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1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课件_第1页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1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课件_第2页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1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课件_第3页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1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课件_第4页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1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历史时空坐标·定锚点考点1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含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原因

国际形势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西斯消灭,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实力变化欧洲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力受到严重消耗。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苏联军事和政治强大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矛盾美苏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国家战略冲突战后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而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并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率先挑起了冷战3.表现

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提出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成为冷战爆发的标志1947年9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的阵营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接纳联邦德国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4.两极格局的形成(1)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冷战的发展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表现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多极力量的成长表现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以拥有“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1955年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作用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美苏关系竞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缓和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中苏关系苏联与中国关系正常化两极格局崩溃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影响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也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典例1(2021浙江7月选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下列与两极格局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②北约建立③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④两德统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49年北约建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和1990年两德统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②③④,故A项正确。典例2(2022浙江7月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B.华沙条约组织的诞生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C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故C项正确。考点2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原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特点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即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目的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以谋求资本主义生存发展原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特点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即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目的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以谋求资本主义生存发展措施国家调控表现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调整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因此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国际协调表现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特点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背景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影响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实质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表现产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中间阶层”人数增加,这些人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等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福利国家”含义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改革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规模;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评价“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社会运动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有所缓解,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原因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美国黑人掀起了民权运动,领导人是马丁·路德·金成就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妇女运动原因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为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成就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他运动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典例3(2022浙江7月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进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调整。其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调整的核心是强化(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C.国家干预

D.国际协调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核心是强化国家干预,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典例4(2023浙江7月学考)右图是1963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一次和平集会。图中演讲者向25万名黑人和白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下列选项中,属于他“梦想”的是

(

)A.废除奴隶贸易B.实现南北统一C.争取民族独立D.取消种族隔离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美国黑人掀起了民权运动,其主要领导人就是马丁·路德·金,他的著名的演讲就是《我有一个梦想》,故D项正确。考点3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发展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赫鲁晓夫改革内容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评价这些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推进了农业的发展;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苏共二十大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评价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执政后期,热衷个人迷信,专断作风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在经济领域,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在政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12月26日,苏联解体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改革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一些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希望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成就南斯拉夫内容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评价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其他国家东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也曾取得显著成效。波兰在1956—1960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匈牙利在1968—1973年间国民收入年递增率为6%,人民群众比较满意;民主德国经济稳步增长,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问题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剧变背景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结果1989—1992年,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新发展过渡时期政治制度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济制度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