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01(基础过关25题)-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200题(成都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专练01(基础过关25题)-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200题(成都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专练01(基础过关25题)-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200题(成都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专练01(基础过关25题)-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200题(成都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专练01(基础过关25题)-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200题(成都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成都专版)专练01(基础过关25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空气成分的应用错误的是A.氧气:可以做航天燃料 B.氮气:食物包装中充氮气防腐C.二氧化碳:蔬菜大棚里作气体肥料 D.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航标灯【答案】A【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D.稀有气体在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航标灯,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2.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C【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点燃的白磷应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否则造成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A操作错误;B.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被点燃,无法消耗集气瓶内氧气,故不可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故B错误;C.不打开瓶塞,利用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误差小,故C正确;D.实验中若弹簧夹未夹好,容易使燃烧产生的白烟溢出,最终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增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故D错误。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答案】C【解析】A.空气是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天然资源,故A正确;B.空气有自净能力,能净化空气中的少量有害气体,故B正确;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多少是按体积计算的,不是按质量计算的,故C不正确;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惰性气体”,故D正确;故选C。4.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A.水在①处的温度高于③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则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故A正确;

B.水在①处的温度高于②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则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故B不正确;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状态③的水分子在运动,故C不正确;D.①→②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5.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B.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C.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答案】C【解析】A.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此选项表述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是8电子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选项表述正确;C.原子不带电,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带正电,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①②④属于原子,③属于阳离子,⑤属于阴离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①对应的元素是F,④对应的元素是Na,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此选项表述正确。故选C。6.铼广泛用于现代工业各部门,如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催化剂,石油重整催化剂,电子工业和航天工业等,下图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75B.n=18C.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D.锑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答案】B【解析】A.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m=75,正确;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n=75-2-8-18-32-2=13,错误;C.由图可知,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正确;D.锑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正确;故选B。7.2019年被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图是几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硫、氯、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B.氟、氯、溴三种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溴的原子序数比氯大D.硫元素只能形成SO2一种氧化物【答案】D【解析】A.硫、氯、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6.7.8,依次递增,说法正确;B.氟、氯、溴三种元素属于同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C.溴位于氯的下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比氯大,说法正确;D.硫元素不只能形成SO2一种氧化物,还能形成三氧化硫,说法错误。故选:D。8.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C.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答案】A【解析】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但是不能进行消毒,故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不符合题意;C.通过反应沉淀池,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故不符合题意;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其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所以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9.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净水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到蒸馏水 B.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C.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D.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答案】C【解析】A.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到的是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的水,不是蒸馏水。A错。B.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经过该装置后不能除去含有的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转化为软水。B错。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所以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C正确。D.该装置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及水中的颜色和异味,不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D错。综上所述:选择C。10.下图是小帆模拟自来水厂将黄泥水净化并最终制得蒸馏水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明矾的作用是促进悬浮杂质的沉淀 B.液体A可能是硬水,液体B一定是软水C.该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 D.操作a利用了水与其他物质的沸点不同【答案】B【解析】A.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能促进悬浮杂质沉降,故选项说法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即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操作a为蒸馏,利用了水与其他物质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B.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导电性C.右边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电解水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答案】C【解析】A.由图示可知,与A.b端相连的试管中收集气体的体积比为1:2,则左边试管中收集到的是氧气,右边试管中收集到的是氢气,根据“正氧负氢”,则a端为正极,b端为负极,故正确;B.水的导电性很弱,电解水实验中,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故正确;C.由A中分析可知,右边试管中收集到的是氢气,能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D.电解水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正确。故选C。12.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已知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中的硝酸根离子:B.3个碳原子:3CC.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D.X的化学式:KS【答案】B【解析】A.硝酸钾中的硝酸根离子用表示。A错。B.碳原子用C表示,3个碳原子用3C表示。B正确。C.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用表示。D.根据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化学式为。综上所述:选择B。13.维生素C(C6H8O6)又称抗坏血酸,对提高免疫力有很大帮助,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维生素C分子中含20个原子核B.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C.维生素C分子由三种元素组成D.维生素C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1:1【答案】D【解析】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分子的个数,维生素C分子中不一定含20个原子核,1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20个原子核,故A错误;B.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维生素C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故B错误;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的说法是维生素C由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维生素C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1:1,故D正确。故选:D。14.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瑞德西韦(化学式:C27H35N6O8P)抗击新冠肺炎有显著疗效。下列关于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A.瑞德西韦是氧化物B.瑞德西韦是由C.H、N、O、P五种元素组成C.瑞德西韦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35D.瑞德西韦共由77个原子构成【答案】B【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由C.H、N、O、P五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是由C.H、N、O、P五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C.瑞德西韦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35=324:35,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由瑞德西韦分子构成,每个瑞德西韦分子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1个磷原子共77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B.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碳C.酥脆的饼干露置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CO2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答案】B【解析】A.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酥脆的饼干露置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而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D.CO和CO2中的碳元素化合价相同【答案】C【解析】A.CO难溶于水,在室内放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B.虽然CO、CO2的组成元素都是碳、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但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如CO可燃烧,CO2不能燃烧,错误;C.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它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D.根据化学式及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CO中碳元素是+2价,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错误。故选C。17.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且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03%C.煤、石油、天然气、沼气、酒精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答案】D【解析】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3%,选项说法错误;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选项说法错误;C.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沼气、酒精是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错误;D.由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面临枯竭,且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8.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若在楼房内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站立姿势快速跑离火场B.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可以用过滤的方法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食品袋封口D.油锅起火,立即用大量的水浇灭【答案】C【解析】A.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故错误;B.降低水的硬度关键是减少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只用过滤的方法是无法除去离子,故错误;C.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属于热塑性塑料,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封口,故正确;D.因为油的比重比水轻,且不溶于水,反而会浮于水面之上,仍能继续燃烧,而水往别处流动,会把火势带到别的地方,继续蔓延。故错误。故选C。19.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站、面粉厂都应注意通风 B.所有爆炸一定是由燃烧引起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D.救火时,要迅速打开所有门窗【答案】A【解析】A.加油站、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加油站、面粉厂都应注意通风,防止发生危险,符合题意;B.爆炸不一定是由燃烧引起的,如气球爆炸,不符合题意;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D.救火时,迅速打开所有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故选A。20.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挤压管1,加热燃烧管至260℃,红磷、白磷均不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着火点B.挤压管2,加热燃烧管至60℃,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C.挤压管1,加热燃烧管至60℃,红磷、白磷均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D.挤压管2,加热燃烧管至60℃,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答案】D【解析】A.挤压管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红磷、白磷均不燃烧,260℃>240℃,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错误;B.挤压管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加热燃烧管至60℃,240℃>60℃>40℃,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着火点,错误;C.红磷、白磷均为可燃物,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错误;

D.由B分析可知,挤压管2,加热燃烧管至60℃,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D。21.某化学小组定量探究铁的锈蚀设计了如图1装置实验,检查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的温度和压强数据如图2和图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2中t2后反应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铁生锈放出热量小于装置散失的热量B.图3中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加氯化钠溶液前,铁锈蚀较慢C.图3中t3压强突然变大是铁锈蚀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然后反应产生较多氢气D.图2中t3-t4时刻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13+3H2O【答案】D【解析】A.t2后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铁生锈反应的速率降低,故图2中t2后反应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铁生锈放出热量小于装置散失的热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压强减小的速率AB段比BC段小,说明在AB段消耗氧气速度慢,说明铁锈蚀较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铁消耗氧气到一定程度,压强减小到一定程度,大气压将注射器中盐酸压入烧瓶,盐酸和铁反应生成大量氢气,压强变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2中t3-t4时刻压强突然变大,是因为盐酸和铁反应生成大量氢气,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22.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B.由实验说明防止铁生锈需同时隔绝氧气和水C.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D.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答案】B【解析】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乙处铁钉最易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B.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③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铁钉没有生锈,由实验说明防止铁生锈只需隔绝氧气或水即可,故选项说法错误;C.④中铁钉接触到的是纯氧气,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故选项说法正确;D.①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③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①中的铁钉生锈,另外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或氧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3.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制备CO,并验证CO有关性质。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B.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C.实验时,先点燃乙处酒精喷灯,再滴加HCOOH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答案】C【解析】A.装置丙可以防止丁中的石灰水倒吸进入乙中,即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故选项说法正确;B.丁中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有二氧化碳,同时也可将二氧化碳吸收,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与石灰水反应,又可以将石灰水排出,并收集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要先滴加HCOOH,用生成的CO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然后才能点燃酒精灯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浓硫酸作催化剂,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催化效果减弱,产生CO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