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怀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正发扬光大。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长期共存,形成既对立又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

B.法、阴阳、名三家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

C.所谓“国学”是以儒道为根基,儒道互补,后来又加上中国化的佛教,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国学”。

D.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但二者人生态度与主张看似不同实则完全一致。

B.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显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道家”思想的一项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D.兵贵胜,不贵久。

4.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4分)

5.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6分)

(二)小说阅读(本题共4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注)

这家旅馆里只住着两位美国旅人。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

美国人的妻子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

“我去。”丈夫躺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

丈夫靠在床头的两只枕头上,继续看书。

“别淋湿了。”他说。

他的妻子下楼去了。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

“下雨了。”妻子说。

“是啊,是啊,太太,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

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

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丢东西了吗,太太?”

“刚才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有只猫?”

“对,一只猫。”

“一只猫?”女侍者哈哈一笑,“雨里的猫?”

“对。”她说,“就在这张桌子底下。”她又加了一句,“噢,我可真想要它,我就想要只猫咪。”

“来吧,太太。”她说,“我们该回里面去了,要不您会淋湿的。”

“我想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门后,女侍者在外面收了伞。那个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时,店主在写字台那头向她哈哈腰。太太从心里觉得某些东西又渺小又麻烦。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

她走上楼梯,打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

“猫逮到了吗?”他放下书问道。

“跑了。”

“奇怪,会跑到哪儿去呢?”他把目光从书上移开,说道。

“我真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它。我就是想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巴巴地淋着雨对一只猫咪来说有点悲惨。”

乔治的目光又挪到了书上。

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

“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一边问。

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子,真够恼人的。”

乔治的目光就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

“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

“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

她说,“我真想有只猫咪坐在我的膝头上,我一摸它,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

“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

“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天很黑了,雨点敲打着棕榈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一只猫。”她说,“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

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抬眼望去。

女侍者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大花斑猫。

“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

(有删节)

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美国太太”不顾下雨、拒绝丈夫帮助而执意要去抱回雨中的猫,是典型的当时美国新女性,但她却又是一个渴望回归传统的女性。

B.小说中的“丈夫”对妻子的冷漠表现了当时男性对女性传统角色的否定,旅馆老板将另一只猫送回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对新女性的否定。

C.小说中的猫是当时女性的象征,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变化反映出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的新女性内心的喜悦心情。

D.小说巧妙运用花园等空间场景,展示出不同场景所蕴含的象征意象和深层话语内涵,把主人公无法言传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变化表述得淋漓尽致。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借助大海、公园、广场等空间场景的象征意义,拓展了作品的意义空间,把女主人公无法言传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变化表述得淋漓尽致。

B.小说写妻子抱不到赖以摆脱寂寞的小猫,坐在梳妆台前拿着小镜子仔细地端详自己。这一系列动作充分表现了对这个女子的鄙夷。

C.小说的结尾写侍女送了只猫给太太后,只说了一句话,小说就结束了。对之后的事,什么也没说,情感含而不露,思想隐而不晦,很吊读者胃口。

D.“雨中的猫”这一题目高度体现了海明威创作“冰山原则”的特点,浓缩了作品的中心思想,映射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境遇,并留有余地,言简意赅。

8.有人认为,小说若以“一个寂寞的美国妇人”或“不幸的婚姻”为标题,效果会更好么?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4分)

9.海明威关于写作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含蓄而不能太直露。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篇小说正是这种理论很好的体现。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翁源县令杨府君墓表

王安石

君讳某,字某,故华阴杨氏。其为临江军之清江人,盖亦已久矣。曾皇祖曰某,仕江南李氏,为大理评事。皇祖曰某。皇考曰某。真宗时以行义闻,尝召之不起。初宰相王随少时与友善仁宗即位随知杭州谋以皇考奉章入贺既至度不可屈乃已后终推子弟一官以与其子,得太庙斋郎,君是也。初任袁州萍乡县尉,会令免,独当一县。豪猾吏民以君少,共为十馀狱尝之,君立断治,大服。又选饶州德兴县主簿,举馀干县令。大水,民乏食,有死者。君以便宜出常平米,计口贱粜,又诱富人发钱米,所活人盖数万。县人蘧琏捕笞盗,盗父因杀子诬琏以求赂,君治服。语琏曰:“汝归,以米百石铺吾民,所以谢我。”至州,州吏疑琏大姓持赂。当是时,范文正公为将,问琏:“汝来时长官何言?”琏道君语,公曰:“杨某治此不自嫌,可以无疑也。”琏卒得雪,归餔民如君语。盖君为文正公所信如此,而能得民乐输多此类。又除韶州翁源县令,转运使举监广州市舶司,至一月卒,年四十二,某年某月某日也。以某年某月某日葬某县某乡某里。

君事后母孝至。谨于人丧,或大寒,脱衣买棺以赴之。平生如此不一,既已,未尝为人道。死之日,家所有独其父书十馀箧。举者甚众,然仕终不遂,其可惜也已。娶陈氏。子曰遽,漳州军事判官;曰通,池州建德县尉:皆时所谓才士也。

(节选自《王临川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宰相王随少时/与友善/仁宗即位/随知杭州/谋以皇考奉章入贺/既至度/不可屈/乃已/

B.初宰相王随少时/与友善/仁宗即位/随知杭州谋以皇考/奉章入贺/既至/度不可屈/乃已/

C.初/宰相王随少时/与友善/仁宗即位/随知杭州/谋以皇考奉章入贺/既至/度不可屈/乃已/

D.初宰相王随少时/与友善/仁宗即位/随知杭州谋以皇考/奉章入贺/既至度/不可屈/乃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尊称。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做“避讳”。

B.军,源于唐完备于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名,因军队驻防并兼管地方事务故名军。

C.考,《尔雅·释亲》:父为考。《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死曰考。”

D.文正,范仲淹的谥号:例如王安石谥号为“临川”,苏轼谥号为“文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家本来是华阴县大族,但杨君作为临江军清江县人已经很长时间了。

B.县民蘧琏捕笞盗贼,盗父杀子诬陷他,杨君向蘧琏索贿后最终为他审清案情。

C.杨君初任萍乡县尉,豪猾吏民欺他年少,但很快惊服他断案快速无过失。

D.杨君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两个儿子都担任了官职,被当时的人称作才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以便宜出常平米,计口贱粜,又诱富人发钱米,所活人盖数万。

(2)举者甚众,然仕终不遂,其可惜也已。

14.杨君的品行道义高尚,请根据文章第二段的内容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被免为庶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其三)》写于秋天,诗人身处清秋朝晖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颔联用“泛泛”和“飞飞”写出了渔人和燕子的悠闲之态,而“还”和“故”却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聊。

C.颈联借用典故,以“匡衡上书”“刘向讲经”与自己的境遇对比,表述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尾联中“多”字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昔日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之态,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之气。

16.请赏析首联的“静”和“日日”两词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指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一句写两人阴阳相隔时间之长,“__________”一句又表现了距离之远。

(3)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述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基础知识巩固(9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恕”乎欲齐其家者

B.人而不仁,如礼何物格而后知至

C.小人喻于利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D.迩之事父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吴王使之将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⑤其坚不能自举也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①③/②⑥/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D.①⑤/②④/③⑥

20.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察此何自起

A.其斯之谓与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小子何莫学夫《诗》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1.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冷链已经深深融入百姓生活,可以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冷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①__,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如药品、疫苗)等。

一般来说,温度越低,新冠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在零下20℃的环境中,新冠病毒可以存活数月之久,即使是普通的冷链运输,②__。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发地区被污染的物品,包括食品或外包装,经过冷链运输,则可把病毒带到非疫区。

已有多名权威专家表示,我国已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不必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病例过于恐慌。③___,冬季为新冠病毒依托冷链物流进行传播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因此“防人亦需防物”。

22.下列各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因为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

B.吴晗说过:“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

C.会议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不是生病了就是路上又堵车了。

D.别看咱们组的李师傅貌不惊人,年纪又大,但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

23.把下面一段文字压缩成一句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50个字(3分)

在传统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敷设地下光缆多采取传统的拉拽方式,不仅单次敷设长度仅200米左右,同时需要在路面每间隔200米的距离内,开凿一个“人孔”或是“手孔井”。而光缆气吹敷设法通过专用的光缆敷设空压机,将光缆吹进地下硅芯管,单次能敷设1分里左右光缆,每公里只需1个孔井就能满足需求。引进了这一技术的中铁八局电务公司技术员罗斌说,“‘吹口气’,光缆‘哗’一声就进去了!该技术能大大降低光缆与管道之间的摩擦系数,极大地提高单次数设长度”。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年轻人学会了闭嘴和说话,懂得了礼尚往来就是成熟;也有人说,年轻人能够冷静、忍让和低调,且不轻言放弃就是成熟;还有人说,年轻人只有懂得为他人着想、接受不公平,明白吃亏是福就是成熟……

那么,你怎么看待成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解析

1.B2.D3.B

4.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或意义、地位、作用);接着以儒道两家为例阐述它们虽然致思路向不同,但都体现了社会和谐、人生美好的“人本”思想;最后指出儒道可以在“人本”基础上实现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具有包容性。

5.①儒道两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对立鲜明,又相融互补;②儒道两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发展;③儒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

B.“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于文无据,根据原文“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的思想。

A.“但二者人生态度与主张看似不同实则完全一致”说法错误,原文为“儒家的人生观……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道家的人生观……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可见二者的人生态度与主张不一样。

B.“显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说法错误,文本只是在阐述儒家和道家的不同,并没与说儒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错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符合“儒家”思想。

B.“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指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根据原文“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可知“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符合“道家”思想。

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指崇尚和尊敬贤才是为政的根本。贤才是国家的栋梁,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这符合“墨家”思想。

D.“兵贵胜,不贵久”指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持久消耗,这是古代的一种战争指导思想。

6.C7.B

C.“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的新女性内心的喜悦心情”说法错误,小说只是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变化反映出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却只能充当被动接受者的新女性内心的苦闷。

B.“这一系列动作充分表现了对这个女子的鄙夷”说法错误。写妻子的这一系列动作,目的在于表现了这个女人烦闷、压抑和无奈的心情。

8.不同意。①因为“雨中的猫”不仅是文章出现的一个真实角色,更是故事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和对女主人公的映射。全文因猫而起,止于得猫,故事完整生动。②孤独无助的美国太太是在这只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们都孤寂无援,都渴求温暖关爱。③用“雨中的猫”这个标题,更能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更能涵括所要反映的以男女不平等为中心的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的系列社会问题。④它浓缩了作品的中心思想,映射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境遇,并留有余地,言简意赅。⑤“一个寂寞的美国妇人”和“不幸的婚姻”语言形式上太直白,包含的内容太单薄,不丰富。

首先,要明确观点:不同意这种看法。

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以“猫”为线索展开情节:寻猫、失猫、得猫。女主人公因为不经意地发现了窗外雨中的猫而外出冒雨寻猫,未果失望而归,却意外收到了旅店老板派人送来的猫。全文因猫而起,止于得猫,故事完整生动。

从人物塑造来看,这个孤独无助的美国少妇并非心血来潮爱上了猫,而是在这只躲在窗下避雨的流浪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和它都是一样的孤寂无援,都渴求温暖关爱;同时,她也想借下楼找猫之机吸引她丈夫的注意力。猫的柔顺弱小的形象,在凄风苦雨中孤寂无援的处境,形象地映射了女主人公的境遇,女人想救雨中的猫,隐喻在男性掌握主导权的世界中拯救自己。

从小说的主题来看,结合解释“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思考,《雨中的猫》这一题目高度体现了“冰山原则”的特点,它浓缩了作品的中心思想,映射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境遇,海明威从女性的视角细腻地描绘出了她们内心的渴望和苦闷、需求和言行,传达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附属地位和渴望改变处境的强烈愿望,并留有余地,表述更加言简意赅。

并不以含义更直白的如“一个寂寞的美国妇人”或“不幸的婚姻”等为标题,因惟有原题,更能让读者展开想象,并更能涵括所要反映的以男女不平等为中心的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的系列社会问题。

9.①小说的情节本身简单明了,却因为的巧妙安排而起伏跌宕,意味深长。

②故事中省略了不少情节,但是并没有影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在写妻子要去“逮那只猫咪”时,只在上文写了一句“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就把妻子逮猫的原因和她此时的心情含蓄表述出来;又如对于丈夫的描写,小说也只寥寥几笔,但是一个冷漠、虚伪的男子形象却跃然纸上;再如对妻子坐在梳妆台前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对话虽然十分简单,却把一个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服从于男性然而却又极其矛盾地希望回归传统女性角色的当时美国新女性写得活灵活现。

③小说对于急于逮猫的妻子、一直闲躺在床上看书的丈夫、派人送来一只大花斑猫的旅店老板,这三个人物的简单描写,近乎白描式的记叙和简单的对话,既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又凸显了当时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10.C11.D12.B

13.(1)杨君依据便利拨出常平仓的谷米,统计人口低价卖出,又引导富人拿出钱和米,救活的饥民好几万。

(2)举荐杨君做官的人很多,但是他的仕途最终不顺利,真的是很可惜!

14.①孝顺后母;②多次买棺助人办丧事,不欲人知;③死无余财。

D.“例如王安石谥号为‘临川’”错误,王安石谥号为“文”。

B.“杨君向蘧琏索贿后最终为他审清案情”错误。由原文“县人蘧琏捕笞盗,盗父因杀子诬琏以求赂,君治服。语琏曰:‘汝归,以米百石铺吾民,所以谢我’”可知,县民蘧琏逮捕捶笞了盗贼,盗贼的父亲杀了盗贼诬陷蘧琏来敲诈财物,杨君审理清楚此案使盗父服罪。杨君告诉蘧琏:“你回到州里,拿一百石米救济咱县的饥民,用来报答我。”由此可知,杨君先审理清楚案件,后让蘧琏输谷赈灾救民,非索贿。

赋分点:(1)“便宜”,依据便利;“粜”,卖出;“诱”,引导;“活”,救活。

(2)“举”,举荐;“众”,多;“遂”,顺利;

参考译文:

杨君名为某,字为某,他本来属于华阴县杨氏大族,他成为临江军清江县人,大概也已经很长时间了。他已去世的曾祖父叫杨某,在南唐做官,担任大理评事。他已去世的祖父叫杨某。他已去世的父亲叫杨某。宋真宗时,杨君凭着品行道义闻名,朝廷曾经征召他做官,他没有应命任职。当初,宰相王随年轻时与杨君友善,仁宗帝即位,王随做杭州知州,谋划让杨君凭借他先父的名义(祖上的影响)奉表章入朝拜贺,杨君到了之后,王随考虑不能够使杨君屈服(奉章入贺),才停止这件事。后来最终朝廷推恩给杨家(功勋大臣)一个官职与其儿子,做太庙斋郎,就是杨君。他开始担任袁州萍乡县尉,恰逢县令免职,杨君独力治理一县。强横狡猾的胥吏和百姓因为杨君年轻,合谋拿出十余起案件试探为难他,杨君马上审理断案,他们非常惊服。杨君又被选拔担任饶州德兴县主簿,又被推举任馀干县令。县里发大水,百姓缺少食物,有饿死的人。杨君依据便利拨出常平仓的谷米,统计人口低价卖出,又引导富人拿出钱和米,救活的饥民好几万。县民蘧琏逮捕捶笞了盗贼,盗贼的父亲杀了盗贼诬陷蘧琏来敲诈财物,杨君审理清楚此案使盗父服罪。杨君告诉蘧琏:“你回到州里,拿一百石米救济咱县的饥民,用来报答我。”蘧琏回到饶州,州里的官吏怀疑蘧琏是大姓拿财物贿赂上官。在这个时候,范仲淹担任饶州将,问蘧琏:“你来的时候长官说了什么?”蘧琏说出了杨君的话,范公说:“杨君审理此案不避嫌疑,可以不用怀疑他了。”蘧琏的案情最终得以审清,他回到州里赈济灾民像杨君说的一样。大概杨君被范公信任像这样,而杨君能够得到百姓乐于拿出钱米赈灾大多像这一类。又任职韶州翁源县令,转运使举荐他做广州市舶司主官,到任一月去世,享年四十二岁,于某年某月某日去世。又于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县某乡某里。

杨君侍奉后母极为孝顺。他对人家的丧事极为郑重,有时天气非常寒冷,(有事主办不起丧事)他就把衣服卖了买棺材送给人家。平生像这样不止一次。事情过去后,他也不曾向别人说。他死的那天,家里财产只有他父亲的十余箱书籍。举荐杨君做官的人很多,但是他的仕途最终不顺利,他的结局算是很可惜的。杨君娶妻陈氏,一个儿子叫杨遽,做漳州军事判官;另一个儿子叫杨通,做池州建德县尉:都是当时的人称赞的有才之士。

15.C16.①“静”写出千家万郭于朝晖中静谧的氛围,写出秋晨朝霞的空寂冷漠之意,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②“日日”写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但冠以“日日”二字,写出诗人望“翠微”生厌之感。③通过“静”和“日日”饰秋日之景,烘托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心情。

C.“表述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错误,诗句是说像匡衡那样抗疏直言却失去了功名,似刘向传经给后人可事与愿违。因此抒写了诗人功名无望、心愿落空的苦闷。

17、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十年生死两茫茫④.千里孤坟⑤.此时相望不相闻⑥.愿逐月华流照君

18C

A项,其:副词,表推测,大概/代词,他的。

B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

C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对象。

D项,之: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助词,的。

19C

①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②将:名词活用为动词,作为将领。③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的东西。④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起、使……跑动。⑤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0D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确顺序为“察此自何起”。

A.宾语前置句。意思是“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谓语动词“谓”应放在宾语“斯”之前。

B.宾语前置句。“而今安在哉”应为“而今在安哉”。

C.宾语前置句。正确顺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D.一般疑问句。

21①.冷链的适用范围广泛②.新冠病毒也可存活数周(较久)③.但需强调的是(或但要特别注意)

22A

B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的“中国人”是一个集合概念,“有骨气”是“中国人”整体具有的属性,个体未必都具有,因此不能推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这一结论。

C项,“生病了”和“路上又堵车了”只是张主任开会没到的原因中的两个,还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因此“一定”过于绝对,可以说“可能”是“生病了或者路上堵车了”。

D项,相貌好坏、年纪大小和思考问题是否周密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属于强加转折。

23光缆气吹敷设法能减少开凿孔井数量,降低摩擦系数,提高单次敷设长度。

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

24.例文:

成熟:唯奋斗与意志炼就

时间长河川流不息,生命长河亦不停歇,转眼间,我们已到了奋斗和拼搏的年纪。我们时常感慨自己已不是小孩,时常感叹自己已经长大成熟。但,到底什么是成熟呢,怎样才算真正成熟?

有人说,懂得是非,学会礼尚往来就是成熟;有人说,为他人着想就是成熟。但,在我看来,成熟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唯有在意志中坚持,在奋斗中前行,方可达到成熟之端。

意志是前进路上的灯塔。身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交通已经实现了便捷,生活进入了5G时代。可是,你是否知道大山中的孩子的现状?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