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句子默写
ɪ.经典诗文积累。
(1)请完整填写唐朝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2)依据课文填空。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诸葛亮)
②,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③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欧阳修)
④为山九仞,。(传统文化《尚书•旅葵》)
(3)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①夕阳西下,烟波浩渺,天涯游子触景生情,不由得吟出崔颖《黄鹤楼》中的诗句“,
”以表达思乡之情。
②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完美才是人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此事古难全”三句便映照了这种生活常态。
【答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
人尽望乡险躁则不能治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佳木秀而繁阴功亏
一簧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烽”“躁”“簧”"暮”“圆”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①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宏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
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行》
里形容琵g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
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
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大概喜欢听音乐的人都唱过此种滋味。
②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
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
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
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③要说明雕刻上流露和含蓄的分别,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是最好的例子。相传
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法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
儿子在一块儿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戒,目不忍(du)
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
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苫的
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痛;仔细看去便可发
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德国莱辛的名著《拉奥孔》就根据这
个雕刻,讨论美术上含蓄的道理。
④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nian)来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
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
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砍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
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
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琵普______
②呼号
目不忍du
信手nidn来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平和愉快
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B.选文在举出了音乐、雕像等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并解释
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选文围绕“无言之美'’的话题,逐层递进地论证了中心观点。
D.选文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选文就不同的艺术形式展开论述,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案】⑴Pahao睹拈
⑵A
(3)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试卷第2页,共15页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琵琶(pipa):弦乐器,用木料制成,有四根弦,琴身呈瓜子形,上部有长柄,柄端
向后弯曲。
②呼号:读作“hmhAo”时,指因极端悲伤而哭叫或因处于困境需要援助而叫喊。读作hd
h&。时指无限通信中使用的各种代号或者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联系语境,这里应该读
成“hiihao,,),
③目不忍睹(milbiIrendi0: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④信手拈来(XinSh6un话nlAi):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P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的是当琵琶女停止弹琵琶的时候,虽然是静
止的没有声音,但是忧愁遗憾的感觉和情绪却表现的更加强烈,此时虽然没有琴声却更
胜过发出的琴声。而选项说的是“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平和愉快的感受”,不符合诗句
的意思;
故选Ao
(3)本题考查议论文观点的概括。
结合题目”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以及第④段中“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
可以得一个公例”,可以定位到最后一段寻找答案;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高度概括的一
句话,从句式上看是个判断句,从内容上看能够统领全文,由此可以发现,选文就不同
的艺术形式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
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人们常说要生活在当下,但是,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聚焦在当前的事情上。
心理学家调查研究显示,人们平均每天有20%的时间在走神,用更为客观的APP实时追
踪,结果发现46.9%的清醒时间我们都在走神。这种“神游”状态被称为“白日梦”,它是
人在清醒状态下出现的带有幻想情节的心理活动。
②"白日梦'’是一种走神现象,人的注意力脱离了当前的任务,而沉浸在自己的思维、
感受和情绪当中,因而干扰或者中断了对于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对工作效率甚至安
全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在上课或者考试这些需要持续注意的任务时发“白日梦”,
会影响学业成绩;而在开车或者从事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时发“白日梦”,更可能造成安
全事故。
③很多时候,做“白日梦’'并不会让我们更开心。在研究“白日梦’'的报告中,除了记
录自己有没有走神、想的内容是什么,还要记录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结果显示,走
神时候的情绪比专注的时候差,即便手头的必要工作很无趣,或者走神想的是开心的事,
专心做任务时的情绪也比之更好。
④但“白日梦”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能促进创造力。我们的大脑非常勤劳,总是在积
极地寻找着刺激或者进行思考。实际上,做白日梦并不是完全浪费时间,创造力强的人
往往会花不少时间“发呆”,探索新的可能、建立新的联系或者回味曾发生的事情。在一
个不要求专注于外界信息的环境中,"白日梦”可能表现出更多好处,发散性的思维更容
易出现灵光乍现的再母■时刻。
⑤很多人也很享受简单而宁静的“白日梦”,让我们能够暂时逃离纷繁的现实,透一
透气,让大脑得到休息。‘‘白日梦"是一个跟自己独处的机会,让我们停下来,感受内心、
反思自我、计划未来。虽然目前尚未搞清楚"白日梦’'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确切机制,但
有证据显示这种大脑活动对免疫系统起着良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白日梦”也能让
大脑的左侧从语言活动中解脱并处于休息状态,让右脑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
善于语言思维和用右手劳动者的疲劳得以消除。
⑥怎样才能提高觉察、集中精神,减少"白日梦’'呢?研究表明冥想和正念可以让人
聚焦当下,练习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些平常不注意的地方:比如集中注意身体的某一部分,
注意脑海中某种想法,注意身边某一个人,甚至集中注意想象自己与宇宙合为一体。这
样努力地集中注意30-60秒,就可以很有效地把自己的“神'’拉回来。有时候也可以借助
一些外界的刺激,让我们感受到所处的环境或者周围的事物。比如触摸一些柔软或粗糙
的物品,感受到异样的触觉,或者深深呼吸,感受空气中的味道,或者想象并感受一片
树叶降落到手心,都可以帮我们“回到当下”。
(1)下面各项中的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走神只要想的是开心的事,就会比专心做任务时的情绪好。
B.创造力强的人往往会花不少时间“发呆”,探索新的发现,所以他们做“白日梦”是完
全浪费时间。
C.“白日梦”能让人们逃离纷繁的现实,能使善于语言思维和用左手劳动者的疲劳完全
得以消除。
D.古代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治学美谈,也是借助外界的刺激集中注意力,可以帮助
学习者“回到当下
(2)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是怎样阐释“白日梦”这一现象的?
(4)文中画线句子“发散性的思维更容易出现灵光乍现的顿悟时刻”,其中的“顿悟”一词换
试卷第4页,共15页
成“渐悟''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I)D
(2)列数字
(3)运用逻辑顺序。首先介绍「‘白日梦’'的危害和好处,然后介绍影响"白日梦’'的因素,
最后介绍改善“白日梦”方法。
(4)不能。“顿悟”一词是突然的心领神会,完全的了然于心,根本没有预兆。与前面的“灵
光乍现”一词相照应。"渐悟’’是"慢慢领会’’的幽深与“顿悟”相对,与前面的“灵光乍现”
一词矛盾。所以不能调换。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结合第③段“结果显示,走神时候的情绪比专注的时候差,即便手头的必要工
作很无趣,或者走神想的是开心的事,专心做任务时的情绪也比之更好”可知此项理解
有误;
B.有误,结合第④段“实际上,做白日梦并不是完全浪费时间,创造力强的人往往会花
不少时间‘发呆’,探索新的可能、建立新的联系或者回味曾发生的事情”可得此项理解有
误;
C.有误,结合第⑤段“让我们能够暂时逃离纷繁的现实”、”使善于语言思维和用右手劳
动者的疲劳得以消除”分析,“能让人们逃离纷繁的现实”,”能使善于语言思维和用左手
劳动者的疲劳完全得以消除“理解不准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文章第①段”人们平均每天有20%的时间在走神,用更为客观的APP实时追踪,结果发
现46.9%的清醒时间我们都在走神”的数字提示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聚焦在当前的事情上“,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
(3)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结合第②段'“白日梦’是一种走神现象,人的注意力脱离了当前的任务,而沉浸在自己的
思维、感受和情绪当中,因而干扰或者中断了对于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对工作效率
甚至安全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第④段"但‘白日梦’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能促进创造力。
我们的大脑非常勤劳,总是在积极地寻找着刺激或者进行思考”分析,这篇说明文首先
介绍了“白日梦'’的危害和好处,
结合第⑤段”虽然目前尚未搞清楚‘白日梦’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确切机制,但有证据显示
这种大脑活动对免疫系统起着良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白日梦’也能让大脑的左侧
从语言活动中解脱并处于休息状态,让右脑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善于语言思
维和用右手劳动者的疲劳得以消除“然后介绍影响"白日梦’'的因素。
结合第⑥段”怎样才能提高觉察、集中精神,减少‘白日梦’呢?研究表明冥想和正念可以
让人聚焦当下,练习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些平常不注意的地方”分析,最后介绍改善“白日
梦”方法。
所以运用逻辑顺序来阐释“白日梦”这一现象。
(4)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发散性的思维更容易出现灵光乍现的顿悟时刻”,其中的“顿悟”一词的意思是顿然领悟。
就是对问题的忽然理解和豁然贯通,是个体突然觉察到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就是突然
的心领神会,完全的了然于心,根本没有预兆。与前面的“灵光乍现”一词相照应。而“渐
悟”是渐次修行,心明累尽,方能达到无我正觉境界。是俗语说的“慢慢领会”一词,与“顿
悟”相对,也就是与前面的“灵光乍现”一词矛盾了。所以不能换。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基石
路遥
①青刚山的高峡深谷中,锤声、轩声混合着巨火的爆炸声,日日夜夜地喧吼着。公
路,像一条游龙,在陡峭峻险的峰仞间伸展盘奔。
②中午,我从工程指挥部出发,去红岗公社民工负责修建的十六号桥梁,检查工程
进展的情况。
③盛夏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炙着大地。我迎着一股股刺鼻的沥青味,在软颤颤的公路
上艰难地跋涉着。汗水把衣服全粘贴在身上,刺痒痒地难受。望着沟里清湛湛的流水,
真想跳下去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但是,听见前面那一片火爆爆的锤钎声,我反而走得更
快了。
④等我赶到建桥工地时,民工们已去吃午饭。河边的场地,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料石。
刚锂打过的新石茬子上,不知一些什么颗粒闪耀着银灿灿的光芒。我望了望架桥的地方:
桥基全部挖好,第一层基石已铺设一大半了。我不禁啧啧称赞:"‘老虎营'真是名不
虚传啊!”正想迈步去营指挥所,突然被一阵“叮叮啖吃”的锤钎声拉住了。我四下搜
寻,连个人影也不见,不觉纳闷:是谁连午饭都不吃,在敲打什么?
⑤我撵着传来的声音,走向一个小坡下。现在看见了:在远远的小河边,那棵乱石
缝里长出的老柳树下,一个光着上身的人正在锂打一块石头。他聚精会神,连树阴移开
了他一丈多远,都好像没有发觉似的,一股劲欢实地抡着锤儿。背上一串串的汗珠,就
像新石茬上那些颗粒一样,在闪闪发光。
试卷第6页,共15页
⑥站在离他十来步的地方---不打扰他的工作。看清了:这是一个五十开外的老头,
稍有点驼背,被太阳晒卷起一层层皮鳞,黑戴薰的,花白的头发,让汗水浸拧成一些
小绳捻。那握钎的胳膊肘上,亮晶晶的汗珠一滴一滴滚落下来,浸湿了地上一小摊石末
末,随着锤钎的起落,他面前的石头上,冒起了一股股白烟……不一会儿,他放下锤钎,
拿起铁方尺子仔细量了量那块石头,然后,又挺起腰板左顾右盼地看了一遍又一遍。那
神态呀,就像绣花姑娘端详着自己的刺绣品一样,完全陶醉在无比的甜蜜中。我的心头
一热,不由自主地走近他。老人发现了他面前出现的倒影,蓦地一回头!我不觉一怔:
在他那张皱纹密布的脸上,只有一只灼热、深邃的眼睛在忽闪,而另一只分明是受伤失
明的眼睛,深深地陷进眼眶内。他用右手抹了一把汗渍渍的脸,侧着身子问:“哪里来
的?”
⑦“工程指挥部。”
⑧“哦,小伙子,过来树下歇会儿。”他漫不经心地说完后,仍回过头去,操起锤
钎“叮叮啖吭”地敲起来。
⑨我踌躇了一下,绕过去蹲在了他的对面。啊,刹那间,我吃惊得几乎要跳起来——
老头握钎的左手,只有三个指头!那无名指和小拇指处,只有一块红粉粉的疤。三个握
轩的指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老茧,显得格外粗糙、壮实。
⑩“大伯……”我忍不住叫出声来。
⑪“什么事?”他用那只深邃的眼睛看着我。
⑫⅛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结巴地问:“这叫什么石头?这石头硬吗?”
⑬“碇石,石头硬。”
⑭“您打的这块石头是桥上哪个部位?”
⑮“基石。”他一边说,一边从旁边拿起旱烟锅,点着“哼■哆”起来。我细细地
观察了那块基石:它有两尺见方,蓝里透黑的切面上,铿刻下整齐美观的几何图案,每
一条锂纹都像墨线打过去一样笔直……谁能想到,这活路出自一个一只眼睛、八个指头
的老人手里啊!我想很快知道这个人物的一切,便问他:“大伯,您什么时候成了残废
的?”
⑯“受伤吗?早啦。”说完这句话,他又拿起锤钎“叮叮吭喋”地打了起来,一锤
子一股白烟。
⑰“喂,小同志,以后不准你说我是残废!”
⑱⅝来这是一个不爱表白自己的人,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了他的工作上。然而正
是这一点,却紧紧地攫住了我的心!
⑲我就对他说:“大伯,咱们一块回去吃午饭吧!”
⑳他抬起头来,手里还摇晃着锤钎,对我说:“我的饭一会儿有人带来,你快去吃
吧!”从那只灼热、深邃的眼睛中,我感觉到他的感情是那样真切、实在。
㉑在指挥部,我问起那个老头的情况,公社党委副书记高峰告诉我,老人叫宁国钢,
从小失去父母。他在抗日战争中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右眼,在解放战争中,左手失去了
两根指头。解放后来到大队水库工地,练成了顶呱呱的石匠。听说修备战路,第一个来
公社集合。
㉒一个月后,十六号桥梁胜利竣工了,我跟随指挥部祝贺团参加通车典礼。人群里,
我找到副书记高峰,问:“宁大伯呢?”他说:“到关键工程长流河桥梁准备基石去
了。”
㉓我伫立在大桥上,向着东方极目远眺——青山无边沿,大路望不断。一个强烈的
感想在脑海中形成:宁国钢,不正是革命大道上的长桥上,一块比钢铁还坚硬的基石吗?
而这样的革命基石,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何止千千万万!
(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描写盛夏炎热的天气,锤钎声混着爆炸声,通过环境描写,交待故事背景,为
情节发展奠定基础,铺叙了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B.本文对主人公宁国钢形象的塑造,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
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宁国钢鲜明的个性特征跃然纸上。
C.小说以第一人称角度来写对宁国钢的认识了解,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
读者的距离,同时增加故事和人物的真实性。
D.公社党委副书记高峰对宁国钢的介绍,侧面烘托了主要人物形象,是对正面描写的
有效补充和辅助,加深了“我”对宁大伯的印象。
(2)按照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花白的头发,让汗水浸拧成一些小绳捻。(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②他一边说,一边从旁边拿起旱烟锅,点着“吧瞪”起来。(请从用词的角度品析)
(3)在这篇小说构思中,题目“基石”有何含义和作用?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4)①“钢是在烈火中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
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这是尼古拉•奥斯
特洛夫斯基在解释小说《》的标题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可以阐述他的小
说中革命战士(人名)的成长过程,也可以用来理解小说《基石》中的人物形
象。
②请联系上面的名著名言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I)B
试卷第8页,共15页
(2)①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骄阳之下主人公的头发被汗水浸湿的细节,刻画
出主人公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形象。
②“吧嗒”一词是拟声词,这句话中用来描写人物抽烟的动作,既描写了声音,又描写了
动作,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视听效果。
(3)既指主人公宁国钢的工作内容,又指以宁国钢为代表的像基石一样奋战在建设祖国最
基层的无数劳动者。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运用比喻、反问修辞,赞扬了宁国钢
身残志坚、像保尔一样以钢铁般的意志和热情投身祖国建设的奉献精神,说明了普通劳
动者的奋斗与奉献是国家走向富强的牢固“基石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B.有误,“心理描写”说法有误。原文中并没有过多使用心理描写,而且为数不多的几
处“我的心头一热”“一个强烈的感想在脑海中形成”等都是“我”的心理,并非主人公宁国
钢的。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让汗水浸拧成一些小绳捻”运用比喻修辞,把“头发”比喻成“小绳捻”,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骄阳之下主人公的头发被汗水浸湿的样子,表现了宁国钢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形
象。
②“他一边说,一边从旁边拿起旱烟锅,点着'吧嗒'起来”这句话中用来描写人物抽烟的
动作,既描写了声音,又描写了动作。“吧嗒''一词本是拟声词,这里描摹了他抽旱烟锅
的声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视听效果。
(3)本题考查标题理解。
“基石”这个题目有双重含义,结合第⑥段“那握钎的胳膊肘上,亮晶晶的汗珠一滴一滴
滚落下来,浸湿了地上一小摊石末末,随着锤钎的起落,他面前的石头上,冒起了一股
股白烟……不一会儿,他放下锤钎,拿起铁方尺子仔细量了量那块石头”可知,一是指
主人公宁国钢的工作内容,结合第㉓段“宁国钢,不正是革命大道上的长桥上,一块比
钢铁还坚硬的基石吗?而这样的革命基石,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何止千千万万!”
可知,二是指以宁国钢为代表的像基石一样奋战在建设祖国最基层的无数劳动者。整篇
小说以“基石''为线索展开情节叙述和人物描写。
(4)①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填空。结合“钢是在烈火中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
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
不灰心丧气”分析,明确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
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
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②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宁国钢,不正是革命大道上的长桥上,一块比钢铁还坚硬的基
石吗”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把宁国钢比作“长桥”“基石”,加强了肯定语气,
结合“在他那张皱纹密布的脸上,只有一只灼热、深邃的眼睛在忽闪,而另一只分明是
受伤失明的眼睛,深深地陷进眼眶内”分析,宁国钢身残志坚,像保尔一样以钢铁般的
意志和热情投身祖国建设中,说明了普通劳动者的奋斗与奉献是国家走向富强的牢固
“基石”。
三、对比阅读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
舟,拥囊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目:“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口:“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②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
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缝④石五丈,不得其
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等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⑤)
注释:①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白水:白水山,一名白水岩,在今广东增城东。由
试卷第10页,共15页
于山巅有瀑布如白练,所以叫白水山。③汤池:即汤泉。④缱:系在绳子上放下去。⑤
《游白水》:此文是公元1094年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余孥一小舟
②是金陵人,容此
③其源殆可热物
④节以付过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B.湖中售得更有此人/且卷置土石
C.折处辄为潭/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D.顾影颓俗/吴广以为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写作方法,在描写湖光山色中寄托思想情感。不
同的是【甲】文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乙】文则表现了作者的的人生态度。
【答案】(1)撑:客居;使……熟透;书写、写下。
⑵C
(3)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②(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喜又怕。
(4)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远离世俗和孤独寂寞随遇而安和乐观豁达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孥:撑。
②句意为: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
③句意为: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熟:使……熟透。
④句意为: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书:书写、写下。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代词,这/判断动词,表示判断;
B.不同,副词,怎么/代词,哪里;
C.相同,副词,就;
D.不同,助词,的样子/名词,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
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①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淞,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碰,白气弥漫的样子。一,
全,都。
②溅,飞溅。喜,高兴。畏,害怕。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据此分析
《湖心亭看雪》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
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游白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
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据此分析,两文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点睛】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
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
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
一片。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
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
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
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
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
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
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
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喜又
怕。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地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
试卷第12页,共15页
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
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
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四、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偶成
朱熹(宋)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两句诗。
(2)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答案】(1)前句用拟人,后句用借喻,表达青春易逝,学问难成的道理,劝勉人们珍惜
光阴。
(2)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意思是: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
树叶就己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未觉池塘春草梦”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春草”人格
化。”阶前梧叶己秋声”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两句把想象中池塘边丛生的春草和台阶
前凋零的梧叶,构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季节变化之快,生动形象地突出
了虚度的时间过得飞快地特点,劝诫人们每一寸光阴都要好好珍惜。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
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
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未
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
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
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让人珍惜这年少光阴。
五、作文
7.作文。
一位诗人曾经这样写道:“你需要的话,可以拿走我的面包,可以拿走我的空气。
可是,别把你的微笑拿走,因为生活需要微笑。”当你失意与沮丧时,笑一笑,你会茅
塞顿开;当你遇到困难,笑一笑,你会觉得精神百倍。
请以“你笑起来真好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抒写真情实感。②文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降水排水施工方案
- 某年学期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 【大学课件】西方管理理论研究
- 加油站路面维修施工方案
- 交通预埋线管施工方案
- 《光谱激光X射线》课件
- 2024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假设测验》课件
- 2024-2024学年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中学级语文备课组高一上学期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
- 光伏发电项目管理述职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数学建模活动(1)-教学设计
- 生物人教版(2024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材料
- 公共体育民族操舞(广西科技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鱼)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 办公环境家具成品保护方案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经济法学》形考任务(记分作业)1-4参考答案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英语真题(含解析)
- 2.4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