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3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3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3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3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3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劈成块B.冰块化成水C.粮食酿成酒D.苹果榨成汁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B.氧化钙C,不锈钢D.澄清石灰水

3.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学校餐厅某天中午的食谱:馒头、红烧肉、豆浆。

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

A.炒青菜B.水煮鱼C.清炖排骨D.小米粥

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倾倒液体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6.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能使酚献溶液变红的物质是()

物质食醋橘子汁食盐水炉具清洁剂

PH247

12

A.食醋B.橘子汁C.食盐水D.炉具清洁剂

7.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的研究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镯是一种/----

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历一ɪɪ

138.9

A.偶的原子序数是57B.翎属于金属元素

C.锄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7D.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8.9g

8.我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中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B.提倡低碳出行C.禁止使用化肥D.建自然保护区

9.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的过程利用的是蒸发结晶

B.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C.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燃气灶火焰,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

D.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10.现将IO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OgA完全反应后生成4gC和8gD,

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1B.5:1C.2:1D,4:1

11.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SO2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X+

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B.X中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8

C.。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该做法可以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12.布洛芬(心3山8。2)为常用退烧镇痛药,下列有关该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

A.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属于有机物

C.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D.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

13.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都正确的选项是()

A.物质构成B.化学与安全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①天然气泄漏一一立即打开换气扇

②空气、液氧、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②海鲜防腐一一甲醛溶液浸泡

C.物质与元素之最D.物质鉴别与除杂

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镁一一加入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②鉴别羊毛织品和棉织品一一灼烧闻气味,看

燃烧后残留固体

A.AB.BC.CD.D

14.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7”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反

应条件已省略),如表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

ACuCl2CuCuO

BCO2Na2CO3CaCO3

CCaOCa(OH)2CaCl2

DFeFe2(SO4)3

Fe(OH)3

A.AB.BC.CD.D

15.将8.0gCuO粉末加入IOO.O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H2SO4中,微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向

溶液中加入W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低温烘干,得固体质量仍为wg,向固体

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加入铁粉的反应现象:既有红色固体析出,也有少量气泡产生

B.W的取值范围是w>8

C.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9.8%

D.充分反应后滤液中FeSo4的质量为15.2g

16.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下列六种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棉花

②苛性钠

③氮气

④水

⑤石墨

⑥钛合金

(1)在人体所含的物质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2)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3)可用来制肥皂的是:

(4)可用作润滑剂的是;

(5)制造硝酸的重要原料是;

(6)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ABC

却图2

(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1中甲是。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填名称)。

(3)图2中B表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形成的粒子用符号表示为。图2中的非金属元素有种。

(4)图2中A、C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不同。

(5)图2中A、C两种元素能组成二氧化硫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氢硫酸(HzS)溶液中,生成硫单质

沉淀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实际填空。

(1)炒菜用的铁锅的手柄是用(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做成的。

(2)做饭时,有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

的进风口(填写“调大”或“调小”)。

(3)医生给进食困难的患者注射葡萄糖溶液。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醐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

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写出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o

(4)农业上经常用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主要含有硫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磷在空气中燃烧;

(2)加热高铳酸钾;

(3)锌与稀硫酸反应。

20.溶液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1)汽油能够溶解油污,洗涤剂也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作用。

(2)t°C,打开某品牌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3)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2°C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3。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③tjC时,将25g甲加入到IOO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④t3°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J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g

B.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大于甲析出晶体的质量

C.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⑤某温度下,30Og溶质质量分数15%甲的不饱和溶液,使其转化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则

需加入溶质的质量为g。

21.有A、B、C、D、E、F、G、H等八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B、C是气

体单质,E、H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G是一种金属。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物质的名称:Ao

(2)写出H通入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C与D反应化学方程式:。

(4)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锌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制取氧气的实验装

置是(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制取该气体的装置是(填序号).

23.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在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展开,首钢工业遗址成

为北京冬奥会一大亮点。

(1)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两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不同,

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钢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

(2)工业上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zOs)、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请写出一

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冬奥会场馆中被混凝土严密包裹的钢筋不易生锈的原因是。

(4)向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两种物质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

液呈浅绿色,再向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无变化。根据此

现象作出了下列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填序号)。

A.滤纸上一定有银,可能有铁、镁

B.滤纸上一定有银,可能有铁,一定没有镁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镁、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2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镂、碳酸氢铉、硫酸钾、磷矿

粉四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1)步骤一: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中,观察,从外观上看与其他化肥颜

色不同;

(2)步骤二: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

(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识别出来的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

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由此可知,在使用该种化肥时,要避免与(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防肥效降低.有同学提出,最后两种化肥也可用下列

某些试剂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

A.氢氧化钢溶液B,氯化钠溶液C.硝酸钢溶液D.酚醐溶液.

25.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

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g2H22O14Zn.填空:

(1)葡萄糖酸锌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6.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了石头纸.石头纸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废弃

贝壳制得,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贝壳25g,加入200g的稀盐酸,恰好

完全反应,称得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216.2g(假设贝壳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

).请你计算:

(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木柴劈成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冰块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粮食酿成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苹果榨成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木柴劈成块、冰块化成水、

苹果榨成汁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

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不锈钢中有铁、铭、银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澄清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0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

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豆浆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

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炒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水煮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清炖排骨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小米粥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

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了解均衡营养与合理膳食的原

则、各种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引起失火,故错误;

B、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对着手心,试管倾斜,瓶口要紧挨试管口,故正确;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错误;

D、取下蒸发皿时要用生烟钳,不能直接用手,以免烫伤,故错误;

故选:Bo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0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

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答案】D

【解析】解:A、食醋的pH<7,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酰试液变色,不合题意;

B、橘子汁的PH<7,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献试液变色,不合题意;

C、食盐水的pH=7,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酷试液变色,不合题意;

D、炉具清洁剂的pH>7,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酥试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献试液变色;PH小于7

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酷变色,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酷变红色。

本题考查了常见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

的理解掌握。

7.【答案】D

【解析】解:A.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锢的原子序数是57,故正确;

B.镯字带有车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C.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偶原子

中的质子数是57,故正确;

D.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8.9,单位应为“1”,不是“g”,故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

解答。

8.【答案】C

【解析】解:A、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故A做法合理;

B、提倡低碳出行,既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又能减少二氧化碳以及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利于

保护生态环境,故B做法合理;

C、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应该科学合理施用,但不能禁止,故C做法不合理;

D、建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D做法合理;

故选:Co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加强对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风吹日晒蒸发溶剂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是蒸发结晶,

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不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而是因为铝在空气中

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

误。

C、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燃气灶火焰,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

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是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根据IogA完全反应后生成4gC和8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g:2g=5:1»

故选:B«

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

进而求出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

本考点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有关的计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

还要注意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IL【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

以CO2可用作气体肥料,故A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和12个氧原子,反应后

出现了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2个钙原子、2个硫原子和

8个氧原子存在于2X中,则X的化学式为CaSo4,所以X中金属和氧元素的质量比=40:(16×4)=5:

8,故B说法正确;

C、。2是一种单质,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C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能够消耗二氧化硫,可以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故D说法正确。

故选:Co

A、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来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来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

判断。

12.【答案】B

【解析】解:A、布洛芬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X13):(1×18):(16x2)=156:18:

32,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布洛芬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一个布洛芬分子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3):(1×18)≠13:1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o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

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布洛芬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说法正确;②只有氧气中含有氧分

子,所以空气和液氧中含有氧分子,而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说法错误,

故A不合题意;

B、①天然气具有可燃性,遇到电火花或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天然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换气扇,

以防发生爆炸,说法错误;②甲醛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鲜会影响身体健康,说

法错误,故B不合题意;

C、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而不是氧气,说法错误;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说法正确,故C不合题意;

D、①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可用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镁,说法正确;②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

气味,棉花的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烧纸的气味,所以灼烧闻气味可以鉴别,说法正确,故D符

合题意。

故选:Do

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B、根据安全知识来分析;

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及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除杂与鉴别方法来分析。

解答时要注意对题目的准确理解,解答时可以注意是否有解题的技巧,另外就是平时学习中多归

纳总结,对比和联想,这样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4.【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铜(甲)可以和活泼金属铁反应生成铜(乙);铜和氧气加热可以生成氧化铜(丙

).氧化铜(丙)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铜(乙),相互转化;氧化铜(丙)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

氯化铜(甲);可以实现;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乙);碳酸钠和氯化钙可以生成碳酸钙(丙),

但碳酸钙无法转化成碳酸钠;不可以实现;故B错误;

C、氧化钙(甲)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乙);氢氧化钙和盐酸可以生成氯化钙(丙),但氯化钙

无法转化成氢氧化钙;不可以实现;故C错误;

D、铁(甲)与硫酸或硫酸铜只能生成硫酸亚铁,不可以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能实现转化的需

要逐一进行举例验证,而不能一步转化的只要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转化不能实现即可。

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能实现的

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15.【答案】AC

【解析】解:分析CUO+H2SO4=CuSO4+出0反应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CUSO4或CUSe)4、

H2SO4,再向溶液中加入Wg铁粉,一定发生的反应为Fe+CuSO4=Cu+Fe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将滤渣洗涤、低温烘干,得固体质量仍为wg,说明还发生Fe+H2SO4=FeSCU+MT,则说明氧

化铜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CUSO4、H2SO4.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

体ag中含有铜和铁:

A.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CUSO4、H2SO4,则加入铁粉的反应

现象:既有红色固体析出,也有少量气泡产生,故A正确;

B分析CUO+H2SO4=CuSO4+H2(kFe+CuSO4=Cu+FeSO4可得如下关系,设生成铜的质量

为y

CUO〜〜CU

8064

8.0gV

808.0g

64-y

Y=6.4g

加入W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低温烘干,得固体质量仍为Wg,则W的取值范围是:

w>6.4,故B错误;

C.设8∙0gCUo与质量为X的硫酸反应

CuO+H2SO4=CuSO4+H2O

8098

8.0gX

80_810g

98=~

X=9.8g

将8.0gCuO粉末加入到IOo.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H2SO4溶液中,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CUSo-

H2SO4,则100.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大于9.8g,所以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9.8%,故C正

确;

D.15.2g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5.2gX急XIOO%=5.6g,由于a>6.4,则充分反应后滤液

中FeSo4的质量大于15.2g,故D错误;

故选:ACo

依据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原理,铁分别与硫酸铜和稀硫酸的反应原理,结合题中数据和实验现

象分析。

此题是计算型选择题,主要是利用反应物的量以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

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16.【答案】④①②⑤③⑥

【解析】解:(1)在人体所含的物质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水;

(2)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3)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可以来制肥皂;

(4)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

(5)氮气制造硝酸的重要原料;

(6)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故答案为:(I)④;

(2)①;

⑶②;

⑷⑤;

⑸③;

(6)⑥。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己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己有的知识进行。

+

17.【答案】原子氯化钠失去Na2质子数SO2+2H2S=3S!+2H2O

【解析】解:(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得失电子会形成离子,分子是由

原子构成的,即甲是原子;故答案为:原子;

(2)铜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

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氯化钠;

(3)根据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1个,故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

外层的一个电子,而形成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其符号为Na+,图2所示三种元素分别为

氧、钠、硫,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氧元素与硫元素,故答案为:失去;Na+;2;

(4)A、C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质子数;

(5)二氧化硫气体能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S=3SX

+2H2O,故答案为:S02+2H2S=3SI+2H20O

(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3)根据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的情况、元素的分类来分析;

(4)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Ca0H+H

18.【答案】热固性调大C6H12O6+6O2≡6H2O+6C02()2^SO4=CaSO4+2H2O

【解析】解:(1)炒菜用的铁锅的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

(2)氧气不充足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所以此时应将灶具或炉

具的进风口调大;

(3)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和氧气反应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1206+

5

6O2=6H2O+6CO2

(4)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中和土壤的酸性(主要含有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微:Ca(OH)2+

H2SO4=CaSO4+2H20O

故答案为:(1)热固性;

(2)调大;

5

(3)C6H1206+602=6H2O+6CO2

(4)Ca(OH)2+H2SO4=CaSO4+2H20o

(1)根据炒菜用的铁锅的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进行解答;

(2)根据氧气不充足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进行解答;

(3)根据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和氧气反应二氧化碳和水进行解答:

(4)根据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中和土壤的酸性(主要含有硫酸)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9.【答案】4P+502鳖2P2O52KMnO4=K2MnO4+MnO2+O2TZn+H2SO4=ZnSO4+H2T

【解析】解:(1)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高锦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镭酸钾、二氧化锦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T«

(3)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To

故答案为:

点燃

5

(1)4P+5O2=2P2O5

(2)2KMnO4=K2MnO4+MnO2+O2T:

(3)Zn+H2SO4=ZnSO4+H2T»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

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

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0.【答案】乳化大气压强相等甲>乙>丙1:6B40

【解析】解:(1)洗涤剂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所以汽油能够溶解油污,洗涤剂也可以除去油污,

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2)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强,t℃,打开某品牌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大气压强有关;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C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3°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③ti。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25g甲加入到IOO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

溶液的质量比是20g:120g=1:6;

④A、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错误;

B、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大于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故正确;

C、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正确;

故选:BC;

⑤某温度下,30Og溶质质量分数15%的甲不饱和溶液,使其转化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则需加

入溶质的质量为X

300gX15%+x=(300g+x)×25%

x=40g

故答案为:(1)乳化;

(2)大气压强;

(3)①相等;

②甲>乙>丙;

③1:6;

④BC;

⑤40。

(1)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强进行分析;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

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

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

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水CO2+Ca(OH)2=CaCO3I+H2O2C+02誓2CO∞+CuO=Cu+CO2

【解析】解:(I)A、B、C、D、E、F、G、H等八种物质,B、C是气体单质,E、H是组成元素相

同的无色气体,G是一种金属,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H是二氧化碳,E和F加热生成红色

固体G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一氧化碳,F是氧化铜,G是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所以A是水,B是氢气,C是氧气,氧气和D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是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所以A是水;

(2)H通入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

程式为:CO2+Ca(OH)2=CaCO3I+H2O;

(3)C与D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鳖2C0;

(4)E与F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

CuO=Cu+CC)2。

故答案为:(1)水;

(2)CO2+Ca(OH)2=CaCO3I+H2O;

点燃

(3)2C+O2=2C0;

(4)CO+CuO=Cu+CO2O

根据A、B、C、D、E、F、G、H等八种物质,B、C是气体单质,E、H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

G是一种金属,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H是二氧化碳,E和F加热生成红色固体G和二氧化

碳,所以E是一氧化碳,F是氧化铜,G是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是水,B是

氢气,C是氧气,氧气和D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是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

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铁架台;长颈漏斗;2KC1O3―2KCI+302T;A和C(或E);CaCO3+2HC1=CaCl2+

H2O+C02T;B和E

【解析】解:(1)仪器①是铁架台;仪器②是长颈漏斗.

MnOo

(2)氯酸钾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IO3―2KC1+

302T.

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C或E.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CaCe)3+2HCI=Cael2+HzO+«)2「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来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E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⑴铁架台:长颈漏斗;(2)2KClo3―MnOo2KC1+3O2T;A和C(或E);(3)CaCO3+2HCI=

CaCl2+H2O+CO2T;B和E.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氯酸钾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根据氧气的密度及水溶

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

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

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含碳量大3C0+Fe2O3萼2Fe+3CO2混凝土隔绝了空气和水BD

【解析】解:(1)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生铁含碳量比钢要高,因此两者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

同;合金的硬度大于各成分金属的硬度,因此钢比纯铁硬度大;(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