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了基础。1.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了解小数的含义。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不要急于归纳体会含义;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认知,激活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2.把握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教学应当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本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不要把小数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不要出现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应结合具体的“量”和面积、数轴等直观模型来认识;二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3.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在教学例2~例4时,在问题提出后,均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同学分享交流策略。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提高学生选择策略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优化的意识。单元主备人: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小数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并会读写小数。
②知识与技能: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③思维与表达: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④交流与反思: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向学生渗透排列组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要深刻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统计对祖国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2.学习重点难点:(1)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并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小数的含义。(2)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米之间的关系。3.教学准备:PPT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点名出示课前调查的常用文具的价格,并制成的标价牌。教师在黑板依次贴出这些文具的标价牌。书包46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4元铅笔0.50元小刀1.55元文具盒20元2.引出问题:能把这些标牌分成两类吗?怎样分?教师随机调整标价牌的位置。3.引入新课:像上面3.50,0.50,1.5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小数,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学生活动:1.交流展示文具的价格。2.交流回答:将整数分为一类,剩下的分一类。3.认真观察,掌握教师提到的有关小数的概念。活动意图: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字,从而引出小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环节二:探究新知教师活动:1.小数的读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尝试读出图中的小数,小组内交流。(2)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读法。(3)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读法。2.以0.85元、2.60元为例,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它们表示几元几角几分。3.组织讨论、交流,总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小数点左右两部分的实际意义。4.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量一量身高。5.组织汇报。6.组织讨论。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出示:王东身高1米3分米。提问:如果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7.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的含义。学生活动:1.(1)观察情境图,尝试读出图中的小数,体会小数点左右两部分的读法。(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读的。(3)归纳总结: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小数点左边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为分数部分。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即可。2.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的购物经验判断这些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3.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归纳总结出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什么,右边的部分表示什么。4.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量身高,记录量得的数据。5.各小组汇报本组取得的数据。6.自学教材上的内容,分组讨论。汇报: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可以写成0.3米。1米3分米就是1.3米。7.交流得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活动意图:让学生先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读出第一个小数。通过各种错误读法的呈现,引起学生对整数读法和小数读法的认知冲突,从而引起学生对小数点的注意。环节三:巩固练习教师活动: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94页第1、2题。学生活动:1.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完成练习。2.独立思考完成,集体交流订正。活动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学生对统计和组合的理解,加深学生印象。环节四:自我总结教师活动: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5.作业设计(1)基础作业完成书上的练习。(2)巩固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6.板书设计认识小数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②知识与技能: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思维与表达;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④交流与反思: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比较的思想。2.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探究并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3.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卷尺学生:课本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习题。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学情预设】这些都是整数,比较大小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位数不同的,位数越多的数就越大;位数相同的,要从高位比起。2.揭示课题。教师活动:师:同学们,这些数是什么数?你们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呢?师:同学们比较的方法很对,那么小数又该如何比较大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的提问学生齐读课题。活动意图复习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做准备。环节二:探究新知1.了解信息。课件出示教科书P93例2。【学情预设】从表中,知道四位男生的跳高比赛的成绩分别是:小明0.8米,小刚1.2米,小强1.1米,小林0.9米。2.方法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再汇报结果。【学情预设】预设1:小刚第一。因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所以1.2米比1.1米高。预设2:在尺子上面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因为120厘米比110厘米长,所以1.2米比1.1米高。【学情预设】因为这两位同学的跳高成绩都超过了1米。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情预设】预设1:根据它们在尺子上所对应的刻度的位置进行比较。(课件展示此种方法)观察比较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预设2:化成分米直接比较大小,0.8米=8分米,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0.9米=9分米,因为12分米>11分米>9分米>8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预设3:以1米为分界线,超过1米的有1.1米和1.2米,不到1米的有0.8米和0.9米。1.2米>1.1米,0.9米>0.8米。即:1.2米>1.1米>0.9米>0.8米。【学情预设】从小数点左边的数开始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例如1.1,小数点左边是1,而0.9小数点左边是0,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也就是比较小数点右边的数,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课件呈现并板书。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板书)因为1.2米>1.1米>0.9米>0.8米,所以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教师活动:师:从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呢?师:这四位同学中谁的跳高成绩最好呢?师:这两个小组的同学都是先比较的1.2米和1.1米,这是为什么?师:那如何把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进行排名呢?师:如果我们不采用上面两个小组的方法,能不能给他们排名呢?先想一想,我们在以前比较整数大小的时候是怎样比较的?师:你能总结一下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的提问。学生观看课件。学生小组探究,相互交流。小组相互讨论,选举代表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拿出自己的练习进行做题。5.作业设计1、基础作业:复习所学内容。2、巩固作业:课本对应课时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3、提升作业:完成对应的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3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理解并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②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思维与表达
: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
④交流与反思: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的算理,理解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3.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课本。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96例3情境图【学情预设】学生会把情境图中的8种商品的单价汇报出来。教师活动: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新华文具店赶在“六一”前夕开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了解图中商品的哪些信息?师:小丽要买一个卷笔刀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一共需要多少钱呢?一个卷笔刀比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又要怎么列式计算呢?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或许能帮助我们解答上面的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的提问2、学生齐读课题。活动意图利用情境图,创设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自主获取数学信息,从而引出本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利用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环节二:自主探索1.学生自主列式,探究算法。课件出示教科书P96例3(1)。【学情预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有的学生用口算,有的学生把“元”化成“角”后计算,有的学生用“元”作单位计算,还有的学生用竖式计算。用“元”作单位计算的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不一定明确。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课件。【学情预设】预设1: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0.8元表示8角,0.6元表示6角,8角+6角=14角,14角表示1元4角,用元作单位,用小数表示是1.4元,也就是0.8元+0.6元=1.4(元)。0.8元表示8角,0.6元表示6角,8角-6角=2角,2角用元作单位是0.2元,所以0.8元-0.6元=0.2(元)预设2:列竖式计算。师:小数计算如果要列竖式该怎么算呢?列竖式时,怎么对齐?教师指定一个小组板演竖式。让学生边板演边说算理,重点说计算的过程。教师适时给予指导,使学生能规范板演格式。3.师生共同归纳。【学情预设】小数加法竖式中,两个加数与和的小数点要对齐,小数减法竖式中,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小数点要对齐。【学情预设】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进位加的时候满十向前一位进1,退位减的时候,退一当10。最后再给和或差点上小数点。4.自主迁移,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教科书P96例3(2)。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再找出有代表性的错例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评议,纠正错误认识。【学情预设】列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整数部分的0不能省略。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小数减法的要点。教师活动:师:请同学们独立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师:大家有结果了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的做法和想法。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算法?师:你能发现这两个竖式中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只有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会对齐。师:你能自己列竖式计算吗?请大家写在练习本上。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减法时,除了小数点要对齐以外,大家还应注意什么呢?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2.学生观看课件3.学生小组探究,相互交流。4.小组相互讨论,选举代表回答教师的提问。5..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做题,完成后展示交流。活动意图让学生把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自主迁移到整数的退位减法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自主生成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环节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1、3题。2.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订正。【学情预设】在读懂信息和问题后,解答比较简单。在理解题意上,教师点拨指导后,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再简单交流解题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情预设】借助面积模型,让学生用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比较大小,巩固刚刚学习过的小数的知识。四、课堂小结一、列竖式计算。0.3+0.5= 2.6-1.3= 2.4+1.8= 7.1-2.6=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1.把_________数位对齐,也就是把________对齐;2.在得数里点上_______。二、填一填。1.1.6元和2.8元一共是()元;1米2分米比60厘米长()米。2.找规律填数。(1)0.6,0.9,1.2,1.5,(),()。(2)6.4,5.6,4.8,4,(),()。三、王叔叔家的桃子成熟了,上午摘了27.8千克桃子,下午比上午少摘4.5千克。王叔叔下午摘了多少千克桃子?一天共摘了多少千克桃子?教师活动:师:第1题请同学们在随堂本上列竖式完成,然后把答案填入方框中。第3题直接在教科书上完成。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学生活动:1、学生打开教科书。2、学生自由发言。活动意图这两题是直接计算的题,巩固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6.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解决问题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4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学会用小数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②知识与技能
:运用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③思维与表达
: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④交流与反思: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解决小数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用不同的策略、多样的方法解决问题。3.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练习本、课本。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揭示课题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呈现教科书P96情境图。教师活动:师:同学们,今天小丽要到新华文具店买些文具。她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够吗?如果把那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的钱还够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帮小丽解决她遇到的问题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的提问2、学生齐读课题。活动意图利用例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环节二: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阅读与理解。【学情预设】学生要想找出有用信息,就要学会观察,认真审题。大部分学生能找出以下信息:小丽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她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一个文具盒6.8元,一个笔记本2.5元,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0.6元。学生独立计算并解决问题。2.分析与解答。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3.共同归纳算法。【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出买完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10-6.8=3.2(元),再算出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要用多少钱,2.5+0.6=3.1(元),3.2>3.1,因此她带的钱够。预设2:先算出买完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10-6.8=3.2(元),再用剩余的钱去买一个笔记本后,还剩下3.2-2.5=0.7(元),且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0.6元,0.7>0.6,因此她带的钱够。4.继续探究。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出买完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10-6.8=3.2(元),再算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一共要用多少钱,2.5+1.2=3.7(元),3.2<3.7,因此她带的钱不够。预设2:先算出买完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10-6.8=3.2(元),再用剩余的钱去买一个笔记本后,还剩下3.2-2.5=0.7(元),且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1.2元,0.7<1.2,因此她带的钱不够。预设3:先求出买这三种文具,6.8+2.5=9.3(元),9.3+1.2=10.5(元),10<10.5,因此她带的钱不够。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师:我们先帮小丽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和小丽遇到的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师:谁来说说你收集了哪些信息?师:大家有答案了吗?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看看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师: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求出买文具盒后剩余的钱,然后再比较剩余的钱够不够用,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预设3:先求出买这三种文具,6.8+2.5=9.3(元),9.3+0.6=9.9(元),10>9.9,因此她带的钱够。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来解答,都可以说明,小丽带的钱是够的。师:如果把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的钱还够吗?师:同学们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经验,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容易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互相检验对错。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2.学生观看课件学生收集信息并记录。3.学生小组探究,相互交流。4.小组相互讨论,选举代表回答教师的提问。小组内推选一个代表,汇报你们的算法。5..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完成后展示交流。你想怎么计算呢?自己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活动意图本环节注重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注重解答问题的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所学知识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完成教科书P97“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讨论。【学情预设】小亮有2元钱,能买一个卷笔刀或者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或者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等等,同学们都知道,只要是少于2元钱的物品就行。关于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部分学生还不是很熟练,教师可适时进行指导,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即可。2.完成教科书P99“练习二十一”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做法。【学情预设】第(1)题,比较8种玩具的价格即可知道哪种玩具最贵,用最贵的价格减去最便宜的价格即可。第(2)题,任意选择两个玩具,算出它们的和即可。第(3)题,用10减去小车的价格求出剩余的钱,然后再用剩余的钱买两个玩具,应注意:所买的两个玩具的总钱数不能超过剩余的钱数。第(4)题,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合理即可。3.完成教科书P99“练习二十一”第7题。【学情预设】先算出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一共有12站,路程一共是12千米,10千米以内票价1元,每增加1千米增加0.2元,所付车费为:1+0.2+0.2=1.4(元)。四、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师:请大家认真看图,再回答问题。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学生活动:1、学生拿出自己的教科书和课本。2、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独立解答教科书P23“练习四”第1~3题。活动意图延续购物情境,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及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作业设计1、基础作业:复习所学内容。2、巩固作业:完成教科书P99“练习二十一”第7题。3、提升作业:完成对应的练习册,尝试去超市进行模拟练习。6.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10元钱够吗?方法一:10-6.8=3.2(元),2.5+0.6=3.1(元),3.2>3.1,够。方法二:10-6.8=3.2(元),3.2-2.5=0.7(元),0.7>0.6,够。方法三:6.8+2.5=9.3(元),9.3+0.6=9.9(元),10>9.9,够。把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的钱还够吗?方法一:10-6.8=3.2(元),2.5+1.2=3.7(元),3.2<3.7,不够。方法二:10-6.8=3.2(元),3.2-2.5=0.7(元),0.7<1.2,不够。方法三:6.8+2.5=9.3(元),9.3+1.2=10.5(元),10<10.5,不够。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整理与复习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5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②知识与技能: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③思维与表达: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④交流与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并能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课本、练习本。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小数的认识与读写法1.小数:像3.45、0.85、2.60、36.6这样的数叫小数。2.小数的组成: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3.小数的读法:从整数部分读起,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如果是0,也必须读出来。4.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数字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一位小数的含义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依此类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在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基础上,思考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解答的过程也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教师活动:师:请大家认真听讲。师:重点内容大家及时笔记。师:翻开教科书跟随老师进行复习与整理。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听讲。学生翻开课本跟随教师进行复习回顾。学生拿出笔记本对主要内容进行笔记。活动意图全面地、系统地对整章内容进行整理,知识归纳总结梳理,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更加牢靠地记忆知识点。环节二:错例分析,查漏补缺易错点1在整数、小数、分数相互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单位的转化。【例题1】判断: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分米,用小数表示是0.3分米。()。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3【例题3】竖式计算:10.2+5=错点警示:此题错在相同数位没有对齐。5是整数,应写在个位上,与10.2中的个位数字0对齐,再计算。规避策略: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整数部分要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要和小数部分对齐。分米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时单位应转化成同一类计量单位中高级的单位,分米应转化成米或更大的长度单位,即3分米=米=0.3米。规避策略:在整数、小数、分数相互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转化。易错点2没有正确的认识小数。【例题2】判断:小数都比1小。()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此题错在对小数的认识不够,小数点的前面可以是任意的自然数。如红红的身高是1.2米;学校上个月缴水费206.30元。小数不一定都比1小。规避策略: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易错点3没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例题4】竖式计算:13.5-12.8=错误答案:13.5-12.8=7错点警示:相减后,整数部分的0要落下来。规避策略:两个数相减,整数部分是0时,0一定要落下来,写在个位上。易错点4在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没有掌握单位名称不统一,不能直接相加减。【例题5】小红买一支钢笔花了4.6元,买一块橡皮花了5角。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错误答案:4.6+5=9.6(元)正确答案:5角=0.5元,4.6+0.5=5.1(元)答:小红一共花了9.6元钱。答:小红一共花了5.1元钱。错点警示:4.6元是以元为单位的,5角是以角为单位的,两个数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应把5角化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后再进行计算。规避策略: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如果两个量的单位名称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教师活动:师:请同学们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师:同学们觉得这句话对吗?说说你的理由。师:这样计算对吗?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2.学生观看课件3.学生小组探究,相互交流。4.小组相互讨论,选举代表回答教师的提问。5..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完成后展示交流。活动意图本环节以错例入手,让学生进一步对小数的认识、意义的理解、计算的方法等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印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环节三:自主练习,巩固提升分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1.列竖式计算。0.6+1.46.2-3.98.4-7.54.5+2.3答案:3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如下表。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会解答提出的问题吗?分析:先要看懂表格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然后自由地提出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答案:A市比B市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少多少平方米?16.7-14.6=2.1(平方米)答:A市比B市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少2.1平方米。2.下表是王星和他爸爸定做衣服用布的米数。(1)请把表格填完整。(2)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答出来。答案:(1)4.0米2.8米(2)爸爸做上衣比做裤子多用多少米布?2.6-1.4=1.2(米)答:爸爸做上衣比做裤子多用1.2米布。教师活动:师:请大家观察算式,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计算。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填的。学生活动:1、学生拿出教科书。2、学生自由发言。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中反馈评价。活动意图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习的计算能力。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练习的重点。教学时一方面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作业设计1、基础作业:复习本章内容将全部错题总结。2、巩固作业:完成教材第99页第6题。。3、提升作业:完成教材第100页第8、10、11题。6.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练习课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6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②知识与技能:会把所学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关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③思维与表达: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交流与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法和算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课本、练习本。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一、以题为例,巩固基础知识1.认识小数和小数的读、写。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学情预设】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米=0.7米;0.3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有这样的3份;2米5分米写成小数是2.5米。教师小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十分之几的数,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2.比较小数的大小。课件出示习题。与同桌交流后再汇报。【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1.5>1.4>1.2>0.9,并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是: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课件出示习题。【学情预设】学生核对答案后,再互相说说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4.解决问题。完成教科书P100“练习二十一”第8题。(1)阅读理解信息。【学情预设】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能读出有数据的信息,但是不一定能读出没有数据的信息,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工作个人述职报告集锦六篇
- 重温寄语精神-展现青春担当的心得体会(6篇)
- (教师用书)2024年-学年高中地理 第3单元 单元活动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实录 鲁教版必修3
- 公司新员工辞职报告合集15篇
- 网上办公系统系统设计
- 陶艺制作过程
- 包装概述与包装成本计算
- 环保建议书集锦15篇
- 学校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 固定资产明细账模板-共10篇
- DB45T 2760-2023 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技术规范
- 2025版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09 专题五 类型3 电学综合应用题(不含效率)(10年6考)
- 2024年度承包合同:石灰石生产线承包2篇
- 2024年度社区养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协议书3篇
- 蜜雪冰城合作加盟合同
- 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4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名著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物业管理员(中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
- 国开(陕西)2024年《中国制造之高端装备》形考作业1-4答案
- 工会新闻写作培训课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