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同步练习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材料反映了印度确保粮食供给的主要经验是()A.政府主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B.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农业C.农业生产商品化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1993年,我国推动粮食流通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但因国内供需紧张,当时规定小麦、大米、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仍由国有粮食部门独家收购,限价销售。直到2000年,国内储备粮充足及市场平稳后才放开销售。这些举措意在()A.逐步地改革统购统销的政策 B.确保改革不操之过急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3.《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发表于2009年,宣言指出“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各国政府认识到()A.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B.国际合作解决经济危机C.需要开放贸易市场 D.当今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4.宁波象山在每年9月举行开渔节,在石浦渔港组织规模盛大的开船仪式。休渔期结束后,大批新鲜海鲜能够迅速而且活蹦乱跳来到我们餐桌,主要是借助了()A.腌制加工 B.冷链物流 C.低氧储藏 D.速冻加工5.据相关资料统计,2007年,美国拥有220万个大农场,平均每个农场土地面积为170公顷。2009年,美国拥有205.6万农业从业人口,平均一个农场里只有不到两个人在进行生产,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使用大型机械的平均耕地面积高达181.4公顷。这反映出美国()A.实行粗放型农业模式 B.政府重视粮食安全C.资本主义仍具有优势 D.农业现代化程度高6.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A.产业化 B.智能化 C.无人化 D.集约化7.民以食为天,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粮食储备调节视为治国安邦的要政,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下列属于现代发明的粮食储备技术的是()A.窖藏 B.冷藏 C.腌制 D.低氧储藏8.黎阳仓是隋炀帝东征辽东的后方粮食物资供应基地,对隋军东征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隋唐之前粮仓大都处于地下,而黎阳仓从地下仓窖发展到地上库房。这表明()A.黎阳仓是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粮仓B.古代粮食储存技术发生重大变化C.统治者认识到粮食储备的重要性D.隋炀帝具有以农立国的战略眼光9.工业革命后,牛奶在英国得以普及,喝生鲜牛奶的习惯使致命牛结核病感染率持续上升。英国政府强制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并制定《牛奶和农场法》《结核病防治法》等,严禁出售携带病菌的牛奶,到1949年巴氏杀菌法以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这说明英国()A.牛奶业的发展遭遇危机 B.运用法律保障食品安全C.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D.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完善10.我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①政策支持②制度创新③农业科技进步④国际粮价的低廉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陈云是20世纪50年代起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提出者和设计者。1952年1月他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由于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粮食将不是宽裕的,而且城市人口将逐年增加……因此征购粮食是十分必要的。”这反映他提出统购统销政策根本出发点是()A.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 B.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秩序C.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 D.彰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越性12.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产业化保障食品安全 B.水产是从海水养殖向淡水养殖发展C.化肥的使用不会造成污染 D.技术进步使粮食储备向智能化转变13.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把粮食的国际储备、国际援助作为重大课题,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据此可知,世界粮农组织消除饥饿的重要手段是()A.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控制食品安全C.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D.增加粮食储备14.1996年,中国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制定了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中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476.5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65789.2万吨,中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为()①政策支持

②制度创新

③农业科技进步

④服务贸易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0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连年下滑的势头,实现了历史性的恢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后农民收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一转机()A.缘于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努力 B.使我国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C.反映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的完成 D.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贡献16.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中旬发布的数据,2023全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这份“丰收答卷”是多种因素综合促成,其中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套),由此可见()A.农业在生产总值增长率上贡献最大 B.我国农业的发展充分保障食品安全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军事 D.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保障了食品供应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地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与此相对应,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圃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粒机,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史料二

中国终于在1980—2010年经历了其现代化(即带有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的农业革命。把其与不同类型的农业革命相比,为我们说明的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摘编自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野》【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农业革命的表现和发生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农业革命“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始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3个对美国农业和农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决定意义的法案,即《农业组织部法》、《宅地法》和《莫里尔法案》。1884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关于阻止在牲畜中蔓延传染病的法令;1887年,国会通过《哈奇法》,开创了合作的试验站制度,即由农业部、各州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农业科学研究任务。虽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业和鼓励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措施,并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所以美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并未遭到很大的挫折,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到1940年,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此基础上,美国用了50余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摘编自孙鸿志《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政策分析及启示》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八大召开这一时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提出了农业现代化问题,并通过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制度变迁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由于片面地强调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上的“大”和“公”,忽视了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实质内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因此遭到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缓慢增长和波动的态势。这一时期,国家从降低农业税、增强农业贷款力度等方面加火对农业的扶持,使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受“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以及国民经济中对工业的重视和倾斜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出现较大波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入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准备时期和初步实践时期之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变革了原有生产经营体制,建立了新的组织形式。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经营体制和组织方式的变革,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提高了农业产量,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摘编自王国敏、赵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1949—201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参考答案:1.A2.D3.A4.B5.D6.B7.D8.B9.B10.C11.C12.D13.C14.A15.A16.D17.(1)表现: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原因: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英国政府立法的推动;圈地运动的开展;农业改革家的贡献。(2)说明:20世纪50年代,我国借鉴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并走上了农业生产机械化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