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

下册全册教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

预设教案(编写:)教学随笔

第一课春天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

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

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

观察力、想象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

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2、学唱歌曲《布谷》

3、律动《布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

奏;并通过图形感受乐曲,通过画旋律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学

习旋律线。

2、视听结合学习歌曲《布谷》。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

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

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春天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预设教案(编写:)教学随笔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

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随音乐拍手:(节拍练习)歌曲《布谷》旋律熟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从布谷鸟的认识导入:布谷鸟在我

地区俗称为“宝宝看花”)

1)教师范唱,边唱边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谱;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

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动的形式熟练

歌曲)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布谷》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

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4.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受,同时与《布谷》比较旋律相同的地方。

3)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

(画图、动作、用节奏乐器伴奏)都可。教师加以指点。但

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小燕子》

2、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3、歌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燕子》与创编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

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

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

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

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预设教案(编写:)教学随笔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

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4.复习表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小燕子》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

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

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

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

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

的创编能力。

2.小练习: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

3.学唱歌曲

1)歌曲学习: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

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

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

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

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复习歌曲《布谷》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预设教案(编写:)教学随笔

第二课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

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

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

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

鼓、镶的伴奏。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

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

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

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

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

生珍惜时间。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

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

预设教案(编写:)教学随笔

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

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

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

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

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

结束句的位置。)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

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

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

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

时光。

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

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

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

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合唱歌曲《牧童》

2、学唱歌曲《放牛歌》

3、歌表演《放牛歌》

预设教案(编写:)教学随笔

4、认识双响筒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并学习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

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

歌曲。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

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双响筒,学习其演奏方法,

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

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双响筒认识。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

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表演《放牧歌》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

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

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镣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3.复习歌曲《牧童》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预设教案(编写:)教学随笔

小学音乐第二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时间

--第一课春天2

二第二课放牧2

三第三课手拉手2

四第四课长鼻子2

五第五课跳起舞2

第六课咯咯哒2

七期中复习2

A期中考核2

九咯咯哒编创与活动2

十第七课大海的歌2

第八课幸福生活2

十二第九课巧巧手2

十三第十课汪汪与咪咪2

十四游戏宫愉快的夏令营2

十五期末复习2

十六期末考核2

音乐课程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

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

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第一课《春天》

课题:聆听《春天》课时:1——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对“春天”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在

“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春天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培养能力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律动。

2、新学期小结。

3、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杜鹃圆舞曲》

a.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一b.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

展示给大家看。

c.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

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2、聆听《小燕子》

a完整地聆听歌曲。

b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d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表演《春天》课时:1——2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

热爱大自然。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

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布谷》

a、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

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

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小雨沙沙》

a、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再听范唱。

c、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

曲更有意境。

d、^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编创与活动课时:2一一1

教学目标: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小雨沙沙》。

二、基本部分:

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题《春

天》安排的。

(2)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

自己的生活常识。

(3)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

极动脑,主动参与。

(4)在分组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

千万避免声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

生动、有趣。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放牧

课题:放牧课时;2一一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使学生感受牧

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牧童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二、基本部分:

1、导入。结合“放牧”主题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已获得对牧

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2、聆听《牧童》: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

词分别在哪里?结束据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1)听前,猜一猜“牧童到哪里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放牧》课时:3一-1

教学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

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

《放牛歌》的间奏加入锣鼓镖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牧童》

⑴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⑵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⑶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放牛歌》

a)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b)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c)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镣伴奏。

5、编创与活动一一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一一锣鼓镶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手拉手》

课题:《手拉手》课时:3—-2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

学之间的友谊。

2、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1、导入。教师将预先准备的图片给学生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放牧

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2、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3、聆听《鸭子拌嘴》

(1)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

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中提供的小故事。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小鸭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叫。

(3)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美意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4、编创与活动: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

或叫声,创造出小鸭的故事。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表演《手拉手》课时:4一一1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表演《一对好朋友》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

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表演《数鸭子》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课题:手拉手课时:4一一2

教学目的:

1、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用打

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的节奏。

教学重点: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难点: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一对好朋友》

(1)结合歌曲《一对好朋友》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

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哪一种加入更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结合《鸭子拌嘴》提示学生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创

造出小鸭的故事。

2、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

的声音,其他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在把两种

声音和起来。

鸭子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长鼻子

课题:聆听《小象大象》课时:5——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

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小象》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先提示学生是否知道有关大象的知识,吃什么、

住在哪里?提示学生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象的叫声。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

节拍。

2、聆听《大象》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

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他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

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表演《小象》课时:5——2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

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大象的音乐。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4、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小象》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

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他小动物,找出他们的

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编创与活动:

(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象?第一幅猛码象,第二幅亚洲象,

第三幅非洲象。通过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

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大象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

也可以边说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长鼻子课时:6一一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

物。

2、能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并演唱大象的音乐。

教学难点:能准确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两只小象》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

的强。歌中的衬子“呀”不要唱的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

受。

(2)歌曲学会后,分小组编创动作,要让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一

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

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3、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引

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已引起学生的兴趣。提示:大象怎样走?两只小

象各是怎样走?

(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然后象妈妈的节奏分别和两

只小象的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

认识。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草原就是我的家课时:6——2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

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

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跳起舞

课题:小松树课时:7——1

教学目的: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

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听《小松树》的录音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

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

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

己独特的动作来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我是人民小骑兵课时:7一—2

教学目的: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

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

教学难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的力度。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木琴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麽特点?

3、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

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

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挤奶舞课时:8——1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蒙古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挤奶舞》

(1)组织学生聆听《挤奶舞》的同时选放有关《挤奶舞》的录像,引发学

生的兴趣。

(2)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3、音的IWJ低:

(1)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

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

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4、运动:

(1)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

0嗖0,摔跤:嗨一嗨一。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2)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3)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4)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六课咯咯哒

课题:咯咯哒课时:8——2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公鸡、母鸡》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

是母鸡叫?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2、聆听《我的小鸡》

(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

中比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

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

(3)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

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

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咯咯哒课时:9——1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母鸡叫咯咯》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1)介绍响板:也成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

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

片用细绳固定而成。

⑵演奏时:a、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b、将细绳套在中

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

响板。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咯咯哒课时:9——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探索式学习掌握响板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下蛋啰》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啰》,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

边拍手。

(3)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边唱歌边表演

2、编创与活动: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七课大海的歌

课题:表演《海》课时:10—-1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海》,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

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2、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理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

感受歌曲描绘的海。

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

的音准不正确。

5、随着教师象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

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云课时:10------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读拍。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地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

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

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云有多少种?

'3、加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

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a、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b、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c、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大海的歌课时:11——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2、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

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大海摇篮》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聆听《海上风暴》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

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相互评价。

(2)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3、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八课幸福生活

课题:幸福生活课时:11——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家娃娃真

幸福》。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教唱歌曲之前,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在学生感受基础上,教师可简

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

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可结合一些有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对

歌曲的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听唱的基础上,随着范唱录音轻声朗读歌词。要求学生吐字清晰地

演唱歌曲。提示学生衬词应唱的轻巧,要求学生注意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曲

演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3)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编创动作,并由小组讨论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为

歌曲伴奏。

2、聆听《快乐的罗嗦》

聆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器做模拟演奏动作,或听

教师介绍彝族的简单舞蹈动作,学做彝族一二个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表演,体

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阳光下的孩子课时:12一一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歌曲。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彝族音乐。

教学难点: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阳光下的孩子》

(1)完整地初步聆听全曲。提示:这首歌曲是高兴还是悲伤的?歌中唱出

了什么内容?

(2)福听歌曲。边听边轻轻地合着节拍做拍手的动作。

2、表演《乃呦乃》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是我国五

十六个民族的一个民族,歌词中的“乃呦乃乃呦嘀”是快乐的意思。然后让学

生轻声读歌词。

(3)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

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跟着教师象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歌曲熟悉后,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6)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的心情。

(7)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伴奏,为歌曲伴奏。

3、编创与活动——听辨高低音。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夏天的阳光课时:12——2

教学目标:

1、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图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重点:编创简单的节奏。

教学难点:有意图地编创。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夏天的阳光》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

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

与的意识。

2、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

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巧巧手课时:13——1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

2、聆听音乐《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感受体验、审美。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

教学难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

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3、表演《粉刷匠》

(1)完整聆听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2)复听范唱,心理默唱,看谁记得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4)边听录音边唱。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讨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理发师课时:13——2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2、认识沙锤,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

法。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演歌唱。

教学难点: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理发师》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

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

与的意识。

3、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

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

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巧巧手课时:14——1

教学目标:

1、认识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

法。

2、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串铃、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铁匠波尔卡》

(1)完整地聆听乐曲。提示: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不是乐器发出

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复听乐曲。让学生边听音乐

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着记住这一句旋律。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

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3、串铃及演奏方法简介

4、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猫咪别淘气课时:14——2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突出“汪汪与咪咪”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

与观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猫咪别淘气》

(1)反复聆听歌曲。

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怎样淘气?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组织学生分小组,将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试一试。

(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汪汪与咪咪课时:15——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运用工和x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重点:哙听乐曲

教学难点:聆听乐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小狗圆舞曲》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滑动。提示:你感

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或小狗在做什么?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3、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想象。

(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画图形谱。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了什么?

(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汪汪与咪咪课时:15——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象

力编创动作表演。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打击乐器、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谁在叫》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滑动。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他们怎样叫?利用小

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愉快的夏令营课时:16——1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对本学期欣赏的熟悉程度。

2、了解学生对X-、X、人节奏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学生已学过族赏曲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对X-、X、左节奏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软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第一项内容:插旗子

(1)指导学生自己观察几面旗子上写的歌乐曲的名称,会议并试着唱出歌

乐曲的片断和主题。

(2)听教师播放歌乐曲,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的小旗子上写出顺序或涂上颜

便I0

注意:学生所涂的颜色要与带有曲名的旗子相一致。

(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互相查对,给与成绩评定。

3、第二项内容:拾贝壳

(1)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编创节奏,并要求编创的节奏有结束感。

(2)学生自由练习。

(3)每个学生都自编一条节奏,力争与其他人不同采用一人编创,小组同

学齐模仿的形式进行。

(4)小组评定每个人编创的节奏,找出优点与不足。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愉快的夏令营课时:16——2

教学目标:

1、测试学生在本学期熟记并背唱其中两首歌曲。

2、测试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记并背唱两首歌曲。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能力。

教学准备:软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放风筝。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风筝上的七首歌曲,方式也可以由学生建议。

(2)分小组开展背唱歌曲的活动,每人选择两首歌,背唱给小组同学听,

由小组同学评定。

3、选一选、打一打:

(1)分小组进行。先分别唱一唱三首歌。

(2)讨论用哪几件乐器为其中一首歌曲伴奏。用什么样的伴奏型比较合适?

按同学选定的方式试一试,确定一组伴奏方式,由小组同学选唱其中一首歌曲,

两三名同学伴奏。

(3)以小组的方式集体参加测试,看哪一组演唱与伴奏协调一致,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题:期末考核两课时17——1.2.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

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re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1

课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小燕子》,表演《布谷》,表演《小雨

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

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

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

时(1)

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聆听《小燕子》。

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

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

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完整地聆听歌曲《小燕子》。

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4、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5、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6、小结。

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学唱《布谷》、《小雨沙沙》。

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

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4、课后小结。

第2课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儿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

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

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镖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

奏的愉快。

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

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

3、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3)

教学要求:

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

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5、随着音乐录音轻轻地敲击双响筒。

第二课时(4)

教学要求:

学唱歌曲《牧童》和《放牛歌》。

教学过程:

1、学唱《牧童》。

(!)启发学生看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

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学唱《放牛歌》。

(1)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

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镶

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2、小结。

第3课手拉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

《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一对好朋友》;

3、编创与活动;

4、聆听《鸭子拌嘴》;

5、表演《数鸭子》。

第一课时(5)

教学要求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一对好朋友》、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