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前复习15 文言文阅读填空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前复习15 文言文阅读填空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前复习15 文言文阅读填空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前复习15 文言文阅读填空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前复习15 文言文阅读填空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前突破专题15文言文阅读

填空题(含解析)

专题15文言文阅读填空题(解析版)

【考点分析】

文言文阅读填空题解题技巧

文意理解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

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

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

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

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

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典例在线】

【1-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

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2.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

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

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

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

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

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

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

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一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

的思想,主张''②—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

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①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材料一“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

大而忘其小焉尔”的意思“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

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分析,原因是

“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即: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第二空:根据材料二“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和《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的主

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颜回吃的是用筐装的饭喝的是用瓢装的水,住在简陋的

小房中,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向道的乐趣。富贵

是人们所喜爱的,颜回不喜爱不追求,安贫乐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

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见到大道心就平静,心静了就没有什么不

满足的,没什么不满足的那就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富贵和贫贱。

材料二:当初,范文正公未崭露头角时,已经想要承担天下重任。

他曾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

才快乐。”那忧人之忧,而要避免他人的忧虑,使人人都快乐,然后

和他们一同快乐。

12-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真题】尺牍之致

与袁六休①

[明]汤显祖②

出关数日作恶念。与君家兄弟五六人,相视而笑,恍若云天。一

路待君不至,知君已治吴。吴如何而治?瞿洞观③相过,应与深谭。

(选自《玉茗堂尺牍》)

与汤义仍书

[明]袁宏道

作吴令,备诸苦趣,不知遂昌仙令④,趣复云何?俗语云:“鹄

般白,鸦般黑。”由此推之,当不免矣。

人生几日耳!长林丰草,何所不适,而自苦若是。每看陶潜,非

不欲官者,非不丑贫者。但欲官之心,不胜其好适之心;丑贫之心,

不胜其厌劳之心,故竟“归去来兮”,宁乞食而不悔耳。

弟观古往今来,唯有讨便宜人,是第一种人,故漆园⑤首以《逍

遥》名篇。鹏唯大,故垂天之翼,人不得而笼致之。若其可笼,必鹅

鸭鸡犬之类,与夫负重致远之牛马耳,何也?为人用也。然则大人终

无用哉?五石之瓠,浮游于江海;参天之树,逍遥乎广莫之野;大人

之用,亦若此而已矣。且《易》不以龙配大人乎?龙何物也?飞则九

天,潜则九地,而人岂得而用之?由此观之,大人之不为人用久矣。

对大人言,则小人也。弟小人也,人之奔走驱逐我,固分⑥,又何厌

焉?下笔及此,近况可知。知已教我!

(选自《袁中郎尺牍》)

【注释】①袁六休;即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②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③瞿洞观:人名。④仙令:对

县令的雅称。⑤漆园:指庄周。⑥固分:本来如此。

文字推知

13.尺牍渐行渐远,却弥足珍贵。小组成员阅读两则尺牍后拟写

了一篇读后感,请你帮他补全空缺的内容。

尺牍者,代言之书也。而言为心声,对人言必发自肺腑也。汤义

仍问“(1)”,袁中郎言“作吴令,备诸苦趣”,皆诚挚

之语也。凡尺牍之道、婉曲详尽,惟以与朋友,同为尺牍,然汤、

袁大异其趣。《(2)》奔腾似万丈倾泻之瀑布,而≪(3)

》深沉如千里绵长之涓流。尺牍多而千言,约而数

语,真情时时流诸字里行间,正可谓(4)(用四字短

语总结)。

【答案】

①吴如何而治②与汤义仍书③与袁六休④尺牍情

深/纸短情长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第一空。要找到汤义扔对袁宏道提出的问题,应该在《与袁六休》

中寻找,结合“吴如何而治?瞿洞观相过,应与深谭”可知,汤义扔

问:吴如何而治。

第二、三空。结合题干“同为尺牍,然汤、袁大异其趣”可知,

这里指出了汤显祖和袁宏道尺牍的特点和不同,“奔腾似万丈倾泻之

瀑布”“深沉如千里绵长之涓流”分别描绘了两者尺牍的特点,“奔腾

似万丈倾泻之瀑布”突出尺牍的情感比较浓烈,文字比较多,“深沉

如千里绵长之涓流”则突出尺牍情感比较内敛,文字比较少。结合《与

汤义扔书》“人生几日耳!”“且《易》不以龙配大人乎?龙何物也?

飞则九天,潜则九地,而人岂得而用之?”“知己教我”等句子可知,

袁宏道的尺牍文字多,并且情感饱满、浓烈、直白。结合《与袁六休》

“与君家兄弟五六人,相视而笑,恍若云天”等句子可知,汤显祖的

尺牍文字比较少,情感比较内敛。故“奔腾似万丈倾泻之瀑布”的是

《与汤义仍书》。“深沉如千里绵长之涓流”的是《与袁六休》。

第四空。结合“尺牍多而千言,约而数语,真情时时流诸字里行

间”可知,这里指尺牍的字数有多有少,但是都能在字里行间表达真

挚的情感,用四字短语可以是:尺牍情深,纸短情长。

【点睛】参考译文:

《与袁六休》

出关几天有不好的念头。和你家兄弟五六人,互相看着笑了,好

像在天上。一路等待你不到,知道你已经去治理吴。吴怎么治理?瞿

洞观有过经验,应该和他深切地谈论。

《与汤义仍书》

作吴地县令,有各种辛苦的趣味,不知道遂昌仙令,乐趣又是什

么呢?俗话说:“天鹅一般是白色的,鸦一般是黑色的。”从这推理,

应当免不了。

人生能有几日呢?兴盛的林子丰饶的草,有什么不好的,自己像

这样辛苦。每次看到陶渊明,不是不想做官,不是不厌恶贫穷。但是

想要做官的心,不能超过想要舒适的心;厌恶贫穷的心,不能超过厌

恶劳动的心,所以最终“归去来兮”,宁可乞讨食物也不后悔。

我看古往今来,只有讨便宜人,这是第一种人,所以庄周因为《逍

遥》出名。鹏鸟硕大,所以遮住天空的翅膀,人们不能把它放在笼子

里。如果它可以被放在笼子里,一定像鹅鸭鸡犬之类的,与那些背负

中午到达远方的牛马一样,为什么?被人使用。既然这样大人最终没

有用处吗?五石的葫芦,在江海上漂浮;高耸的树木,在广大的田野

中逍遥自在;大人的用处,像这样罢了。况且《易》中不是用龙来和

大人相配吗?龙是什么物?飞起来上高高的天空,潜在水里进入深深

的地里,人难道能被用吗?从这看,大人不被人使用。和大人相对而

言,是小人。我是小人,人们奔走驱赶我,本来如此,又讨厌什么呢?

下笔到这,最近的状况可以知道了。知己教导我吧!

13-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题目。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芙蕖①

(清)李渔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

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③至菌苔成花,娇姿欲滴,后

先相继,自夏徂④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

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

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⑤;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

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

裹物之用。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称。②荷钱:生的荷叶,状如铜钱,

故称“荷钱”。③迨(dɑi):及,到。④徂(Ca)往,到。⑤异馥:

特别的香味。

17.填空。

两文同写莲,《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

的生活态度;《芙蕖》写莲的“”

“”“可用”,由莲的观赏价值写到价值。

【答案】

①不慕名利,洁身自好②可目③可鼻④可人之口

(可口)⑤实用(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其象征意义。作者用菊花的

隐逸、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作对比,更突出了莲花的形象以及作

者对莲花的喜爱,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不慕名利,追求纯洁高尚品格,

鄙视世俗恶劣风气的生活态度。

《芙蕖》第一段写莲的“可目”,第二段写它的“可鼻”,这是莲

的观赏价值;第三段写它的“可口”,第四写它的“可用”,是写莲的

实用价值。

【点睛】参考译文:

芙蕖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

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

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

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

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

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

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

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

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

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

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

(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

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

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遗弃的

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4-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教科书新增《活板》一文,下面是课文及部分注释。请你自读,了解

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①

沈括

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③始印五经,已后典籍

皆为板本④。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

⑤之。欲印,则以一铁范⑥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持就火炀⑦之,药稍错⑧,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

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

板印刷,一板已自⑨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

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⑩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

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

用讫再火令药密,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注释】①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二②板印:

指雕版印刷。③冯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④

板本: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⑤冒:覆盖。⑥范:模子。⑦炀:

烘烤。⑧铭: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⑨自:另自,

另外。⑩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奇字:

生僻字。燔:烧。殊:根本。

5.下面是“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单,请你根据要求补充完整。

(1)毕昇制字可能经历的实验过程制字尝试制作木活字,发

现木活字的缺陷是:①(摘录原文)3尝试制作

泥活字,对比发现泥活字的优势是:②(摘录原文)

(2)毕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遇到生僻字,没有现成

的字模,该怎么办?解决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原文回答)(3)毕昇

的实验发现原文语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

则极为神速。用现代汉语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

小结毕昇就地取材,不断尝试,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值得

我们学习。

【答案】

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②用

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③随即刻制

这个字,用草火烧,很快就能制成。(或''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

可成”)④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

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第一空:由“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

与药相粘,不可取”可知,不用木板的原因是木头沾水之后会出现高

低不平的情况,并且和药还会粘在一起,不能够用来印刷,所以第一

空填: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第二空:由“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密,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

知,用胶泥刻字,像线一样细,每个字都是一个印,火烧之后更加坚

硬,同时用手就可以将印拿下,不会污染字印,所以这是用泥活字的

好处,第二空应填: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

污;

第三空:由“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知,这是遇到生

僻字时,立马新制出新的模板,所以第三空填: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

第四空: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即可:

止:只;极:极其;

15-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真题】古诗文阅读

三峡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蛾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和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答案】(1)清荣峻茂(2)林寒涧肃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第③段中,作者用“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

了三峡春冬之际,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即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④段中,由“林

寒涧肃”可知,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峡这时已无江水喧

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据此概括即可。

[6-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

子对日:“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

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

的宫室)。②非:诋毁,埋怨。③非:错误。

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

文描述了以(I)''"(用原文语句回答)为核心的儒

家大同社会理想,【乙】文则明确提出了(2)“,

"(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

“忧民之忧”就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乐民之乐”则主要体现在让发

展成果惠及百姓。(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请从修身立德的

角度谈谈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认识。

【答案】

(1)天下为公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3)要点:结合“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扣住“树公心(去

私心、讲奉献等)”谈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

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

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1)“天下为公”的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阐明了大

同社会的理想;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意思是“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

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阐明了孟子的忧乐观;

(3)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

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

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告诉我们,人如果没有德

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国家无德的话就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都要加强

个人修养,培养高尚品德,去除私心杂念,无私奉献。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

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

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

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

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

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

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乙:齐宣王在别堂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

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

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

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

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

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

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7-2022年湖北省咸宁市、孝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

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

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郝超①与谢玄不善②。苻坚③将问晋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

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

必济事⑥。吾昔尝与玄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⑦之间亦得

其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大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

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有删改)

【注释】①鄱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善:关系友好。③苻

坚:前秦君主。④问晋鼎:图谋夺取东晋政权。⑤梁、岐:指梁州、

岐山一带地区。⑥济事:办成事情。⑦履屐:鞋履和木屐,形容不起

眼的小事。

18.甲文中诸葛亮知人善任,北上伐魏之前,他举荐了一批文臣

武将,这些文臣武将的共同特点是①(用自己的语言概

括)。乙文中都超力排众议,坚定相信谢玄的能力,这表明他既有先

知先觉的本领,又有“②J(用乙文原语句填空)的胸

怀。

【答案】

①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②不以爱憎匿善

【解析】

第一空:甲末段中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点明了这些文臣武将的共同特点是“悉贞良死节”,即:忠贞

诚实、能够以死报国。

第二空:乙文中的“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意为:当时的人都赞叹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

而埋没别人的才能。由此句可知,都超有“不以爱憎匿善”的胸怀。

[8-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

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算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抵,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

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央道,怪石奇

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

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幕,至明教

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晡(bu):申时,午后三时至

五时。

16.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

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

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

早上从林虑出发,,后来途径槐林,,

夜宿于连云阁。

【答案】

①潭周围环境②到桃林村③环翠亭④明教院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1)根据题干“甲文段以'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

对潭中景物”,找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

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悄幽邃”可知,此处应填:潭周围环境;

(2)根据题干“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

和“早上从林虑出发",找到“亭午抵桃林村”,可提炼出游踪是:桃

林村;

(3)根据题干“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

和“早上从林虑出发“,以及上一游踪是“桃林村”,找到“憩环翠亭”

可提炼出游踪是:环翠亭

(4)根据题干“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

和“早上从林虑出发“,以及上一游踪是“环翠亭”,找到“薄幕,至

明教院”可提炼出游踪是:明教院。

【点睛】参考译文

【乙】

第二天,在林虑吃早饭,正午是抵达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

山泉声在道路两旁叮咚作响,路边奇形怪状的石头和珍奇花草,数不

胜数。山回路转,有一块几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头上,摆

弄着山泉,不知不觉到了下午申时,在环翠亭上休息,环顾四周,景

色清新脱俗,忽然怀疑自己在人世之外,我留连美景,慢慢前行。傍

晚时,到了明教院,当晚住宿在连云阁。

(9-2022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

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J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J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

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

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

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

而书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气:精气。②实:充实。③北:败北,退败。

14.【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

;【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

14.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民无常勇,亦无常怯。

或:怯勇无常。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甲文中第二段论述了战争

取胜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反攻一一彼竭我盈之时,

文段中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明了作战中勇气变化。乙

文中''民无常勇,亦无常怯”一句与之类似,意思是“人民的勇敢不

是永恒不变的,人民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怯弱”。

【点睛】译文:

(乙)“人民的勇敢不是永恒不变的,人民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怯

弱。士气饱满内心就充实,内心充实就会勇敢;士气丧失内心就空虚,

内心空虚就会怯弱。怯弱和勇敢、空虚和充实,它们产生的原因非常

微妙,不能不知晓。勇敢就可以全力作战,怯弱就会临阵脱逃。打仗

得胜的,凭借自己的勇气去作战;打仗失败的,是怀着胆怯的心态去

作战。怯弱和勇敢变化不定,变动急速,没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只

有圣人知道它之所以这样的缘由。”这是《吕氏春秋•决胜》里所说

的一段话。我喜爱这段话,就将它抄之于此。

[10-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懦,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

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池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

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池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

遂取陈焉。

(选自《楚庄王欲伐陈》)

注:①陈:国名。②渔: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28.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4分)

(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

“"(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

文中陈国因为“"(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

失败。(每空1分,共2分)

【答案】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或“城郭高,沟油深,则民力罢矣”。

【解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甲】

文第一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能

取得战争的胜利;从【乙】文“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

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渝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可知,陈国因为“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或“城郭高,沟渝深,则

民力罢矣”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点睛】

参考译文:

【乙】楚(荆)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

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

回答说:“(陈国)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

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

(因为)赋敛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城墙高大,护

城河深邃,那么老百姓力量疲惫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可以拿下。

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11-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甲】【乙】两

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

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

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优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

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

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

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硬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

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

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

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③之。颜烛趋

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逢⑤,纣⑥杀比

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

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

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②傥:倘若、或者。③斫(zhu

6):砍。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⑤关龙逢(p

ɑ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⑥纣:商朝末代君

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

剖心而死。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内:同“纳”,接纳。不内,

意思是不让他回国。

11.【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

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甲】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君。唐雎从容应对,断然

反驳。秦王以“A”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

王。秦王道歉

【乙】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

“B”颜烛趋进谏,点明危害。景公发怒,并且“C”,

但颜烛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景公归国

【答案】①A.天子之怒②B.致死不赦③C.援戟将斫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能力。

第一空:从“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可知,面对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

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的义正辞严的解释,秦王无法辩驳,于

是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想让唐雎屈服。

第二空:从“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可知,齐景公在海上

游玩得很高兴,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到朝廷,又怕人劝谏,就命令左右

不准劝其回国,否则“致死不赦”,即用“有敢于先说回去的人格杀

勿论”警告众人。

第三空:从''景公援戟将斫之”可知,面对颜烛不听警告,执意

进谏,愤怒的齐景公”援戟将斫之“,拿起戟就要刺他。

【点睛】参考译文:

乙:齐景公在海上游玩得很高兴,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到朝廷,并

且命令身边的人说:“有敢于先说回去的人格杀勿论J严斶小跑前去

说:“君王在海上冶游很高兴,却不为因治理国而快乐,于是六个月

了不回去。这时,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国君,君王你那里还能够在海

上玩得高兴!”齐景公拿起戟就要刺他,颜斶再跑向前,抚弄着自己

的衣服等待他说:“君王为什么不刺呢?过去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

比干,君王你的才干比不上这两个人,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被杀掉的两

个人,君王为什么不刺呢?让我和这两个人并列在一起,不是很值得

吗?”齐景公被说高兴了,于是就回到齐国。在途中听说国人正在谋

划不让他回国。

[12-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

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

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判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J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J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二师①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②不

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日:“而后大师③继之,

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

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④,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

兽犹斗⑤,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

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

为食⑥,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瀛,五战及郢⑦。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二师:楚军和吴军。②瓦:子常。③大师:吴国大部

队。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⑤斗:战斗。⑥为食:做饭。②郢:

楚国都城。

1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1)从【甲】文中“曹刿请见”“战则请从”能看出曹刿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情怀。

(2)人心向背是作战的基础,【甲】文民心的重要性体现在

“";[乙]文中"”印证夫概王

也懂得这个道理(均用原文句子回答)。

(3)曹刿和夫概王都能够掌握作战时机,请从追击时机这一点,

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进行分析。

【答案】

一心为国(忧国)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或:可以一战);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

志,先伐之,其卒必奔(或:楚瓦不仁)

甲文中,曹刿抓住“辙乱旗靡”的最佳追击时机,确信对方无诈,

大败齐军;

乙文中,夫概王提出“半济而后可击也”,在对方全军失去斗志

时追击,果然大败楚军。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曹刿乃一介平民,却参与“肉食者谋之”的国家大事,“曹

刿请见”可见他心中有国,一心为国;“战则请从”可见他不畏战争

会流血牺牲,亲自参与,勇敢无畏的特点,而“请从”是为了能在战

争中指挥得当,取得胜利,还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因此,从中可以看

出曹刿的家国情怀,他一心为国,勇敢有担当。

(2)曹刿评价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是

“忠之属也”,认为他做到了尽职尽责,会取得民心,从而“可以一

战”,凭着民心来与齐国战斗,这是能够与敌人对抗的基础条件。夫

概王”晨请于阖庐”时,就认为“楚瓦不仁”,做人不仁义,因而会

有“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的结果,认为对方在取信于

民中已经失了先势,必败。

(3)甲文中,曹刿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因而在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后才下令追击,是确信齐国真的战败了,

抓住了“辙乱旗靡”的最佳追击时机;

乙文中,夫概王要求“半济而后可击也”,是因为“若知不免而

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楚军渡

过一半时,全军都失去了斗志,最是军心涣散的时候,这时候追击则

不会出现“困兽犹斗”的情景,必然会大败楚军。

【名师点睛】

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一、注意文体特点

记叙性文字:时间、地点、事件、景物、情感等

议论性文字: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

说明性文字: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常见考试文体类别

1.写人叙事(传记体纪传类)

2.写景记游(览胜风物游记类)

3.论说类(寓言、文论、史论、书论、画论等)

4.咏物说明类(亭、书斋...)

5.序跋类(赠序、书序)

6.书信

7.铭文

二、顾及整篇

理清结构(框架,开头-推进-收尾,层次间关系,语句间关系)

理清语脉(行文脉络,语意的承接、转折、推进,肯定、否定、

强调、揣测、暗示等关系的语言标志)三、抓关键词句

能够揭示作者思想、事物特点、人物特点的词句。

揭示中心的句子

解释文章脉络的句子

含义丰富的句子

11-2022辽宁省铁岭、葫芦岛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J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晏子①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

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②。强不暴③弱,贵不凌

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④,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

君⑤,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

为众屏⑥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

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锦⑦之罪请辞而行J遂不复见。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末期齐国名相。②施:施恩惠。此

指赏赐。诛:指刑罚。③暴:损害。④进:进用,任用。⑤退人之君:

使别人的君主退居己下。⑥屏(bing):排除,消除。⑦钺(zhi):

腰斩时所垫的砧板。斧锁,这里是斩首的意思。

14.【甲】【乙】两文都是君臣间的言论,齐威王______,体现

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吴王表面虚心,却并未接受晏子的思想。

【答案】

①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善于纳谏)②民本(以民为本、

以民为先)

【解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①结合“体现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可知要找到体现齐威王的胸襟

和智慧的语句进行分析。结合【甲】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

下赏”可知,齐威王下令让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都来向他进谏,

这体现了齐威王能够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②从【乙】文中找到能体现晏子思想的语句进行概括。结合“先

民而后身”“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其用法为时禁暴,故

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患,故民不疾其劳”等语句可知,晏子认

为,要先为民众而后为自身,要与百姓并进,官员不侵犯民众,民众

和谐政治平稳。使用法律,为当时禁止暴乱,他使用武力,是为大众

消除祸患。由此可看出晏子认为要以民为本、以民为先的思想。从“吴

王忿然作色,不说”可看出吴王并未接受晏子的思想。

【点睛】参考译文:

【乙】晏子访问吴国,吴王说:“请问长久保持威武强盛而不会

失去的道路是什么样?”

晏子回答说:“先为民众而后为自身,先赏赐而后再惩罚;强盛

而不以暴力欺压弱小,高贵而不欺凌低贱,富裕而不傲视贫穷。与百

姓并进,官员不侵犯民众,民众和谐政治平稳。不以威力强迫别国君

主退位,不以人多势众去兼并别人的土地。他使用法律,为当时禁止

暴乱,所以世人不会违背他的意志。他使用武力,是为大众消除祸患,

所以民众不厌恶劳累。这就是长久保持威武强盛不失去的道路。失去

这些的人就危险了。”

吴王愤怒,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晏子说:“我的国君交办的事情完毕了,我晏婴没有刀斧砍头的

罪名,请求告辞回国J于是不再见吴王。

12-202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

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查过圣姥泉,盖石

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

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潮濒堆。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

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峙:裂缝。③谶激堆:在瞿塘峡口,是江

心突出的巨石。

15.[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獭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

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等到夏秋水涨时,O

【答案】

江水低于潮濒堆(数十丈)(2)江水高于潮激堆(数十丈)

【解析】

老相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

体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本题可依据“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和“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来概括填写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乙]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

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

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

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

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

停的喊就不停的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

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杜甫有诗言道:“白帝城和夔州各有

各的特点。”就是说语言也难以表达。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

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

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

13-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真题】文海邀游,探究水“神”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对水之“源”有了更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

探究水的神韵,我们求助老师收集资料。经过整理,组成以下单元。

现在,让我们一起在这线文字中邀游吧。

材料一:

【甲】

潮江(浙江)通大海,日受两潮。梁开平中,钱武肃王始筑捍海

塘,在候潮门外。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口,因命强弩数百以射潮头,

又致祷晋山祠。既而潮避钱塘,东击西陵,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

大木。堤岸既因,民居乃奠。

(选自《宋史•河渠志》)

【乙】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海斥卤,化为桑麻之区,

而久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口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

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

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

(选自《钱塘六井记》)

【丙】

(忱)常口松江相视水利,见嘉定、上海间,沿江生茂草,多

淤流,乃浚其上流,使昆山、顾浦诸所水迅流驶下,壅遂尽涤。暇时

以匹马往来江上,见者不知其为巡抚也。

(选自《明史・周忱传》)

活动二: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补全下面图表。

【答案】

活动二(1)筑堤(2)解决了水质不佳,百姓饮水不足的问题。

(3)松江沿岸长着茂盛的草,阻塞河道。(4)堵塞的松江都疏通了,

水质变得干净了

(5)相同点:当遇到自然带来的困境时,他们都积极认识、利

用、改造自然,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不同点:选文体现了

官员勤政爱民、造福百姓的精神品质;愚公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

光看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力是无穷的。

【解析】

活动二,①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本小题的答案都在材料一中,由甲文“钱武肃王始筑捍海塘”可

知钱武肃王的治理方式是筑堤;乙文“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引

西湖水以足民用”等句子提示了宰相李长源的治理成果:解决了水质

不佳,百姓饮水不足的问题;丙文句子“沿江生茂草,多淤流”表明

了治理的原因:松江沿岸长着茂盛的草,阻塞河道;“使昆山、顾浦

诸所水迅流驶下,壅遂尽涤”提示了治理成果:堵塞的松江都疏通了,

水质变得干净了。

活动二,②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异同。

相同点:钱武肃王的做法,“因命强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晋

山祠……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宰相李长源的做法,”始作

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周忱的做法,”使昆山、顾浦诸所水迅流

驶下,壅遂尽涤“;愚公的做法,“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