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政策研究10000字(论文)】_第1页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10000字(论文)】_第2页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10000字(论文)】_第3页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10000字(论文)】_第4页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摘要研究首先介绍了企业信用政策的相关理论综述,包括企业信用政策的概念和内涵,信用政策理论概述。接着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如宽松的信用政策导致坏账损失率高,信用环境恶化导致企业风控能力降低,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信用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等。然后分析企业信用政策出现问题的原因,如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缺乏浓厚的信用管理意识,缺乏全面系统的信用管理体系,信用政策缺乏灵活性,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我国应当积极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强化企业信用管理意识,健全信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流程,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最后进行总结。关键词:企业信用政策;信用管理;信用制度目录TOC\o"1-3"\h\u3281引言 1220661.企业信用政策相关理论综述 1205641.1企业信用政策的概念和内涵 1251041.2信用政策理论概述 1255051.2.1信用标准 1217791.2.2信用条件 138381.2.3收账政策 293192.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243242.1宽松的信用政策导致坏账损失率高 288832.2信用环境恶化导致企业风控能力降低 338742.3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3115652.4信用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 436382.5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 4189583.原因分析 421393.1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 430463.2缺乏浓厚的信用管理意识 5189723.3缺乏全面系统的信用管理体系 6267273.4信用政策缺乏灵活性 6103493.5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7262644.完善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途径 711744.1积极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7265114.2强化企业信用管理意识 8298164.3健全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897724.4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流程 9230274.5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 9116205.总结 919058参考文献 11引言2011年,据有关部门对全国5746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拖欠引发企业信用缺失的调查显示,在企业的应收账款7887亿元中。属于拖欠的应收账款约有5500亿元,占70%左右,账龄在3年以上,事实上难以收回的约占24%。另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0亿份左右。合同标的140万亿元,但合同的履约率低。1990年以前的合同履约率是80%90%,1990年以后的十几年间,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有些地区甚至才30%左右。在信用管理方面,我国企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1.企业信用政策相关理论综述1.1企业信用政策的概念和内涵企业信用政策(CreditPolicy)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权衡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和成本之后,依此指导公司信用管理部门处理赊销业务与收账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的总称[1]。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保守型信用政策、稳健型信用政策和激进型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制定的目标是要在赊销收益率和应收账款持有成本二者之间进行权衡,进而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措施,保证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并最终使公司的效益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信用额度和现金折扣政策。对公司而言,制定信用政策很重要,它是公司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公司经营管理,尤其是信用管理的依据。公司信用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以信用管理政策为指导的,同时信用政策又体现于每一项信用管理制度中[2]。公司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信用管理部门的建立、信用额度的确定、各有关部门之间利益的协调、收账政策的制定以及对信用管理部门工作的评价等,都须通过信用政策进行说明。信用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公司从整体上加强信用控制,降低交易中的客户到期不付货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的信用风险。因此,除了受制于市场环境和本行业的总体情况之外,一个公司的信用销售总额和应收账款持有水平更取决于公司制定的信用政策。1.2信用政策理论概述1.2.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的最低条件,通常以坏账损失率表示,它是公司评价客户信用质量的基本准则。具备了信用标准,管理人员才能判断是否给予客户信用和给予多大程度的信用。1.2.2信用条件公司的信用条件包括给予客户的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率和折扣期限。每一个公司都规定有一般性的信用条件授予大部分的客户,尤其是没有与公司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的客户。经常使用的信用条件是2/10,n/30,其内容为:“从发票开出次日算起,折扣期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现金折扣率,超过折扣期付全额,最迟30天付款即信用期[3]。”对于签有长期合同的客户,公司经常提供多个价格和信用条件的组合。制定信用条件时,要进行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因为不同的信用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效益和成本。1.2.3收账政策在正常情况下,客户应按信用条件的规定,到期及时付款,履行其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客户拖欠货款。收账政策就是指对于逾期的欠款公司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对于信用质量不同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对于信用质量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宽松的政策;对于信用质量差的客户,应采取积极的、严格的收账政策。2.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2.1宽松的信用政策导致坏账损失率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大部分商品已经供过于求,各类厂商为了占领市场,扩大销售,展开了激烈的竞争[4]。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信用销售的方式和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其主要表现为:第一,信用期限被放宽,超过行业常规的信用期限。信用期限的延长,必定会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但是同时随之而来是坏帐损失的升高;第二,信用额度被扩大,对客户信用额度的扩大,使得原有客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信用交易,信用额度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信用风险;第三,信用标准被降低,信用标准的降低可以使更多的客户可以享受到信用交易,在扩大客户规模的同时也扩大了销售规模,增加了信用风险和坏帐损失率。企业之所以采用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其目的是为提高市场份额,增加利润,进行新一轮的扩大再生产,进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赊销已经成为中国各行业企业普遍采用的销售方式赊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医药、食品、纺织、机械、家电等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赊销就更为常见。根据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公司新华信公司调查的全国496家企业赊销和信用状况,在调查收回的496家企业问卷中,有431家企业采取赊销的方式,占全部企业的86.9%,不赊销的企业仅有65家,占13.1%,并且在不赊销的企业中大部分都面临着客户要求赊销的压力[5]。分行业来说,医药医疗、仪器仪表、电子三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采取赊销的方式。采取赊销方式比例最少的行业是文教体育65%和纺织70.6%。信用交易使得企业应收帐款的比例显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中环集团董事长何小明在“中国国际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现在有17万户企业的应收账款没有收上来,拖欠款占销售收入的38%,是利润总额的9倍,总额达1.5万亿元。据何小明介绍,现在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违反经济秩序等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我国GDP的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每年财政收入的37%。应收帐款的规模上升导致坏帐损失率上升,据统计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坏帐率高达6%左右,部分商业银行甚至高达40%以上,而美国企业的平均坏帐率仅在0.5%左右,两者相差10倍。2.2信用环境恶化导致企业风控能力降低企业所处的信用环境尚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失信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而企业在信用风险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导致企业坏帐损失率升高。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用环境存在恶化之势,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刘鹏8月31日晨“2006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排名首位的失信现象是拖欠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内企业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企业“三角债”金额达上万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6]。《中国企业诚信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企业正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等。仅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件就有科龙电器挪用、占用股东资产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制假案,安徽华源欣弗事件等。在信用环境恶化的同时,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却没有随之提高,企业对客户信用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对信用交易前后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没有到位,企业整体信用信用管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2.3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要达到信用政策目标,企业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也就是说,对信用政策的执行好坏是检验信用管理工作的基本尺度。而企业在信用管理中,由于缺乏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和必要的人员配备,信用管理的运行状况不佳。根据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公司新华信公司调查的全国496家企业赊销和信用状况,在496家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人负责信用管理,有39%的企业虽没信用管理部门,但有专人负责信用管理,51%以上的企业既没信用管理部门,又没有人负责信用管理[7]。从中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配备情况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较为低下,信用管理职能薄弱出现管理真空的现象,信用管理还不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2.4信用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信用管理流程设计是企业信用政策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和保障,设计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信用管理流程有助于明确信用管理的工作思路,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便于各个部门的分工协作。我国企业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很好地设计和执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流程,导致信用管理的各个岗位的工作制度不健全,信用管理人员没有制度约束,无统一的程序和方法处理信用事项,相互之间出现业务交叉和冲突,工作互扯皮、不配合的现象[8]。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流程可以减少信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2.5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没有信息化或者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开发设计或者购置相应的信用管理系统。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尚有为数不少的企业,信用管理还处于人工化操作阶段,对客户的信息档案的存储、查询、跟踪、分析和评价系统均采用较为落后的人工操作或者半信息化状态;第二,企业没有信用管理的信息化所需的软件,如商务部推广的“3+1”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全程信用管理软件系统、邓白氏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等专业的信用管理软件,使得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在每天处理大量的信用交易信息时,工作量非常繁重且效率低下,无法动态监控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第三,企业没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这个新的技术平台,来为企业的信用政策执行提供服务,例如没有将企业的信用管理软件与企业的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计算机化财务管理系统相整合,导致资源不能共享。因此,企业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的落后,导致企业信用管理效率低、信用政策执行效果差,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3.原因分析3.1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在我国由计划经济相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企业由国家统一的计划管理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自主地进行经营决策[9]。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采取较为激进的信用政策,以扩大销售规模,增加利润;另一方面,企业所处的信用环境不容乐观,失信现象大量存在。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失信现象存在的普遍性,而导致企业畏缩不前,为规避信用风险而抬高信用交易门槛,制定较为谨慎和保守的信用政策[10]。而信用政策的选择中,企业往往会选择激进的信用政策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缺忽视了信用风险的加大。信用政策的制定与选择受到企业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而社会信用道德规范尚未建立和完善,企业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尚未普及,使得企业无法理性地制定和选择科学的信用政策;其次,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银行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获取渠道较少,从《2003南京市企业信用状况调查》来看:南京市企业与合作方合作前都会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合作方的信用状况[11]。了解的途径主要有:64.4%的企业主要通过工商、金融部门了解;59.3%的企业主要通过与合作方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了解;20.3%的企业主要通过合作方的财务报表了解;35.6%的企业主要通过合作方的介绍。而企业通过工商、税务、法院、银行等渠道获得的信用数据极为有限,而一些重要的信用数据又是不公开的,对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选择及信用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第三,社会信用体系建立需要法律体系和必要的制度安排,但是我国有关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失信成本较低,受信方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选择违约,导致失信现象频繁发生。法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信用的监管不力、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约束不完善且不具有强制性、尚未建立起作为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等方面。3.2缺乏浓厚的信用管理意识企业信用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以支配和调节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信用关系和信用行为的一种基本理念和规范。在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识形态中,往往注重企业产品的质量和销售规模,更加重视利润水平,却忽视企业文化建设,更忽视了企业信用文化的建设,导致企业在信用政策的制定和具体的信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客户授予信用前的资信状况调查和信用评估的重视,导致企业信用风险不能从事前加以防控,导致企业信用交易后收帐费用的增加和坏帐损失的发生。而恰恰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企业的生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是保障,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是灵魂,企业应该在加强自身信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信用管理[12]。另外,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中缺乏集体性原则,企业管理人员往往靠单兵作战难以奏效,需要形成人人关心、齐抓共管的局面。正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对信用及信用管理的意识淡漠,而导致其自身对信用及信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其连锁反应就是没有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和配置信用管理人员,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信用管理系统建设和软件开发,更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3.3缺乏全面系统的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政策包括实施信用政策的目的、信用管理模式、资信调查方法、手段和报告形式、信用管理部门及人员设置、信用评估的方法和程序等,企业内部信用政策体系尚不健全。首先,企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和客户信息的收集和评估方法,导致企业在信用交易时没有及时可靠的信息来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特别是缺乏客户信用交易前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使得企业信用交易中存在着盲目性。目前的信用评估方法除了金融机构所采用的Logistic回归、聚类分析、神经网络等分析方法外,我们从财务视角可以采用5C要素分析、LAPP分析、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等方法。5C要素分析法是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时所采用的专家分析法之一,它主要集中在客户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LAPP分析是集中在客户资产流动性(Liquidity)、活动性(Activity)、盈利性(Profitability)、潜力(Potentialities)等方面的分析[13]。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是将信用风险的测度转化为客户财务状况的衡量问题,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客户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其次,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信用管理部门和配置信用管理人员,使得企业的信用交易活动处于多头管理而又无人管理的现象,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第三,企业缺乏客户信用状况评估指标体系,使得企业对客户的信用及其变动情况无法及时准确的掌握;最后,企业缺乏完善得的对信用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简单地以销售规模来衡量其业绩,而忽视了销售收现率等指标。3.4信用政策缺乏灵活性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的经济环境中,信用政策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市场的竞争压力、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状况、经济周期、企业竞争战略、生产规模、产品特征、财务状况以及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适时地调整,即信用政策制定后的选择。之所以需要对信用政策进行选择,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往往没有将其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有机的结合,同时在信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对其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也没有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因此企业对信用政策制定后的实施状况和实施效果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因此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其信用政策进行适时地调整;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信用政策的制定时没有全面分析企业自身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状况,因此在其信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会随之出现诸多的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信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科学、不规范和不完善,导致企业的信用政策实施效果不佳,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在选择,但是由于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的惯性和惰性作用,在企业选择信用政策时,仍然沿用旧的政策制定模式,导致信用政策的选择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长此以往信用政策的选择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3.5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我国企业在制定和选择信用政策时,需要获取足够的客户信用信息,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不高,企业信息获取的渠道还比较窄,造成企业对信用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信用政策的制定和选择因信用信息问题而趋于保守。尽管我国也成立了诸多的信用服务机构,如2000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信用管理专业网站—信用中国(),并开始通过网络提供资信调查服务;同时,全国各省市陆续建立了信用网站,并对守信和失信的企业给予宣传和曝光,但是总体而言,企业获取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不能得到保证[14]。失信行为的泛滥催生了一个新兴行业即信用服务业,信用服务行业由九个主要分支组成,即企业资信调查行业、消费者信用调查行业、资信评级行业、信用保险行业、保理行业、信用担保行业、企业债务追收行业、消费者欠款追收行业和信用管理培训咨询行业等。改革开放以来,信用服务业在我国的得到了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信息需求,但是由于信用服务业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比较迟缓,与全球的信用服务机构相比,我国信用服务业的规模小、信用服务项目种类少、信用服务质量不够高。例如我国现代资信调查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而西方国家的资信调查业发展比较成熟,例如在1830年,英国伦敦就成立了世界第一家企业资信调查公司,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随后,1837年在美国、1857年在法国、1860年在德国、1893年在日本,也分别成立了资信调查公司。又例如:我国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成立是在2001年12月,我国信用保险额常年保持在出口总额的1%左右,而远远低于12%的国际平均水平,比日本(39%)、德国(26%)、法国(21%)、韩国(13%)等国家差距更远[15]。这和我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4.完善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途径4.1积极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化体系为基础,以实现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和完善征信系统为目标,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征信市场发展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构建“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在具体原则上,一要统筹规划、循序推进。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要从全局出发,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因地制宜,达成共识,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二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府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健全信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推进信用信息公开与互联互通,发挥政府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信用产品与服务,培育和发展征信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健全法律、规范发展。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现实需求,分层次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律、规章与制度,建立社会广泛认可的信用信息标准和信息主体信用代码[16]。加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征信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4.2强化企业信用管理意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从一般意义上说,企业信用是企业在业务往来和商品交易活动中,从消费者、相关企业和有关部门那里所获得的信任,它的实质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它是企业经营理念、经营责任和经营文化的集中体现。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所出现的某些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拖欠货款、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纪违规行为,有的是明显的违法行为,也可以说是只顾眼前利益,投机取巧的明知故犯,可其中也有不少企业是经营理念不正确和对失信行为的后果缺乏理性认识[17]。他们没有认识到,信用是企业一种无形的资产,良好的信用能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益。尤其是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信用将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的身份证。所以说,良好的企业信用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占领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的立身之本,它是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经济效益的特殊资本。不讲信用的企业,项目招标没有资格,银行贷款贷不到,消费者不买你的产品,对企业经营、交易、股票上市都有不利的影响,谈不上有什么大的发展。企业员工应当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把企业看成是讲道德、讲信用和讲商誉的市场主体,而不是只做赚钱的工具。因此,如果企业置信用而不顾,不讲商誉,即使国家有了健全的信用法规和政策体系,也难以执行。强烈的信用意识成为21世纪企业竞争获利的“通行证”。4.3健全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完善的信用管理需要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信用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大量的调查、分析、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信用管理部门,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制约机制。应将信用管理的职责在信用、销售、财务、采购等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工,并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配合。4.4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流程首先业务部门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以赊销方式交易的业务应转向信用管理部,然后由信用管理部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客户信息[18]。信用管理部门将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业务部,以确认是否与业务部门所掌握的信息一致。与第二条同时,信用管理部门要利用掌握的信用资料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审查,以确定业务部门设定的赊销条件是否合理。信用管理部对该业务发放信用额度后,合同可以进入执行阶段。货物发出后,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发货单和发票等凭据的开出和寄送时间做详细登记和跟踪;到货后,信用管理部门要求客户出具书面的确认,说明货物已到达并且符合要求,防止客户因单据问题或货物质量问题拖延或拒付货款。在信用期内,信用管理部要在适当的时候与客户进行联系,一方面提醒客户按时付款,另一方面可以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做及时的了解。信用期过后,如果客户没有按时付款,信用管理部应将该业务置于收账流程之中,并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进行货款回收,包括内部催收和外部追讨。收到货款之后,此项业务结束。信用管理部应对整个业务过程中有关客户的信用信息、付款习惯和拖欠行为整理归档。其目的是:一方面对现有客户可以随时做出信用审核;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找到良好客户(或不良客户)的特征,作为今后业务拓展中的依据。4.5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信息不畅通是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持续信息公开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市场投资者深入了解公司的整体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为政府提供更多的信息,逐渐减少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实现证券市场的透明与规范;我国法律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及时确地披露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和重大事项公告,对于ST、PT公司也要求公布季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目前,在信息披露实践中,首先要完善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同会计制度靠拢,会计制度的调整应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人为首要目标[19]。其次,为防止企业经营者操纵财务预测信息,确保盈利预测质量,应规范预测性财力信息的披露,建立和健全一整套有关上市公司预测性财力信息生成、披露和审核的规范体系[20]。5.总结信用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消费者、企业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予以坚定不移的监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