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主题综训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主题综训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主题综训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主题综训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主题综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二课外文言文·主题综训01勤奋好学02闲情记趣03寓言故事04家风家训05名人逸事06描摹状物07古代科技08山水游记09治国方略10用兵治军11书信短札12民间艺术13论战议事14譬喻劝谏司马光好学朱熹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有删改)勤奋好学【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爵位,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阅读,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勤奋。④迨(dài):等到。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患记问不若人() (2)众兄弟既成诵()(3)迨能倍诵乃止() (4)所得多矣(

)担心已经才获得,收获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3.文中能概括司马光读书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为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含有一个成语,是形容孔子读书勤奋的,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书不可不成诵韦编三绝【参考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勤奋,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晋平公问于师旷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盲臣安敢戏君乎/若儿戏耳 C.如日出之阳/薄如钱唇 D.炳烛之明/非淡泊无以明志C【解析】A项,哪有/安定;B项,戏弄,嘲弄/游戏;C项,如同,像;D项,明亮,光明/明确,坚定。故选C。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3.(对比阅读)请根据《孙权劝学》和选文回答问题。(1)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纪大事务多示例:我们要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参考译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日落了,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晋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呀?”师旷回答:“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呀?我是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点燃蜡烛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互不相师刘义庆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闲情记趣“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政事》,有删改)【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实行。③绥(suí):安抚。④恣(zì):听任,任凭。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⑥周旋动静:这里指礼仪举止。周旋,应酬、揖让一类的礼仪活动。动静,行止、行动。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何所履行/何陋之有

B.孤往者尝为邺令/尝射于家圃 C.正行此事/终日在天中行止

D.孔子亦不师周公/亦不能有所中伤C【解析】A项,什么;B项,曾经;C项,做/行动;D项,也。故选C。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3.“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法”的意思是________。(只写序号)③【解析】“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后面带宾语,因此应为动词,在四个选项中,只有“③效法,仿效”是动词,而且意思也符合句意。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家君和袁公谁也没学谁。【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恩德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任凭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礼仪举止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雇担看花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荫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有删改)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苦无酒家小饮(

) (2)或议就近觅饮者()(3)既而酒肴俱熟() (4)莫不羡为奇想()为……发愁,担忧有的人与“生”相对没有谁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3.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4.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答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苏城有南园、北园两处游玩的地方,菜花黄了的时候,苦于没有酒家可以喝几杯小酒。带着饭盒去,对着花饮冷酒,很没有趣味。有人说就近寻找可以喝酒的地方,有人说欣赏完菜花回来再喝酒,但这些办法终究不如对着花喝着热酒那样畅快……街头有个姓鲍的,以卖馄饨为生,我们就用一百钱雇他的担子,约他明天午后去。姓鲍的爽快地同意了。第二天看花的人都来了,我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他们都很赞叹佩服。饭后大家一起带席垫去了南园,选择柳树荫下围成一圈坐下。我们先煮茶,喝完,然后热了酒,煮了食物。当时风和日丽,遍地金黄色的花,大家穿着青衫红袖,走过田间小路,蝶蜂乱飞,令人不喝酒也陶醉了。不一会儿酒菜都烧好,大家坐在地上大吃一通。那个卖馄饨的言谈很不俗,我们就拉他一起饮酒。游人见了我们,都羡慕我们的奇思异想。吃完后,杯盘弄得乱七八糟,大家都有点醉了,有的坐有的躺,有的唱有的叫。太阳要下山了,我想喝粥,那个卖馄饨的就去买米煮了粥,吃饱了大家各自回家。卫人束氏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①。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②之。狸狌生子若③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寓言故事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又磔磔然④,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⑤其足,狸狌奋掷而出。(选自《龙门子凝道记》,有删改)【注释】①狸狌(líshēng):狸猫,野猫。这里泛指猫。②啖:吃。③若:与,和。④磔(zhé)磔然:吱吱乱叫的样子。⑤啮:咬。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举世之物() (2)束氏日市肉啖之()(3)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4)鼠度其无他技(

)全,整个买借推测,估计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3.狸狌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寓言,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以啖肉故”(生活过于安逸,不愁生计)。过分的享受和过度的溺爱,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参考译文】卫国有个姓束的人,他对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唯独爱好养猫。猫是捕鼠的动物,他家已经养了一百多只,家里周围所有的老鼠被猫捕完了。猫没有吃的了,饥饿得整天嗥叫。束氏每天到集市上买肉喂它们。猫生了儿子又生了孙子,因为吃肉的缘故,竟然不知道世上还有老鼠,只知道饿了就叫,一叫就能得到肉吃。吃完肉,它们就懒散地走走,非常快乐自在。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正遭鼠患,老鼠成群地跑来跑去,有的甚至落入缸里去了,读书人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回去以除鼠患。猫看见老鼠的两只耳朵高高地竖立着,眼睛突露像黑漆一样贼亮,还有红色的胡须,又显出吱吱乱叫的样子,猫以为老鼠是怪物,在缸沿上随着老鼠转来转去,却不敢下去捉老鼠。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了进去。猫十分害怕,对着老鼠大叫。过了一会儿,老鼠估计猫没有其他的技能,就去咬猫的爪子,猫吓得奋力跳出了缸。群鸡报恩纪昀昌平有老妪,蓄鸡至多,惟卖其卵。有买鸡充馔①者,虽十倍其价不肯售。会刈麦曝()门外,群鸡忽千百齐至,围绕啄食。媪持杖驱之不开遍呼男女东散西聚莫可如何。方喧呶②间,住屋五楹,訇然③摧圮,鸡乃俱惊飞入山去。故邵子④曰:“禽鸟得气之先。”(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①馔:饮食,菜肴。②喧呶(náo):形容声音嘈杂。③訇(hōng)然:巨响声。④邵子:即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1.小海誊抄文章时,“会刈麦曝()门外”的“()”处漏了一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全。于2.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解释加点词方喧呶间课内迁移法:方欲行(《狼》)①______________群鸡忽千百齐至参考成语法:人迹罕至、蜂拥而至②______________正到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媪持杖驱之不开遍呼男女东散西聚莫可如何///4.(对比阅读)本文与《狼》同样讲人与动物的故事,两文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却有不同。请简要分析不同之处。《狼》中的狼贪婪、奸诈,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最终被人所杀,表现了人和自然有对立、竞争的一面。本文中的鸡得到主人的爱护,在主人遇到危险时,鸡群予以提醒,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面。【参考译文】昌平有个老太太,养了很多鸡,她只卖鸡蛋。有人想买她的鸡炖肉吃,即便出十倍的价钱她也不肯卖。一天,她把割下的麦子放在门外晾晒,忽然,千百只鸡蜂拥而来,四处啄食麦粒。老太太挥动手杖不断驱赶却驱赶不开,只得喊出全家男女一起赶,鸡群却东散西聚,仍是无可奈何。正在喧闹时,一声巨响,家中的五间住房一齐倒塌,鸡群受了惊都飞到山里去了。因此邵雍先生说:“禽鸟可以最早感受到气息的变化。”周公诫子韩婴成王①封伯禽②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③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④,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⑤,守⑥之以恭⑦者,荣⑧;土地广大,守之以家风家训俭⑨者,安;禄位尊盛⑩,守之以卑⑪者,贵⑫;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⑬者,胜;聪明⑭睿智,守之以愚⑮者,哲⑯;博闻强记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释】①成王:即周成王。其父武王死时,他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②伯禽:周公旦长子。③相:辅佐。④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吐出口里的食物。形容求贤殷切。⑤宽裕:宽大,宽容。⑥守:保持。⑦恭:肃敬,谦逊有礼。⑧荣:荣华显贵。⑨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⑩尊盛:位高势盛。⑪卑:低下。⑫贵:地位显要。⑬畏(wēi):同“威”,威严。⑭聪明:指明察事理。⑮愚:愚拙,不巧伪。⑯哲:明智,聪明。⑰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周公诫之曰() (2)犹恐失天下之士()(3)由此德也(

) (4)亡其身者()告诫,警告还,尚且奉行,遵从使……灭亡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3.(对比阅读)《诫子书》与《周公诫子》两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 《周公诫子》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参考译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吐出口里的食物,(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不愚昧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便作为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也是因为遵从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彭玉麟谕子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寝食不安() (2)然此策尚下()(3)早起数时以为之() (4)今日预为()安稳计策几,几个事先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3.文中指出读书可以传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风,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诗礼勤朴4.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试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读书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定量读书用朱笔圈批圈点批注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定时读书【参考译文】我最近因为军务繁忙,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我家本是诗礼名门贵室,勤和朴是我处世立身的原则,而坚持又是勤朴的根本。我虽然在军中,尚能每天写一页字,看二十页书。看完之后,用蘸红色的毛笔圈点批注,每天以完成这件事情为最好。有时遇到事务繁忙复杂,即使第二天补上看书写字也不高兴,所以一定会抽出时间来完成这件事情。然而这个计策要执行下去,就必须早起几个小时来完成。我绝不肯今天耽搁,明天再补;也不会因为明天有事,今天事先完成。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蒙入江陵蒙①入江陵,释于禁②之囚,得关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之,约令军中:“不得干历③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与蒙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④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名人逸事【注释】①蒙:即吕蒙,三国时吴国大将。②于禁:三国时魏国大将。③干历:冒犯扰乱。④存恤耆老:慰问救济老人。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释于禁之囚() (2)约令军中(

)(3)蒙犹以为犯军令() (4)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释放约定,规定触犯缘故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3.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吕蒙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是一个公正严明、体恤百姓的将军。【参考译文】吕蒙到达江陵,把被囚禁的于禁释放,俘虏的关羽及其将士的家属,都给以抚慰,并在军中下令:“不得冒犯扰乱百姓,向百姓索取财物。”吕蒙帐下有一个亲兵,与吕蒙是同郡人,从百姓家中拿了一顶斗笠遮盖官府的铠甲。铠甲虽然是公物,吕蒙仍认为他触犯了军令,不能因为是同乡的缘故而破坏军法,便流着泪将这个亲兵处斩了。这在全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南郡因此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吕蒙早晚都派身边的人去慰问救济老人,询问他们缺少什么东西,给病人送去医药,赠予饥寒的人衣服和粮食。关羽府里收藏的钱财和珍宝,都封存起来,等待孙权前来处理。肃王和沈元用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②,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使虏:出使北方的金国。②偶俪:对仗工整。1.借助文言文学习的积累,帮助小瑞填写下面的词义疏通表。方法词义疏通课内外迁移①“欲矜其敏”的“矜”与“以此自矜”的“矜”同义,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词补充②书毕,肃王视之

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耀写,书写方法词义疏通查阅词典③凡阙十四字

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词典释义】A.过失;疏失。B.空缺;缺少,同“缺”。C.同“掘”,挖。D.削减;毁坏。B方法词义疏通语境推测④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请结合语境推测“馆”的释义,并说说自己推测的理由。馆: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住前文叙述肃王与沈元用一同出使金国,而后文介绍了燕山愍忠寺,及在寺中看到一碑文,故推测“馆”应为寄住之义2.小瑞在梳理时,发现古今文本阅读方法,皆有相通之处,并分享以下学习单,请你参与完成。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七下第一单元导语)例句赏读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重音);肃王且听且行(语气舒缓),若不经意。(1)小瑞在进行朗读设计时,对例句中的加点词做了以上处理,你认为是否合理。我认为合理,“朗诵一再”重音,描绘了沈元用边走边诵记的情形,突出其记忆向来超群,而在诵读“且听且行”时语气舒缓则能再现肃王边听边走、自在悠然的情态。同时也与后文肃王修正沈元用记录的碑文形成反差,突出肃王记忆更胜沈元用,且为人内敛谦和。例句赏读(2)(对比阅读)同为写人记事的文章,选文和《卖油翁》在塑造人物上有何共通处?请结合两文,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阐述。示例一:两文在塑造人物上都采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卖油翁》一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呈现了才智过人、文武双全但又恃才傲物、骄矜暴躁的陈康肃公和平静沉稳、充满自信的卖油翁。选文中同样通过对比和衬托,分别塑造了谦和内敛的肃王和记忆超群却恃才骄矜的沈元用。示例二:两文都采用了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卖油翁》一文中对卖油翁的动作进行了精巧细腻的刻画。“释担而立”,“释”而“立”,既是久挑油担后的一种难得歇息,又是出于好奇的驻足观看。两个动词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的劳动者形象。选文中对肃王和沈元用同样采用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如“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一句中,“休”“更多”等将人物的谦和之色跃然纸上。【参考译文】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北方的金国,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偶然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默记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纸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随即拿起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后)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神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肃王说道:“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其可信度一点也不虚假。石菖蒲赞苏轼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①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描摹状物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注释】①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濯去泥土() (2)既非昌阳之所能及()(3)置舟中(

) (4)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洗比得上放置,安放给予,赠送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3.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力强,能忍寒苦,安于淡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参考译文】凡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草木,必须有少量的土附着在它的根部。比如石韦、石斛这一类,即使不需要泥土,然而除去它的根部的泥土,它就会干枯而死。只有石菖蒲,将它和石头一起拔出来,再洗去泥土,用清水泡着,放在盆中,可以几十年不枯朽。虽然不是很茂盛,但是它的枝节和叶子坚硬细小,根须都连结在一起,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时间一长就更加喜人了。它的延年益寿的功效,已经不是昌阳能比得上的了。至于它能忍受寒苦,安于淡泊,与清澈的泉水、白色的石头在一起,不需要泥土就能生存,又岂是昌阳能与之相比的呢?我在慈湖山中游玩的时候,找到了几棵(石菖蒲),用石盆养起来,放在船上。用文石,石英夹杂在中间,光彩鲜明,香气浓郁,我心里很是喜爱它啊。回头又害怕陆上之行不能养好它们,就把它们送给九江道士胡洞微,让他好好照顾。我再到这里的时候,将要问问它们是否安好。慧庆寺玉兰记(节选)戴名世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注释】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为人所称() (2)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3)茂密如曩时() (4)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被又,再先前依靠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3.文章标题为“慧庆寺玉兰记”,为何文中还要写虎丘的玉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参考译文】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儿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可能就会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关着,不再有人专为看玉兰花而来了。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盛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盛或衰。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避世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但所蕴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地动仪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选自《太平御览》,有删改)【注释】①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古代科技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张衡性精微/苟全性命于乱世 B.其盖穹隆/盖竹柏影也 C.周容无际/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D.观之莫不服其奇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解析】A项,性情/生命;B项,器物上的盖子/大概;C项,边际/机会;D项,神奇。故选D。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3.(对比阅读)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版印刷用①____________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②______________、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③______________”;地动仪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制作之“⑤__________”。胶泥胶泥活“地动机发”,能准确判断地震的方向巧【参考译文】张衡性情谨慎,有精巧的技艺。(他)制作的地动仪,用精铜制成,直径八尺,样子像倾斜的酒杯;它的盖子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上面用篆文作装饰;外面刻有八条龙,(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它的发动机关都隐藏在形似酒杯的容器中,周边看不出边际,就像一个整体。地动仪的机关一发,龙就吐出铜丸,蟾蜍张开口接住铜丸,声音于是振动传播。工作人员发觉后,立即观察机器,其余的七条龙头没有吐出铜丸,就知道地震从哪边发出。配合默契就像神仙一样,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叹服地动仪的神奇美丽。从古代以来,不曾有过。指南针沈括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③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④中独茧缕⑤,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⑥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碗唇:碗边。③缕悬:用丝线悬挂。④纩(kuànɡ):丝绵。⑤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⑥磨而指北:磨擦后针尖指向北方。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然常微偏东() (2)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3)不若缕悬为最善() (4)莫可原其理()但是放置好追究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3.(对比阅读)请根据《活板》和选文回答问题。(1)选文中作者对指南针的研究有哪些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②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③磁针既可以指南,也可以指北。(2)说说【甲】文活字印刷“活”在哪里,【乙】文指南针的“皆可为之”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字”的“活”体现在制作字模活(排版活、拆版活、贮存字模活,答出一点即可)。“指南针”的“皆可为之”体现在它可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也可置于碗边,以线悬挂。【参考译文】行家用磁石摩擦针尖就能使针指向南方,但是经常略微偏东,不完全是正南方。把针浮在水面上常晃荡,在指甲上和碗边上都能放置,运转很灵活,但两者坚硬光滑容易坠落,不如用丝线悬挂最好。其方法是取新缫的单根蚕丝,用芥菜籽大小的蜡粘连在针的腰部,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起来,针经常会指向南方。其中有磨擦后针尖指向北方的。我家指南、指北的针都有。磁石磨的针指向南方,犹如柏树偏西生长,无法追究其中的道理。游媚笔泉记姚鼐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①回,崭横②若不可径。龙溪③曲流,出乎其间。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山水游记巂④。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⑤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⑥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选自《游媚笔泉记》,有删改)【注释】①墉:城墙,高墙。②崭横:形容山崖高峻地横挡在前面。崭,山势高险。③龙溪:溪水名。④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⑤罅(xià):裂缝。⑥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乾隆年间举人,曾任武进县教谕。姚鼐(nài)为他的诗文作过序。丈,古代对长者的尊称。1.释义有法。根据提示,完成任务。任务句子提示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复西循崖可二里:_____________课内迁移: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2)步循溪西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成语:循序渐进大约顺着,沿着任务句子提示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山风卒起:________查阅字典:①步兵,士兵。②死。③完成。④突然。突然22.断句有方。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3.语言有味。第二段中“鸟飞若坠”中的“坠”字很有表现力,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站在山上俯瞰飞鸟,用“坠”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山高谷深、悬崖陡峭的特点。4.行文有因。本文重点描写沿途的风光而非媚笔泉,请对这样的写作思路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应邀赴宴而作此游记,通过交代游踪记录了循溪进入沿途所见,最后自然地落笔在媚笔泉,使媚笔泉和周围的风景形成完整的山水图卷,加上对沿途人文环境的描写,共同渲染出左学冲邀饮之地的奇幽古雅。【参考译文】桐城县的西北方向,绵延的山峰大概有几百里,一直到县城所在地才逐渐平缓下来。那渐趋平缓的地方,两座山崖忽然合拢,像屏风一样矗立,像城墙一样环绕,山崖高峻横挡在前面,似乎不能通行。龙溪水曲折流淌,从这崇山峻岭之中流出。在这一年的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哗哗的流水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石、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还能听到杜鹃鸟的鸣叫声。龙溪的下面有一个很深的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水面,好像一匹马洗完澡站起身来,甩着鬃毛转过头去看它的同伴。攀附着石头向上登攀,低头往下看时,天空中的浮云好像溶化在潭水里,有鸟儿飞过,好像在往下坠落。又向西沿着山崖走了大约二里路,山崖上层叠着的一块巨大的岩石仿佛有两层楼高,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站在龙溪的右岸。有人说这是宋代画家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也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居住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就用“垂云沜”来命名。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荫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大树的南面有一泓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文字铭刻在泉边的峭壁上面,将此泉命名为“媚笔之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于是向下导引泉水流入下面的龙溪里。左学冲老人正在水池边上平整土地盖房子,房子还没有完工,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时分,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肃杀悲凉,振荡岩壁,树木草丛、众多泉水与水边矶石交相鸣响。游人对此有些害怕,于是起身回家。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也和大家一同前往,我跟随着他去了,他让我将这次出游写了下来。湖山小记萧士玮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②,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③,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④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选自《春浮园集》,有删改)【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披薄:雾气弥漫的样子。③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④白太傅:指白居易。班级准备以《湖山小记》为蓝本,拍摄山水短片。为更好地拍摄,全班分成释义组、旁白组、编导组,开展以下活动。1.释义组负责解决文章中的疑难字词,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难解字词义项加点词释义(填英文序号)(1)引A.①_______________。《陈太丘与友期行》:“下车~之。”B.引用,援引。《出师表》:“~喻失义。”C.避开;退却。《赤壁之战》:“操军不利,~次江北。”雾树相引(②_______)拉,牵拉A难解字词义项加点词释义(填英文序号)(2)息A.③_____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望峰~心。”B.叹息。《愚公移山》:“北山愚公长~曰。”C.休息。《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时倚竹而息(④_______)平息C难解字词义项加点词释义(填英文序号)(3)益A.更加。《爱莲说》:“香远~清。”B.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其所不能。”C.⑤_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自以为大有所~。”益信“声无哀乐”也(⑥_____)(有)益处A2.请你帮旁白组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完成旁白设计。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3.(对比阅读)编导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文人常借山水明心境。下面哪句话表达的心境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似?请结合内容加以阐述。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示例:我认为A更接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月夜、竹柏处处都有,只要情趣高雅的人就能欣赏,体现了苏轼一种荣辱不惊、豁达超脱的心态。《湖山小记》中作者夜卧静听流水之声,各种声音传入耳中,环境愈发显得幽静,内心也慢慢沉寂平静,顿悟“声无哀乐”,人生其实也无所谓哀乐,要有超脱的心态。【参考译文】雨中到韬光庵去,雾气缭绕的树丛相互牵引,风烟弥漫,雨水从树梢流下,好像江海倾覆。略感疲倦时,时而蹲坐在石头上休息,时而靠着竹子休息。大约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风骨,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前往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谓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景,最终还是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文,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是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波涛滚滚,一整夜都没停下,所见所闻幽深而孤独,喧闹至极的声音反倒衬托出环境的幽静。我更加确信,声音本来就不含有哀乐之类的情感。为君之道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③,不能尽治国方略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④。”(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九重:深宫之内。④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2)若耽嗜滋味()(3)其耳目皆为敝()

(4)亦不见过()如果沉溺同“蔽”,蒙蔽过错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__________________,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选文中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事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抚恤百姓(心存百姓)4.(对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选文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选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②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选文没有涉及外因。【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的原则,是必须先抚恤百姓。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再说,我从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求。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贪欲才酿成的灾祸。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又扰乱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是失败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能起到我耳目的作用。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②,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④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⑤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⑥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⑦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注释】①晋国:这里指的是魏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号称三晋,故梁惠王犹自称晋。②比死者壹洒之:替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比,替。壹,都、全。洒,洗刷。③易耨(nòu):及时锄草。耨,锄草。④悌:敬爱兄长。⑤制梃:制作木棒。⑥彼:他们,指秦国、楚国的统治者。⑦陷溺: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寡人耻之() (2)薄税敛()(3)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4)兄弟妻子离散()以……为耻减轻修养妻子儿女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3.(对比阅读)《〈孟子〉三章》与选文都阐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中,孟子认为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国君需有忧患意识;选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使国家天下无敌。【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敬重、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敬重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足以攻打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统治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能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天下无敌的。’大王请不要疑虑!”谢万北征谢万①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谢安)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忿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当为隐士。”故幸而得免。(选自《世说新语·简熬》,有删改)【注释】①谢万:东晋名士,谢安的弟弟。用兵治军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谢公(谢安)甚器爱万() (2)宜数唤诸将宴会()(3)以说众心() (4)军中因欲除之()器重应该取悦清除,除去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3.根据选文,说说谢万“事败”却“幸而得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万傲慢无礼,颐指气使,不能团结军心,导致“事败”。而谢安诚恳谦虚,对将士们施以恩惠,有一定的威望。将士们念及谢安的恩情,才免了谢万一死。【参考译文】谢万率兵北征时,常常以长啸歌咏表示自己尊贵,未曾安抚慰问过将士。谢安非常器重爱护谢万,但审察形势,料定他一定会失败,就和他一同出征。谢安随口对谢万说:“你身为主帅,应该常常请将领们来宴饮、聚会,让大家心里高兴。”谢万答应了。于是就召集众将领来,可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拿如意指着满座的人说:“诸位都是精壮的士兵。”众将领听了更加怨恨他。谢安想对众将领多加恩惠,自主帅以下的将领,他都亲自登门拜访,非常谦虚,诚恳谢罪。等到谢万兵败,军中有人想趁机除掉他。谢安又说:“这样的人应该去做隐士。”谢万这才得以幸免。狄青出奇兵沈括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①,遇寇多北②。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③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④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①陈:同“阵”,阵势。②北:败北,失败。③钲:古代行军时用的一种乐器。④阳:假装。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虏望其旗,易之() (2)殆无遗类()(3)再声则严阵而阳却() (4)不可胜计也()轻视几乎后退尽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3.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胜军”失败的一个原因是那些人缺乏战斗经验,没有战斗力。B.狄青用兵的特点很奇特,善出奇制胜。C.虏人两次失败是因为他们两次上了狄青的当。D.由狄青带兵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战法得当,不管什么样的士兵都能打胜仗。D【解析】D项说法与事实不符,完全忽视了士兵的作用,原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原文中狄青设计好的计谋,还要士兵去执行。故选D。4.文章在塑造狄青出兵之奇时为何反复写到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虏人的轻敌侧面衬托狄青杰出的军事才能,狄青善于迷惑敌人,兵出奇招,大获全胜。【参考译文】(宋仁宗)宝元年间,党项人(西夏)侵犯边塞,当时新招募的军队号称万胜军,没有经过什么战阵,一打仗就败北。狄青统军后,一天,把万胜军的军旗换给虎翼军(是打仗的劲旅)用,命令虎翼军的士兵出战。党项人望见军旗(有万胜军字号),很轻视他们,全军径直冲过来,被虎翼军打败,全被歼灭。此外,狄青在泾原时,曾经遇到敌众我寡的阵仗,他想一定要以奇制胜。他就提前告知军士全都扔掉弓弩,都执短兵器。下令军人听到第一次钲声就停止前进,听到第二声就严阵而假装要跑的样子,钲声一停马上大叫向前冲。士卒就按他的号令去做。刚与敌人相遇,还没交战,突然钲声响起,士兵都停止不动;第二声钲音响起,士卒都往后退。党项人大笑,互相说:“谁说狄天使勇猛啊?”当时党项人称狄青为“天使”。钲声停止后,士兵突然向前冲,西夏兵大乱,互相践踏而死亡的士兵,不计其数。与周减斋先生高阜寒家①敝垣②上薜萝,见者多赏其初夏展放时,新绿如染,叶叶鳞次,微风过去,作碧波千万顷。而某更领略秋冬之际,霜深宇净,落叶满庭阶,如在万山深处,令人意思孤远。因忆此萝为先君手植,至今三十余载。先君见背③已二十余年尤令某对之肃肃④不敢作凡近⑤想。生我之教训,固⑥何时已乎!

(选自《与周减斋先生》,有删改)书信短札【注释】①寒家:我家的谦称。②敝垣:旧墙。③见背:父母或先辈逝去。④肃肃:恭敬的样子。⑤凡近:平庸浅薄。⑥固:长久。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者多赏其初夏展放时/其人视端容寂

B.作碧波千万顷/作奸犯科 C.而某更领略秋冬之际/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D.固何时已乎/惧其不已也D【解析】A项,代词,它/代词,那个;B项,化作/做;C项,时候/边际;D项,停止。故选D。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先君见背已二十余年尤令某对之肃肃不敢作凡近想//3.(对比阅读)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说说《答谢中书书》与选文分别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描绘山水之景,表明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选文描绘庭院薜萝,表达了作者对先父的感激(或恭敬)与怀念之情。【参考译文】我家的旧墙上有薜萝,见到它的人大都很欣赏它初夏嫩叶刚绽放的时候,嫩绿的颜色就像刚刚染上去的,片片新叶紧紧地排列着,微风吹过,层层的绿叶化作千顷碧波。而我更领略到在秋冬交替的时候,霜重天澄,它的落叶堆满院子、台阶,让人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