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凤凰岛2#泊位港池维护性疏浚工程 环评报告_第1页
三亚凤凰岛2#泊位港池维护性疏浚工程 环评报告_第2页
三亚凤凰岛2#泊位港池维护性疏浚工程 环评报告_第3页
三亚凤凰岛2#泊位港池维护性疏浚工程 环评报告_第4页
三亚凤凰岛2#泊位港池维护性疏浚工程 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示稿) 1 13 21 80 115 127 128建设项目名称三亚凤凰岛2#泊位港池维护性疏浚工程项目代码/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海南省三亚市凤凰岛南侧2#泊位地理坐标建设项目行业类别160其他海洋工程用海面积(m2)19470.98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170.00环保投资(万元)31.03环保投资占比施工工期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1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第二十五类鼓励类中“水运类”的第3条为“沿海陆岛交通运输码头建设”。本项目为三亚凤凰岛2#泊位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维护性疏浚,为码头建设的一部分,项目的疏浚有利于维持港池、航道水深条件,确保船舶进出码头的安全。另外根据《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本项目不属于禁止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要求。1.2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专篇,项目疏浚范围所在功能区为三亚港港口航运区(A2-09)。详见图1.2-1。图1.2-1项目与海洋功能区位置关系图(《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表1.2-1项目建设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功能区名称管理要求符合性分析三亚港港口航运区海域使用管理要求用途管制:主导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合理规划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船舶停靠、避风和通航所需海域;可兼顾旅游娱乐用海和渔业基础设施用海,可建游艇码头。客运及渔业生产功能转移后,调整为旅游港口开发功能;涉海工程建设需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本项目通过对凤凰岛南侧2#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进行维护性疏浚增加水深,满足7.5万吨“名胜世界壹号”邮轮通航、停泊靠港需求,项目仅为疏浚工程,不设海上构筑物,项目不申请用海,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功能区用途管制要求。用海方式:允许适度改变海域自然属性,凤凰岛西南经进一步论证可适度围填海,用于港口建设,三亚河内禁止围填海。本项目疏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域的自然水深,本项目疏浚工程量总计19085m3,疏浚量不大,不设海上构筑物,不涉及围填海,对海域自然属性影响较小,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的用海方式要求。海域整治:加强项目用海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防淤、防污染。本项目仅为海域疏浚工程,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污染物均妥善处理,不排海。项目的实施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的海域整治要求。海洋环境保护要求重点保护目标:保护三亚河河口水动力环境;保护港口、航道水深条件;保护水域宽度,防止淤积。本项目为凤凰岛2#维护性疏浚工程,项目实施有利于维护港口、航道水深条件,故项目的实施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的重点保护目标。环境保护要求:执行不劣于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项目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均收集上岸交由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接收处理,不排海,对区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因此项目的实施符合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1.3与《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涉及重点开发区域。见图1.3-1。根据《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是支撑全省海洋经济持续增长的区域。充分发挥海口市和三亚市作为我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打造以海口、三亚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合作战略支点。开发原则是大力推进滨海旅游发展。依托独特的海洋资源,充分利用沙滩和海岛资源,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海岛休闲、海洋观光、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提升丰富海洋旅游产品,以海口和三亚为中心,重点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门户建设区建设。本项目为凤凰岛2#泊位码头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的疏浚工程,项目实施可满足7.5万吨“名胜世界壹号”邮轮的靠泊长度,并兼顾今后更大邮轮的靠泊长度需要。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该海域主体功能的发挥,符合重点开发区域的管制要求。因此项目实施符合《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图1.3-1项目与主体功能区位置关系图1.4与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本项目占用三亚港区(HN086DⅢ),位于三亚鹿回头西侧海岸三亚港海域,总面积3.10平方公里,主导功能为港口,执行三类海水水质保护目标。见图1.4-1。本项目通过对凤凰岛2#泊位码头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进行疏浚,满足7.5万吨“名胜世界壹号”邮轮及更大邮轮的停泊、通航需求,符合港口主导功能要求。根据2022年4月的调查资料分析结果,项目所在海域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现状良好。项目施工期间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控制入海悬浮泥沙扩散范围;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以及船舶废油、残油均委托有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收集处理,疏浚泥运至莲花岛暂存,可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期对周边海洋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综上,本项目实施不会导致该海域环境质量明显降低,工程后随着自然沉降及扩散,海域水质仍能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因此,项目建设与《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相符合。图1.4-1项目疏浚区域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叠置图1.5与《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的符合性分析及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本项目不占用陆域和海域生态红线区。项目区距离最近的生态保护红线为鹿回头半岛-榆林角珊瑚礁(一般控制区),距离约0.74km。项目施工对项目区周边生态保护红线区影响很小,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根据《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本项目占不涉及林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本项目拟对凤凰岛2#泊位码头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进行维护性疏浚,不设任何构筑物,疏浚结束后水质、沉积物、生态等环境在短时间内恢复原状,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不影响生态保护红线环境管控要求。因此,本项目的开展符合《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相关要求。1.6与《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增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能力。统筹规划并推进我省主要港口、码头防污设施及船舶污染物岸基接收、存储、处置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全面建立和实施船舶污染物转移处置联合监管制度,···加强对渔港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2025年年底前,全省商港、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制定并落实“一港一策”的污染防治措施,建立和推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本项目施工期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以及船舶废油、残油均委托有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收集处理,疏浚泥运至莲花岛暂存。本项目疏浚范围不涉及珊瑚礁等生态敏感目标,根据数模结果,项目疏浚悬沙不会扩散至周边珊瑚礁资源分布区,项目施工周期短,随着施工结束影响很快即可消失。综上,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接受,总体上满足《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关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要求。1.7与《海南省珊瑚礁与砗磲保护规定》的相符性分析2016年11月,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明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内围海造地和修建损害自然保护区的海上、海岸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填毁珊瑚礁。因国家和本省重点建设工程的需要,必须占用、填毁珊瑚礁的,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应当设专章评估建设工程对珊瑚礁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少珊瑚礁损害的施工方案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预防、控制或者减轻建设工程对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对受到影响的珊瑚礁提出生态损害赔偿方案。”本项目疏浚范围不涉及珊瑚礁,符合《海南省珊瑚礁与砗磲保护规定》。1.8与《海南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的符合性分析《海南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在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体系上,继承和优化原海洋功能区划分区体系,从保护与利用目标出发,结合新时期海洋空间管控要求及各类产业用海需求等,划定海洋功能区。将海洋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海洋发展区,并将海洋发展区细分为渔业、交通运输、工矿通信、旅游娱乐、特殊用海、预留用海等功能分区。根据《海南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本项目占用了三亚港交通运输用海区(代码:D0021)。项目用海与所在交通运输用海区用途管制的符合性分析见下表1.8-1。图1.8-1项目用海与《海南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叠置图表1.8-1本项目与功能区用途管制符合性分析表代码功能区名称用途管制符合性分析D0021三亚港交通运输用海区空间准入主导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可兼顾游憩用海本项目通过对凤凰岛南侧2#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进行维护性疏浚增加水深,途管制要求。符合空间准入要求利用方式允许适度改变海域本项目疏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域的自然水深,本项目疏浚工程量不大,不设海上构筑物,不涉及围填海,对海域自然属性影响较小。符合利用方式要求保护要求保护三亚河河口水动力环境;保护港口水深地形条件、保护航道水域宽本项目为凤凰岛2#维护性疏浚工程,项目实施有利于维护港口、航道水深条件。符合保护要求度,防止淤积其他要求合理规划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船舶停靠、装卸作业、避风和调动、通航所需海域;提高码头使用效率;海域内船舶活动时,严格控制溢油污染项目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均收集上岸交由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接收处理,不排海,对区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符合其他要求。综上所述,项目用海符合三亚港交通运输用海区用途管制中的空间准入、利用方式、保护要求等相关管理规定,项目建设可满足7.5万吨“名胜世界壹号”邮轮通航、停泊靠港需求。因此,本项目用海符合《海南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1.9与《三亚市海域使用详见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三亚市海域使用详见规划》中“第十条功能布局”,本项目所属吉阳片区,“以热带滨海风情为特色,结合高端度假酒店配套的滨海旅游、国家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域环境特色,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海上、水下旅游目的地”。根据“第四章用海布局”,本项目所在海域属于港口用海区,指供船舶停靠、进行装卸作业、避风和调动的海域,包括港口码头、引桥、平台、港池、堤坝及堆场等所使用的海域。本项目为疏浚工程,通过对凤凰岛南侧2#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进行维护性疏浚增加水深,满足7.5万吨“名胜世界壹号”邮轮通航、停泊靠港需求,符合《三亚市海域使用详见规划》对项目所在海域的管制要求。图1.9-1《三亚市海域使用详细规划》四级类规划用海总图1.10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查询结果,本项目用海范围不占用“三区三线”中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以及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建设对“三区三线”基本不产生影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图1.101项目位置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叠置图1.11与“三线一单”的相符性分析根据《关于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关于三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及省市两级“三线一单”相关成果分析本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生态保护红线专篇,本项目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项目的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船舶废气,船舶废气属于移动源产生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排放强度低,不会降低现状空气质量水平,项目建设可满足空气质量底线。项目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均收集上岸交由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接收处理,不排海,对区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符合水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用地不占用耕地,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影响很小,满足生态的环境质量底线。因此,本项目建设满足《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中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限项目建设过程主要消耗的资源为水资源,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消耗量较少,不会达到三亚市用水总量的上线。项目不占用陆域土地资源,占用海域面积合理。因此,本项目建设满足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负面清单原则要求根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从空间布局约束来看,项目选址和建设规模符合《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年)》(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从污染物排放管控来看,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低,水污染物收集处理,采取报告中所列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后,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影响可接受。本阶段项目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是施工船舶携带的燃油,本报告针对施工期溢油事故风险组合进行预测,并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应急计划,采取各类风险控制措施后,环境风险可控。本项目水资源、能源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不会造成较大的水消耗和能源消耗。(5)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符合性根据“海南省三线一单成果发布系统”分析叠图(图1.11-1),本项目范围内涉及三亚市天涯区重点管控单元4(ZH46020420004)、海南省三亚市近岸海域重点管控区6(HY46020020006)。根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发布<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的函》(琼环函〔2021〕287号),本项目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符合性分析见表1.11-2至表1.11-3。本项目符合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中的相关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三线一单”中的要求。表1.11-1本项目设计综合环境管控单元及其管控要求环境管控单元编码维度管控要求三亚市天涯区重点管控单元4(ZH46020420004)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大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执行自然资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4.全面实施城镇燃气工程建设。污染物排放管控1.执行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大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执行自然资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海南省三亚市近岸海域重点管控区6(HY46020020006)空间布局约束1、禁止三亚港到港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残油、废油,垃圾等禁止进入水体。2、禁止在港口区、锚地、航道、通航密集区、航道与码头前沿线之间的海域以及规定的航线内进行与航运无关、或有碍航行安全的活动。污染物排放管控1、加快完善港口污水和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含油污水等接收处置能力,禁止未经处理的船舶污水和垃圾直接排放。环境风险防控1、加强三亚港港口溢油和船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必须编制溢油污染应急计划,配备与其污染风险相适应的物资设备和应急力量。图1.11-1“海南省三线一单成果发布系统”分析叠图表1.11-2项目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综合环境管控单元)相符性分析表(摘录)维度环境管控单元分类与本项目有关的普适性管控要求(节选)本项目情况符合性约束重点管控区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本项目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和舱底油污水由船舶自备的集污舱收集,不在工程水域排放,定期由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接收处理,不会对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符合大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区)应避免大规模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项目布局建设。本项目为疏浚工程,施工期废气污染主要为施工船舶所排放的尾气,排出的各类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THC等。使用符合《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海南海事局关于印发海南省实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的通告》(琼交管运[2019]290号)的燃料,则废气污染物的产生量不大,影响范围、时间有限,故可以认为其环境影响比较小,可以接受。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重点管控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或海南省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和舱底油污水由船舶自备的集污舱收集,不在工程水域排放,定期由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接收处理,不会对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陆域污水依托凤凰岛污水处理设施后,排至市政管网。符合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生活污水不能并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应当单独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符合大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区)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加强施工工地污染防治,严查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本项目不涉及陆上施工机械,船舶施工期施工船舶采用清洁型燃料,在做好施工船舶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后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逐步推进老旧车淘汰和污染治理,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表1.11-3项目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近岸海域管控分区)相符性分析表(摘录)环境管控单元编码管控单元名称维度管控要求(节选)本项目情况符合性HY46020020006海南省三亚市近岸海域重点管控区6空间布局约束1、禁止三亚港到港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残油、废油,垃圾等禁止进入水体。2、禁止在港口区、锚地、航道、通航密集区、航道与码头前沿线之间的海域以及规定的航线内进行与航运无关、或有碍航行安全的活动。本项目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和舱底油污水由船舶自备的集污舱收集,不在工程水域排放,定期由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接收处理,不会对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陆域污水依托凤凰岛污水处理设施后,排至市政管网。本项目为疏浚工程,施工作业开工前按规定向海事局有关部门申请水上作业施工许可证,申请发布有关施工作业航行通告和航行警告。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加快完善港口污水和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含油污水等接收处置能力,禁止未经处理的船舶污水和垃圾直接排放。本项目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和舱底油污水由船舶自备的集污舱收集,不在工程水域排放,定期由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接收处理,不会对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陆域污水依托凤凰岛污水处理设施后,排至市政管网。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经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置。符合环境风险防控1、加强三亚港港口溢油和船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必须编制溢油污染应急计划,配备与其污染风险相适应的物资设备和应急力量。项目施工期采取船舶碰撞和溢油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船舶的管理,制定溢油应急计划,配备溢油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及减轻其危害。符合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凤凰岛南侧2#泊位。项目的具体地理位置坐标为:109°29′17.562″E,18°14′19.047″N。地理位置图见图2.1-1。图2.1-1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组成及规模本项目仅考虑码头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的疏浚。疏浚设计以2023年8月实测的1:1000地形图《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码头2#泊位港池及调头圆维护性扫海测量工程水深图》为基础,实际疏浚范围和疏浚工程量按疏浚施工前的水深测图计算为准。本工程超深按0.4m、超宽按每边3m考虑,设计坡度为1:5。根据工程平面布置与港池水域通航设计尺寸要求,确定疏浚工程量总计19085m3(含超深超宽量,不含施工期回淤量),其中停泊水域工程量为16757m3,回旋水域工程量为2328m3。项目组成一览表详见表2.2-1。表2.2-1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组成工程名称主要内容主体工程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疏浚疏浚工程量总计19085m3(含超深超宽量,不含施工期回淤量),其中停泊水域工程量为16757m3,回旋水域工程量为2328m3。疏浚工期10天。环保工程废水船舶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均收集上岸,由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接收处理。废气施工机械采用符合要求的燃料。减少高噪设备的使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时工船舶生活垃圾委托有三亚华利清污公司收集处理,设置临垃圾贮存设施。生态对域施工造成的生态损失进行补偿;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区附近海的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质量进行监测。依托工程废水域生活污水依托岛上现有卫生间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总平面及现场布置2.3.1总平面布置方案本工程拟对三亚凤凰岛2#泊位(即三亚国际客运港码头泊位)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进行维护性疏浚,疏浚砂运至莲花岛暂存。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2.3.2设计总尺度本工程疏浚范围包括:三亚凤凰岛2#泊位(即三亚国际客运港码头泊位)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码头总长度370m,停泊水域宽度64m,码头前沿设计底标高为-10.3m(76榆林高程基准);回旋水域布置于泊位前方水域,设计底标高-10.9m(76榆林高程基准),回旋圆直径536m;进港航道宽度140m,设计底高程-10.9m(76榆林高程基准)。图2.3.2-1码头立面图(76榆林高程基准)图2.3.2-2码头断面图(76榆林高程基准)本工程进港航道水深满足船舶通航要求,因此不考虑进港航道的疏浚。根据测量图,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有部分浅点区域,本工程仅考虑码头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的疏浚。根据工程平面布置与港池水域通航设计尺寸要求,确定疏浚工程量总计19085m3(含超深超宽量,不含施工期回淤量其中停泊水域工程量为16757m3,回旋水域工程量为2328m3。疏浚施工区域范围图见附图2,疏浚施工区域疏浚计算图见附图3。表2.3.1-1疏浚工程量汇总表(不包括施工期回淤量单位:m3)开挖区域网格计算工程量超深超宽工程量合计工程量停泊水域9434732316757回旋水域8422328合计10276880919085备注:1、工程量计算所用测图为《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码头2#泊位港池及调头圆维护性扫海测量工程水深图》2023年8月实测的1:1000地形图;2、表中超挖量计算时,超宽取每边3m,超深取0.4m,设计坡度为1:5,开挖时严格控制超深和超宽,不能损坏码头结构及附近现状建构筑物;3、疏浚区域详见设计图纸;4、上述疏浚工程量不包含施工期回淤量;5、由于维护性疏浚的回淤土类预测主要为淤泥质土和粘土,但难以判断土类比例,因此不对土类进行划分统计。施工方案2.4.1施工方法根据业主和设计图纸的要求,结合本段的特点,本段主要采用自航耙装舱法施工。先采用小容仓自航耙式挖泥船和泓68(800m3/舱)开挖码头前沿端水域,再采用自航耙式挖泥船广航19(7000m3/舱)开挖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2.4.2总体施工流程(1)调遣施工船舶、机具设备进场,配合海事部门发布航行通告。(2)对疏浚区进行浚前扫测,掌握疏浚区障碍物情况,制定安全避让、安全施工措施。(3)施工测量放线工程技术人员提前进场后,组织测量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及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经检查校核无误后建立施工控制网,设置临时水尺,指派专人观测并作好记录,同时进行施工放样及施工区域水下测量,将测量结果报请检查确认。(4)对挖泥船施工仪表如DGPS、测量仪器等进行调试。进场后进行挖泥试验,调整有关参数,掌握水流、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图2.4.2-1总体施工流程2.4.3施工工艺施工总体顺序:从码头前沿端往停泊水域向回旋水域推进施工。2.4.3.1浚前扫床安排1艘马力机动船拖带钢丝缆绳,在钢丝缆绳上系挂2个或多个10kg~20kg的四脚锚,对整个施工区域进行定位拖扫,扫除区域内障碍物,机动船将障碍物运至临时停靠泊位,装车运走。2.4.3.2自航耙吸船施工(1)自航耙吸船基本工作原理自航耙吸船的主要挖泥方法是装舱溢流法。该方法的一般施工过程是:挖泥船进入指定的开挖带内,根据当时潮位将耙头下放至泥面,启动泵机后,将耙管内的清水和低浓度泥浆直接排出舷外,待泥浆浓度正常后再打开进舱闸阀装舱;当泥舱装满后仍继续泵吸泥浆进舱,使泥舱上层低浓度的浑水从泥舱上层溢出,根据不同土质、航段和潮流控制溢流时间,尽可能使泥舱的装载量达到最大,然后停泵起耙,把装载的泥土运到指定的抛泥区抛弃。抛泥后要进行抽舱,尽量减少舱内余水,提高装舱浓度。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自航耙吸挖泥船装舱检查,避免装舱过量造成泥浆外溢,并且定期检查泥门的紧闭程度,防止泥(2)自航耙吸船施工方法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在航道施工时:应用DGPS定位仪配合施工,事先将施工区范围输入计算机(必要时制作挖槽断面),指导挖泥船施工,提高上线准确率。2.4.3.3工艺流程耙吸船施工主要采用“挖、运、抛”施工工艺,疏浚土装载、运输、外抛至指定倾倒区。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①施工上线施工前,按照水深测图浅区范围布设施工计划线;耙吸船接近施工计划线起挖点后,降低航速,利用施工定位软件,按计划线上线施工。②挖泥装舱为控制工程质量,船舶DGPS和定位软件要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计划施工。考虑到涨、落潮流速影响,为便于上线操作和施工安全,原则上采用逆流施工法。③重载航行至抛泥区耙吸船装舱量达到最佳后,起耙停止挖泥施工,沿着既定航路航行至指定抛泥区抛泥。④抛泥挖泥船满载进入业主指定的倾倒区后,通过泥舱排泥泵将泥浆排到指定抛泥区。⑤空载返航抛泥结束后,耙吸船沿着既定航路航行至施工区,再次上线施工。图2.4.3-1挖泥船施工工艺流程2.4.3.4施工主要控制参数的测试优选根据对挖泥对地航速、泥泵转数、波浪补偿压力、耙头高压冲水压力、耙头海水稀释口开度等进行适当调整,当泥泵压力、真空、吸入流速、密度这4项数据显示最优状态时为最佳施工状态。2.4.3.5分段、分层、分带施工选择为了保证施工区同步浚深,提高工程质量,工程施工中采取分段、分层、分带施工。①分段根据施工区的挖槽长度及拟投入船舶的施工性能,施工中,挖泥船在最佳吸入状态下,从下耙到起耙所完成的挖泥航程(挖泥船满载时所要求的挖槽长度)即为最佳分段长度。②分层当挖槽内疏浚泥层厚度超过挖泥船最佳吸入状态的泥层厚度时,就必须分层施工。针对内航道的实际情况,无需分层开挖。③分带为控制工程质量,将挖槽分成宽度基本相同的带状施工区。分带配合分段分层,对挖槽实施三维控制,这样不仅有利提高施工效率,也有利于航行安全。本标段每带宽度按30~50米不等划分。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及时调整施工带宽,以挖除带与带之间的埂子,提高挖槽平整度。根据施工区的土质特性和挖泥船的性能,耙吸船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DGPS)导航,均匀布耙,船上配备的DGPS及海洋测量软件具有电子海图和航迹的指示、存储功能,挖泥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借助显示器或绘图机来确定挖泥船的航迹,做到合理布线以提高功效,施工中挖泥船根据潮位适时调整下耙深度,确保工程质量。2.4.3.6耙吸船挖泥施工控制要点①浅水区施工作业浅水区作业时,借助潮高,施工节奏与潮位变化同步,高管挖泥,调控溢流口高度限制吃水,保持船下富裕水深≥1m。②横流较强水域施工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海域属于不规则全日潮,潮流具有较明显的东西向往复流性质,现状条件下,无论大潮涨急东流、涨急西流时,工程前沿最大流速均在0.5m/s以内。风流压角≥15度为高度警戒角度,密切关注下风流一侧耙具的安全,严防压耙;风流压角度〉20度为危险角度,尤其在浅水区施工,应停用下风流耙。如遇流速超过0.5m/s时,暂停施工,船舶驶离航道区以后下锚停靠。③为避免漏挖,条与条之间的搭接宜为3米,段与段之间的搭接宜为20米,各船在施工时相互间或各航道分段的交汇处宜有20米的搭接施工段。④边坡开挖根据设计的边坡要求,计算放坡宽度,按矩形断面开挖,泥层较厚的地方,则分层按阶梯形断面开挖,使挖槽自然坍塌后,接近设计边坡,边坡分层的台阶厚度不超过2m,在现有水工建筑物附近水域施工时,其超深、超宽值和边坡坡度应严格控制在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的设计允许范围内。2.4.4疏浚物处理本项目疏浚土全部外抛至红塘湾莲花岛,坐标为:109°16′46.677″E,18°17′41.58″N。图2.4.4-1本项目疏浚物处理路线图2.4.4-2土石方平衡图2.4.5施工机械一览表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船机设备表如下:船名额定功率(kw)或容量(m3)或吨位生产能力数量出厂日期设备状况和泓68800m3/舱视工况和土质条件定12004年7000m3/舱视工况和土质条件定12006年本项目所使用船舶资质材料见附件2、附件3。2.4.6施工工期其他无生态环境现状3.1.1区域环境功能区划(1)海洋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专篇,项目疏浚范围所在功能区为三亚港港口航运区(A2-09)。详见图1.2-1。(2)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涉及重点开发区域。见图1.3-1。(3)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Ⅲ),位于三亚鹿回头西侧海岸三亚港海域,总面积3.10平方公里,主导功能为港口,执行三类海水水质保护目标。见图1.4-1。(4)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三亚市凤凰岛南侧,项目所在区域未划分大气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未划分大气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项目区域大气环境参照二类大气环境功能区执行。(5)声环境功能区划项目区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位于三亚市凤凰岛南侧,根据《三亚市城市规划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1-2020)》,项目边界参照二类功能区执行。图3.1.1-1《三亚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图(2011-2020)》3.1.2海域开发利用现状根据海南省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的数据、收集历史资料和现场勘查结果,项目评价范围内确权用海项目较多,用海类型为旅游娱乐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渔业用海、特殊用海等。详见表3.1.2-1和图3.1.2-1。表3.1.2-1项目周边海域开发现状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使用权人宗海面积(公顷)用海类型用海方式1凤凰岛美化利用白排礁工程项目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6.8715旅游娱乐用海浴场2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码头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有限公司旅游娱乐用海透水构筑物港池、蓄水等3缉私码头用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亚海关0.051交通运输用海非透水构筑物4三亚海关1号缉私码头0.05其它用海透水构筑物5三亚凤凰岛客运码头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4.643交通运输用海专用航道6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交通运输用海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2.3592非透水构筑物透水构筑物港池、蓄水等7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交通运输用海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5.2724交通运输用海港池、蓄水等透水构筑物8三亚小洲岛及其峡道整治工程三亚小洲岛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3877旅游娱乐用海建设填海造地9三亚鹿回头广场游船游艇码头项目三亚城投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旅游娱乐用海透水构筑物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三期工程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有限公司6.3778旅游娱乐用海透水构筑物三亚鹿回头广场游船游艇码头工程项目三亚城投旅游投资有限公司6.7746旅游娱乐用海透水构筑物珊瑚礁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样区项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3.308特殊用海专用航道、锚地及其它开放式三亚河下游出海口西侧游艇码头工程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有限公司3.1943旅游娱乐用海港池、蓄水等透水构筑物海洋环境立体观测与珍稀物种资源保护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19.5565特殊用海专用航道、锚地及其它开放式三亚鹿回头广场游船游艇码头项目三亚旅投港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旅游娱乐用海透水构筑物三亚玛瑞纳酒店三亚玛瑞纳酒店有0.942旅游娱乐透水构筑物有限公司娱乐用海项目限公司用海珊瑚礁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样区项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3.308特殊用海专用航道、锚地及其它开放式海南三亚国宾馆有限责任公司在三亚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内旅游项目续期用海海南三亚国宾馆有限责任公司6.1311旅游娱乐用海浴场三亚河口通道工程三亚商务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0.4637海底工程用海跨海桥梁、海底隧道等20三亚市南边海国际游艇码头项目三亚商务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11.7782旅游娱乐用海透水构筑物21三亚半山半岛帆船港项目三亚鹿回头旅游区开发有限公司14.0575旅游娱乐用海港池、蓄水等14.0575旅游娱乐用海非透水构筑物22三亚玛瑞纳酒店有限公司娱乐用海项目三亚玛瑞纳酒店有限公司0.942旅游娱乐用海港池、蓄水等0.942旅游娱乐用海透水构筑物0.942旅游娱乐用海游乐场23海洋环境立体观测与珍稀物种资源保护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19.5565特殊用海海底电缆管道24海南三亚国宾馆有限责任公司在三亚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内旅游项目续期用海海南三亚国宾馆有限责任公司2.2963旅游娱乐用海透水构筑物8.1532旅游娱乐用海专用航道、锚地及其它开放式8.1532旅游娱乐用海港池、蓄水等8.1532旅游娱乐用海非透水构筑物25海洋环境立体观测与珍稀物种资源保护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19.5565特殊用海专用航道、锚地及其它开放式19.5565特殊用海海底电缆管道......图3.1.2-1项目评价范围内海域开发利用现状3.1.3气象环境概况三亚地处低纬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长,平均气温较高,全年温差小,四季不分明,冬季多东北向风,夏季多偏西南向风。由于海洋调节,水气丰富,空气湿润。本报告气温、降水、风况、湿度和雷暴等资料均引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三亚气象站数据、信息网站和中国气象局公布的2005年至2019年的气象统计资料,其他自然灾害资料引用自《2010~2018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和“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的统计数据。(1)气温区域年平均气温26.2℃,平均极端高气温34.9℃,平均极端低气温13.3℃,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1℃以上,5~8月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均达到28℃以上,12月至翌年2月份气温较低,均不到23.0℃。三亚全市各月平均气温详见表3.1.3-1,1995~2019年全市平均气温及气温极值情况详见表3.1.3-2。表3.1.3-1三亚全市各月平均气温(单位:℃)月份123456789平均气温21.622.524.626.928.428.828.528.127.526.424.322.1表3.1.3-21995~2019年全市平均气温及气温极值情况表(单位:℃)年份平均气温极端高气温极端低气温26.034.026.035.72626127.034.726.133.7200026.333.6200126.534.6200226.535.1200326.635.4200426.234.4200526.535.9200627.035.6200726.835.2200826.235.1200922.634.7201026.535.9201125.935.2201227.035.2201326.635.0201426.735.2201526.936.2201626.835.6201723.031.1201826.436.2201927.136.5平均26.234.9注1:由于2009年三亚气象监测点由河东区迁到吉阳镇安游,引起2009年气象指标与往年变化较大;注2:2017-2018年因原自动站搬迁造成气象数据差异。(2)降水三亚地区年降水量丰富,各月均有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392mm,年降水日数平均为113天。有旱季和雨季之分,5月~10月为雨季,其间集中了全年85%以上的降水量和75%以上的降水日;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较少。年最大降水量为1987.7mm(1990年年最小降水量为673.7mm(1977年日最大降水量为327.5mm(1986年5月20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18天,降水量245.8mm(1967年9月13日至30日)。各月降水量、降水日数、平均大雨和暴雨日数分布见表3.1.3-3。表3.1.3-3各月降水量、降水日数、平均大雨和暴雨日数分布月份降水量(mm)降水日数(天)(R≥0.1mm)平均大雨(天)(R≥25mm)平均暴雨(天)(R≥50mm)1830024003400443.36005216217218221.5219251.431234.53158.2710400全年6(3)风况三亚大风天气主要来源于冷空气和热带气旋,其中热带气旋引起的大风强度更大,三亚大于或等于20m/s的风速出现在6~10月,都是热带气旋所致,热带气旋引起的最大风速瞬间达45m/s(SW),全年平均风速2.5m/s。三亚以E、NE和ENE风向为最多,一年内几乎有8个月的时间被上述风向控制,其余四个月(5~8月)风向较乱,但以W、WSW风向为主。风向玫瑰图见图3.1.3-1,各向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频率见表3.1.3-4,逐月平均风速见表3.1.3-5。图3.1.3-1各风向频率玫瑰图表3.1.3-4各向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频率表方位最大风速(m/s)平均风速(m/s)频率(%)N5.5NNE24.02.27.6NE20.0ENE3.4E23.03.0ESE6.62.86.6SSE3.25.8S3.34.4SSW2.90.920.03.22.2WSW3.53.4W20.03.43.2WNW3.0NW30.02.0NNW表3.1.3-5各月平均风速(单位:m/s)月份123456789全年相对湿度7476787978727078(4)灾害气象①雷暴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3天,占全年天数的17.26%。雷暴天数最多的年份可达100天,占总天数的27.4%;最少的年份雷暴日数也有51天,占总天数的13.97%。平均雷暴天数最多的8月和9月份,有13天,最多的年份可达20天,全月2/3的时间受雷暴影响。11月到翌年的2月基本没有雷暴。各月平均雷暴日数见表3.1.3-6。表3.1.3-6各月平均雷暴日数(天)月份123456789全年00139950063②灾害性海浪海南省夏、秋季产生灾害性海浪的因素主要为热带气旋,春、冬季产生灾害性海浪的因素主要为冷空气。2010~2018年期间,南海出现巨浪(浪高大于4m)的年平均日数为64.1天,出现大浪(浪高大于3m)的年平均日数为142天。其中,2015年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日数较少,大浪日数为116天,巨浪日数为47天;2011年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日数较多,大浪日数为167天,巨浪日数为91天,其中,因热带气旋影响产生的巨浪日数为19天;因冷空气影响产生的巨浪日数为62天,详见表3.1.3-7。表3.1.3-72010~2018年南海灾害性海浪日数分布表(天)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平均大浪65916765514770685364.1③热带气旋影响本地区的热带气旋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根据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其中,1002号台风“康森”于2010年7月16日19时50分左右在海南岛三亚亚龙湾一带沿海登陆。热带气旋的影响范围通常很广,有些台风的大风半径甚至达300km左右,会对该范围内的海上作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热带气旋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11月,主要集中在7~9月,见表3.1.3-9。表3.1.3-8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登陆海南的台风资料我国编号中文名海南登录地点登录时强度等级0114菲特海口热带低压(TD)0220米克拉三亚热带风暴(TS)20030308天鹅万宁热带风暴(TS)0312科罗旺海南北部台风(TY)0320尼伯特海南西部台风(TY)----20050508天鹰琼海强热带风暴(STS)0518达维万宁强台风(STY)20070703桃芝万宁热带低压(TD)0714范斯高文昌热带风暴(TS)20080801浣熊文昌强热带风暴(STS)0817海高斯文昌热带风暴(TS)20090905苏迪罗文昌热带风暴(TS)0913彩虹文昌热带风暴(TS)0916芭玛万宁热带风暴(TS)康森三亚台风(TY)2011洛坦文昌强热带风暴(STS)纳沙文昌台风(TY)尼格乐东强热带风暴(STS)----2013贝碧嘉琼海热带风暴(TS)飞燕文昌强热带风暴(STS)2014威马逊文昌超强台风(SuperTY)海鸥文昌强台风(STY)鲸鱼万宁强热带风暴(STS)2016银河万宁强热带风暴(STS)莎莉嘉万宁台风(TY)----2018艾云尼海口热带风暴(TS)万宁热带风暴(TS)贝碧嘉琼海热带低压(TD)2019木恩万宁热带风暴(TS)韦帕文昌热带风暴(TS)剑鱼万宁热带风暴(TS)20202006森拉克三亚热带低压(TD)2016浪卡琼海强热带风暴(STS)20212104小熊热带风暴(TS)2117狮子山琼海热带风暴(TS)2118琼海强热带风暴(STS)---表3.1.3-9各月登陆海南的热带气旋统计(2001~2019年)---月份类别456789合计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102342023台风及以上热带气旋000213118合计102473131④风暴潮三亚海域风暴潮现象主要是由热带气旋影响期间在沿岸引发不同程度的风暴增水造成的。2010~2018年间,三亚海域共出现6次较明显的风暴潮过程,分别为:1108号强热带风暴“洛坦”影响期间,三亚站最高潮位227cm,未超当地警戒潮位;1117号强台风“纳沙”影响期间,三亚验潮站最高潮位256cm,接近当地警戒潮位;1119号强台风“尼格”影响期间,三亚海洋验潮站最高潮位273cm,接近当地警戒潮位;1213号台风“启德”影响期间,三亚湾验潮站最大增水36cm,最高潮位220cm;1719号强台风“杜苏芮”影响期间,三亚验潮站最大增水67cm,最高潮位275cm,超蓝色警戒潮位7cm;1809号热带风暴“山神”影响期间,三亚验潮站最大增水60cm,最高潮位为159cm。3.1.4水文动力环境现状3.1.4.1潮汐(1)基面关系(2)潮汐性质据榆林实测资料,属不正规日潮性质。一个月中日潮约占14天,半日潮约占11天。(3)潮位特征值(76榆林高程基准)历年最高潮位:1.78m(1971年)历年最低潮位:-1.39m(1968年)平均潮差:0.86m最大潮差:2.14m平均高潮位:1.25m平均低潮位:0.43m涨潮平均历时:11小时32分落潮平均历时:7小时24分(4)设计水位(76榆林高程基准)设计高水位:0.94m设计低水位:-0.81m极端高水位:1.76,极端低水位:-1.55m100年一遇高水位:2.80m3.1.4.2海流(1)调查站位及时间本报告引用我司的《三亚市南边海国际游艇码头项目(秋季)海洋环境调查水文观测报告》中的调查成果,调查单位于2020年12月5日~2020年12月6日大潮期在三亚河附近及外海海域开展的水文调查工作,调查站位见表3.1.4-1和图3.1.4-2。表3.1.4-1水文调查站位表站位东经E北纬N调查内容A1A1109°30.299′109°30.299′海流、潮位A2109°29.432′海流A3A3109°26.981′109°26.981′海流、潮位、风况、气压A4A4109°26.916′109°26.916′海流A5A5109°22.542′109°22.542′海流A6A6109°22.589′109°22.589′海流图3.1.4-2水文观测站位图(2)潮汐特征根据潮位过程曲线图,大潮期观测到的潮型为全日潮型,一个观测周期内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根据高、低潮位统计表3.1.4-2,大潮期A1站高潮出现于12月6日1:00,潮高为平均海平面以上73.78cm;低潮出现于12月6日11:00,潮高为平均海平面以下62.83cm;高低潮差为136.61cm。大潮期A3站高潮出现于12月6日1:00,潮高为平均海平面以上76.36cm;低潮出现于12月6日11:00,潮高为平均海平面以下64.28cm;高低潮差为140.64cm。A1、A3站高低潮发生时间几乎同步,A3站高低潮差较A1站大。涨潮历时约15小时,落潮历时约10小时。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表3.1.4-2高、低潮位统计表潮型站位低潮高潮潮时hh:mm潮高(cm)潮时hh:mm潮高(cm)大潮A1-62.8373.78A3-64.2876.36图3.1.4-3大潮期A1、A3站潮位过程曲线图(3)实测海流1)实测涨、落潮特征根据调查结果,将实测资料整理成流速、流向报表,并绘制出不同潮期各站流速、流向分布图及潮流矢量图,并对涨落潮期流速特征值进行统计见表4-1,分析观测期间工程海域潮流特征如下:①A1、A2站受地形影响,流向较为复杂,形似旋转流;A3、A4、A5和A6呈现很好的往复流形态,A3流向较为发散,A4、A5和A6流向主要集中在NW~NE之间。30.5cm/s、72.73cm/s、64.65cm/s、70.25cm/s。③由于落潮历时较小,落潮期平均流速整体上大于涨潮平均流速。④大潮期各观测站海流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涨潮期间半潮面附近。表3.1.4-3大潮期实测海流分层流速特征值统计表(流速:cm/s,流向:°)------------------------------------图3.1.4-4A1站大潮期流速、流向过程曲线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5A2站流速、流向过程曲线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6A3站流速、流向过程曲线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7A4站流速、流向过程曲线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8A5站流速、流向过程曲线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9A6站流速、流向过程曲线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10垂向平均海流矢量图(大潮,2020年12月5日~6日)2)潮流调和分析对潮流的调和分析采用准调和分析方法进行,对实测的流速、流向过程曲线经过修匀后采用引入引进差比数的方法,分析得出的各站各层的O1、K1、M2、S2、M4、MS4等6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和椭圆要素。①潮流类型按照《海港水文规范》,潮流可分为规则的、不规则的半日潮流和规则的、不规则的全日潮流,可以用潮流形态数F=(WO1+Wk1)/WM2(W为分潮流椭圆长轴的长度)来判别。当0<F≤0.5当0.5<F≤2.0当2.0<F≤4.0规则半日潮流不规则半日潮流不规则全日潮流当4.0<F规则全日潮流表3.1.4-4给出各站各层的F值,由表可知,观测期间,潮型系数基本在0.77~22.48之间,由表3.1.4-4可得,此海区的潮汐性质主要为规则全日潮流。由表3.1.4-5~表3.1.4-10,可知A1、A2站M2半日分潮流最大,O1、K1全日分潮流次之,S2半日分潮流和MS4四分之一分潮流均较大,有时MS4四分之一分潮流与M2半日分潮流旗鼓相当,表明靠近三亚河河口区域有很强的浅水效应。A3、A4、A5和A6站O11全日分潮流最大,M2半日分潮流次之,MS4四分之一分潮流较小,说明在本海区,离岸较远的区域浅水效应较小。表3.1.4-4潮流性质参数表站位层次F潮流特性站位层次F潮流特性A1表层0.77不规则半日潮A2表层不规则半日潮0.84不规则半日潮2.03不规则全日潮底层不规则半日潮底层0.97不规则半日潮A3表层3.22不规则全日潮A4表层5.27规则全日潮4.13规则全日潮规则全日潮底层规则全日潮底层5.89规则全日潮A5表层6.78规则全日潮A6表层规则全日潮8.19规则全日潮22.48规则全日潮底层7.62规则全日潮底层6.93规则全日潮表3.1.4-5A1站调和常数、椭圆要素表(振幅:cm,流速:cm/s,方向:°)层次率表层M22M4中层M22M4底层M22M4表3.1.4-6A2站调和常数、椭圆要素表(振幅:cm,流速:cm/s,方向:°)层次率表—37—层M22M4MS4中层M22M4MS4底层M22M4MS4表3.1.4-7A3站调和常数、椭圆要素表(振幅:cm,流速:cm/s,方向:°)层次率表层2中层2底层2表3.1.4-8A4站调和常数、椭圆要素表(振幅:cm,流速:cm/s,方向:°)层次率表层2中层2底层2表3.1.4-9A5站调和常数、椭圆要素表(振幅:cm,流速:cm/s,方向:°)层次率表层M222M4中层M222M4底层M222M4表3.1.4-10A6站调和常数、椭圆要素表(振幅:cm,流速:cm/s,方向:°)层次率M222M4M222M4底层M222M4②潮流运动形式旋转率的大小是表示潮流椭圆短轴与长轴之比,其值越小,表示潮流运动的来复流越明显,当旋转率k为0时,潮流为严格的往复流;当旋转率k为1时潮流为理想的旋转流,通常k值在0.0~1.0之间。其比值前面正负号表示潮流矢量随时间变化是按顺或逆时针方向,K值的符号为“+”时,旋转的方向为逆时针,k值的符号为“-”时,旋转的方向为顺时针。由表3.1.4-5~表3.1.4-10中旋转率可知,各站各分潮流的椭圆率有正有负,以负居多,表明左、右旋都有。表3.1.4-11给出各站K1、M2分潮流的旋转率k。从表中可以看出,A3、A4、A5和A6站全日分潮流旋转率值较小,半日分潮流旋转率值较大,总体上呈现往复流特征;A1、A2站半日分潮流旋转率值稍小,全日分潮流旋转率值较大,总体上呈现旋转流特征,较大的旋转率值主要与风、地形有关。表3.1.4-11K1、M2分潮流旋转率(k)统计表层次站号表层底层K1M2K1M2K1M2A10.08-0.020.59-0.07-0.250.35A2-0.490.200.260.71-0.370.44A3-0.18-0.04-0.10-0.72-0.18-0.64A40.05-0.720.02-0.480.10A50.320.030.20.060.31A6-0.020.18-0.04-0.870.23-0.43③可能最大潮流流速根据《海港水文规范》,对规则全日潮流海区,潮流可能最大流速采用下面公式计算的大值:Vmax=WM2+WS2+1.600WK1+1.450WO1计算得到各站的潮流可能最大流速,其结果详见表4-10。从表中可知,潮流可能最大流速最大为91.46cm/s,出现在A6站表层,最小0.78cm/s,出现在A1站中层。④水质点的最大可能运移距离根据《海港水文规范》,对规则全日潮流海区,水质点的最大可能运移距离采用下面公式计算的大值。Lmax=142.3WM2+137.5WS2+438.9W计算得到各海流观测站潮流水质点的最大可能运移距离,其结果见表4-11。从表中可知,水质点的最大可能运移距离最大值为25.5km,出现在A4站中层,最小值为0.2km,出现在A2站中层。表3.1.4-12潮流可能最大流速及其流向表(单位:流速:cm/s;流向:°)层次站号表层底层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A12540.783593.82335A28.60463562.24A320.5331425.2330329.34316A435.9129729675.69289A571.1727977.0127570.44275A691.4629985.7529370.24295表3.1.4-13水质点最大可能运移距离表层次站号表层底层Lmax(km)方向(°)Lmax(km)方向(°)Lmax(km)方向(°)A10.72610.50.5333A22540.23540.3A36.33227.2309317A429925.529522.2290A521.727923.127421.0273A625.129824.429220.62953)余流余流主要是由温盐效应、风应力和地形等因素引起的流动,它是从实测海流资料中剔除了周期性潮流的剩余部分。表3.1.4-14为观测期间各站各层余流分析成果表,图3.1.4-11给出了观测期间各站各层的余流矢量图。现根据本次观测的海流测量资料,分析调查海区的余流特征如下:大潮期余流速度在0.85~9.42cm/s之间,其中A6站最大、A1站最小,方向主要受地形影响,A1站主要为西北向,A2站主要为东南向,A5站主要为北偏东向,其余站位主要东偏南向。一般的,余流速度往中下层,受水下地形和底摩擦等影响,流速有所减表3.1.4-14大潮期余流流速、流向表(流速:cm/s,流向:°)潮期层次站号表层底层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大潮A14.07324.363.5321.992.72321.83A2280.310.85150.82A39.39136.288.254.26105.01A44.7396.535.2182.27311.06A56.186.1825.165.6220.24A64.68155.139.426.0796.53图3.1.4-11大潮期余流矢量图3.1.4.3悬浮泥沙(1)悬沙特征分析分析工程区含沙量有如下特征:①观测期间工程区含沙量不大,悬沙平均值介于7.53~18.20mg/L之间。②各站含沙量垂向方向上分层不明显,总体上看表层悬浮泥沙含量较大。③大潮期观测站含沙量浓度最大值为33.0mg/L,出现在涨潮期A5站表层。表3.1.4-15涨落潮期含沙量最大值(单位:mg/L)潮型站号涨、落潮期最大含沙量出现位置平均含沙量大潮A1涨潮27.6表层落潮33.2表层A2涨潮25.1表层8.64落潮表层7.89A3涨潮表层落潮24.8表层A4涨潮21.6表层落潮表层9.04A5涨潮33.0表层落潮26.2表层A6涨潮表层9.29落潮表层7.53(2)单宽输沙率计算海岸地区的泥沙输移是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波浪掀沙,但波浪本身对泥沙的搬运能力较弱。泥沙一旦处于悬浮状态,相对较小的稳定流即可搬运泥沙,即使这种流速小于临界启动流速。因此潮流输沙对于海岸带的泥沙输运和地形地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基于2020年12月实测的流速资料和同步观测的水体含沙量资料,进行输沙率计算。计算公式为:=qi(φ,Uij,θij)dt其中:u表示t时刻第i个测站第j个测点(层)的流速,表示t时刻第i个测站为第i个测站沿高度的单时输沙率,由实测流速及含沙量计算得出。根据各个测站实测数据,按照实测期间的潮位值分别统计涨潮和落潮期内的单宽输沙率,最后相加得到全潮单宽输沙率。计算步骤如下:a.计算t时刻各个测站每个测点的输沙率;b.设南北向为y轴,东西向为x轴;对各测点输沙率进行分解,得、;c.求得每个测站在t时刻的输沙率,亦即对t时刻每个测站的各个测点的x、y分量分别求和;d.每个测站所得的输沙率分别按照涨潮时间和落潮时间累加,得各个测站在一个全潮周期内(约25小时)涨潮和落潮的输沙量Qx,Qy;e.将涨潮和落潮时段的输沙量分别合成,得到落潮、涨潮输沙率和净输沙率。计算以正北方向为基准,角度为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以顺时针为正向。经计算,大潮期间的单日单宽输沙率见表3.1.4-16。由表3.1.4-16可知,大潮期A6站的输沙率最大,达到0.0531t/m/d,A2站输沙率最小,为0.0008t/m/d。输沙率基本与平均流方向相同,这也说明平均流的大小和方向控制了输沙率。总体来说,项目区输沙率较小。表3.1.4-16大潮期各站全日单宽输沙率站位涨潮落潮净输沙大小(t/m/d)方向(°)大小(t/m/d)方向(°)大小(t/m/d)方向(°)A10.00183400.00293190.0023327A20.0018510.00230.0008A30.00350.03260.018A40.03240.02410.027199A50.01363350.02980.013959A60.05570.05120.0531图3.1.4-12A1站悬浮泥沙含量分布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13A2站悬浮泥沙含量分布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14A3站悬浮泥沙含量分布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15A4站悬浮泥沙含量分布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16A5站悬浮泥沙含量分布图(2020年12月5日~6日)图3.1.4-17A6站悬浮泥沙含量分布图(2020年12月5日~6日)3.1.4.4波浪根据三亚湾东侧内村1978~1979年的观测资料,风浪频率占87.5%,涌浪频率占78.8%,以SE和SSE向浪占优势,夏季有SW和SSW向浪影响。其平均波高为0.48m,平均周期3.5S,最大波高4.0m,最大周期7.6S。根据莺歌海1976~1991年的波浪资料统计,常浪向为S,其频率为18%,次常浪向为SE,其频率为15%,强浪向为SE,观测到的最大波高为9.0m,次强浪向为S和SSW,观测到的最大波高为7m。波玫瑰见莺歌海波玫瑰图。图3.1.4-18莺歌海1976~1991年波浪玫瑰图3.1.5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1)地形、地貌三亚湾周边的山地和丘陵以中生代的花岗岩为主。晚更新世玉木冰期早期,本海区沉积有灰黄色、棕黄色的中细砂或砂质粘土,为陆相沉积,其时海平面在今海平面下约77~80m,三亚湾当时为陆地;玉木冰期间,海平面不断的海进和海退,使三亚湾的地形发生陆、海演变,直至玉木冰期晚期。海平面上升至接近今海平面附近,三亚湾全面淹没。之后,海平面相对稳定,珊瑚礁逐渐生长,基岩海岸及珊瑚礁的侵蚀供沙和陆源供沙开始填充三亚湾海域,并在距今约3千年前后使鹿回头岭淤积成为连岛砂坝,形成鹿回头半岛,使三亚湾东部岬角从火岭向南推进约3.5km至鹿回头岭,同时形成了三亚湾现代砂坝和三亚潟湖,构成了现今三亚湾的整体地貌格局,并保持至今。现代三亚湾海岸由一系列复式沙坝组成,这些沙坝已改变了三亚湾原始港湾的曲折基岩岸线和陡峭的水下岸坡,并由三亚大沙坝构成平坦的砂质海岸。沙坝的西段自肖旗河口至海坡村为海坡沙坝,沙坝高程超过10m,宽度200~350m,边坡较陡,多为黄色中砂或粗砂。该沙坝主体是一残留古沙坝,其中东段侵蚀陡砍发育,低潮水边线附近已有基岩出露,反映该岸段近年来一直处于缓慢侵蚀过程;三亚沙坝东段(海坡村至三亚河口)沙坝整体较低但宽度较大,高程5m左右,宽度可达600~1000m。该沙坝沉积物松散,以细砂为主,富含贝壳碎屑和珊瑚砂,为新近形成的沙坝,下部有机质含量较高。(2)泥沙特征底质:三亚湾潮间带区域的表层沉积物大致以部队机场附近为界,以东为中值粒径0.13~0.20mm之间的细砂,以西为中值粒径0.2~0.3mm的中细砂。均不含有粒径小于0.05的细粉砂和粘土颗粒,分选较好。这与潮间带区域长期受到波浪洗刷有关。平面上西粗东细的分布特征,与西部海岸开敞,动力作用较强,东部掩护条件较好,动力作用较弱的海岸动力环境相对应。-10m以浅的水下岸坡中值粒径多在0.02~0.12mm之间,属细砂或粉砂质砂,粘土含量可达7%~34%。其中靠近肖旗港附近的河口区附近水下岸坡分布有粗砂或细砂,并含有砾石。说明湾内相对平静的水动力条件有利于细颗粒泥沙的落淤;靠近肖旗港岸段受径流携砂影响,且波浪和水流动力均较强,仅较粗颗粒泥沙能够落淤。潮间带区域基本没有粒径小于0.05mm以下粉砂颗粒的现象也说明这一区域不具备细颗粒泥沙沉积的动力环境。含沙量:靠近鹿回头的L3、L4和L5站共3条垂线的同步含沙量测验,水体含沙量很低,几条垂线的平均含沙量均在0.002kg/m3左右。可见水体,由于海域潮流强度较小,在无风天含沙量很低。图3.1.6-1三亚湾海域底质中值粒径(mm)分布泥沙来源:三亚湾东部湾顶和西端分别有三亚河和肖旗河注入,两河流域面积不大,分别约为337km2和94km2,但流域降水量大,径流总量分别可达1.7亿方和0.45亿方每年。从近岸泥沙特征看,三亚湾西岸段主要为颗粒相对较粗的石英砂,东段海滩珊瑚砂含量较高。可见除三亚河口外,珊瑚礁侵蚀和再造的过程也是三亚湾东部岸段的沙源之一。而西部岸段珊瑚礁分布较少,泥沙主要来自肖旗河口的陆源供沙和海坡沙坝的侵蚀供沙。在潮流作用较弱、波浪影响范围仅限于近岸的动力环境下,岸外深水区泥沙不具备向岸运动的动力条件,因此三亚湾近岸堆积的外来泥沙主要通过沿岸波浪输沙供给。泥沙回淤估算:风凰岛兴建以后,白排礁不再过水,进出三亚河及三亚内港的水流集中从人工岛头部(白排礁头)以南的口门进出。根据华师大河口所数模试验,万吨级码头调头水域及进港航道开挖后的潮流流速较天然情况下有所增加,且人工岛布置方案有利于潮流冲刷。故在不改变现有泥沙来源的情况下,港池、航道不会产生大的回淤。因人工岛基本处于白排滩头现有礁盘在SW向(强浪向)波浪作用下的波影区内,基本不改变人工岛与陆岸之间通道的波浪动力条件,人工岛的建设对该通道的冲淤和三亚内外港的水体交换几无影响。根据码头平面布置及海港水文规范的有关公式计算得:港池、调头水域年回淤厚度为0.20m,年回淤量约4万方;航道年回淤厚度为0.10m,年回淤量约2万方;总回淤量为6万方。(3)工程地质根据工程项目原设计阶段钻探资料显示,区内地层除表层有珊瑚及软质海相地层外,王要为第四纪的陆相河口地层,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三亚河狭带的泥砂和附近山麓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根据其物理力学性质分为七个主要单元层,每单元土层中分别穿插有砂层和粘性土层透镜体,致使每土层均有土质不均的特点,现将各单元土体特性分述如①珊瑚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