染。采石场开采结束后通过对采场进行复垦绿化,植树种草,将形成新的人工绿色景观,对公路沿线景观影响很小,总体而言对景观影响很小。(4)水土流失影响本项目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将扰动原有地表,毁坏或损害原地表植被;采挖过程临时堆垫地貌和开采边坡,加上松散土石方的堆放,这些生产活动都会增加裸露地面积和裸露时间,有可能引起径流、导致泥沙增多,从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本项目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为露天采区,因此应做好露天采区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应该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上考虑,尽可能在采取各项措施后,最大程度的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并尽可能的减少地貌的水土流失。闭矿后,对采矿场及其它用地进行土地整理和植被恢复,随着用地植被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将逐渐减轻。根据生态治理方案在服务期限内,因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将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6.63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0.05hm2,建设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6.68hm2,运行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6.68hm2。(5)对地质的影响建筑用花岗岩矿体,平面上矿体形态与矿区范围一致,呈四边形,长225m,宽200m,面积4.5hm2,出露标高950--1100m。矿区属于低山丘陵侵蚀地貌类型,区内矿体及围岩均为晚侏罗世古竹超单元南山下单元钾花岗岩,新鲜岩矿石紧致坚硬,不含水,矿区石料矿体为露天开采,且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之上,自然排泄条件较好,大气降水大部分顺山坡形成地表径流,径流途中大部分顺山坡排出地表;通过风化带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水,由于构造裂隙较小,地下水规模也很小,对开采影响不大。综上,本环评要求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措施并制定生态恢复计划,预留生态恢复的保障资金,采取边开采边恢复开采迹地植被的方法,通过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恢复植被措施,合理的搭配不同种类的土著植物,进行覆土恢复植被,采石对生态的影响可以得到减缓。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1)与矿产资源规划符合性分析本矿区位于顺昌县大干镇,隶属南平市管辖,项目开采区范围不在顺昌县的禁采区内(见附图5—顺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符合顺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本矿山开采区不位于省道、国道旁,周边无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不属于福建省国土资源局划定的禁采区范围。目前有简易公路相接,周边交通较为便利,区域位置优越。(2)与顺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顺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不断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在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同时,严格控制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面积”。本项目建设用地主要为建设办公生活区、露天采场、矿区道路、破碎场及临时堆土场用地、排土场,共计占地6.68hm2。据调查,占地类型为林地,不涉及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等敏感用地。矿山闭矿后通过全面生态复垦,将彻底消除占用林地影响。因此,本项目占地为林地,不涉及耕地和基本农田等敏感用地,在矿山闭矿后通过全面生态复垦,将彻底消除占用林地影响。故本项目符合《顺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的相关要求。(3)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均未在福建省人民政府文件闽政[2009]16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中“各重点流域干流、一级支流、饮用水源沿岸一重山范围禁止矿产开采”及“禁止在沿江、沿溪两岸1km范围修建尾矿库或倾倒工程弃渣、弃土等建筑垃圾”范围内。项目选址基本合理。(4)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根据《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为“Ⅱ以服务于农业发展并控制、治理农业生产生态问题为重点的生态功能区:5.河谷盆地农业(复合农林业)生态功能区”,项目未在河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山地水源涵养与林业生态功能区、山地自然生态恢复与维护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详见附图6),符合生态功能区要求。根据《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顺昌县大干镇慈悲村杨厝地区属于“顺昌西部中、低山、丘陵重要文化遗产和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20472103)”,其生态保育与建设方向为“其他相关任务: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慈悲、武坊、干山等高山木竹菌生态农业区(26101,26102,26104)”,因此本项目未在顺昌县西部的风景区及重点景观保护区,项目为普通建筑花岗岩矿露采属于对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设方向,因此本项目符合顺昌县生态功能区划要求。(5)与《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矿业权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开采规模为5万m3/a,位于顺昌县大干镇慈悲村,属于偏远山区,慈悲村除本项目外无其它矿产,且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顺昌县国土资源局2015年6月5日)和顺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延续顺昌县大干镇杨厝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证有效期限的政府文件,见附件1、附件2,符合《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矿业权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文[2009]248号)中关于“福州福州、厦门、泉州市辖区不再设立年产小于100万立方米的新建矿山,其他市(县、区)新建矿山生产规模不得低于省定最小开采规模的标准,服务年限不得低于10年。偏远山区乡(镇)及乡(镇)建制的海岛,根据当地实际建设需求,经批准可设立生产规模5-10万立方米/年的矿山,矿山数量严格控制在每个乡(镇)不超过1个。”的要求。本项目符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通知》(闽政[2009]9号)的相关规定。因此,项目选址是可行的。但建设单位需按规范设计、施工排土场,做好水土流失等防护措施。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1施工期项目目施工期主要由采矿办公生活区、露天采场、矿区道路、破碎场及临时堆土场等4部分组成的工程基建期施工,最终以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施工期为1年。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土石方、钻孔等机械作业产生粉尘及NOx、CO等燃油烟气;施工期间,建筑材料的运输、堆放,部分混凝土在现场搅拌等过程均会产生粉尘。这些污染物均为无组织排放,因施工期短,故排放量不多。另外,施工运输车辆燃油将释放NO2、CO等燃油烟气,但排放量不大。施工废水悬浮物浓度较高,但量较小,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用水,不外排。生活废水产生量较小,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施工期间洒水降尘使用。施工中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剥离的覆土和生活垃圾。剥离的覆土装袋后统一堆放在规划的排土场内,以后再陆续用于矿山的覆土绿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施工噪声的特点是突发性和间歇性。该周围3000m内无居民村落,不存在噪声扰民问题。但其噪声会对矿区周围的动物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其周围的动物迁徙。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2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2.1生态治理措施本矿山为新建矿山,矿山开采及场地建设对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和破坏,其影响区域主要有办公生活区、采场区、矿山道路、破碎场及临时堆场、排土场等。依据本矿山地形地质环境和潜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结合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目标任务分区相结合的原则,因害设防,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相配合,工程措施先行、植物措施紧跟的方法。一、采矿办公生活区(1)工程措施对采矿办公生活区周边设置截、排水沟,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断面为矩形断面,排水沟总长60m。(2)植物措施生产服务期间,在办公生活区周边栽植马尾松美化防治区环境,矿山闭矿后对采矿办公生活区临时建筑予以拆除清理,体积约15m3,并进行土地松土翻耕和植被重建工程。本项目种植物种采用当地常见的植物(如毛竹、马尾松、类芦、宽叶雀稗草籽等)进行后期绿化。采矿办公生活区共种植毛竹或马尾松160株;林下撒播宽叶雀稗草种3g/m2共1.9kg。二、矿区道路生态治理措施矿山道路总长1900m,路面平均宽4m,面积约为7600m2,闭坑后矿山道路保留,用于当地林业道路,道路内侧设简易截排水沟,露天采场以下矿山道路内侧简易截排水沟需采取硬化处理。道路外侧需种植马尾松950株进行植被绿化。三、露天采场生态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露天采场占地总面积为39760m2,其中开采终了平台(采坑底盘)面积为20360m2,终了安全台阶的面积为19400m2。矿山开采期间及闭坑后需分阶段对露天采场各安全(清扫)平台外侧设置与覆土厚度相同的小挡墙,平台上需形成2~4%的内倾坡度。小挡墙采用乱毛石干砌,宽0.3m,高0.5m,总长约1940m,干砌乱毛石工程量520m3,覆土后内侧设截排水沟约1940m。植树绿化恢复植被,修复成为普通林地。土方回填厚度为0.5m,需回填土方19880m3。(2)植物措施覆土完毕后对露天采场进行植树绿化恢复植被,种植物种采用当地常见的植物(如毛竹、马尾松、宽叶雀稗草籽等),治理总面积约39760m2,株距2.0m×2.0m,共需种植毛竹或马尾松9940株;林下撒播3g/m2宽叶雀稗草种共119.3kg。采坑边坡坡面采用爬山虎进行绿化,采坑边坡坡面积为19400m2,需种植爬山虎4850株。四、矿碎场及临时堆场防治区生态治理措施(1)在破碎场和临时堆放场周边设置浆砌石截、排水沟,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断面为梯形断面,截排水沟总长70m,在北侧设置3.0×12.0×1.5m平流式沉淀池1个,土方开挖约75m3,砌体方量约15m3。(2)破碎场及临时堆场需绿化面积面积约4000m2,共种植毛竹或马尾松1000株;林下撒播宽叶雀稗草种3g/m2共12kg。五、排土场排土场下游沟谷修建拦渣坝,修建块石干砌拦碴坝高5m(不包括清基深度),顶宽2.5m,顶长30m,内外坡比均为1:1.5。基坑开挖深度约2m,宽约18m,土方开挖约103m3,砌体方量约300m3。拦碴坝下设置3.0×12.0×1.5m平流式沉淀池1个。土方开挖约75m3,砌体方量约15m3。排土场南侧修筑截排水沟长约200m,其沟深0.6m,沟底宽0.5m,坡比1:0.3,沟底基面清挖0.3m以上,开挖土方约240m3,M7.5浆砌石砌体方量约68m3。闭坑后排土场内弃土将主要用于露天采场覆土回填治理恢复,然后对排土场进行植树种草。治理总面积约14800m2,共种植毛竹或马尾松3700株;林下撒播宽叶雀稗草种3g/m2,共55.2kg。通过实施以上各项工程治理措施后,可以有效控制地质灾害发生;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可以提高植被覆盖度,有效调节贴地层的温度、湿度、风力,改善局地小气候;可以明显改善项目建设区的生态环境,使植物种类多样化,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温度。5.2.2废水治理措施本项目废水主要为露天采场淋溶水和排土场地表径流废水、破碎区地表径流废水、除尘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凿岩和除尘污水主要以蒸发或渗进矿石的方式损耗,基本不排水。(1)露天采场淋溶水和排土场地表径流废水露天采场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采用自流方式排水,即通过在采场各平台内侧设置排水沟、在矿山道路靠山侧设置排水沟,自流入排土场沉淀池处理达标后,排入无名小溪。拟对排土场修建块石干砌拦碴坝高5m(不包括清基深度),顶宽2.5m,顶长30m,内外坡比均为1:1.5。拦碴坝下设置3.0×12.0×1.5m平流式沉淀池1个。排土场南侧修筑截排水沟长约200m。地表径流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无名小溪。(2)破碎区及临时堆场地表径流废水破碎场及临时堆场建在矿区北西侧930m标高附近的相对平缓坡顶上,占地面积约4000m2。北侧设置3.0×12.0×1.5m平流式沉淀池1个,建设场外雨水截流管网、场内排水沟,地表径流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破碎区除尘。凿岩和降尘用水经渗漏和蒸发后无废水排放;生活污水为简单的洗漱废水,污染物浓度较低,经收集,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后用于周边山林地农用。综上,本项目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措施可行;对项目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小。5.2.3废气治理措施(1)采矿场的切割、凿孔等工段用洒水的方法抑尘;往来于采矿场及破碎区的运输车辆产生道路扬尘,也采用洒水的方法减少粉尘排放。(2)破碎及临时堆场废气治理措施:在破碎、筛分和输送等工序建设相应的喷淋除尘、抑尘设施,破碎采取湿式破碎。同时,在临时堆场四周设置挡墙,并在挡墙四周上方布设喷淋设施,可取得较好的除尘效果,治理措施可行。(3)在强风时节,项目排土场、矿区道路采用洒水车和喷头洒水,必须加强洒水频率,保持路面湿润。加强各开采工作面洒水降尘,装卸作业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各装卸点均设置洒水消尘装置;合理安排运矿时间,尽量相对集中,运矿车辆严禁超载并对运输物料遮盖,同时洒水保持运输路面的清洁和湿润,控制和减小运输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每天做好洒水台账记录,道路做好硬化、石子压实;保持各种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管理,合理控制车辆行驶速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运输扬尘的产生量,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2.4噪声治理措施针对项目产生的噪声提出如下建议措施:(1)在工程设计中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2)对所有机械设备的安装,其基础均应作减振处理;(3)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4)应加强工人的防护,并配备一定的劳动保护用品;环保工程。5.2.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本矿生产的废石土较少,矿山可将生产期间剥离的废土约60000m3,堆存在排土场;废石量约54435.4m3,外售用于建筑工地基础建设。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有三种:一是将其中表土用于未来采石场的生态恢复工程;二是供矿山道路维修;三是运往矿山外部用于附近建筑工地的基础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放置,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该治理措施是可行的。5.2.6对土壤的影响本项目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雨水降落回地表,渗透进入土壤的影响。本项目采矿对土壤影响极小。5.2.7对地下水的保护措施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应从重视对淋溶水的处理以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措施两方面进行:①重视对淋溶水、地表径流废水的处理。淋溶水、地表径流经沉淀后排入周边水域慈悲溪。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回用于周边林地农用,不对外排放。②对生活污水处理涉及的化粪池,进行水泥混凝士防渗。为防止生活污水事故排放造成的污染,要求:一旦发现生活污水化粪池破损,应立即用车抽出粪便污水,并及时进行修理,在此期间设临时移动厕所,修好后再启用化粪池。其他5.3退役期环保措施(1)矿山退役时,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矿山退役设计,报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矿管、安监、环保),经批准后,方可进行闭矿。(2)根据矿山退役设计要求,认真进行闭矿施工,经验收后,方可正式闭矿。矿山闭矿后,业主仍对矿山的安全等方面负责,负有管理责任。(3)矿区生态恢复措施矿山退役后,应进行生态恢复。项目工业场地、生活办公用地,应根据现场情况,折除地表建筑物,进行土地平整,复土,种植树或草。项目退役后次年三月前,裸露地表植被复盖率不小于95%,以减少水土流失。矿山退役后,矿区道路除留下做为交通道路外,道路区进行整地绿化,种植当地适宜的树,间距中套种草。该矿区开采结束退役后,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植被的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为了减轻影响,首先应该对采场地先行用细废石填充,后进行覆土造林,恢复植被。矿区的办公区等设施拆除后,也应进行复垦绿化,以免水土流失。经采取措施,退役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5.4监测措施(一)监测目的⑴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建设、生产、恢复治理复垦过程中的土地损毁情况、植被恢复情况、地表变形情况、可能的地质灾害以及水均衡破坏、土壤污染等状况,掌握相应的控制状态,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提供技术资料;⑵通过监测,可提前掌握可能产生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为防治措施的及时实施提供依据;⑶生态环境监测反映了建设过程中“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情况,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二)监测内容⑴地表植被覆盖度:主要观测矿山开采对植物生长长势的影响及其覆盖度变化;⑵矿坑水监测:应在排土场沉淀池外排口取样,化验其所含物质是否符合规程规范要求;⑶地质灾害:观测采矿活动诱发的各类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别布置在露天采场、采矿办公生活区、破碎场及临时堆场、排土场拦渣坝上、矿山道路等5个地段。监测内容包括边坡体及拦渣坝坝体绝对位移、相对位移及倾斜监测,以及地表覆盖层受雨水冲刷情况下的稳定状态。(三)监测方法边坡体主要为花岗岩岩质边坡,其浅部覆盖层属土质边坡,但厚度较薄(平均仅2m),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发生崩塌或滑坡灾害;拦渣坝的设计和施工严格按有关规范执行,拦渣坝一般可确保稳固,并能确保排渣场内弃渣的稳定。监测点布置5个,其中J1监测点布置在采矿办公生活区北西角,J2监测点布置破碎场及临时堆场,J3监测点布置在排土场下部拦渣坝中间位置,J4监测点布置露天采场东侧,J5监测点布置露天采场南西侧。监测方法参照《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执行。矿山开采造成的边坡失稳或活动的危害性小;出现滑坡、崩塌变形破坏时受灾害威胁人数小于100人;滑坡、崩塌出现变形破坏时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小于1000万元。根据上述情况,监测站(点)采用Ⅳ级。监测年限从拦渣坝建成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结束。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地质灾害采用人工肉眼监测,主要进行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宏观前兆监测,监测内容为边坡及拦渣坝在暴雨冲蚀作用下的有无变形、下沉或产生裂缝,以及前缘岩土体局部坍塌、鼓胀、剪出。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在汛期、雨季的雨后均应进行监测(监测频率至少为1天一次),同时建立临灾预报制度。5.4-1监测计划一览表项目监测点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地质灾害露天采场、采矿办公生活区、破碎场及临时堆场、排土场拦渣坝上、矿山道路各类崩塌、滑坡、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