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涉及到晶体结构、热力学、动力学以及界面过程等多个方面。本文旨在综述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深入探讨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法,为晶体生长技术的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首先介绍了晶体生长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阐述了晶体生长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理论和模型。随后,综述了近年来晶体生长机理研究的重要进展,包括晶体生长动力学、热力学分析、界面过程以及新型晶体生长技术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晶体生长机理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晶体生长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本文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研究者对晶体生长机理的深入探索,推动晶体生长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二、晶体生长的基本理论晶体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涉及到原子、离子或分子的运动、扩散、吸附、结合和排列等一系列步骤。理解晶体生长的基本理论对于深入研究和控制晶体生长过程至关重要。晶体生长的热力学基础主要是相变理论,它研究物质在不同相态之间的转变以及转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晶体生长是一个从液态(熔体或溶液)向固态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热力学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晶体生长的热力学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晶体生长的驱动力和限制条件。晶体生长的动力学基础主要涉及到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生长界面的运动、扩散和吸附等过程。这些过程受到温度、浓度梯度、界面能、表面张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晶体生长的速度、生长界面的稳定性、生长形貌的演化等关键信息。晶体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浓度、杂质、搅拌速度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进而控制晶体的生长速度、生长形貌、晶体结构等。因此,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实现对晶体生长的有效控制。为了描述和预测晶体生长过程,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晶体生长模型,如扩散控制模型、界面控制模型、吸附控制模型等。这些模型基于不同的假设和理论,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通过对比和分析这些模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晶体生长的本质和规律。晶体生长的基本理论涉及热力学、动力学、控制因素和生长模型等多个方面。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控制晶体生长过程的基础和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晶体生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也将不断深入和完善。三、晶体生长的主要方法晶体生长的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的选择主要依赖于所需晶体的性质、生长条件以及应用场景。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晶体生长方法。溶液法是一种常用的晶体生长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化学反应等手段,使溶质在溶液中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溶液法生长晶体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但晶体尺寸和形貌的控制较为困难。熔融法是将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通过控制温度、降温速度、搅拌等手段,使熔融体中的溶质逐渐析出,形成晶体。熔融法适用于高熔点、难溶于溶剂的晶体生长,可以生长出大尺寸、高质量的晶体,但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气相法是通过将原料加热至高温,使其蒸发为气态,然后在低温区域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凝结的方式,使气态物质转化为固态晶体。气相法适用于生长高纯度、高质量的晶体,尤其适用于生长薄膜材料和大面积晶体。但气相法生长速度慢,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水热法是在高温高压的水热环境中,利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使溶质在水热介质中结晶析出。水热法可以生长出具有特殊形貌和性能的晶体,如纳米晶体、介孔晶体等。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晶体生长均匀等优点,但设备压力大,操作复杂。模板法是利用模板的限域作用,控制晶体的生长方向和形貌。模板法可以生长出具有特定形貌和结构的晶体,如纳米线、纳米管等。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晶体形貌可控等优点,但模板的制备和去除过程可能较为繁琐。以上是晶体生长的几种主要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晶体生长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晶体生长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四、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是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理解晶体生长过程、优化晶体生长条件以及开发新型晶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理论研究方面,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模拟和数学建模等方法,深入探讨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原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传递、扩散机制等问题。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晶体生长的内在规律和动力学过程,还为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实验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利用先进的实验手段和表征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对晶体生长过程进行了实时观察和精确测量。这些实验不仅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还发现了许多新的晶体生长现象和规律,为晶体生长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验依据。在应用研究方面,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通过调控晶体生长条件,研究者们成功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新型晶体材料,如高性能单晶硅、高纯度金属锗等。这些新型晶体材料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更加先进的实验手段和表征技术。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成果也将更加深入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新型晶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五、晶体生长机理研究的挑战与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晶体生长机理研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在挑战方面,尽管我们已经对部分晶体的生长机理有了深入的理解,但仍有大量晶体,尤其是复杂晶体和新型材料的生长机理尚未完全揭示。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研究仍需要更精细的实验技术和更强大的理论支持。在展望方面,未来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融合。例如,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中。同时,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将在晶体生长机理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新型晶体和复合材料的不断涌现也为晶体生长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这些新材料往往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其生长机理的研究将对于优化材料性能、开发新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晶体生长机理研究既面临着挑战,也充满了希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通过不断克服挑战、深化理解,我们将会对晶体生长机理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新材料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六、结论在本文中,我们对晶体生长机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综述。晶体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通过深入了解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晶体生长过程,从而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材料。晶体生长机理主要包括扩散控制生长、界面控制生长和动力学控制生长等几种类型。这些机理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晶体的形貌、结构和性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深入研究这些机理对于提高晶体生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晶体生长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型的生长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气相沉积、溶液法等,为晶体生长领域带来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计算机模拟和理论计算等手段也在晶体生长机理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尽管晶体生长机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晶体生长速度、降低生长成本、优化晶体性能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晶体生长机理研究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晶体生长机理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生长方法和技术,我们有望为材料科学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参考资料:晶体生长是许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包括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理解并控制晶体的生长过程对于开发新的材料和器件,以及优化现有材料和过程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关于晶体生长机理的主要研究成果。晶体生长通常涉及原子或分子在能量作用下的迁移和有序排列。这种迁移和排列过程的实现,往往受到温度、压力、浓度、电场、磁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可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来描述。结晶学理论是最早的晶体生长理论,主要通过研究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来解释晶体生长的机理。这种理论在描述单晶的生长方面非常有效,但在解释多晶和非晶的生长时存在一些困难。界面过程理论主要晶体的界面行为,包括界面扩散、界面反应等。该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许多实验现象,如界面形态、界面张力、界面迁移率等。然而,该理论在处理多晶和复杂体系时仍面临挑战。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计算模拟方法,可以详细地模拟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原子结构和动力学过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原子尺度上的晶体生长机理,从而更好地预测和控制晶体的生长过程。相场方法是描述多相系统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引入一组相场变量来描述不同物质之间的界面,从而能够准确地模拟复杂系统的相变和界面过程。相场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多晶和非晶的生长过程,以及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缺陷和错位等微观结构。晶体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和物理现象。尽管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对晶体生长过程的深入理解,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我们仍需要更好地理解复杂体系中的多相和多过程相互作用,以及非均匀介质中的晶体生长过程等。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新型低维材料的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的研究将需要结合实验、理论和计算来进一步揭示这些复杂的物理现象,并进一步优化现有材料和工艺。纳米晶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这些材料的晶粒生长及变形机理的理解,一直是材料科学家们面临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纳米晶体材料中晶粒生长及变形机理的相关研究。在纳米晶体材料的制备过程中,晶粒的生长是一个关键过程。这个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反应时间等。晶粒的生长不仅影响材料的结构,还对其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对于晶粒生长的机理,主要有两种理论:形核与长大理论和溶质拖拽理论。形核与长大理论认为,晶粒是通过原子或分子的聚集形成核心,然后这些核心逐渐长大形成完整的晶粒。而溶质拖拽理论则认为,溶质在固体晶粒中的扩散和分布对晶粒的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纳米晶体材料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晶粒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行为对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对于晶粒的变形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位错滑移理论和晶界滑移理论。位错滑移理论认为,当晶粒受到外力作用时,位错会在晶粒内部产生并滑移,从而使晶粒发生变形。而晶界滑移理论则认为,当晶界受到外力作用时,晶界会发生滑移,从而使整个晶粒发生变形。尽管对于纳米晶体材料的晶粒生长及变形机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如何更精确地控制晶粒的生长过程,如何理解晶粒变形的微观机制,如何通过改变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条件来优化其性能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理论和实验技术也不断涌现,为纳米晶体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对材料的生长和变形过程进行更精确的模拟和预测;利用先进的显微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晶粒的生长和变形的动态过程。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纳米晶体材料的晶粒生长及变形机理,从而为优化材料的性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纳米晶体材料中晶粒生长及变形机理的研究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材料,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其生长和变形的机理,并探索出更有效的制备和加工方法。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我们能更好地利用纳米晶体材料的潜力,推动科技的进步。晶体生长是物质在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下由气相、液相或固相形成晶体的过程。人类在数千年前就会晒盐和制糖。人工模仿天然矿物并首次合成成功的是刚玉宝石(α氧化铝)一法国化学家A。维尔纳叶约在1890年开始试验用氢氧焰熔融氧化铝粉末,以生长宝石,这个方法一直沿用,仍是生长轴承用宝石种装饰品宝石的主要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天然水晶作为战略物资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科学家们又发明了水热法生长人工水晶。人们还在超高压下合成了金刚石,在高温条件下生长了成分复杂的云母等重要矿物,以补充天然矿物的不足。20世纪50年代。锗、硅单晶的生长成功,促进了半导体技术和电子工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由于研制出红宝石和钇铝石榴石单晶,为激光技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晶体是在物相转变的情况下形成的。物相有三种,即气相、液相和固相。只有晶体才是真正的固体。由气相、液相转变成固相时形成晶体,固相之间也可以直接产生转变。晶体生成的一般过程是先生成晶核,而后再逐渐长大。一般认为晶体从液相或气相中的生长有三个阶段:①介质达到过饱和、过冷却阶段;②成核阶段;③生长阶段。在某种介质体系中,过饱和、过冷却状态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整个体系的同时结晶。体系内各处首先出现瞬时的微细结晶粒子。这时由于温度或浓度的局部变化,外部撞击,或一些杂质粒子的影响,都会导致体系中出现局部过饱和度、过冷却度较高的区域,使结晶粒子的大小达到临界值以上。这种形成结晶微粒子的作用称之为成核作用。均匀成核是指在一个体系内,各处的成核几率相等,这要克服相当大的表面能位垒,即需要相当大的过冷却度才能成核。非均匀成核过程是由于体系中已经存在某种不均匀性,例如悬浮的杂质微粒,容器壁上凹凸不平等,它们都有效地降低了表面能成核时的位垒,优先在这些具有不均匀性的地点形成晶核。因之在过冷却度很小时亦能局部地成核。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形成的核的数目称成核速度。它决定于物质的过饱和度或过冷却度。过饱和度和过冷却度越高,成核速度越大。成核速度还与介质的粘度有关,粘度大会阻碍物质的扩散,降低成核速度.晶核形成后,将进一步成长。科塞尔(Kossel,1927)首先提出,后经斯特兰斯基(Stranski)加以发展的晶体的层生长理论亦称为科塞尔—斯特兰斯基理论。它是论述在晶核的光滑表面上生长一层原子面时,质点在界面上进入晶格"座位"的最佳位置是具有三面凹入角的位置。质点在此位置上与晶核结合成键放出的能量最大。因为每一个来自环境相的新质点在环境相与新相界面的晶格上就位时,最可能结合的位置是能量上最有利的位置,即结合成键时应该是成键数目最多,释放出能量最大的位置。质点在生长中的晶体表面上所可能有的各种生长位置:k为曲折面,具有三面凹人角,是最有利的生长位置;其次是S阶梯面,具有二面凹入角的位置;最不利的生长位置是A。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晶体在理想情况下生长时,先长一条行列,然后长相邻的行列。在长满一层面网后,再开始长第二层面网。晶面(最外的面网)是平行向外推移而生长的。这就是晶体的层生长理论,用它可以解释如下的一些生长现象。2)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环境可能有所变化,不同时刻生成的晶体在物性(如颜色)和成分等方面可能有细微的变化,因而在晶体的断面上常常可以看到带状构造。它表明晶面是平行向外推移生长的。3)由于晶面是向外平行推移生长的,所以同种矿物不同晶体上对应晶面间的夹角不变。4)晶体由小长大,许多晶面向外平行移动的轨迹形成以晶体中心为顶点的锥状体称为生长锥或砂钟状构造。在薄片中常常能看到。然而晶体生长的实际情况要比简单层生长理论复杂得多。往往一次沉淀在一个晶面上的物质层的厚度可达几万或几十万个分子层。同时亦不一定是一层一层地顺序堆积,而是一层尚未长完,又有一个新层开始生长。这样继续生长下去的结果,使晶体表面不平坦,成为阶梯状称为晶面阶梯。科塞尔理论虽然有其正确的方面,但实际晶体生长过程并非完全按照二维层生长的机制进行的。因为当晶体的一层面网生长完成之后,再在其上开始生长第二层面网时有很大的困难,其原因是已长好的面网对溶液中质点的引力较小,不易克服质点的热振动使质点就位。因此,在过饱和度或过冷却度较低的情况下,晶的生长就需要用其它的生长机制加以解释。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不同晶面的相对生长速度如何,在晶体上哪些晶面发育,下面介绍有关这方面的几种主要理论。早在1855年,法国结晶学家布拉维(A.Bravis)从晶体具有空间格子构造的几何概念出发,论述了实际晶面与空间格子构造中面网之间的关系,即实际晶体的晶面常常平行网面结点密度最大的面网,这就是布拉维法则。布拉维的这一结论系根据晶体上不同晶面的相对生长速度与网面上结点的密度成反比的推论引导而出的。所谓晶面生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晶面在其垂直方向上增长的厚度。晶面AB的网面上结点的密度最大,网面间距也最大,网面对外来质点的引力小,生长速度慢,晶面横向扩展,最终保留在晶体上;CD晶面次之;BC晶面的网面上结点密度最小,网面间距也就小,网面对外来质点引力大,生长速度最快,横向逐渐缩小以致晶面最终消失;因此,实际晶体上的晶面常是网面上结点密度较大的面。总体看来,布拉维法则阐明了晶面发育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当时晶体中质点的具体排列尚属未知,布拉维所依据的仅是由抽象的结点所组成的空间格子,而非真实的晶体结构。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与实际情况产生一些偏离。1937年美国结晶学家唐内—哈克(Donnay-Harker)进一步考虑了晶体构造中周期性平移(体现为空间格子)以外的其他对称要素(如螺旋轴、滑移面)对某些方向面网上结点密度的影响,从而扩大了布拉维法则的适用范围。布拉维法则的另一不足之处是,只考虑了晶体的本身,而忽略了生长晶体的介质条件。晶体是在物相转变的情况下形成的。物相有三种,即气相、液相和固相。只有晶体才是真正的固体。由气相、液相转变成固相时形成晶体,固相之间也可以直接产生转变。(1)从熔体中结晶当温度低于熔点时,晶体开始析出,也就是说,只有当熔体过冷却时晶体才能发生。如水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结晶成冰;金属熔体冷却到熔点以下结晶成金属晶体。(2)从溶液中结晶当溶液达到过饱和时,才能析出晶体。其方式有:1)温度降低,如岩浆期后的热液越远离岩浆源则温度将渐次降低,各种矿物晶体陆续析出;2)水分蒸发,如天然盐湖卤水蒸发,3)通过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决定晶体生长的形态,内因是基本的,而生成时所处的外界环境对晶体形态的影响也很大。同一种晶体在不同的条件生长时,晶体形态是可能有所差别的。现就影响晶体生长的几种主要的外部因素分述如下。影响晶体生长的外部因素还有很多,如晶体析出的先后次序也影响晶体形态,先析出者有较多自由空间,晶形完整,成自形晶;较后生长的则形成半自形晶或他形晶。同一种矿物的天然晶体于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形成时,在形态上、物理性质上部可能显示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标志着晶体的生长环境,称为标型特征。把晶体置于不饱和溶液中晶体就开始溶解。由于角顶和棱与溶剂接触的机会多,所以这些地方溶解得快些,因而晶体可溶成近似球状。如明矾的八面体溶解后成近于球形的八面体。晶面溶解时,将首先在一些薄弱地方溶解出小凹坑,称为蚀像。经在镜下观察,这些蚀象是由各种次生小晶面组成。方解石与白云石(b)晶体上的蚀像。不同网面密度的晶面溶解时,网面密度大的晶面先溶解,因为网面密度大的晶面团面间距大,容易破坏。破坏了的和溶解了的晶体处于合适的环境又可恢复多面体形态,称为晶体的再生如班岩中石英颗粒的再生。溶解和再生不是简单的相反的现象。晶体溶解时,溶解速度是随方向逐渐变化的,因而晶体溶解可形成近于球形;晶体再生时,生长速度随方向的改变而突变,因之晶体又可以恢复成几何多面体形态。晶体在自然界的生长往往不是直线型进行的,溶解和再生在自然界常交替出现,使晶体表面呈复杂的形态。如在晶体上生成一些窄小的晶面,或者在晶面上生成一些特殊的突起和花纹。对天然矿物晶体生长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矿物、岩石、地质体的形成及发展历史,并为矿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性资料。人工合成品体则不仅可以模拟和解释天然矿物的形成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现代科学校术所急需的晶体材料。近年来人工合成晶体实验技术迅速发展,成功地合成了大量重要的晶体材料,如激光材料、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人造宝石以及其它多种现代科技所要求的具有特种功能的晶体材料。当前人工合成晶体已成为工业发展主要支柱的材料科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工合成晶体的主要途径是从溶液中培养和在高温高压下通过同质多像的转变来制备(如用石墨制备金刚石)等。具体方法很多,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最常用的方法。(1)水热法这是一种在高温高压下从过饱和热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合成水晶、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绿柱石(祖母绿、海蓝宝石)、石榴子石及其它多种硅酸盐和钨酸盐等上百种晶体。晶体的培养是在高压釜内进行的。高压釜由耐高温高压和耐酸碱的特种钢材制成。上部为结晶区,悬挂有籽晶;下部为溶解区,放置培养晶体的原料,釜内填装溶剂介质。由于结晶区与溶解区之间有温度差(如培养水晶,结晶区为330-350℃,溶解区为360-380℃)而产生对流,将高温的饱和溶液带至低温的结晶区形成过饱和析出溶质使籽晶生长。温度降低并已析出了部分溶质的溶液又流向下部,溶解培养料,如此循环往复,使籽晶得以连续不断地长大。(2)直拉法这是一种直接从熔体中拉出单晶的方法。熔体置柑塌中,籽晶固定于可以旋转和升降的提拉杆上。降低提拉杆,将籽晶插入熔体,调节温度使籽晶生长。提升提拉杆,使晶体一面生长,一面被慢慢地拉出来。这是从熔体中生长晶体常用的方法。用此法可以拉出多种晶体,如单晶硅、白钨矿、钇铝榴石和均匀透明的红宝石等。(3)焰熔法这是一种用氢氧火焰熔化粉料并使之结晶的方法。小锤1敲打装有粉料的料筒2,粉料受振动经筛网3而落下,氧经入口4进入将粉料下送,5是氢的入口,氢和氧在喷口6处混合燃烧,粉料经火焰的高温而熔化并落于结晶杆7上,控制杆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