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鹰潭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江西省鹰潭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江西省鹰潭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江西省鹰潭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江西省鹰潭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西省鹰潭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字叙事是数字技术进入叙事领域的产物,是一种在线叙事,具有人机交互的性质,由制作

者、读者和计算机共同完成。目前主要有超文本小说、互动影视作品等类型。

数字时代的叙事文本已经很难用经典叙事学加以阐释和分析了。尽管数字叙事中“讲故事”

这一核心因素仍然存在,但故事的结构形式和文本的呈现方式已经改变,这对经典叙事学的基本

理论和核心概念构成了挑战。

视角是经典叙事学中的关键要素,指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直接决定作品的面

貌和风格。英国小说理论家卢伯克在《小说技巧》中提到,视角在叙事文本中处于支配地位,是

理解叙事作品的入口。而在数字叙事中,视角常常游移不定。如在超文本小说中,制作者提供了

故事的各类材料和节点链接,不同节点的链接使视角的不定性成为必然。随着读者将界面的一个

个链接打开,故事的焦点不断转移,从一个人物跳到另一个人物,从眼下事件转向另一事件,观

察角度始终处于变换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视角的承担者除人物和叙述者外,作为操作者的读者

也加入其中。

与视角相关联的叙述者也面临同样的命运。在经典叙事学中,叙述者作为叙述主体,是故事

的讲述者和组织者。而在数字叙事中,叙述者的叙述功能受到读者制约,叙述者须根据读者的指

令展开叙事进程,也就是说,叙述者需要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才能完成事件的组织和故事的进展。

如在超文本小说中,节点的设置往往造成叙述的搁置,只有通过读者的点击才能延续故事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与叙述者共同承担着叙事功能。

时间是经典叙事学的又一基本特征。尽管在常规纸质叙事文本中,叙述时间也会出现闪前、

闪回、交错的现象,或多条线索并行发展,但这些并不影响读者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读者仍然可

以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叙述中辨认出明晰的时间脉络,并获得重建的快乐。数字技术完全颠覆了这

一秩序,数字叙事呈现的是叙述时间的空间化。如在布满节点的超文本小说中,时间被割裂,呈

播散态势,情节发展主要不是依据时间而是通过链接把各种叙事片段随机组合在一起,不同的链

接纵横交错,叙述时间成为一座来回缠绕的迷宫。在互动影视作品中,时间轨迹也因读者的介入

和选择而朝不同方向发展,形成不同的故事结局。叙述时间的空间化也表现在数字叙事呈现的方

式中。如今的数字叙事主要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除文字外,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

体形式也作为文本的重要因素存在于叙事文本中。在这样一个多媒体异质共存的空间中,叙述时

间被淡化甚或被遮蔽,数字叙事从时间走向了空间。

在数字叙事中,文本没有主轴结构,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内在结构呈“块茎”分布,具有非

延续性和扩张性的特征。就文本而言,数字叙事由多个节点组成,这些节点不仅造成了叙事的间

断,而且标示了多条路径,故事由此不断分叉、延伸。这些节点之间既没有等级之分,也没有先

后顺序,因此不存在某个固定中心。读者在阅读中可以随时定位,自由选择某个瞬间作为中心,

并在操作中不断转移关注点。

简言之,数字技术进入叙事,已不仅仅是媒体变迁所出现的“换笔”,也不是跨界所造成的

某种叙事扩张,而是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根本性冲击和改造,具有某种革命性的意义。

(摘编自胡亚敏《数字时代的叙事学重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

A.数字叙事是一种由制作者、读者和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共同完成的在线叙事。

B.数字叙事仍是“讲故事”,但故事的结构形式和文本的呈现方式与经典叙事学不同。

C.数字叙事的文本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由图像、动画、视频、声音多种媒体形式构成。

D.数字叙事的文本是没有主轴结构的开放系统,系统中的节点既不分等级也没有先后顺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一

A.文章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从视角、叙述者、时间、结构四个方面论述数字叙事对经典叙

事学构成的挑战。

B.第三段引述卢伯克的观点,意在强调视角是经典叙事学中的关键要素,对于写作和理解叙

事作品非常重要。

C.第五段列举超文本小说和互动影视作品的例子,具体论证了数字叙事具有叙述时间空间化

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数字叙事的时间和结构时,采用相同的论证思路,先与经典叙事学比较,然后

分析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一

A.在数字叙事中,叙事的视角、进程等均受到读者指令的影响,这让作为操作者的读者处在

了数字叙事的主导地位。

B.在阅读经典叙事作品时,读者因梳理交错的叙述时间而参与到叙事中,从而改变叙事方向,

获得重建作品的快乐。

C.数字叙事的文本内在结构呈“块茎”分布,不存在某个固定中心,这意味着超文本小说比

传统小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D.数字叙事是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革命性改造,不能把它理解为媒体变迁出现的“换笔”和

跨界造成的叙事扩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亦面临生境退化、物种减少、外来物种入侵、

遗传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这对国家生物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在生物安全法的调整范围中,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原本不存在的某些物种,经人类有意或者无意引入后,在自

然条件下建立种群并对本地性质相异的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现象。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产生极大威胁,对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和国民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

响。据统计,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农林牧渔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工作。自2003年起,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先

后公布了4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陆续就紫茎泽兰、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等71

种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入侵危害以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分析。

尽管如此,我国目前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仍不容乐观。

在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方面,我国与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和监督有关的法律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环

境保护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种子法、畜牧法等。在行政法规层面,我国目前

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

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这些行政法

规主要基于检验检疫制度来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监管。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些与外来物种入侵

相关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依托于这些立法,我国目前实施的外来物种入侵专门制度主要包括检验检疫制度、名录制度、引

种许可制度等。其中,检验检疫制度要求,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

料,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目前涉及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名录包括进境植物检

疫禁止进境物名录,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

《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也对进口水产苗种的种类实行名录分类管理,I类为禁止进口名录,∏类

和HI类为限制进口名录。引种许可制度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引进许可和水产苗种引进许可

两方面。这些制度在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目前与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相关的立法大多并非以外来物种入侵防治为直接目的,存在目的偏离、

调整范围不完整、监管体制不顺畅、监管制度不健全、法律责任缺失等问题,都对外来物种入侵

管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此情形下,健全和完善外来物种防治和监管机制成为迫切之需。

为有效控制和清除外来入侵物种,还应事先对可预见的紧急状况和应急措施进行充分考虑,制定

周密的,应急预案。唯有如此,方可形成健全的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法律体系。

(摘编自于文轩《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物多样性》)

材料二:

目前,我国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法规很多。“从这些法律法规有关防

范外来物种入侵的具体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通过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安全的具体行动体现对生

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法研究所

所长周训芳列举说,首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出口口岸把好关,严格禁止不允许入境的物

种入境,对允许入境的物种要确保物种本身安全、健康,不携带动植物病虫害,能够适合我国农

业、林业生产的需要;其次,建立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对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杂草、

鼠害的监测、预警、防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和植物病虫害的快速扑灭机制,通过严格的动植物

防疫检疫措施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确保国家生物安全;最后,对危

险性有害生物采取措施除治,对违反规定生产经营的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予以封存、没收、销毁

和无害化处理等,确保生物多样性不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破坏。

周训芳表示,在生物安全法的实施中,还应当高度重视第八十五条第七项的“植物有害生物”对

生物多样性和国家生物安全的危害。他建议,在严格依法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乡土树种、

天然林、天然草原的同时,加强外来物种入境检疫管理,加强农业、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除治,

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将外来的植物病、虫、杂草及时列为植物检

疫对象,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禁止其传播蔓延,对已传入并发生的检疫对象尽快予以封锁、铲除。

(摘编自李卓谦《生物安全法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我国来说,生境退化、物种减少等问题令人困扰,生物安全依然

存在严峻挑战。

B.我国通过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并制定与物种入侵相关部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对外

来物种的入侵。

C.一些能够适合我国农业、林业生产需要的外来物种,在确保物种本身的安全、健康且不携

带动植物病虫害后,允许入境。

D.长期以来,我国极重视外来物种的入侵防治工作,重视经验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制止了外

来物种的入侵。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等问题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外来物种的入侵已造成了我国在农林

牧渔业等方面百亿元的损失。

B.根据我国检验检疫制度的要求,对于急需输入的动物、植物或它们的种子等,可以边运输

边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

C.面对外来生物入侵,只要高度重视“植物有害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和国家生物安全的危害

就能控制其入侵。

D.我国在外来物种入侵管理方面不太完善,跟我国目前与之相关的立法并非以外来物种入侵

防治为直接目的有一定关系。

6.面对外来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为做好防范,你有何合理的建议?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凉之地

蒋子龙

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去的咽喉。其形如一

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以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就能控制中原。

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内当陇口,屏障三

秦,拥卫畿辅。

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就据此西伐大夏;而秦穆公则伐西戎,开地千里。汉武帝时能够喊出“犯

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凉长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战神”。左

宗棠为解决由陕甘民变引发的西北乱局,进驻平凉,在此地控制局面,策应各方,后受命从平凉

出发收复新疆,立下不世之功。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平凉的静宁仍是长征领袖的驻地。

1936年,静宁的界石铺成为“红军会师的中心基点”,当年10月8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始纵横穿插。到今天,“平凉长剑”还在守护着国家

领空乃至太空……

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从平凉境内采

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

动的痕迹。

平凉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其中尤以两株古槐最为珍奇。一株生长在关河村,巍巍然一树擎天,

气象非凡。三千多年来吟风啸雨,铁皮棱锋,全无破损,通身上下竟没有一个枯枝,体现了极其

强盛的生命力。经国家林业局的专家测定,它的树龄已有3200余年,是国内现有的槐树之最,被

奉为“华夏古槐王”。古槐王的树干、树枝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树、五贝子、玉米、小麦等十

来种植物,都还长得很不错,也是一大奇观。过去这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由于人们相信老

树通神,古槐王理所当然地成了神树。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朝拜的人不计其数,大树下永远摆着各

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栅栏上还挂满了大红绸缎,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氛围。距离古槐王一千米左

右,另有一株已有3000多年树龄的老槐树,它的一多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树干却依然高高挺立,

枝叶翠绿,生机老道,堪称“活的文物”,仍旧顽强地述说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

古凉州横跨关山,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被称为“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南北绵

延240千米,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33千米处的山巅林海之中,兀自出现一片山顶湖泊,海拔

2860米,湖面约50亩,状若卧蚕。湖水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四周青黛环拱,

草木蓊郁。这就是名声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乃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

地,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

《帝王世纪》载:“太嗥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

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茵的雷泽湖畔

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12年后,她在成纪生下

了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起点,记录了

中华民族创始的童年。

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出当初的恢宏和雄峻。

它标志着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核,也

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历史逻辑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伏羲画卦和黄帝问道,

竟都发生在平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平凉城西15千米,便是“道源圣地”岭恫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秀岭奇峰,峻极于天,林木葱

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4700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

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即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途跋涉登岭恫。这是

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也就是今

人所熟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处获受自然之经,求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开创

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

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嵯耐、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在关山另一条支脉

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北斗

七星的斗柄登临岭响山,朝圣访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身治国的玄妙法门。

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相李斯在蛇帽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

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蟀帽,想从“大道”这个中国本

源文化的母体中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典:伏羲八卦

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的阐发;《黄帝内

经》解读生命真相;《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葛洪在平凉静宁的云台山行医修道,并著《肘

后方》。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

“基因密码”呢?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有对平凉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今天的叙写,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

了平凉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影响。

B.平凉之地是中国古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古树的生命力旺盛且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这印证

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C.文章写道古凉州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并引人华胥履巨人脚印生伏羲的神

话传说,为这个圣地增添了浪漫色彩。

D.屠呦呦从《肘后方》中得到启发,提炼出“青蒿素”这一事例,既写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

取营养,更写屠呦呦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

8.请简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妙处。

9.有人评价蒋子龙的散文“不局限于自然的书写,而彰显历史文化感”。请简要分析本文是

如何彰显平凉的历史文化感的。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

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曰:“儿忽

之耶?”对日:“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日:

“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日:“孙有君人之识矣。”

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谐世子会朝廷

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

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日:“几杀吾子。”成祖践昨,以北平为北京,仍

命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使,辄遣振恤,

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

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日“绳

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四。癸酉,诏有司:“条陈政令之不便

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钦安殿,年四十有八。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

事0然中递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日:“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

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

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牛隆哉。

(选自《明史•本纪》,有删改)

文本二:

诏免山东、淮安、徐州夏税之半。停罢一切官买物料。时有至自南京者,言徐、淮、山东民多乏

食,而有司催科方急。上问蹇义,义对亦同。上命杨士奇草诏蠲恤。士奇言:“不可不令户部、

工部与闻。”上曰:“姑徐之,教民如拯溺,不可须臾缓。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因命

中官给笔札,士奇就西角门草诏。上览毕,即遣使筑行,顾士奇曰:“卿今可语部臣,朕悉免之

矣。”左右或言宜有分别,庶不滥恩。上日:“恤民宁过厚。为天下主,可与民较铢耶!”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谐世

子/

B.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潜世

子/

C.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潸世

子/

D.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谱世

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遣使赍行”的“赍”与《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的“赍”字意义不同。

B.“用印密封以闻”的“闻”,与《陈情表》“臣具以表闻”的“闻”字意义相同。

C.“顾小过不足渎天德”的“顾”,与《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的“顾”字意义相同。

D.“岂不与文、景比隆哉”的“比”,与《子路、曾皙、冉有一、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

的“比”字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幼年时端重沉静,勤奋好学,跟从儒臣讲经论史。他回答太祖问题,得到太祖赞赏。

B.黄俨、高燧等人暗中谋划夺取嫡长子之位,想要陷害世子,成祖差点因为谗言杀了世子。

C.靖难之师兴起时,仁宗以世子身份居守北京,保全了城市。在位时,政绩优异,不胜枚举。

D.仁宗赐予蹇义等人“绳愆纠缪”银章,以便仁宗可以及时发现大臣过失,直接处置问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条陈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

②恤民宁过厚。为天下主,可与民较铢耶!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歌子

苏轼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登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注】①化世:治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②鬓牙:乖忤违背。③骑鲸公子:指李白,

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水中捉月。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妙用叠词“其荐”“萧萧”,音韵和谐优美,表现出时令变化和两鬓状态。

B.“寓身”句中词人以“尘沙”自喻,与《赤壁赋》中“渺沧海之一粟”营造的意境相似。

C.词人认为方士求仙、渔人泛舟虽清静恬淡,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

D.本词属于小令,语言晓畅,虽有用典,但并不艰涩,且用韵工巧,使全词格律整齐。

15.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中。李白《蜀道难》

中“"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难,苏轼《赤壁赋》中““句则用星

宿给月亮定位。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以寄之》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战争场面激烈义军所

向披靡的句子是“,

(3)“花好月圆”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福,诗人常同时借“花”“月”意象抒怀,如诗句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一一荀子《劝学》

材料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

国科学院瞄准科技前沿,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

学、干细胞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立德中学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征集五四青年节活动的

主题语,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

阐述你的思考与推荐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央视网联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类节目《你好生活》第三季于

近日收官。这档节目是一个主要面向年轻观众、突出青春视角、营造出一种难得的历史纵深感并

搭建起青年与历史对话桥梁的节目。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第四期节目《泉源》。主持人和嘉宾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梧桐山,沿着红军

曾经走过的路去寻找泉水源头。一行人一边艰难地行进,一边讲述着四渡赤水的故事,感慨长征

路上的①。这次“饮水思源”之旅让观众再次感叹美好生活从来不是②的,而是

无数革命先辈③,用鲜血和生命蹿平了崎岖换来的,就像我们喝到清凉的泉,别忘记,它

一定有"源"。不是简单呈现琐碎的日常的《你好生活》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细致入微的生活

片段,将宏大的时代命题娓娓道来。为民小学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是脱贫攻坚的生动答卷;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输城区的北京怀柔山村,是乡村振兴的名片;散落在稻田间的一座座民宿,是

生态优化孕育出的金果银果……正是时代发展,成就了当下的好生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良好的柔韧性能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度,改善肌肉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的功能;避免关节

僵硬,维持良好的体态;减少在激烈运动中的肌肉疼痛,提高身体活动效率。良好的柔韧性还能

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身体“软”的人能更自如地完成起身和弯腰等动作。这让很多人喜欢

起了拉伸运动,希望借此能把身体拉“软”。

一般而言,①:静态拉伸、动态拉伸、收缩一一放松拉伸以及同伴辅助拉伸。其中静

态拉伸最能增强柔韧性。具体方式是将关节拉伸到不能继续伸展的位置,②。坚持时间越

长,柔韧性就会提高得越快。动态拉伸最适合作为运动之前的热身,通过做一系列特定动作来活

动相应的关节和肌肉,以达到预热身体的目的。

需要提醒的是,进行静态拉伸时,要保证拉伸的强度是适宜的。通常拉伸时不应感到疼痛感

觉,有不适的轻微感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明显的疼痛,继续拉伸极易获得不良后果。某些拉伸,

特别是颈部拉伸,可能会影响大脑供应血液和氧气的血管,当拉伸时出现头晕等症状,③,

并避免再做类似的拉伸动作,不然就可能得不偿失了。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0个字。

21.请写出两个带有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的部分内容。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

改变原意。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CXDNC

【解析】(DC.“由图像、动画、视频、声音多种媒体形式构成”错误,原文”如今的数字叙

事主要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除文字外,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形式也作为文本的

重要因素存在于叙事文本中”,表明还包括“文字”。

故选:Co

(2)D.”采用相同的论证思路,先与经典叙事学比较”错误,第五段论证数字叙事的时间,由

“尽管在常规纸质叙事文本中……数字技术完全颠覆了这一秩序”可知,此处先与经典叙事学进

行比较,然后分析论证;第六段是论证叙事结构,是直接对数字叙事结构进行分析论证,并没有

和经典叙事学进行比较,所以并不相同。

故选:D。

(3)A.“这让作为操作者的读者处在了数字叙事的主导地位”错误,文中说的是“视角的承担

者除人物和叙述者外,作为操作者的读者也加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与叙述者共同承担

着叙事功能”。

B.“参与到叙事中,从而改变叙事方向”错误,文中说的是''但这些并不影响读者对故事情节

的把握,读者仍然可以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叙述中辨认出明晰的时间脉络,并获得重建的快乐”,

读者是从叙述中辨认时间脉络,而非“参与到叙事中”,而且“从而”强加因果。

D.“不能把它理解为媒体变迁出现的‘换笔’”错误,原文“已不仅仅是媒体变迁所出现的‘换

笔'”,是“不仅仅”。

故选:Co

答案:

(I)C

(2)D

(3)C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

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

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

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

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

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4~6.【答案】D、D、

【解析】(1)D.“从而制止了外来物种的入侵”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尽管如此,我国

目前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仍不容乐观”可知,物种入侵形势依然严峻。

故选D。

(2)A.“己造成了我国在农林牧渔业等方面百亿元的损失”说法错误,原文是“每年超过百亿

元”,并非总量。

B.“边运输边申请办理”错误。材料一原文是“检验检疫制度要求……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

检疫审批手续”。

C.“只要……就……”说法绝对。由材料二“还应当高度重视第八十五条第七项的‘植物有害生

物'对生物多样性和国家生物安全的危害”可知,高度重视只是面对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中的一个

方面。

D.正确。

故选D。

(3)结合材料一“目前与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相关的立法……存在目的偏离、调整范围不完整、监

管体制不顺畅、监管制度不健全、法律责任缺失等问题,都对外来物种入侵管理产生了不利影

响……健全和完善外来物种防治和监管机制成为迫切之需”可知,政府层面要根据外来物种入侵

的现状及时修正补充相关的条例,具体监管部门也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外来物种防治和监管机制。

结合材料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出口口岸把好关,严格禁止不允许入境的物种入境”可知,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出U口岸把好关,掐断外来物种入侵的渠道。

结合材料二“建立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对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的监测、预

警、防治”可知,建立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及时监测、预警、防治外来生物入侵。

而“这些行政法规主要基于检验检疫制度来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监管。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些

与外来物种入侵相关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一角度,从单位、个人角度来说,可知作为单

位、个人要严格遵守外来物种入侵相关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得有意或无意带外来物种回

国,守护生物安全,人人有责。

结合“对危险性有害生物采取措施除治,对违反规定生产经营的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予以封存、

没收、销毁和无害化处理等”可知,对已经进入我国的外来物种,必须及时严格检疫,尽快予以

封锁、铲除。

答案:

(1)D

(2)D

(3)①政府层面要根据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及时修正补充相关的条例,具体监管部门也要不断健

全和完善外来物种防治和监管机制。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出口口岸把好关,掐断外来物种

入侵的渠道。③建立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及时监测、预警、防治外来生物入侵。④作为单位、

个人不得有意或无意带外来物种回国,守护生物安全,人人有责。⑤对已经进入我国的外来物种,

必须及时严格检疫,尽快予以封锁、铲除。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依据选项

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说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

的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

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7~9.【答案】C、、

【解析】(1)A.“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说法错误,文章写平凉追溯历史,叙写今天,但没

有对比。

B.“这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说法错误。原文是“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

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选项缺少“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限制,表述不准确。

C.正确。

D.“更写屠呦呦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说法错误,写屠呦呦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是论证

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与前文事例并列,不存在递进关系。“是为了表现道教对平凉的影

响”说法错误,写蛇帽山,是为了表现平凉成为千古圣地。

故选C。

(2)结构上,作为文章结尾,”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表示行文的结束,具有收束全文的作

用。

内容上,文章以“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

码'?”的问句结尾,点明平凉文化植根于华夏文明,以问的形式突出平凉文化的深厚、丰富、

神秘,比一般陈述句更能表达作者对平凉文化的感佩之情。

主题上,“基因密码”一词说明平凉文化根植于华夏,又在中华文明中作用重大,从而深化了文

章主题。

(3)本题要紧扣“历史文化感”来分析。

本文融神话传说、历史题材、考古资料于一体。“春秋五霸时期”“左宗棠”“直至近代的工农

红军长征时期”彰显了历史的厚重,“从平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

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运用考古史料,“《帝王世纪》载……

这是个美妙的故事”引入神话传说,详实、丰富地写出了平凉之地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本文选材典型。文章后数四段“平凉城西15千米,便是‘道源圣地'岭恫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

脉”“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蛇帽、拜王母”“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

争相西来,一登嵯响”用了大量笔墨写“道源圣地”蛇响山,以点带面,写出了平凉的历史气息

和文化底蕴。

本文进行了纵向历史文化的挖掘。从''春秋五霸时期”写到“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

从“4700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岭帽”“后来,秦

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北斗七星的斗柄登临蛇帽山”到“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

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嵯耐”,文章从古至今对平凉之地进行了纵向挖掘,展现了平凉

历史文化的厚重,又体现出了文化传承的意义。

答案:

(1)C

(2)①以问句结尾,表现平凉文化神秘不可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感佩之情。

②收束全文,有力地突出了平凉之地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指出平凉文化植根于华夏文明,蕴藏着

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①文章融神话传说、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于一体,内容翔实,写出了平凉之地历史悠久、文

化深厚。

②文章选材典型,详写岭胴山,以点带面,通过写作为“道源圣地”的蛇恫山,表现了平凉浓厚

的历史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③文章着眼于对平凉之地纵向历史文化的挖掘,展现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代文人受其吸引而不

断到来,在增加其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又将这种文化不断进行传承。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

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结尾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章结尾,结合全文从内容、

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文本文体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

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

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

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3.【答案】D、C、D、

【解析】(1)句意:起初,郡王高煦、高燧都以聪明狡猾而得宠于明成祖。高煦又因从军有功,

宦寺黄俨等与高燧结党营私,想阴谋夺取嫡长子之位,说世子的坏话。

“以慧黠"作''有宠于"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

“党高燧”中“党”是动词,“结党”,“高燧”是其宾语,不应断开,排除A。

故选D。

(2)C.“意义相同”错。“顾小过不足渎天德”的“顾”,只是;句意:只是小过失不足以冒犯

皇上。“大行不顾细谨”的“顾”,顾及、顾虑;句意: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二者意思不

同。

故选Co

(3)D.“以便仁宗可以及时发现大臣过失,直接处置问题”错,应该是便于重臣及时发现仁宗过

失,直接进谏。

故选D。

(4)①“条陈”,分条陈述;“政令之不便民者”,定语后置;“被”,遭遇;“振”,通“赈”,

救济。译文:分条陈述不利百姓的政策法令,(把这些)上报,凡是遭遇灾情没有立即请求赈灾

的,治罪。

②“恤”,救济;“厚”,多,丰厚;“较”,计较;“锚铢”,微小利益。译文:救济百姓宁

愿多一点丰厚一点,作为天下的主人,怎么能跟百姓计较微小利益呢?

答案:

(1)D

(2)C

(3)D

(4)①分条陈述不利百姓的政策法令,(把这些)上报,凡是遭遇灾情没有立即请求赈灾的,治

罪。

②救济百姓宁愿多一点丰厚一点,作为天下的主人,怎么能跟百姓计较微小利益呢?

参考译文:

文本一:

仁宗皇帝,名叫朱高炽,明成祖的长子。年幼的时候端庄稳重沉静,喜欢学习,跟从儒臣研究

讨论不停。洪武二十八年,被册封为燕世子。太祖曾命令他同其他世子分别批阅臣僚呈报的文书,

只有他专取切中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有的有文字错误就不奏述。太祖指着对他说道:“你疏忽

了么?”他回答道:“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的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大祖又曾经问他道:

“尧、汤的时候发生水旱之灾,百姓依仗什么?”回答道:“依仗圣人有体恤百姓的政治。”太

祖高兴地说道:“孙儿有作人君的见识啊。”

起初,郡王高煦、高燧都因聪明狡猾而得宠于明成祖。高煦又因为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跟高

燧结党营私,想要阴谋夺取嫡长子之位,说世子的坏话。恰逢朝廷赐给世子诏书,想要离间父子

二人,世子不启缄,驰马上报。可是,黄俨已先告诉成祖说道:“世子跟朝廷通好,使者到了。”

不久,世子派遣的使者也到了。成祖打开诏书一看,长叹一声道:“差点杀死我的儿子。”成祖

登基,把北平作为北京,仍然让世子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多次北征,让他监国,

裁决平民政事。四方水旱灾荒,往往遣使赈恤,因此名声大振。而高煦、高燧和其党徒时时找机

会讲坏话。有人直问太子道:“知道有讲坏话的人么?”朱高炽回答道:“不知道,我只知尽自

己的职责而已。”永乐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为皇长子,事情暴露以后被诛灭,高燧因为得太子

解救而幸免。

永乐二十二年他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戊戌这一天赐吏部尚书蹇义和杨士奇、杨荣、金幼孜

银章各一枚,叫“绳愆纠缪”,让他们同心协力参与重要事务,凡是有阙失应当说明的,都用此

印密封上报。癸酉日,下诏有关官吏:“分条陈述不利百姓的政策法令,上报,凡是遭遇灾情没

有立即请求赈灾的,治罪。”辛巳,在钦安殿驾崩,享年四十八。

赞辞说:“当靖难的军队兴起的时候,仁宗凭世子的身份居守,保全了城市,帮助了军队。这

以后成祖登基,年年出兵北征,仁宗在东宫监国,朝中没有什么废事。但是中途遭祸,屡次濒于

危险边缘,但是最终因诚心而得到天下。他友好地告诉人们道:“我只知尽到自己的职责而己,

不知有说坏话的人。”真可为万世子民效法。在位一年,使用人才实行政治,美善之的地方写也

写不完。如果上天延长他的寿命,让他恩惠润泽天下百姓得以休养,他仁德教化的盛大,岂不是

能够与汉文帝、汉景帝一样伟大吗。”

文本二:

皇帝下令免除山东、淮安、徐州的夏税的一半。停止一切官方购买物料的行为。当时有从南京

来的人,说徐州、淮安、山东的百姓大多缺乏食物,可有关官员催收租税正急。皇帝问蹇义,赛

义的回答与那个人一样。皇帝令杨士奇拟诏书免除赋役,赈济饥贫。杨上奇说道:“不能不让户

部、工部知道。”皇帝说道:“暂且推迟这件事,救百姓就像救落水的人,不能片刻延缓。有关

官员考虑国家的资财不足,一定放着不能决断。”于是命令中官给笔和纸,杨士奇就在西角门拟

诏书。皇帝看完,马上派遣使者带钱财上路,回头对杨士奇说道:“您现在可以告诉户部、工部

的大臣,我全都免除了。”皇帝身边有人说应该有所区别,或许可以避免滥施恩惠。皇帝说道:

“救济百姓宁愿多一点丰厚一点,作为天下的主人,怎么能跟百姓计较微小的利益呢?”

(I)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

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

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

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

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

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4~15.【答案】C、

【解析】(I)C.“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理解有误,词中并未将方士求仙、渔人

泛舟与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进行比较;两种生活实则一脉相承,都是词人超脱旷达的精神体现。

故选Co

(2)首先分析一二句:“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意思是渐渐地中秋已经过完,自己也已是两

鬓斑白。作者在中秋佳节这个时间节点,发现自己两鬓斑白了,反映自己老了,借此感叹青春不

再,年华易逝。《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也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表达,写自己如同

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抒发了时光易逝、光阴虚掷、年华老去的感叹。

其次分析第三句:“寓身化世一尘沙”中“一沙尘”是比喻修辞,词人以“尘沙”自喻,说自己

就像政治清明有德化的时代中的一粒沙子,渺小而又微不足道,抒发了对自己壮志难酬、平庸无

能、功业无成的自嘲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等句子,词人着力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过早苍老的自己,

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也抒发了对自己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自嘲。

最后分析“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早知身世两餐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几句,作者用

“笑”来看待潮来潮去,即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伴骑鲸公子、赋雄夸”表达

了希望与李白相伴,写下豪迈诗篇的愿望,抒发了词人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之情。《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结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认为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

万古的明月,也体现了词人看透世俗、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

答案:

(DC

(2)①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本词说渐渐地中秋又过,自己已是两鬓花白,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早生华发”一样,都表达了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

②功业未就、平庸无为的自嘲。本词说自己为清明时代中的一粒沙尘,有感叹个人渺小,才华无

法施展之意;《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与年少得志、意气风发的英雄人物对比,突出了对功

业未就、老大未成的自嘲。

③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本词说“笑看潮来潮去”,希望与李白相伴,写下豪迈诗篇;《念

奴娇•赤壁怀古》中说“人生如梦”,但以酒祭洒江月等,都体现了词人看透世俗、超脱尘世、忘

怀得失的旷达。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

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

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

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理解诗歌的方法:

(-)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

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

理解诗歌。

(-)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

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

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R)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6•【答案】【小题1]扪参历井仰胁息,徘徊于斗牛之间

【小题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小题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故答案为:

(1)扪参历井仰胁息徘徊于斗牛之间(重点字:胁)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重点字:霹、雳)

(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此夜江中月流光

花上春/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

素愁不眠/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重点字:倾)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

关名句。

《赤壁赋》名句辑录:

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通过音乐引

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侧面描写客人的洞箫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两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凝妇。

3.表现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哀叹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表达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感叹的比喻句是: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写出《赤壁赋》中苏子与客到赤壁后不久的月景的两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6.写出《赤壁赋》中描写雾气满江,天水相接的两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7.【答案】开拓格局,寻求突破

尊敬的校学生会:

您好!

对于我校五四青年节活动,我推荐的主题语为“格局•突破”。依我之见,我们青年应当开

拓格局,寻求突破,以格局夯实突破之根本,以突破培育培格局之进益。

所谓格局,即是自身的立场与观点。格局的大小,决定着青年视界的高低,知识疆域的宽窄,

突破机遇的多寡。放眼当下,我们不难看到,一些青年流连于自身封闭小世界的繁花绮柳,仅维

持与家国、世界的弱联接,不愿迈出舒适圈一步;也有一些青年置身于知识的象牙塔中,自以为

己是鳏鹏可傲视群雄,实则仍目光短浅如井底之蛙,尺泽之睨,难有突破之成就可言。

因此,我们当以格局成就突破,在格局的宽广沃野上培育出突破的芽叶。诚如荀子在《劝学》

中所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当我们在知识的不断求取

中打开更广阔的天地。突破“小我”的桎梏与“大我”同频共振,我们就能背负更充实的知识行

囊奔赴奋斗之途,在集体团结的浪潮中踊跃前进,就如袁隆平立身人民福祉之格局,成就“禾下

乘凉梦”之突破;中国航天人立身科技进步之格局,成就“环宇问天梦”之突破,遍览格局之万

象昭然,方有突破之日新月异。

实际上,突破亦能拓展格局,就仿佛共生共荣的芽叶能联缀起新一方沃土,每一次突破都意

味着认识工具的延伸与知识阶梯的跃升,将在更加开阔高远的格局中孕育出下一轮突破。中国科

学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取得一系列科研突破,拓宽了在前沿领域的立身格局,新的成果正蓄势

待发。突破所铭刻的里程碑,正是格局升华的新起点。

对于我们青年,仍需警惕的是,追求大格局并非好高鹫远,浮于虚空。有开拓格局之志,更

应有实践突破之行;有思逐风云之昂扬,更应有水滴水穿石之坚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繁华。”富于青春的我们,更应学习投身国家5G实验室的申怡凡,钻研

光子芯片的沈亦晨,在心怀家国的格局中开新局,在摘星揽月的突破中获成长。

诚如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所言,“创造总是脱离庸常的躯壳,卷入生命的旋

风,与神明同寿。”以格局成就突破,以突破拓展格局,我们青年方能在创新与奋斗的征程上千

军遏浪,万壑飞缰。

一名立德中学学生2023年2月9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

立意分析,列出儿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

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

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道题目有两则材料•材料一的意思是人之所以认

识不到自身认知的局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站位高度、视野宽度、思想深度不够。而解决这一问

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学习增强认识事物、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总是纸上谈

兵、坐而论道,不经过实践的打磨,困苦的历练,很容易脱离实际,困囿于自我认知的“黑屋”

中,就谈不上成长进步.材料二主要是围绕“科技革命”“科技创新”谈发展,强调创新的重要

性。综合两则材料,结合题目要求“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

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