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1927~1949年)江苏考试说明1.国共政权的对峙:(1)南昌起义;(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2.解放战争:(1)内战的爆发;(2)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知识点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背景(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3.根据地斗争(1)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2)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3)反“围剿”斗争:从1930年到1933年,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前四次“围剿”。4.红军长征(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3)转折:遵义会议①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知识点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解放战争(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与内战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2)过程eq\b\lc\{(\a\vs4\al\co1(①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②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③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敌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④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依据: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3)意义eq\b\lc\{(\a\vs4\al\co1(①国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4)历史经验: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考向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史料研读]史料一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史料二1938年,毛泽东写道:“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史料三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毫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史料一信息“城市武装暴动”与“农村武装暴动”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存在着以乡村为中心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分歧。揭示出当时还没有形成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2.史料二信息“走相反的道路”即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史料三表明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内容。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红旗》(1930年5月):“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依据史料一、二,分析指出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问题上的分歧的实质。提示: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2.依据史料二、三,分析指出1927~1938年之间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怎样的选择?提示:从走俄国的路(城市中心论)到走自己的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史论归纳]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物质基础。(3)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命题分析]考法1从历史发展的曲折性角度命题。中国的革命道路,先后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共合作到武装反抗国民党,从共产国际直接领导到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的不同阶段。解题时注意总结不同阶段的经验教训。考法2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命题。从建立革命军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解题时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思考。1.(2017·江苏如东、丰县检测)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两个饼形图的变化:1927~1928年,农民占据的比例急剧增多,国民大革命运动的时间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是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1928年提出并实行,肯定了农民的力量,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是在1937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江苏宿迁模拟)“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作出于()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解析1934年,在李、博的“左”倾冒进错误的引导下,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了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批评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主席的思想主张,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会议,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B项正确。答案B考向一国共政权的对峙1.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解析根据材料地点信息“井冈山”、“三湾”、“文家市”,可以得出此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山区进军,故B项正确;A、C、D项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C、D项错误。答案B2.(2017·江苏泰州质检)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解析“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的任务,此题时间为1927年12月,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此题的时间,此题特点应该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3.(2017·江苏如皋模拟)历史地图能够将难以表达的含义转为直观的信息。观察下图,结论正确的是()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B.中国革命形势由高峰转入低潮C.中国革命中心由一个变为若干个D.中国革命时局由内战转到御侮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建立了众多农村革命根据地。这说明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故A项正确。答案A4.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D.共御外侮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解析材料中只体现了用歌唱的方式来发动民众,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活捉老蒋何应钦”,“敌人围剿定粉碎”,从中可以看出群众对红军的支持,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歌曲反映的是反围剿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内战,而非御外侮,故D项错误。答案B5.(2016·江苏扬州期中)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反映国民政府有收复东北等失地的决心B.从侧面反映当时国民政府对《马关条约》的态度C.表明国民政府要维持国家领土完整,争取抗战胜利D.国民大会是当时名义上的全国最高立法机关解析材料中中华民国领土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表现出了国民政府必复东北的决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国民政府没有将台湾归为领土一部分,说明其承认《马关条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出必复台湾,所以不能表明其维持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题干中提到“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说明国民大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6.(2017·江苏扬州模拟)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会议内容A中共一大明确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B遵义会议明确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辟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C瓦窑堡会议明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中共七大明确党的任务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解析中国二大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故A项错误;中共八七会议明确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B项错误;瓦窑堡会议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故C项错误;中共七大明确党的任务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答案D考向二解放战争7.(2012·江苏单科,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解析“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是在1947年,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C、D都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不符合时间和题意。答案A8.(2017·江苏扬州模拟)《李宗仁回忆录》记载,他于4月22日晚由杭州返回南京时,“四郊机枪之声不绝,首都已一片凄凉。平日最繁华的通衢大道,如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民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只有少数部队在作撤退的准备”。该回忆说明当时()A.太平天国军队即将攻陷南京B.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兵临城下C.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D.渡江战役中解放军迫近城郊解析从材料“《李宗仁回忆录》记载,……首都已一片凄凉……商民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只有少数部队在作撤退的准备”可以判断出渡江战役中解放军迫近城郊,故D项正确。答案D9.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材料二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依据材料一,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2)材料二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来分析;第二小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农武装割据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从红军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来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史实回答。答案(1)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力量的壮大,土地革命的开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2)国家:民主联合政府。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原因: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反动方针,不得人心;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专题总结(二)eq\x()角度一列强侵华影响下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趋势【精要归纳】近代列强侵华的过程,是攫取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剥夺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与侵略权利等主权的过程,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过程;客观上也是中国社会由闭关锁国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列强侵华的一系列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封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客观上促使中国人民逐步觉醒。【考题例证】(2017·江苏常熟模拟)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据题干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再到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予以转变,但不能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C项正确,B项错误。当时并未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并未提高,A、D两项错误。答案C角度二近代民族危机下从农民阶级的“大同理想”社会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探索【精要归纳】近代前期农民阶级进行了抗争与探索,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结果都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难以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是近代前期抗争与探索的主体阶级,资产阶级成立政党,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虽然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考题例证】(2017·江苏苏州调研)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根据材料不能推断出广告的设计和宣传者的身份,故①错误;材料时间是1911年10月和11月,而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故②错误;这种促销手段是有头脑和眼光的商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产物,故③正确;清末“新政”期间,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角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抗争与探索【精要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经历了四个变化:一是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二是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三是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四是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巨变。【考题例证】(2010·江苏单科,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铁路到处被破坏”,可知该战事是一场交通破袭战,根据“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可知该战事涉及整个华北地区,并且战果辉煌。百团大战就是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交通破袭战,由此判断A正确。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会战都是发生在山西省,分别是伏击战和大会战,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主要在江苏境内,故B、C、D不正确。答案A 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史观是近现代中国史学界的传统史观,曾一度被大家忽视,近几年随着我党大力提倡发扬革命传统,追寻“中国梦”,革命史观再次受到史学界的高度关注。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革命史观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从革命史观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共同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法可以从繁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其发展线索,但是却不能对任何历史现象都给予圆满的解释,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将其绝对化、简单化。1.革命史观下的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1927年,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3)1935年初,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底,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扭转了时局,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2.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①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诞生。②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考题例证】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坚持国民革命路线”与“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不是“左”倾错误的表现,“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是20世纪20年代右倾错误的表现,由此可排除B、C、D项,故答案为A。答案A1.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观点一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观点二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2.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1)马克思研究时期太平天国初,马克思曾期望:“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1862年,马克思却写道:“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太平军就是中国人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2)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评价过高、歌颂过烈的倾向:例如认为这场反封建的农民革命,不仅打击了封建势力,而且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1978年以来,开始纠正将农民起义片面拔高的做法,与此同时,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天朝田亩制度》等问题作了重新探讨,也出现了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3)改革开放新时期“还原真相、力求公正评价”成为这一时期的新倾向。这种倾向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把太平天国与近代农民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打破过去神化鬼化的误区,真实地还太平天国运动本来面目。二是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全面认识太平天国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三是从空想社会主义新视角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认为是反对清王朝残酷压迫剥削的平均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实践。3.五四运动齐卫平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思想变动与中国革命道路的转折》一文中,就五四时期新型政党和新的社会政治力量的产生以及新的道路的选择等三个方面,与五四前后思想变动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齐卫平认为: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内循环式发展轨迹被打破,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第二,在道路的比较中,经历的演变历程是由戊戌变法时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到辛亥革命时取法英、美,再到新文化运动前期走法国大革命的路,最后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走俄国的路;第三,在主义的抉择中,由于五四前后政治关系的变动呼唤新型政党的出现,阶级关系和运动主体力量的更替要求新的思想武器为指导,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去旧取新的内在要求,决定着由选择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黄亚玲的《生产力发展视角下的五四运动研究》一文认为:对五四运动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思想文化层面,从生产力发展的视角来考察五四运动也是必要的。在生产力发展的视角下可以看出:生产力发展之于五四爱国运动来说,其作用是显性的,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状况是导致爱国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而五四爱国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之于生产力发展来说,其作用则是隐性的,却又是极其重要的,即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还是科学技术认识的提升,都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4.对抗日战争的评价观点一中国的持久抗战,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主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发生着重大影响……中国的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北进”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军的对德作战……牵制了日本的主力,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援助了英、美对日作战。……总之,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是重大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观点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中国实际上是最早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约100万日本军队,共发生了137次局部战事,这一点的确令人惊异。——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专题提升练(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7·江苏苏州调研)“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通过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先后攫取中国东北多达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致使中国失去了北方的大片领土,故B项正确。答案B2.(2016·江苏南通质检)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区域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虎门销烟不是内战,也不在长江沿岸,故A项错误;规定“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的“英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签订的《天津条约》,“长江沿岸的内战”、“英国要居中镇压叛乱”都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故B项正确;英国虽镇压义和团,但不在长江沿岸,故C项错误;“长江沿岸的内战”干扰性强,应注意到,列强虽然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但没有直接“镇压叛乱”,故D项错误。答案B3.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中日甲午战争()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解析材料并没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更侧重于对国人的影响,没有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强调救亡,主要表明国人的反应,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普通民众的反应,与知识分子无关,D项错误。答案C4.(2017·江苏扬州模拟)马勇在《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中写道:“从孙中山到袁世凯,是民国初年的一个美丽传说。这个传说为中国人赢得了无数的赞美和荣光。”下列史实中,不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B.袁世凯劝退清帝,赞成共和,化解南北对峙C.孙中山信守承诺,辞职下野,让位于袁世凯D.袁世凯力图恢复秩序,废除共和,重建帝制解析材料中“……无数的赞美和荣光”强调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12年2月袁世凯劝退清帝,赞成共和,化解南北对峙,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孙中山信守承诺,辞职下野,让位于袁世凯,与材料“从孙中山到袁世凯,是民国初年的一个美丽传说”相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袁世凯复辟不是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5.(2016·江苏常州一模)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A.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解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实现把中国人变为国家的主人,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根除中国的封建势力,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故D项正确。答案D6.(2017·江苏如皋模拟)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认为“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价值。”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得到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析根据所学,材料中“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个人的尊严”指启蒙思想,“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价值”得出五四运动使先进知识分子受到启蒙思想的洗礼,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江苏单科,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解析图片中的“某类组织”应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故B项正确。其它各项与共产党早期组织无关,时间上也不相符,排除。答案B8.(2017·江苏如皋模拟)“帝国主义者既使军阀窃取政权,又使军阀盗卖国家;既使军阀永演阋墙之争,令吾民受尽兵刀之苦,更唆使军阀压迫革命运动,欲吾民永无自决之日;……而民心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下列各项中旨在解决材料中问题的是()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根据“帝国主义”“军阀”等关键词可知与该誓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1926年的北伐战争,故A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B项错误;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决战,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故D项错误。答案A9.(2016·江苏苏州质检)右图为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北伐战争的胜利 D.抗日战争的爆发解析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28~1934年,中共开展土地革命,红色政权在井冈山建立,党员人数大增,故B项正确;北伐战争时间是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1937~194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6·苏北四市期中)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A.屠杀现场遗迹 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C.历史文献记载 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解析屠杀现场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强,故A项正确;回忆带有主观色彩,故B项错误;历史文献记载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可信度低,故C项错误;幸存者的控诉材料也会带有情感倾向的主观意识,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7·江苏宿迁模拟)抗战全面爆发后的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竭尽全力论证满洲自古以来属于中国,论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性超强的民族,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多民族搭起来的积木。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是()A.批判排满兴汉主张 B.揭露日本侵华野心C.开启民众家国情怀 D.激发国人守土抗战解析材料“论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性超强的民族,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多民族搭起来的积木”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抗战时期的时代意义就是动员全民族的力量维护国家的统一,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7·江苏南京摸底)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解析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948年4月,此时全面内战早已爆发,故A项错误;1947年7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战略态势明显转折,故B项正确;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内战局势已然明朗,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949年北平即将和平解放,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6·江苏南通一模)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外国文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专训(二)-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 吉林艺术学院《概念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手工品订单承揽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年大学生接活互助协议书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处理废石协议书模板
- 农村地基自建房转让协议书范文
- 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报告
- 企业卫生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 仓库货物条码管理培训
- 第六章-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中国社会学史》必备
- 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讲座
- 技术协议范本通用模板
- 香港十日游旅游计划书
- 屠宰工培训课件
- 生命的价值课件
- 动车组空调及换气系统维护与检修 CRH380A型动车组空调及换气系统的控制
- 运维知识库管理制度(模板)
- 2023年新华社招聘122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流行病学的误差和偏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