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1页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2页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3页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4页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黔江中学校高2025届20232024学年12月考试生物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15x3=45分)1.节食是指只吃限定的食物或按医生给出的食谱进食。据调查统计,长期节食减肥的学生会因为内环境稳态失调,从而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对于节食减肥的学生而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过度节食可导致在内环境中进行的糖类代谢活动发生紊乱B.节食引起的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人的记忆力C.长期节食可能会出现全身组织水肿现象D.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更新影响较大【答案】A【解析】【分析】1、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糖类代谢活动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B、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人体记忆力,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B正确;C、长期节食可能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进而引发全身组织水肿,C正确;D、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较大,D正确。故选A。2.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活细胞中都有②③B.流向DNA的遗传信息只能来自DNAC.人体细胞中不会出现⑤过程D.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的传递法则【答案】D【解析】【分析】中心法则包括五个过程:图中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RNA复制,⑤逆转录。【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不存在图中的②转录和③翻译过程,A错误;B、流向DNA的遗传信息除了有DNA,也有来自RNA,如逆转录,B错误;C、被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如HIV病毒侵染辅助性T细胞时可发生⑤逆转录过程,C错误;D、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D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B.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C.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A错误;B、支配躯体运动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传出神经,B错误;C、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就是大脑皮层,C正确;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存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错误。故选C。4.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发生表观遗传修饰的基因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B.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活细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小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镰状细胞贫血症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检测发现疾病【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实际上不会产生新基因,仅仅是现有基因的重新组合而已,自然界的基因重组分为2类: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详解】A、表观遗传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发生表观遗传修饰的基因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A正确;B、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活细菌是由于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B错误;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小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的原因是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破坏,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D、镰状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形状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即该病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检测发现疾病,D错误。故选A。5.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围绕轴突生长形成髓鞘,髓鞘有规律的中断形成郎飞氏结,如下图所示。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传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传导至郎飞氏结部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内负外正B.参与构成髓鞘的细胞是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的特殊细胞C.跳跃传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D.髓鞘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随传导距离的增加,兴奋强度会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详解】A、兴奋传导至郎飞氏结部位时,钠离子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错误;B、参与构成髓鞘的细胞是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B正确;C、郎飞氏结的电阻较小,在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该传导称为跳跃传导,郎飞氏结的形成极大地加快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C错误;D、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具有不衰减性,因此兴奋强度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D错误。故选B。6.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相对于突触后膜内,突触小体内②的数量较多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要快C.给C点适宜的刺激,电流计B指针偏转2次D.若阻止⑤的分解,则突触后膜可能会持续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为线粒体,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内质网,④为突触小泡,⑤为神经递质。【详解】A、②是高尔基体突触,突触小体中含有许多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突触小体内的②数量多于突触后膜,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经过信号的转变过程,即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需要的时间长,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快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给C点适宜的刺激,兴奋不能传递至电流计B所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B指针不偏转,C错误;D、⑤为神经递质,阻止⑤的分解,神经递质将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可能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持续抑制,D正确。故选C。7.下图表示抗利尿激素(ADH)促进集合管上皮细胞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水分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产生渴感B.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分泌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C.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D.集合管上皮细胞的核内基因控制水通道蛋白合成,该过程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激素会随体液运送至全身,但只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起调节作用。【详解】A、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感,A错误;B、ADH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分泌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不存在分级调节,B错误;C、从图中看出,ADH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D、集合管上皮细胞的核内基因控制水通道蛋白合成,该过程转录和翻译不同时进行,先转录后翻译,D错误。故选C。8.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发病机理叙述错误的()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该病属于过敏反应C.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能被吞噬细胞清除D.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示意图,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详解】A、由图可知,物质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由此可推知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A正确;B、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B错误;C、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C正确;D、由图示知是抗a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的重症肌无力,由抗体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故选B。9.下图表示人体或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的传递机制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不可能为性腺B.若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缺碘地区人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因此会促进d的分泌C.若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物质e会抑制a和bD.若a为大脑皮层、b为脊髓、c为膀胱,若失去a的控制,排尿反射也能完成,但排尿不完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该图可表示反射弧(a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e为传出神经、c效应器);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d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甲状腺激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a表示DNA、b为RNA、c为蛋白质、d表示转录过程、e表示翻译过程)等。【详解】A、如果该图表示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则a为下丘脑,b为垂体,c可为性腺,A错误;B、若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因为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减弱,即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B错误;C、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后叶、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均为抗利尿激素,不存在反馈调节,物质e不会抑制a和b,C错误;D、若该图中的a为大脑皮层、b为脊髓、c为膀胱,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所以即使失去a的控制,排尿反射也能完成,但排尿不完全,D正确。故选D。10.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流的示意图,①②③④为4种体液,图中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共同组成内环境的成分B.若③为肺泡细胞,则氧气浓度⑤端大于①端,二氧化碳则相反C.血红蛋白是①中重要成分D.若③所在细胞为肝细胞,则其所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血液中的血浆,②是组织液,③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内环境由①②④组成,⑤表示红细胞。【详解】A、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若③为肺泡细胞,由于血液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后会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把外界的氧气吸收进来,因此,因此随着血流方向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因此⑤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①处,而氧气浓度①端大于⑤端,B错误;C、血红蛋白是⑤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因而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C错误;D、若③为肝细胞,则其所处内环境,即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③细胞内液和⑤血浆,D正确。故选D。11.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医学工作者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相同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向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向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吞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药物A能直接杀死hMPV,具有对该病的治疗作用B.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对hMPV的特异性识别C.药物A也能提高抗体的数量,抗体与hMPV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细胞毒T细胞可直接结合病毒并对其进行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御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及题图可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用药物A处理感染hMPV的小鼠后,小鼠体内的抗体和吞噬细胞浓度均增加,而细胞毒性T细胞浓度无明显变化,说明药物A可主要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详解】A、药物A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而具有对该病的治疗作用,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但吞噬细胞对hMPV的识别没有特异性,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药物A也能提高抗体的数量,抗体主要存在与体液中,因此抗体与hMPV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D、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病毒,但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与病毒结合并对其进行清除,D错误。故选C。12.胰岛素受体受损而导致的糖尿病,称作2型糖尿病。让健康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一次性口服100g葡萄糖,在口服后的6小时内定时检测他们的血糖浓度,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与甲相比,乙的细胞吸收、利用与转化血糖的能力强B.在0~1h时间段,甲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高于乙C.第4~5h时间段,乙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高于0~1h时D.甲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不会改变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1、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2、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主要作用干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详解】A、与甲相比,乙的血糖含量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见甲为糖尿病患者,因而乙的细胞吸收、利用与转化血糖的能力强,A正确;B、在0~1h时间段,血糖含量高,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且甲病人的血糖含量更高,因而甲的抗利尿激素含量更高,B正确;C、第4~5h时间段,血糖含量较低,因而通过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乙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会高于0~1h时,C正确;D、甲为2型糖尿病,其体内胰岛素含量可正常分泌,但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下降,因而患病,即甲体胰岛细胞功能正常,因而其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会改变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D错误。故选D。13.大熊猫(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属于食肉目动物,但在进化过程中食性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主要以竹子为食。若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中雌雄比例为1:1,D基因的频率为80%,d基因的频率为2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等位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大熊猫种群中XdY个体占20%B若等位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大熊猫种群中Dd个体占32%C.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食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能与环境发生改变有关D.该大熊猫种群内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详解】A、若等位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则雄性中XdY占的比例等于d基因的频率,为20%,由于雌雄比例为1:1,则该大熊猫种群中XdY个体占20%×1/2=10%,A错误;B、若等位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则该大熊猫种群中Dd个体占20%×80%×2=32%,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据此可推测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食性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有关,C正确;D、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该大熊猫种群内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就是一个基因库,D正确。故选A。14.刺猬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域气温一般在0~25℃之间。下图测定了刺猬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时的体温、皮肤温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是因为在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B.环境温度由20℃降低至10℃时,刺猬耗氧率降低,体内酶活性不变C.环境温度从20℃下降到10℃,刺猬主要的生理变化之一是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D.环境温度从20℃下降到10℃,刺猬的骨骼肌战栗,此过程为非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根据图1分析,在环境温度0~30℃范围内,刺猬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会兴奋,进而引起机体的调节反应,刺猬的体温恒定是是通过调节保持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A正确;BCD、在环境温度由20℃降至10℃的过程中,刺猬代谢率增加以增加产热,耗氧率增加,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刺猬的骨骼肌战栗,此过程为非条件反射,B错误,CD正确。故选B。15.PD1蛋白是存在于许多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分子,是免疫中的一种“分子刹车”,当人体正常组织细胞膜上的PDL1与PD1结合会促进被激活的特异性T细胞凋亡,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机制,但当癌细胞产生的PDL1与PD1结合,能迫使被激活的T细胞过早进入凋亡阶段,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通过这种方式癌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列错误的是()A.若敲除癌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癌细胞的免疫逃逸B.PD1抗体和PDL1抗体具有对癌细胞免疫治疗的作用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正常细胞膜上PDL1与PD1结合可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答案】C【解析】【分析】PD1抑制剂作用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PDL1抑制剂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使得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不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使癌细胞失去“伪装”,使T细胞最终通过细胞免疫使癌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癌细胞产生的PDL1与T细胞表面PD1结合,能迫使被激活的T细胞过早进入凋亡阶段,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使癌细胞出现免疫逃逸,若敲除癌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癌细胞的免疫逃逸,A正确;B、癌细胞产生的PDL1与T细胞的PD1结合可发生癌细胞的免疫逃逸,PD1抗体和PDL1抗体均能使二者不能结合,具有对癌细胞免疫治疗的作用,B正确;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D、正常细胞膜上PDL1与PD1结合,能够使T细胞凋亡,所以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的风险,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16.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1)图中b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在____;所需的酶主要是____。(2)图中①~⑤中含有核糖的物质有____(填序号);⑤转运的氨基酸名称是____。(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与③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A.噬菌体 B.乳酸杆菌C.烟草花叶病毒 D.染色体(4)已知②中C占25%,G占21%,则②对应的DNA片段中T所占的比例为____。【答案】(1)①.细胞核②.RNA聚合酶(2)①.②③⑤②.苯丙氨酸(3)C(4)27%【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①是DNA;②是mRNA;③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④为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⑤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小问1详解】题干信息“真核细胞中某

DNA

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b过程代表转录,以DNA的一条单链作为模板,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图中

b

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转录需要用RNA聚合酶。【小问2详解】核糖是组成RNA的重要成分,图中含有核糖的是②mRNA、③核糖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和⑤tRNA;⑤是tRNA,其上的反密码子是AAG,对应的mRNA是UUC,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小问3详解】③为核糖体,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因此与③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烟草花叶病,遗传物质为RNA。【小问4详解】转录时以DNA片段的一条链作为模板,②为mRNA,其上

C

25%,G

21%,因此DNA模板链

G

25%,C

21%,DNA两条链互补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编码链C

25%,G

21%,整个DNA中C=(25%+21%)/2=23%=G,A=T=(123%23%)/2=27%。17.图1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图2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免疫应答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1中____(填名称)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B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2)机体消灭HPV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功能。(3)图2中甲是____细胞,其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___。(4)图1中如果①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D细胞中需要穿过____层磷脂分子。(5)若用大剂量X射线杀死辅助T淋巴细胞,机体内会缺少抗体,请写出机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____。【答案】(1)①.C②.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2)防御(3)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胸腺(4)10(5)辅助性T细胞减少,产生的细胞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解析】【分析】1、分析图1:A为血浆,B为淋巴,C为组织液,D为血细胞,①为营养物质和氧气,②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2、分析图2:细胞免疫过程:病原体对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靶细。其中甲为靶细胞,乙为细胞毒性T细胞。【小问1详解】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为图

1

中的C,A为血浆,B为淋巴,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A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小问2详解】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而机体消灭

HPV

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小问3详解】图

2

为细胞免疫,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其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小问4详解】图

1

中如果①代表

O2,由体外进入到

D

细胞中需要穿过1层肺泡(2层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层细胞膜=5层磷脂双分子层=10层磷脂分子层。【小问5详解】若用大剂量

X

射线杀死辅助

T

淋巴细胞,机体内会缺少抗体,请写出机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是辅助性T细胞减少,产生的细胞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18.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部分机理。请分析回答与胰岛素和糖尿病的相关问题:(1)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____,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激素间的关系为____关系。(2)胰岛素分泌量可通过抽血检测,原因是____。糖尿病患者1(产生抗体①),患者2(产生抗体②)和正常人胰岛素分泌量从多到少依次是____。(3)人体组织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有多种类型(包括G1、G2、G3、G4等),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存在脂肪细胞膜上,推测____(G3/G4)类型受体与葡萄糖的亲和力大,原因是____。(4)为研究胰岛A细胞缺失对移植胰岛功能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分离纯化的胰岛B细胞在培养液中只能短期存活,而与胰岛A细胞混合培养时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有人提出,该现象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引起的,试简要写出验证该假设的实验思路:____。【答案】18.①.肝脏②.相抗衡19.①.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②.糖尿病患者2正常人糖尿病患者120.①.G3②.脑内神经元消耗能量更多21.将分离纯化的胰岛B细胞均分两组,分别用等量生理盐水和适宜浓度胰高血糖素处理,观察胰岛B细胞存活时间【解析】【分析】1、血糖调节过程: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2、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稍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抗体①能破坏葡萄糖受体,使胰岛B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抗体②能破坏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但不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小问1详解】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葡糖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激素间的关系为相抗衡的关系。【小问2详解】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然后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故胰岛素分泌量可通过抽血检测;分析题图可知,抗体①能破坏葡萄糖受体,抑制胰岛素分泌,抗体②能破坏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但不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则糖尿病患者1(产生抗体①),患者2(产生抗体②)和正常人胰岛素分泌量从多到少依次是:糖尿病患者2

正常人

糖尿病患者1。【小问3详解】根据题干信息: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存在脂肪细胞膜上,而与脂肪细胞相比,脑内神经元消耗能量更多,推测G3类型受体与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4类型受体大。【小问4详解】题干信息:分离纯化的胰岛B细胞在体外培养只能短期存活,而与胰岛A细胞混合培养则胰岛B细胞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有人提出该现象是由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引起的。若要证明这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引起的,则需要将分离纯化的胰岛B细胞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和适宜浓度胰高血糖素处理,观察胰岛B细胞的存活时间。19.人体在紧张时会迅速做出一系列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巴普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____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的效应器是____。(2)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____(填“长”、“短”或“相等”),原因是____。(3)神经元轴突末梢每个分支会膨大成杯状或球状体的突触小体,其内分布较多细胞器,如____(写出两种即可),这对于突触小泡的形成、移动及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很重要的影响。(4)草甘膦是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其在环境中的残留会给环境带来潜在风险。科研人员以蟾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草甘膦浓度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如下①根据图中所示结果计算,连续用2.05mL·L1的草甘膦处理蟾蜍5天,草甘膦使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减慢约____m·s1。③有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除草甘膦外,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观点,其依据是____。【答案】19.①.条件反射②.传出神经及支配的唾液腺20.①.长②.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多21.高尔基体;线粒体22.①.2②.对照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也会随实验时间延长而下降【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小问1详解】巴普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在狗形成条件反射后,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唾液腺。【小问2详解】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效应器及经历的突触的数量都不同,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长,原因是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小问3详解】神经元轴突末梢每个分支会膨大成杯状或球状体的突触小体,其内分布较多细胞器,如高尔基体(与囊泡等形成有关)、线粒体(提供能量)。【小问4详解】①根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