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T 1136-2023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01-T 1136-2023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01-T 1136-2023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01-T 1136-2023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01-T 1136-2023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CCSB05

3201

南京市地方标准

DB3201/T1136—2023

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highefficiencyrotationcultivationtechnologiesofChinese

milkvetchwithlatejaponicarice

2023-02-15发布2023-02-18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highefficiencyrotationcultivationtechnologiesofChinese

milkvetchwithlatejaponicarice

DB3201/T113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琳、周影、魏启舜、陈震、徐雯、管永祥、郭成宝。

I

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highefficiencyrotationcultivationtechnologiesofChinese

milkvetchwithlatejaponicarice

DB3201/T1136—2023

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紫云英-晚粳稻高效轮作栽培术语与定义、紫云英栽培管理、晚粳稻栽培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南京晚粳稻区紫云英种植与利用以及后茬晚粳稻栽培管理,生态和生产条件相似的地

区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8080绿肥种子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2156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DB32/T3132机插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

DB32/T3784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病虫害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底套播sowingseedsinricefieldatlategrowthstage

在水稻收获前15d~25d将紫云英种子播进稻田的一种播种方式。

3.2

晚粳稻latejaponicarice

生育期较长、收获较晚的一些粳稻品种,注:在南京地区全生育期154d~170d。

4紫云英栽培管理

4.1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合本地的良种。紫云英宜选择生育期短、早发性强、抗逆性强、生物量大的品种、品系,

如弋江籽、弋江大叶、皖紫系列等。

1

DB3201/T1136—2023

4.2种子质量要求

紫云英种子应符合GB8080中规定的要求,发芽试验应符合GB/T3543.4的规定。

4.3种子处理

4.3.1首次种植紫云英应接种紫云英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剂应符合GB20287的规定。在紫云英播种

前12小时内进行根瘤菌拌种作业,根瘤菌的用量和使用方法按紫云英根瘤菌剂供应商的使用说明操作。

拌种地点应在阴凉处,待种子阴干后播种。

4.3.2多年没有种植过紫云英地区,尽可能进行根瘤菌拌种。

4.4播种

4.4.1播种量

紫云英的播种量为每667m2播2.5kg~3.5kg。

4.4.2播种期

稻底套播的具体播期应结合水稻收获期情况决定,一般不迟于10月下旬,在晚粳稻收割前15d~

25d播种。

4.4.3稻底套播

4.4.3.1播种时保持田面湿润或有薄水层,做到“薄水播种、涨籽排水、见芽落干、湿润扎根”。

4.4.3.2种植大户可采用无人机飞播作业,根据无人机技术参数调节仓口开合度,合理规划飞行路径,

同时对播量及播种密度精确控制。

4.4.3.3没有机械作业条件时可采用人工撒播,人工撒播要均匀,采取“分畦定量,握籽少,看得准,

抛得高,跨步均,来回纵横交错地播种”。为减轻长势较好的水稻植株搁籽现象,播种后可用竹竿轻轻

拨动稻株,将搁在稻叶上的种子拨落地面。

4.5水稻收割与稻秸还田

水稻收割时应尽量减少机械对紫云英幼苗的碾压,宜保留稻茬高度为30cm~40cm,其余稻草应

切碎撒匀。

4.6施肥管理

4.6.1稻田肥力较低时,水稻收割之后及时补施基肥,每667m2施过磷酸钙15kg~20kg。

4.6.2稻田肥力较高时,在紫云英栽培过程中不需要施肥,以减少农事操作,降低成本。

4.7水分管理

4.7.1水稻收获后,应及时开好“三沟”。田块四周开围沟,每隔10m~15m开一条直沟,中间开一条

横沟,中主沟和围沟宽30cm左右,沟深打破犁底层;厢沟宽24cm左右,沟深20cm左右。做到沟沟相

通,达到“雨停田干”。

4.7.2紫云英生长期,田面应保持润而不淹。遇干旱田面出现较多细裂,应及时灌“跑马水”防旱。

4.8病虫害防治

2

DB3201/T1136—2023

紫云英生长中后期菌核病、蓟马和蚜虫等病虫害较严重时应及时防治。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综

合防治,化学农药施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

4.9翻压利用

4.9.1翻压时间

一般在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南京地区常年为4月25日~5月5日,翻压后至水稻插秧不宜少于20d。

4.9.2翻压量

每667m2紫云英翻压量以1500kg~2000kg为宜,具体数量根据地力情况、水稻品种耐肥性和种植

方式增减。紫云英鲜草高产的田块,可以把多余部分移入不种绿肥的水稻田,或作为青饲料等用途。

4.9.3翻压方法

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一般采用干耕的方式,使用圆盘犁或反转旋耕机进行。土壤质地较板结黏

重的田块选择圆盘犁,壤质土壤选用反转旋耕机。翻压深度15cm~20cm。翻压紫云英时做到均匀,覆

土严密不露青。

5晚粳稻栽培管理

5.1品种

宜选择适合南京地区种植的品种如南粳46、宁香粳9号、南粳5055等。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规定。

不应使用自留种。

5.2种子处理

按DB32/T3784进行浸种处理。

5.3播种时间

宜在5月5日~5月15日期间播种。在适期播种范围内,力争早播。

5.4育秧

根据生产状况选择适宜的机插育秧模式和规模,采用工厂化育秧应符合DB32/T3132的规定。

5.5栽插规格与苗数

机械插秧,行距30cm,株距12cm~14cm,每667m2栽1.6万~1.8万穴,穴插4苗~5苗,每667m2

基本苗8万~9万株。栽插后及时查看是否有漏穴、缺苗,当缺株率超过3%以上时及时进行人工补缺,以

减少空穴率和提高均匀度,确保基本苗。

5.6施肥管理

5.6.1施肥总量

3

DB3201/T1136—2023

每667m2翻压紫云英约为1500kg的田块,总氮量应减少4kg~6kg,水稻目标产量每667m2为600

kg-650kg时,推荐为氮(N)10kg~12kg、磷(P2O5)3kg~5kg、钾(K2O)4kg~6kg。根据稻田

土壤基础肥力可适当调整化肥用量。

5.6.2肥料运筹

50%~60%的氮、钾肥和全部磷肥做基肥施用,一般在耙田前均匀撒施。剩余40%~50%的氮、钾肥作

为追肥施用,在分蘖期、穗期均匀撒施。如使用侧深施肥技术可适当减少肥料用量。

5.7水浆管理

栽插后薄水促蘖,保持浅水1cm~3cm;秸秆还田田块在栽后2个叶龄期内应有2次~3次露田;

全田茎蘖数80%时,从轻到重实行多次搁田,使土壤沉实不陷脚;抽穗前、后半个月灌浅水养穗;抽穗

后期干湿交替;收割前7d~10d断水。

5.8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病虫测报,农药使用应按照GB/T8321和NY/T2156执行。

5.9收获

95%以上水稻籽粒转黄,选择合适的收割机具,进行机械收获,防止割青。

4

DB3201/T1133

22

表A.1(续)

一级项二级项评估内容评估方法标准分值评分标准实际得分

(1)未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的,不得分—

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2)景区应急预案缺失的,不得分2022

上,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3)未开展应急演练的,不得分

案;开展应急演练,演练记录完整;对演练查阅资料10(4)没有演练策划方案或演练后未做总结评估的,发现一

预案管理

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或实际情况项扣2分

(16分)

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5)演练过程记录不完整的,发现一项扣1分

(6)应急预案未及时修订的,发现一项扣2分

14.应急管理

针对安全风险较大的重点场所(设施)制定

(40分)查阅资料(1)重点场所现场处置方案缺失的,发现一处扣2分

现场处置方案,编制重点岗位、人员应急处6

现场检查(2)未编制应急处置卡的,发现一处扣1分

置卡

对于4A、5A级景区,应设立医务室,并配备

医务人员;应配有常用救护器材和药品;对(1)未按规定设立医务室或配备医务人员的,不得分

医疗资源

于3A级景区,应设立医务室,至少配备兼职现场检查6(2)未按规定配备常用救护器材或常用药品的,不得分

(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