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乐胜乡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乐胜乡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乐胜乡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乐胜乡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乐胜乡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乐胜乡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乐胜乡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7分)默写。

(1)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2)吟诵李白《行路难》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几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即使人生路上充满艰难险阻,也要报效祖国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借典故感叹今昔异貌,时过境迁,。

(4)李商隐《无题》中“,”两句蕴含着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道理,即对工作或事业忠诚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2.(8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高铁正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推广“高铁阅读”文化,教育专家认为厢舒适□卫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③同时,高铁上读者基群庞大,高铁作为中国的大动脉,“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升高铁的内空间生态和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⑤所以,推进和倡导“高铁阅读”对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具有重大意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车厢

②倡导

(2)第②句“□”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顿号句号

B.逗号问号

C.顿号顿号

D.分号分号

(3)给第④句的横线上补上一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而且

B.虽然但是

C.因为所以

D.不是而是

(4)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二、阅读(45分)

3.(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1)本文选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拏一小舟

②雾凇沆砀

③上下一白

④是金陵人,客此

(3)本文笔墨精练,表现力强。请分析“痕”“点”“芥”“粒”四个量词在文中的表述效果。

(4)本文写赏雪,却又写了湖心亭上饮酒的场面,意在表述什么?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中“痴”字出现两次,请说说这个字在文中的作用。

4.(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①自永乐间久不治,朝廷患之,屡遣使督责无效。后况②出郡守治此地。公既至,悉察得民隐,喟然曰:“郡久不治③为奸耳。”因焚香自祝,奏减正赋七十二万余石。或说以祸福,不顾④奸吏豪民数人,郡遂大治。初,郡多水患公讲求其利无不曲尽。自后遂无垫⑤没。

性刚明,见事必为,不计成败⑥于成。朝廷累有褒美宴劳之宠,而以苏人仰之,终不迁其官

(节选自《寓圃杂记》)

①苏:指苏州。②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③胥:古代的小官。④发:揭发。⑤垫:陷沉,淹没。⑥底:古同“抵”

(1)“或说以祸福”中的“说”的意思是。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郡多水患公讲求其利无不曲尽。

(3)况钟治理苏州期间,他做了哪些事情,从而让苏州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5.(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花糕香淡如菊

①小时候我的家在江津乡下,家的背后,是一大片长在贫瘠山石地上的槐树林。

②这槐树一到四月,就齐齐地开出雪白的成串的花来。那成片的开了花的槐林,远远望去,雪掩盖不住冬麦的绿,在一片雪白里伸出些绿意,又晶莹了雪的白,翠白翠白的

③因为土地贫瘠,这里的槐树并不高大,只有偶尔土壤深厚的地方,但并不粗壮的槐树,其他的,附近的娃们都要跑到这片槐树林来玩。他们会摘了槐花,放进嘴里,是孩子们解馋的天然滋味。整个花期,小孩儿们就像鸟儿,不知疲倦。

④我母亲趁槐花开时,也会选择在一个露珠还挂在叶尖或花瓣上的清晨,去采摘一些槐花来浸在水缸里。然后把头天磨好的发酵完备的糊状米浆从瓦缸里舀出来,一小朵一小朵地摘下来,和放进蒸笼的米浆搅匀,用刀轧细,放在碗里备用。

⑤我则在灶前添柴生火,开始蒸槐花糕。等到锅里的水沸腾,大气上了蒸笼,从鼻子里进入身体,在肚子里打转,害得自己不断地吞咽,越吞咽,仿佛人就是口水做成的,不小心

⑥那香气随风,还传了开去,只一小会儿,就挤满了邻家的小孩儿。他们也不客气,对我母亲嚷道:“婶婶,我要吃块你们家的槐花糕哦”

⑦我母亲笑着说:“都有都有,你们都能吃上婶婶的槐花糕。”孩子们见我母亲答应了,都极高兴。然后就围在我的旁边,我能听到他们像我一样吞口水的声音。

⑧第一笼槐花糕蒸熟的时候,母亲迅速倒出已熟的槐花糕在洗干净的筲箕里,然后撒上先前切细备用的槐花,一下就粘在了糕上,使得糕翠翠白白的,用刀将槐花糕切成方形的块状,每个孩子给一块滚烫的槐花糕。糕分完毕

⑨蒸熟的槐花糕要趁热吃。滚烫滚烫的时候,一口咬下去,软糯在嘴里,唾液又使得糕在嘴里更加软滑细嫩。因为烫,舌头就不停地翻转糕。翻转中,一个的香先充溢着口腔,一个则像细微的泉水,让滋味不断地绵长,但又不浓烈。等温度降下来,那酸甜适度的味感和着槐花独有的淡涩,还有细细分裂出来的花香。如果实在忍不住,不经意,你甚至会怀疑舌头都被自己就着槐花糕一起吞进肚里了。

⑩当我和母亲把全部槐花糕蒸熟完毕,母亲照例会让我给邻居们每家都端上一大海碗槐花糕,给他们尝鲜。

我是极其愿意去送槐花糕的,因为当我把槐花糕送给邻居,他们总会回馈我一些诸如花生、水果糖之类的零食,说我“懂事”。每每送完槐花糕,回家的路上,满心都是欢喜和满足。

我二十岁的时候,母亲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从此,我再没吃过槐花糕。

只是年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去她的坟前祭拜。我们去她墓地的时候,我都会绕道去老家背后的槐树林里

母亲就是槐花。

她虽然只是静静地在世间上短暂开放了一段时间,却一直淡淡又悠长地,在我们心中圣洁地开。

我想,在另一个世界里,母亲的邻居们一定喜欢她的槐花糕。

(1)阅读全文,按要求将母亲蒸槐花糕的过程补充完整。

清晨采摘槐花→①→花朵轧细备用→②→③→切槐花糕分享

(2)第②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通读全文,简要分析标题“槐花糕香淡如菊”的妙处。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6.(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半”的智慧

①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们都喜欢圆满,把它当作最好的结局。可不是吗?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空中,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

②然而,圆满固然美好,“半”也有其独特之美。

③你一定懂得“否极泰来”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满则溢,就是残败零落之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

④半,让人体味含蓄之美。国画大师齐白石说:“画在半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深刻地道出了绘画之道一妙在“半”似“半”不似,不能太似,话也不能说得太直露,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韵味,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含蓄之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另一半却深藏不露。透过诗意的一半,读者把另一半品味出来了,多含蓄,多美妙。这种含蓄和美妙就在半虚半实之间,去联想,去体验。一旦悟出其精妙,在你心里演绎出妙不可言的画面,这样的艺术欣赏,多么富有情趣!相反,那些把话说得满满当当的,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

⑤半,让人领略缺憾之美。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没有一点瑕疵。你也许会为它完美而惊叹,可惊叹过后,你却没有一点思索、玩味的余地。但是,你就会好奇的鉴赏,把那些纹路与诸多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总是向往完美的人生,殊不知,一丝缺憾,你才有奋斗的动力,苦乐各一半,得失各一半,交织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折射出人生的五彩缤纷。

⑥半,让人体会谦逊之美。“满招损,谦受益”,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而要看到自己方方面面的“半”,这样才能不断成就人生的拥有谦逊品质的人,不炫耀美丽的色彩,不卖弄馥郁的芬芳,深谙“半”的艺术,达到了“半”的修养

⑦“半”美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虚出另一半的做法,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他们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的智慧,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⑥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道理,掌握“半”的艺术。达到“半”的修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下面的材料作为第④⑤⑥⑦段哪一段的论据最合适?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齐白石水墨画的经典之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

7.(2分)下列关于《水浒传》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他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B.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

C.《水浒传》是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D.“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传》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卢俊义。

8.(3分)《水浒传》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之士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与个性。李逵、鲁智深的共性是什么?再结合反对招安的表现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李逵更是睁圆怪眼,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多是奸邪,蒙蔽圣聪,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9.(10分)国庆节期间,许多同学选择同家人一起旅游的方式度过假期。无论是长城、故宫,还是祥云、水墨,都凝聚着诗意的东方文化之雅,使人见之忘俗。同学们在领略了大好河山的同时,学校开展了以“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大美国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阅读下面的语段,概括“国潮热”产生的原因。

曾几何时,年轻一代受欧美潮、日韩风影响不小。如今,新生代群体放下对国外品牌的盲目崇拜,喜爱“国风”。“国潮热”的背后是文化自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国潮”产品走红,国产动漫爆火,“老字号”纷纷推陈出新……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消费时尚。因为经济高速发展,开始追求文化需求。

(3)有外国友人来学校参加本次活动,想与你交流中国国粹——京剧。你会如何向他介绍?(不少于50字)

10.(50分)作文。

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汪国真

请以“我为自己着色”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有创意地表述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11.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

我们到河边去仔细看游鱼,凡是水流较急的地方,鱼口都面对流向,只有如此才可以保持身体平衡;也只有如此,倘若它们掉转方向,放弃努力,昏沉沉地被冲到浅滩上,因此丧命。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述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乐胜乡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析:

(1)千里共婵娟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注意“溪”的书写)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蜡”的书写)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1)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厢”读作“xiāng”;“倡”读作“chàng”。

(2)本题考查标点。“舒适”“卫生”两组词语是并列关系,所以第一个“□”处用顿号;第二个“□”处是一句完整的话,用句号。

故选:A.。

(3)本题考查关联词。“能提升高铁的内空间生态和服务水平”与“有利于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是递进关系,所以用递进的关联词。

A.表递进。

B.表转折。

C.表因果。

D.表并列。

故选:A。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第⑤句语序不当,改为:所以,倡导和推进“高铁阅读”对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具有重大意义。

解析:

(1)①xiāng②chàng

(2)A

(3)A

(4)所以,倡导和推进“高铁阅读”对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具有重大意义。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二、阅读(45分)

3.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的学习中要多注意与有关的生平。《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是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

②句意: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沆:白汽弥漫的样子。

③句意:白茫茫一片。一:全,都。

④句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痕”“点”“芥”“粒”等量词,写出视线的移动,使人觉得天造地设,丝毫也撼动它不得,却又不止于写景,不难感受到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4)本题考查分析文中有关情节的作用。“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这么晚的大雪天,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

(5)本题考查主旨情感。借舟子之口;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把一个“痴”字写透,并非减损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大惑不解之状,如见其人,也正是的得意处和感慨处,余味无穷,来展示他钟情山水。

解析:

(1)陶庵梦忆张岱

(2)①撑(船);②白汽弥漫的样子,都;④客居。

(3)这几个量词在运用中逐渐变小,写出了因视线的移动而产生的景物变化。

(4)巧遇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的人,表述了幸逢知己的喜悦之情。

(5)借舟子之口点出“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舟子的俗人之见,孤芳自赏的情怀。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4.参考译文:

苏州自永乐年间起长期处于无人治理状态,朝廷担心这种情况,屡次派遣使者去督察都没有效果。后来况钟作为郡守治理这地方。况钟到了以后,对百姓的隐情观察得完全清楚,感慨地说:“苏州郡长久无人治理,问题出在赋税繁重、百姓贫困: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狼狈为奸罢了。”于是烧香自祝,并奏请减少主要的赋税七十二万多石。有人用(这么做)会带来的灾祸来劝说他,况钟并不顾忌,最终(为百姓)所请求的都得到批准。其次,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和不守法度、凌压百姓的人数人,苏州郡于是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当初,苏州多水灾,况钟重视它带给百姓的利益,没有不竭尽全力。从此以后这里就不再被淹没了。

况钟为人处事严明,看到事情一定去做,不计较成败,但最终都能成功。朝廷多次有嘉奖赞美、设宴慰劳的恩宠,但是因为苏州百姓人敬仰他,始终不升迁他的官职,况钟也不会因此感到厌倦。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或说以祸福:有人用(这么做)会带来的灾祸来劝说他。说,劝说。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苏州多水灾,没有不竭尽全力。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因焚香自祝,他做的第一件事事为减少赋税,郡遂大治”可知;从“初。自后遂无垫没”可知。

解析:

(1)劝说

(2)郡多水患/公讲求其利/无不曲尽。

(3)减少赋税;揭发坏人坏事。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5.本文记叙了母亲蒸槐花糕的过程:清晨采摘槐花,槐花米浆搅匀;花朵轧细备用;生柴火蒸槐花;槐花糕撒槐花;切槐花糕分享。表现了母亲是一位勤劳、能干、善良,抒发了对母亲、对儿时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再将浸泡了的成串的槐花,和放进蒸笼的米浆搅匀,用刀轧细,①概括为:槐花米浆搅匀,开始蒸槐花糕”。结合“第一笼槐花糕蒸熟的时候,然后撒上先前切细备用的槐花”③概括为:槐花糕撒槐花。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那成片的开了花的槐林,就像南方冬日雪后阳光下的麦地,在一片雪白里;这绿意,翠白翠白的”,描写槐花开花的美景,为后文母亲做槐花糕作铺垫。

(3)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标题中“香淡”一词、对儿时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平淡中蕴含温馨和诗意。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母亲蒸槐花糕的过程;结合“我母亲笑着说:‘都有都有,都极高兴”“当我和母亲把全部槐花糕蒸熟完毕,给他们尝鲜”、热情。

解析:

(1)①槐花米浆搅匀②生柴火蒸槐花③槐花糕撒槐花

(2)景物描写,描写槐花开花的美景。

(3)是线索,贯穿全文、对儿时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

(4)母亲蒸槐花糕,表现了她勤劳能干,表现了母亲心地善良。

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解析。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6.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首先,从圆满与“半”的对比中引出中心论点:圆固然美好,“半”也有其独特之美;其次,举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要说“半”的独特之美,并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半”的独特之美;最后再次总结强调并呼吁“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分析。本文围绕“半”的美来论述。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分析。画线句举了美玉的例子。结合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作用以及对文章的作用来解答。

(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文章开头就将“人们都喜欢圆满”与“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引出第二自然段中的观点,“半,让人领略缺憾之美”“半。最后总结“花开半时偏妍。

(4)本题考查句子位置分析。注意此段材料主要是讲了齐白石绘画的留白艺术。根据主要内容在文章中找出与之相应的段落即可。

解析:

(1)圆满固然美好,“半”也有其独特之美,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并将人们对其不同的鉴赏心态进行对比,让人领略缺憾之美”,‘半’也有其独特之美”。

(3)首先,从圆满与“半”的对比中引出中心论点:圆固然美好;其次,并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半”的独特之美,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4)放在第⑦段最合适。因为第⑦段是在讲“‘半’的美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他的例子也很好地印证了艺术家用留白的方式作为艺术创作上的巧妙构思。

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能够认真阅读文本,对每一段落内容理解透彻,包括每段分论点,所用的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思路。只有读懂、读透文本,熟练掌握议论文有关知识,才能准确解答问题。

7.《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列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该书讲述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逼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ABC.正确。

D.有误,“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说的是行者武松的故事。

故选:D。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通过描写一百零八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结合《水浒传》内容可知,李逵、仗义、勇猛绝伦、嫉恶如仇。但两人也有不同的个性:鲁智深是军官出身,富有正义感;李逵则憨直、粗心,极其忠于梁山事业,勇猛无比。

结合“黑旋风李逵更是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甚鸟安,把桌子踢得粉碎”可知,李逵嘴中说着反对,据此可知,处事鲁莽直率;

结合“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招安不济事,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可知,鲁智深一语道破,就像直裰染皂就洗不干净,各自散去的好,鲁智深头脑冷静,能认清现实。

解析:

共性: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踹翻桌子表现他的鲁莽直率;而鲁智深却能看到朝廷没有好人,可以看出他的冷静明理。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9.(1)本题考查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注意要贴合主题“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大美国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传统文化播神州,中华文明永流传。

(2)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由“文化自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大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会更加强烈”可概括出:文化自信,大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强烈;根据“因为经济高速发展,民众在物质需求上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文化需求”可概括出:经济高速发展,民众开始追求文化需求。

(3)本题考查推荐介绍。题干要求向外国友人介绍京剧,可以先简单介绍京剧的历史和特点,然后介绍其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还可以提供一些观看京剧的建议,并鼓励对方去学习京剧表演技巧。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解析:

(1)示例一:国之大美,吾辈共守。

示例二:传统与创新齐飞,国风共时代一色。

(2)原因一:文化自信,大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原因二:经济发展,民众开始追求文化需求。

(3)示例: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例如,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如张飞、银脸代表神妖。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10.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我为自己着色”是在倡导个人表述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审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中的“着色“意味着在个人生活中赋予自己独特且有意义的涵义、色彩和价值。因此,这篇文章可以探讨如何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并通过这种个人的着色方式来定义自己的生活。选材上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和追求个人梦想来展示如何为自己的生活着色。可以讲述实现个人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建立积极的习惯、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追求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写法上,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个人经历来开始文章,让读者对主题产生共鸣。可以探讨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自我认识的方法和策略、如何发现和塑造个人价值观及实现个人目标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并加强主题的重要性,可以提出鼓励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为自己着色“的建议和思考。

我为自己着色

化茧成蝶。

——题记

从前,像成千上万的学生一样,迷茫无助,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出不来,有幸看别人做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路边,大声叫卖。

暖洋洋的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记忆中有什么被唤醒了……“来一串冰糖葫芦

一颗颗最平常不过的小红山楂。直到有一次。

“冰糖葫芦!”路边,大声叫卖。

暖洋洋的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记忆中有什么被唤醒了……“粗糙不平的表面实在说不上好看?老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等会可就大变身了。锅里在熬糖浆,浓稠的红色液体上下翻腾,一串串虽圆滚滚的,更别说吃了。

老爷爷拿起一串山楂。再提起时。透明的红色糖浆薄薄裹在那一颗颗诱人的红果上,晶莹无比。一股糖汁的香甜升腾到了空气中,看着看着。

盘里渐渐放满了冰糖葫芦,又似串在一起的红灯笼。原以为它制作起来应该很麻烦!它可以?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