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第1页
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第2页
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第3页
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第4页
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在进入近代以后,经历了一段极为曲折屈辱的历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成为历代仁义之士一直努力探索和奋力追寻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希望,也在其执政过程中勤恳执政,历创佳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艰巨工程,长期以来却并未被民众乃至部分执政人员深入了解和参与。在众多民众和部分执政人员心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尚停留在口号阶段,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造成了巨大障碍。面对新世纪,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清楚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广泛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和方向,将大大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民参与,实现复兴进程的迅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探索过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更是全国人民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一项重大工程。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这一庄严使命,有助于深刻认识其科学内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解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指恢复中华民族古代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使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世界各民族前列。首先,“复兴”是相对于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和阶段而言的,是在低迷期后重新实现曾经的辉煌。纵观世界的文明发展史,我国曾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人类历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中华民族秉承其勤劳勇敢的传统,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创造了辉煌业绩,为世界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推“三个盛世”:西汉的文帝、景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唐代的太宗、玄宗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三大盛世时期的均表现出以下特点:社会生产力增长较快,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科技文化繁荣昌盛,国际交往领先一时。此后,西方国家依借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与此同时,清王朝采取闭关政策,使中华民族百年盛世逐渐转入低迷。此后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等事件更是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此,寻求民族独立、实现复兴,努力使曾经在古代有过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彻底改变近代落后挨打的地位,重新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即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性任务。其次,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非颂古非今、重新回到古代。民族复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中国昔日的辉煌,是相对于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在现今的情况下,完全以历史繁荣期的具体指标、比例等作为依据是不可能做到,也是不科学的。新时代环境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以现代生产力做为参照系,认识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承认差距,奋起直追,缩短差距,再创辉煌。再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和平条件下的自我崛起,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霸权强国。中国历来是仁义之邦,中华民族也素有热爱和平、和睦友爱的传统。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追求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坚持和平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过侵略扩张来实现大国强盛的目标。这是我国的民族文化决定的,也将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将持续坚持的重要原则。(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描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目标,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扎实推进的工程。若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首要工作即是明确界定和描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表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使其为民众所接受,并成为全民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行动指南。在学术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的讨论中,众说纷纭。在综合分析各方观点的基础上,我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包括以下内容。从国内来看,至少应体现为经济发达、政局稳定、政局清明、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且共同繁荣、人民富裕、民气旺盛、祖国统一八个方面;从国际上看,应体现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明显加大、拥有良好的国际环境三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超过人类总数五分之一的人为主体的伟大实践和历史运动,必将成为21世纪对人类世界产生巨大、全面和深刻影响的一件大事,其所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将具有极大的穿透力和超越性,具有极其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第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再创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奇迹。世界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上古时期,世界曾经有六大文明中心,除中华文明之外的其他五大文明均曾先后出现中断或中衰,唯有中华文明持续发展5000年。在古代文明中心或其边缘地带兴起的十大帝国中,也仅有中华帝国在经济、政治结构和文化体系等方面2000多年间保持了基本连续不断的历史。这一世界文明发展史的奇迹凸显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促使优秀的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对现存不合理的世界文化格局造成冲击,改变由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意识不断膨胀所造成的文化结构失衡,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的传统和价值再次得到肯定。此外,中华文明的发扬将为人类文明宝库增添与西方文明体系迥然不同的文化景观,将以东方的方式体现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开创世界各种文明平等交流、和而不同、并行不悖、共同发展人类文明新纪元的伟大探索。第二,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其本身即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使中华民族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衰落之后重新崛起,从根本上改变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的面貌和命运,这本身即是对人类发展做出的一个巨大贡献。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开辟了落后国家和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代表了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新趋向、新突破和新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如何选择自己道路的方法性借鉴;“复兴”使中国有能力在全球责任方面承担更多的义务,并在诸如海洋、太空、大气层和南极等全球共同问题上分担更多的责任;“复兴”将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巨大的经济市场将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复兴”也将使我国有能力在科学文化方面引领世界前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再次,“复兴”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将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传统,以及对于发展经济的和平环境的渴望,将使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方式不再延续传统大国强盛的霸权主义,而是和平中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身将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威胁,也不会对世界和平产生任何妨碍。此外,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在实现伟大复兴之后,将以其日益雄厚的国力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而达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现实的道路。(七)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盛的经济、昌明的政治和繁荣的文化。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必将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的复兴及其所达到的高度和成就,较之于经济和政治更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因而其地位和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在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外,还应做到以下方面:第一,加强先进文化建设,要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延续,这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要进行新的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自豪的心态善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延续,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立品格。另外,在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过程中了,必须提倡现代理性的辨析精神,在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传统价值的基础上,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与时俱进,以全球的广阔视野进行文化结构和价值体系的重构,实现文化传统的有机更新。第二,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博采众长,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创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文化。目前,我国面临国外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建设新文化的任务更显迫切。在建设更加完备、更加普及的教育体制之余,培育有思想的教育家在世界局势瞬息万变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面临当前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创新的良好契机,中华民族应当发扬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传统,形成全国上下的文化创新共识,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推崇开拓性的原创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创造出既博大精深又充满魅力和活力的中华新文化。第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创新我国的文化发展体制,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其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就必须勇敢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竞争,而这又依赖于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现阶段,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管理模式,由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转变为较有弹性的方向战略管理、政策法规管理和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