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1.河南庄稼熟,国家粮食足。小麦、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下列营养素中的()

A.油脂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

2.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nvιr<

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农作物的秸杆就地焚烧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ɑ取块状固体

B.,倾倒液体

60-

50≡

C.之神一一》读取液体的体积D.[∣=jM聂子测溶液的PH

4F≡、、

30三视线-pH试纸

4.在做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集气瓶中通常不加水

或细沙的是()

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蒸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C.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Ncl

A.颊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g发J

20.18/

B.笳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0

C.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D.然气为稀有气体

7.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

B.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

C.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碳酸氢钱是一种常用化肥,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8.分类观是化学学科的重要观念,水不属于()

A.单质B.纯净物C.氧化物D.化合物

9.如图是硝酸钾和氟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度

g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t。C时,硝酸钾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氯化钾溶液的浓度40-----氧化钾

30匕亍

C.把60。C时硝酸钾溶液降温至30汽,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

出°t3°60温度也

D.60。C时,把50g匕^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一定大于

氯化钾溶液的质量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从如图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B.氧化汞和氧气均是由分子构成

C.生成汞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01:32

11.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区分晴纶线、羊毛线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钱、硝酸镂

C.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分二氧化碳、氮气D.用水区分硝酸镀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12.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3.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

B.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

H

质2

C量

MgFe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g

°酸的质量/g

量向一定质量的HCI和Mgg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g,

14.现有一定质量的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生成

H2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ILig固体。则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MgFeB.FeZnC.ZnMgD.AiFe

15.一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地壳中含量

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16.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等物质,其中(写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

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用洗洁精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作用。

17.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请回答:

疽气球

A

(1)乙和甲相比,乙的优点是。

(2)甲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o

(3)甲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18.二氧化氯(Cle)2)和75%的酒精溶液都是常用的消毒剂。

⑴制取Clo2的反应为S+2NaC102=2NaCl+2C1O2,Q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酒精需密封保存,原因是酒精有«

19.四种金属氧化物:①CU0;②MgO;③AI2O3;④Fe3O4中,氧元素含量最高的是;

5.2gC2H2在点燃时能与14.4gC>2反应,得至lJ13.2gCC>2、3.6gH2O⅛mgCO,则m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甲、乙、丙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已知甲为单质,乙、丙的

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

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它们都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乙可以用于灭火。则

甲为;乙和丙的性质有很大不同,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2)若它们都含有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甲与氯气化合生成乙,且乙中金属元素显

+3价。则乙的化学式为;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21.我们的祖先在科学领域有着突出的成就。

(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请写出用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2)公元前2世纪我国已有湿法炼铜的记载:“曾青(即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请写出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2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若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如何改进该装置?

(2)请写出利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3.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微型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试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A处V形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O

(3)写出B处V形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大理石

24.将一定量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1)若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成分是什么?

(2)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什么?

(3)写出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5.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它们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生活中常用生石灰做干燥剂,这是因为生石灰具有(填字母)。

a.碱性

b.吸水性

c.氧化性

d.脱水性

(2)请简述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3)中和反应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①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②若向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至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4)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除可用作调味品外,还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腺晒海水所得到的粗

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I2、MgCl2、Na2SO4),如图是某化学小组在实

验室对粗盐样品进行除杂提纯的过程。

①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填“烧杯”“漏斗”或

"玻璃棒”)。

②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③请设计实验验证溶液乙中所含有的杂质。(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及现象)

(5)工业废水需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以免造成水体污染。某造纸厂欲排放Ioot含NaOH的

废水,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用废硫酸(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来处理该废水至中

性,需要这种废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淀粉属于糖

类。

故选:Bo

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

识。

2.【答案】A

【解析】解:A、直接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不符合主题;

B、吸烟能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符合主题;

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符合主题;

D、工厂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所以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主题。

故选:Ao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各种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3.【答案】B

【解析】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镒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

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0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通常加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

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通常加水,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

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通常加水或细沙,以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通常不加水或细沙,故选项正确。

故选:Do

根据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

泡沫多的是软水,故A正确;

B、蒸储得到的水是纯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C正确;

D、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Do

A、根据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

B、根据净水方法对比分析;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有关水的知

识的归纳和学习。

6.【答案】A

【解析】解:A、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单位不是g,该选项不正确。

B、强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0,该选项正确。

C、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2,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该选项正确。

D、隽;气为稀有气体,该选项正确。

故选:Ao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B、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C、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数就是几。

D、筑气为稀有气体。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7.【答案】C

【解析】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

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

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

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碳酸氢钱是一种常用化肥,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

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

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单化变单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水属于纯净物,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是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水不属于单质,因为

它有两种元素;

故选:Ao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

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答案】D

【解析】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

B、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C、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降温是否析出晶体,若饱和则一定析出硝酸钾晶体,故错误;

D、60。C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分别是IIOg、40g,即IOO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分别是

110g、40g,所以把50g上述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硝酸钾可全部溶解,氯化钾最多溶解20g,

故充分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一定大于氯化钾溶液的质量,正确;

故选:D.

A、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

B、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

C、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降温是否析出晶体;

D、据该温度下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明确溶解度概念、溶质质量分数、和结晶的方法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要注意细心分

析.

10.【答案】D

【解析】解:A、汞由汞原子构成,该选项正确。

B、氧化汞和氧气均是由分子构成,该选项正确。

C、生成汞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该选项正确.

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02:32=201:16,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0

加热时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B

【解析】解:A、羊毛中富含蛋白质,灼烧产生焦羽毛气味,精纶线中不含有蛋白质,故用灼烧

法区分睛纶线、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睛纶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可以鉴别,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镀、硝酸镂,将熟石灰与氯化钱和硝酸镂分别混合研磨,都能闻到刺激性

气味,无法区分,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用澄清石灰水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与氢氧化钙不反

应,现象明显,可以区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硝酸镀、氢氧化钠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温度分别降低、升高,现象明显,可以鉴别,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

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

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2.【答案】C

【解析】解: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

混匀、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量筒、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浓硫酸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混匀操作,细口瓶用于盛放25%的

稀硫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

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

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选项

说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

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0

A、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步骤确定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纵坐标不可能从0开始,故选项图象

错误.

B、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剩余

固体的质量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

C、等质量镁、铁分别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

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镁消耗的硫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

图象错误。

D、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k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

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

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A、根据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进行分析判断。

B、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镁消耗硫

酸多,进行分析判断。

D、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k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

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

图象。

14.【答案】B

【解析】解: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0.2g÷(⅛×100%)=7.3g,所以参加反应的氯元素

ɔo.ɔ

的质量为:7.3g-0.2g=7.1g,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11.1g-7.1g=4g,

4g的镁、铝、锌、铁生成的氢气质量为:

Mg:≈0.33g

Al:≈0.44g

Zn:鬻。。」2g

Fe:罢^≈0.14g

两种金属生成的氢气质量应该是一种大于0∙2g,一种小于0.2g,金属混合物才有可能生成0.2g的氢

气,故选:B»

根据盐酸和金属反应生成盐酸盐和氢气,依据氢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和氯元素

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然后结合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均衡法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15.【答案】氮气CaO

【解析】解:一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化合

物为CaO。

故答案为:

氮气;CaO。

根据空气的发现史,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

钙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地壳中和人体中盐酸含量、空气的发现史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NaHCO3乳化

【解析】解: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NaHCO3。

用洗洁精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

滴随水冲走。

故答案为:

NaHCO3;乳化。

根据小苏打是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常见常见盐的用途、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环保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解析】解:(1)乙和甲相比,乙的优点是环保。

(2)甲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3)甲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故答案为:(1)环保。

(2)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3)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

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8.【答案】+4价挥发性

【解析】解:(1)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

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4=0,则X=+4价。

(2)酒精需密封保存,原因是酒精有挥发性。

故答案为:

(1)+4价;

(2)挥发性。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酒精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③2.8i(U<iθ,-^()m.()2(O

【解析】解:CuO、MgO、A12O3、Fe3()4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分别是:MXloO%=20%芸Xloo%=

oil4U

40%、黑XlOO%≈47.1%、名XIOO%227.6%,氧元素含量最高的是氧化铝;

5.2gC2H2在点燃时能与14.4gθ2反应,得到13.2gCC>2'3.6gH2O和mgC0,则m=5.2+14.4-13.2-

3.6=2.8,乙焕、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字:喈:譬:鬻:鬻=4:

Zoɔzτ,τ,10Zo

9:6:4: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IU,O2(O-

故答案为:③;2.8;,力'∣(λ4'。。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

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0.【答案】C分子的构成不同FeCl3Fe+2HC1=FeCl2+H2T

【解析】解:甲、乙、丙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已知甲为单质,乙、丙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1)若它们都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都含有碳元素,乙可以用于灭火,所以乙是二氧化

碳,甲是碳,碳转化成的丙会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所以丙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所以甲为C;乙和丙的性质有很大不同,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2)若它们都含有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均含铁元素,所以甲是铁,甲与氯气化合生成

乙,且乙中金属元素显+3价,所以乙是氯化铁,铁转化成的丙会与氯化铁相互转化,所以丙是氯

化亚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乙的化学式为Fe¾;甲转化为丙的反应可以是铁和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o

故答案为:(I)G分子的构成不同;

(2)FeCl3;Fe+2HC1=FeCl2+H2↑<,

根据甲、乙、丙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己知甲为单质,乙、丙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若它们都

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都含有碳元素,乙可以用于灭火,所以乙是二氧化碳,甲是碳,

碳转化成的丙会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所以丙是一氧化碳;若它们都含有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

金属元素,均含铁元素,所以甲是铁,甲与氯气化合生成乙,且乙中金属元素显+3价,所以乙是

氯化铁,铁转化成的丙会与氯化铁相互转化,所以丙是氯化亚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

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高温

21.【答案】Fe2o3+3CO-2Fe+3CO2Fe+CuSO,=FeSO,+Cu

【解析】解:(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

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03+

o

3C0-^2Fe+3C02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0

故答案为:

;

(I)Fe2O3+3CO-^2Fe+3CO2

(2)Fe+CuSO4=FeSO4+CUo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

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

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2.【答案】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合理即可)2K(K),'2K(1或

,IKMIIOImKjAhQ`+A∕n<⅜+51

【解析】解:(1)若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要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可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合理即可)。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可以采用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镒混合物的方法,

氯酸钾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l(),'',z,2Kt/∙kλ。也可以采用加热高镒酸钾的方法,高镒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镒

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Q,K,∖lu(>.■.MllOj().<■

故答案为:

(1)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合理即可);

JC2A”「或2A'.U"A二八'卜.”,,(2+O。

(1)根据若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要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

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CaCO3+2HC1=CaCl2+H2O+CO2T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2+Ca(OH)2=

Caeo31+H?。

【解析】解:(1)试管内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1=CaCl2+H2O+CO2To

(2)A处V形管内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B处V形管内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CaCO3I+H2Oo

故答案为:

(I)CaCO3+2HC1=CaCl2+H2O+CO2T;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CO2+Ca(OH)2=CaCO31+H2O0

(1)根据试管内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A处V形管内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B处V形管内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关键。

24.【答案】Zn,Cu,AgCU(No3)2、Zn(NO3)2Zn+Cu(NO3)2=Zn(NO3)2+Cu

【解析】解:(1)由金属活动性Zn>Cu>Ag知,将一定量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

中,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

成硝酸锌和铜;若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