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T 275-2017 豇豆生产用种繁殖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01-T 275-2017 豇豆生产用种繁殖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01-T 275-2017 豇豆生产用种繁殖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01-T 275-2017 豇豆生产用种繁殖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01-T 275-2017 豇豆生产用种繁殖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31

DB3201

南京市地方标准

DB3201/T275—2017

豇豆生产用种繁殖技术规程

2017-11-30发布2017-12-15实施

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01/T275—2017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原种、生产用种质量要求............................................................1

3.1生产用种繁殖方法..............................................................1

3.2隔离..........................................................................1

3.3繁殖..........................................................................1

3.4去杂去劣......................................................................2

4种子贮藏..........................................................................2

5检验..............................................................................2

I

DB3201/T27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技术指标贯彻了GB7415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的有关规定,参照了GB/T3543和GB4404.2有

关规定。

本标准由南京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强、王夏、赵俊杰。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16年X月X日。

豇豆生产用种繁殖技术规程

II

DB3201/T275—2017

豇豆生产用种繁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豇豆生产用种的定义、繁殖、种子的贮藏与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豇豆生产用种繁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等

GB4404.2-2010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GB7415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3原种、生产用种质量要求

所用的原种和繁殖的生产用种应参照GB4404.2-2010粮食作物种子豆类中大豆种子的质量要求。

生产用种繁殖

3.1生产用种繁殖方法

豇豆为常规品种,属自花授粉作物,遗传性比较稳定。一般采用第三代原种繁殖生产用种。

3.2隔离

为了避免混杂,保持优良种性,繁殖田周围50米内不得种植其它品种豇豆。

3.3繁殖

3.3.1田地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与豆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的田块。

3.3.2繁殖面积

为了保持所繁品种的纯度、便于管理,繁殖田应集中连片种植;分片繁殖面积最小不应低于667m2。

3.3.3播种

按品种特性,株距25cm~30cm,行距40cm~60cm。每穴播种3粒~4粒、留2~3苗。

3.3.4田间管理

田间肥水管理高于大田生产。结荚盛期及时追施N、P、K肥,基部种荚转黄时可摘顶,并除去梢部

嫩荚,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

1

DB3201/T275—2017

3.4去杂去劣

3.4.1选择标准

以品种植物学性状为基础,去除不符合原品种特征的植株。

3.4.2去杂去劣时期和方法

分二期进行。嫩荚期,首先去除病株、弱株,再根据抗逆性强弱、荚长、荚型、荚色去杂去劣。种

荚成熟期,根据种荚长短、形状、多荚率、籽粒数等品种典型性状,去杂去劣。

3.4.3种子采收

分2~3次采收,采收标准为:豆荚干枯发黄、不易折断。采收的种荚经后熟、晾晒5天~7天后脱粒,

籽粒经烘干、分级、包装,入库贮存。

4种子贮藏

应按GB7415的要求执行。

5检验

种子生产单位应按照GB/T3543的所有部分要求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DB3201/T298—2019

羊场疫病风险评价标准(续)

风险因子判定标准得分备

条款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YON注

按免疫程序及时

按程序免疫但免

免疫,且免疫方

疫方法或剂量不未按程序免疫

16免疫操作法、剂量符合要012

符合要求

六、疫情发生史12分

一年内曾有发

本场口蹄疫是否有发病史或被检测出病未有发生且未检一年前曾有发生

17生或曾检测出024

原测出病原或曾检测出病原

病原

一年内曾有发

本场小反刍兽疫是否有发病史或被检测未有发生且未检一年前曾有发生

18生或曾检测出012

出病原测出病原或曾检测出病原

病原

一年内曾有发

本场布鲁氏菌病是否有发病史或被检测未有发生且未检一年前曾有发生

19生或曾检测出012

出病原测出病原或曾检测出病原

病原

一年内曾有发

本场其他疫病是否有发病史或被检测出未有发生且未检一年前曾有发生

20生或曾检测出012

病原测出病原或曾检测出病原

病原

一年内本地区(5公里范围内)口蹄疫、

均未发生且未检均未发生但曾检

21小反刍兽疫是否有发病史或被检测出病曾有发生012

测出病原测出相关病原

七、拓展项50分

70%-80%(不含70%以下(不含

22本场羊群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80%)70%)048

70%-80%(不含70%以下(不含

23本场羊群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036

80%)70%)

24本场口蹄疫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有阳性0--10

25本场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有阳性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