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辽契丹族,辽河上游,游牧、渔猎。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定都上京。后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南北面官。二、西夏1.羌人分支党项族。2.1038年,元昊脱宋称帝,定都兴庆府。3.一套制度,两套称谓。4.北宋灭亡后,向金称臣,事实独立。金女真族,黑龙江、松花江。1114年,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1125年,金灭辽,后灭北宋。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猛安谋克制度。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出征。金世宗“大定之治”。元建政(1)1206年,漠北铁木真统一蒙古,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灭西辽、西夏和金,收复吐蕃,兼并大理,远征中亚、西亚、东欧。(3)1260年,忽必烈即位,建大都。(4)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大元。(5)形成四大汗国。(6)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7)1279年,元军统一全国,文天祥就义。制度巩固统一。①修驿道驿站,方便公差人员,运输宫府物资。②设急递铺,传递公文③行省制度。a原为中央派出地方机构,后渐成常常设机构b.全国共设10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行政效率高。d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④宣政院管吐蕃的政治与军事及全国宗教事务⑤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西域军政。⑥澎湖巡检司管台湾。民族关系①铁木真统一草原后将其他部落融入②波斯人、阿拉伯人等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③四等人制。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维吾尔人、西夏人、回人)第三等:汉人(以前生活在辽、金区域的汉人)第四等:南人(生活在南宋的汉人)④民族矛盾减弱,阶级矛盾严重。⑤元朝灭亡后,大批蒙古人、色目人与汉族融合。拓展•北魏孝文帝全面汉化,但辽、西夏、金则在接受中原汉族制度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旧俗,即半汉化半旧俗,蕃汉分治•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职能有别。唐朝的中书省仅是中央“三省”之一,负责草拟和须发皇帝的诏令,而元朝中央改三省制为一省制,不再设尚书省、门下省,只保留中书省,中书省遂成为最高行政机关,总领全国政务。•元朝大都附近地区(今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辖,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直辖.其他地区全部设行省管辖。•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但宣政院是中央机构,设在大都。就是说,西藏是宣政院的辖地,而非所在地。•汉唐明清往往对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实行一些特殊的民族自治政策,但元代不同。元代除对西藏特设宣政院管辖,其他边疆地区都与内地一样设置行省管辖,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元朝实行“四等人制”民族矛盾较为尖镜,但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且疆域空前辽阔,故而又成为我国民族融合的一个高峰期。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每人腰系一宽大腰带,全悬小铃,俾其行时铃声远闻。彼等竭力奔走一切道路,止于相距三哩之别铺,别铺闻铃声,立命别一铺卒系铃以待……百日路程之文书消息,十日夜可以递至,此诚伟举也。”这反映(
)A.元朝负责传递公文的急递铺B.秦朝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达系统C.清朝迅速机密的奏折制D.印加帝国用于传递命令情报的道路系统2.摘录《元史•地理志》中元朝设置的部分行政区及其辖区,如下表。①处应填写的是(
)行政区管辖的路府州例举①“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统)大都路、上都路、保定路、济南路、大同路等岭北行省“统和宁路总管府……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城”江浙行省“为路三十、府一、州二”;(统)杭州、湖州、台州、福州、泉州A.中书省 B.陕西行省 C.甘肃行省 D.江西行省3.关于辽宋夏金元的历史,对照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A.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在①建立辽 B.元军占领②结束了南宋的统治C.金为控制中原地区迁都到③处 D.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④的管理4.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前提 B.行政区划有利于促进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推动了行省制度的实行 D.行省制度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阅读如图。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在①处开凿灵渠转运物资 B.东汉将领窦宪在②大败北匈奴C.西晋宗室司马睿在③建立东晋 D.④在元朝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6.金海陵王完颜亮扩建燕京城,并在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定名“中都大兴府”。他下令拆毁上京的旧宫殿、宗庙、诸大族宅第等,并“夷其址而耕种之”,将居于上京的宗室、贵族及其猛安谋克迁入内地,太祖、太宗的陵寝也一并迁至中都郊外。这一举措(
)A.使统治中心转到中原地区 B.推动了女真各部走向统一C.破坏了黄河流域文化发展 D.增强了金朝军队的战斗力7.中国古代王朝重视边疆管理。以下属于元朝治理边疆的史事是(
)A.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 B.设安东都护府,管理东北C.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D.派遣驻藏大臣,治理西藏8.元朝秉承“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边思想,实现了对边疆地区长时间、比较稳定的统治。符合上述治边思想的元朝史实是(
)A.突厥“控弦百万”,设羁縻府州,贡赋“不上户部”B.“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实行捺钵制C.“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D.西藏“民俗尚武……惟事佛为谨”,故设宣政院管辖9.许衡上书忽必烈说:“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蒙元采取的统治措施中与其意见相符的有(
)①建立年号,建元中统,兴建大都②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③实行对不同民族差别对待的“四等人制”④皇室改汉姓,仿照汉族确定门阀等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0.金世宗在治理国事时常以汉文帝等明君为楷模,他重视翻译中原地区历史著作,主张“大抵史书载事贵实,不必浮辞谄谀也。”金世宗①致力传播女真文化
②深受汉族文化影响③客观评说古代君王
④鼓励史家秉笔直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C.确定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12.如表为辽金时期关于文化与制度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内容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祖先名)生都庵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金史·熙宗本纪》“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制》A.中原制度具有先进性 B.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金朝改革比辽更加彻底 D.中原统治理念的扩展13.《日下旧闻考·题词》中有:“曾赋皇都与帝都,若兹形胜古今无。金迁元复其久矣,明筑清修滋盛乎。”题词描绘的城市是今天的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14.元朝多沿袭前代的制度,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下列关于元朝政治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书省替代了前代的三省,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B.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地区佛教和军政事务的地方官署C.行省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D.行省制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15.《元史.地理志》载:“汉梗于北,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羁縻”意为松散的管辖),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说明元代①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
②实行民族差别对待政策③延续羁縻实行民族平等
④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南岭,直到今广西。元代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 B.加强专制皇权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扩大统治区域17.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得益于A.郡县制度 B.刺史制度 C.通判制度 D.行省制度18.下列是关于辽、金、西夏官制的史料,据此可知,辽、金与西夏(
)政权制度建设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金天辅七年以左企弓行枢密院于广宁,尚踵辽南院之旧。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日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A.中央机构都有本民族和汉族官称 B.社会上出现华夷同风的价值取向C.制度建设显示出民族发展的差异 D.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对待19.如下图为元代罗罗斯铜牌(当时的“身份证”)。正面长方形边框内竖排楷书阳文三行:“中奉大夫罗罗斯宣慰使火儿灰、奉议大夫罗罗斯宣慰同知布颜、承直郎罗罗斯宣慰司经历元祯”。罗罗是彝族先民的一种称谓,元世祖时设置罗罗斯宣慰司,治所在建昌路(今四川西昌)。据此推测此牌(
)①是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官员的符牌②是研究元代民族历史重要的实物史料③表明元代创制的八思巴字被楷书取代④说明罗罗斯直接隶属宣政院管辖新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宋神宗熙宁年间,苏颂两次使辽,他在诗作中描述以奚人为主、汉人和渤海等多民族共居的燕山山地“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问之皆汉人佃奚土,甚苦输役之重”。材料反映了(
)A.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的背景 B.辽朝农牧结合的经济特点C.北宋时期土地契约的出现 D.设置南、北面官制的影响21.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
)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制度 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C.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 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22.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认为辽南京(今北京)是契丹人担心被中原政权再次收复而设,它显示的是辽对其南界的固守;金中都则是女真人出于既顾及北方根本,又而向中原地区的战略而立,它表明了金朝将政治文化中心主动南移;元大都的崛起,则是蒙古人进而将其作为从西北到东南控制全国的政治枢纽的产物。这一论述表明辽宋夏金元时期(
)A.少数民族不断进步 B.区域经济迅速发展C.边疆开发条件成熟 D.政治制度浙趋严密二、材料分析题23.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摘自《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元朝与之前各朝相比,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2)元朝疆域辽阔,都城在北方,此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元朝是如何解决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24.蒙古帝国·元朝成吉思汗征服和蒙古帝国的建立,是13世纪震撼世界乃至影响人类进程的事情。与此前跨洲际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相比,蒙元帝国的疆域幅员更为广袤辽阔,将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地区囊括在内。当今的全球化世界,实际上是一个由资本经济带动起来的现代社会,而“前全球化秩序的雏形”是指在这次全球化之前,蒙古人的征服已经把欧亚大陆连成了一片。世祖忽必烈创建的元朝,既是蒙古帝国的主体延续和帝国宗主,又因实行“汉法”而进入中原传统王朝序列。中国的疆域直辖范围由以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东部亚洲——河西走廊——安西四镇的“棒槌形”扩展为“母鸡形”,这在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历程中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此前的唐、宋王朝相比,元朝“家天下”的程度明显强化,这种“家天下”原则主要来自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治传统;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宋末至明初江南农业的变化,与唐代、北宋和明、清的变化都是朝着同一方向的,因而可以说是性质相同的变化……而在速度方面也没有出现重大逆转。——李治安《元史十八讲》(1)依据材料并结合你对上述欧亚体统帝国的了解,归纳蒙古帝国的世界影响。(2)李治安教授认为,从唐宋到明清之间存在着一段重要的整合过渡时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元朝在古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古代)。根据材料“百日路程之文书消息,十日夜可以递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了急递铺,传递消息,使得军政命令传递迅速,A项正确;材料反映元朝的急递铺,与秦朝文书传达系统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元朝急递铺,与奏折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中国元朝历史,与印加帝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时,山东、山西、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统辖,称为“腹里”,A项正确。元朝时,陕西行省辖境包括今陕西全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甘肃行省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宁夏大部和青海黄河以北,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江西行省辖境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还包括了如今广东省的大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西安,②是东京(今开封),③是中都(今北京),④是临安(今杭州),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C项正确;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在上京建立辽,排除A项;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结束了南宋的统治,排除B项;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吐蕃地区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材料“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今汉中地区......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可以得出元朝行省制把自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不同的地区划归为一个省,有利于促进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B项正确;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前提是中央集权,非区域文化,排除A项;C项因果颠倒,排除C项;材料强调行省制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D项虽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强调的角度,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大都即北京,在元朝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④是元大都,D项正确;①是长安,灵渠在西南地区,位置不符,排除A项;②是大同,东汉将领窦宪在燕然山大败北匈奴,燕然山位于今蒙古国境内,排除B项;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③是杭州,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据材料可知,金朝将都城迁至燕京,并将原来的都城损毁,将金朝贵族和太祖、太宗的陵墓都迁至内地,这一举措使金朝的政治中心和统治中心转移到中原地区,A项正确;女真各部走向统一是金朝建立之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金将都城迁至黄河流域,并没有破坏中原地区的文化,这种做法便利了少数民族吸收中原地区的文化,排除C项;迁都与金朝军队的战斗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C项正确;西汉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排除A项;唐朝设安东都护府,管理东北,排除B项;清朝派遣驻藏大臣,治理西藏,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西藏设宣政院,D项正确;在突厥设羁縻府州的是唐朝,排除A项;实行捺钵制的契丹人建立的是辽,排除C项;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依据材料“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汉法包括建立年号,建元中统,兴建大都,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①②A项正确;“四等人制”是对汉族人民的迫害,皇室改汉姓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10.D【详解】根据材料“以汉文帝等明君为楷模,他重视翻译中原地区历史著作”可知深受汉族文化影响,②正确,根据材料“大抵史书载事贵实,不必浮辞谄谀也”可知鼓励史家秉笔直书,④正确,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受汉族文化影响,不是致力传播女真文化,排除AC项;材料体现的是深受汉族文化影响,没有体现客观评说古代君王,排除B项。故选D项。11.B【详解】元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故B项正确;宋朝已经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排除A项;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排除C项;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排除D项。故选B项。12.D【详解】从材料反映的民族认同观念、儒家思想、中原汉族政权政治制度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可以看出,中原统治理念扩展到北方地区,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不仅仅是制度的影响,排除A项;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金朝和辽朝改革彻底性的比较,排除C项,13.C【详解】由材料信息“金迁元复其久矣,明筑清修滋盛乎”可知,题词描绘的城市是今天的北京,故C正确;西安、洛阳、南京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D错误。14.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是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都是关于元朝政治制度的正确叙述,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15.B【详解】根据“天下为一……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得出元代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①正确;根据“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靡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得出元代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元朝实行民族差别对待政策,排除②,故排除A、C;元朝实行民族差别对待政策,③错误,故排除D。【点睛】16.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推行行省制,“犬牙交错”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正确;行省制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排除B项;C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17.D【详解】行省制度是始于元代的地方管理制度,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材料中的“岭北、辽阳”均为行省名称,故D符合题意;郡县制度是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刺史制度是西汉的监察制度,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B不符合题意;C是宋代的监察制度,通判监督知州,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辽宋夏金时期中国。据材料,辽实行南北面官制,金建尚书省,西夏官分文武班,结合所学,官制方面的差异与民族发展的差异有关,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辽的官职名称,无法得出“都有本民族和汉族官称”,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官制,体现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无法看出社会风尚习俗方面的情况,排除B项;辽、金、西夏是少数民族政权,建立政权的民族地位相对高于其他民族,完全平等对待各民族尚不能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19.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罗罗是彝族先民的一种称谓,元世祖时设置罗罗斯宣慰司”可概括出此牌是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官员的符牌,①正确;材料“罗罗是彝族先民的一种称谓,元世祖时设置罗罗斯宣慰司”体现了此牌是研究元代民族历史重要的实物史料,②正确。综上所述,①②说法正确,A项正确;③错在“取代”,不能仅凭一块铜牌,就得出“八思巴字被楷书取代”,排除③;宣政院管辖的是西藏,排除④。综上所述,③④说法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2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可知,在燕山山地地区既有农业,也有畜牧业,体现了辽朝农牧结合的经济特点,B项正确;材料内容为辽国,并非北宋,排除AC项;材料涉及的是辽国的经济情况,没有体现政治上的南北面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2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可知元朝政治体制一方面采行了中原传统王朝的多种制度,但另一方面又保存了不少蒙古旧制,较为生硬地混合了蒙古旧制和汉制,具有镶嵌复合的特点,故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军事力量的对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蒙古权贵对忽必烈改革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排除C项。故选D项。2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伏发电设备产品供应链分析
- 转载机司机理论知识考试试卷含答案
- 班级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计划
- 特教之路:挑战与突破-解析特殊教育的意义、困难与解决方案
- 生态艺术在校园环境中的实践计划
- 商业综合体投资合同三篇
- 秋季文化艺术节活动计划
- 秋季学期校内外合作方案计划
- 幼儿园多元化教育工作安排计划
- 电公交:驶向绿色未来-推动新能源公交构建可持续城市
- 小升初简历模板word免费下载
-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 磁絮凝沉淀技术(课堂PPT)
- 收货确认回执单.docx
- 高压线路保护定值整定-文档资料
- 同舟共济活动规则
- 工艺美术史9明代
- 钢筋笼(螺旋箍筋)工程量自动计算表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内审检查表
- 集体计件工资分配方案(案例)
- 电气设备防爆管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