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也对金融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问题,分析网络经济对金融领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优化金融理论和提升金融治理水平。文章首先将对网络经济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界定,明确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经济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包括金融服务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变化、金融机构的转型等方面。接下来,文章将深入探讨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包括网络金融的理论基础、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网络金融的创新发展等方面。文章还将对网络经济下的金融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当前金融治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优化金融治理的策略和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金融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和金融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二、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随着网络经济的崛起,金融理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金融理论主要围绕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金融机构的功能以及金融产品的定价等问题展开,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金融理论的研究范畴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更加注重金融信息的流动与利用。在网络经济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改变了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也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金融理论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在网络经济下更有效地利用金融信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更加关注金融风险的传播与防控。网络经济的全球化特征使得金融风险更容易在不同市场和国家之间传播,这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构成了严峻挑战。金融理论需要研究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包括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以应对网络经济下的金融风险。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还需要关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网络经济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理论需要研究如何在保障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协调发展,以实现金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以适应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只有深入研究网络经济下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风险等问题,才能为金融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指导。三、网络经济下的金融治理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金融治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网络经济下金融活动的复杂性、跨界性和创新性。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构建网络经济下的金融治理体系。网络经济下的金融治理需要注重风险管理。网络经济中的金融活动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互联性,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很容易迅速扩散和传染。因此,金融治理需要建立全面、系统、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风险,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网络经济下的金融治理需要强化跨界合作。网络经济中的金融活动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市场,需要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合作。因此,金融治理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和市场分割,推动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形成合力应对金融风险。网络经济下的金融治理需要注重技术创新。网络经济中的金融活动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因此,金融治理需要积极支持和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推动金融科技与金融治理的深度融合,提高金融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水平。网络经济下的金融治理需要坚持市场导向。网络经济中的金融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和创新。因此,金融治理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优化市场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网络经济下的金融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从风险管理、跨界合作、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适应网络经济特点的金融治理体系,为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案例分析蚂蚁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凭借其深厚的互联网基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推动了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的新发展。蚂蚁集团以支付宝为起点,逐步构建了一个涵盖支付、贷款、理财、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生态系统。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和高效满足,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便捷性。在金融治理方面,蚂蚁集团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加强风险防控,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同时,其还通过开放API接口,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一案例展示了网络经济下金融创新与金融治理的相互促进,为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京东金融,作为京东集团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电商背景和技术实力,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实现了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京东金融以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风险控制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同时,其还推出了白条、京东支付等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在金融治理方面,京东金融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合规机制。其还通过引入外部监督和合作伙伴,共同提升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这一案例展示了网络经济下金融科技公司在风险管理和金融治理方面的积极实践,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深入分析蚂蚁集团和京东金融等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发现,金融创新和金融治理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呈现出相互促进的趋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将在网络经济的推动下实现更加深入的发展和创新。五、结论与展望随着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经济对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的影响,深入探讨了网络经济下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的新特点、新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网络经济不仅改变了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也对金融理论和金融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网络经济下,金融理论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对网络金融的深入研究,包括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金融创新、金融安全等方面。同时,金融治理也需要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展望未来,网络经济将继续推动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理论将更加深入地揭示网络经济的内在规律,为金融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治理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透明和稳定。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网络经济的发展动态,加强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的研究和实践,以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参考资料: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危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及其治理措施。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这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使得一国经济危机的冲击波更容易传导至其他国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例子,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使得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金融监管是必要的。通过对金融机构和交易的监督和管理,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合作也是关键。各国应共同制定国际金融规则,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市场的动荡。重视风险防范,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也是治理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治理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短期内,这些措施可以稳定金融市场,减缓危机冲击;长期来看,则有助于完善金融体系,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然而,治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政策协调不足、监管漏洞等,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性面临考验,例如新兴市场的汇率波动、国际油价波动等都可能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也给全球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努力和合作来治理。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治理中,应更加重视政策协调、风险防范和国际合作,不断完善全球金融体系,以实现全球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挑战和风险时,各国更应加强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开放经济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开放经济也带来了金融稳定的问题,如何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开放经济下金融稳定的理论与实践。金融稳定是指一个经济体在面对各种冲击时,其金融体系能够维持正常运行,并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在开放经济下,金融稳定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更影响到全球经济稳定。从理论上讲,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如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结构、监管政策等。而开放经济下,外部冲击和跨境风险传递等也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护金融稳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宏观审慎政策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在开放经济下,单一的货币政策已无法有效应对金融稳定问题,因此需要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具体而言,应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控制短期资本过度流入导致的金融风险;同时,应加强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其风险抵御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金融风险,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具体而言,应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风险。金融市场化改革是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改革措施,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灵活性,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同时,应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防范过度创新带来的风险。在开放经济下,金融稳定问题往往超越国界,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因此,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制定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维护金融稳定是开放经济下的重要任务。通过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及提升国际合作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应对挑战。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金融稳定问题仍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金融体系显著影响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20世纪80年代,Bernanke等人的开创性研究对货币和证券“中性论”进行了批判,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后的一系列研究奠定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并建立了一般理论框架。金融经济周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主要是指金融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冲击下,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而形成的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法国中央银行专家组将金融经济周期作了如下定义,用与经济长期均衡水平密切相关的金融变量度量的经济实质性、持续性波动。因此,金融经济周期实际上反映了经济波动与金融因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金融变量对真实经济周期的重要影响。传统的周期理论认为金融因素不会对真实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强调实物因素在经济周期生成和传导中的作用。然而,历次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证明,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运行的影响十分显著。1890年,巴林危机不但令阿根廷陷身囹圄,而且波及奥地利和土耳其;1914年,美国的金融恐慌导致经济衰退;1931年,中欧货币危机波及全世界,并引发大规模国际债务违约;发生在1980年前后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使拉美经济增长在随后十几年里持续萎靡;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再现了拉美债务危机的阴影;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消极效应至今犹忆。金融因素决定着现代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国际游资、汇率和货币危机、外债清偿问题等无不对经济周期起着重要的影响。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金融管制放松和全球金融市场的融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资金的高度流动性改变了经济周期的运行特征。现代金融周期表现出与真实经济周期、古典经济周期完全不同的特征事实,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通过金融市场的放大和加速作用而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传统周期理论已无法解释短期经济剧烈波动的现象。对于如何解释货币冲击或股市崩盘导致的短期经济剧烈波动,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从委托一代理问题切人,突破传统理论的局限性,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现代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在宏观经济波动中显示出很强的解释力,凸显其研究现代经济周期的主流理论地位。经济学家对金融因素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机制关注已久。Bagehot最早正式将金融因素引入经济周期模型,并尝试建立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他指出,当银行家手中的可贷资金余额全被借光,将会刺激真实经济扩张,拉动真实利率和商品价格上升。在繁荣阶段过后,整个经济结构就变得十分脆弱,这将导致经济扩张的结束。一是经济扩张期的价格不断攀升,几乎所有的生产商都会高估对其销售产品的需求,从而无形中犯了一个“错误”;二是现代的金融资本和金融中介出现以后,价格加速攀升往往诱惑人们去犯更多的“错误”。然而,Bagehot没有认识到这类“错误”实质上是“非理性中的理性”,也没有在模型中重现真实经济的波动规律,但其朴素的思想激发了经济学家从金融因素入手研究经济周期理论的兴趣。信贷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Fisher的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将上述“错误”的产生原因归结为信息不对称下的金融市场缺陷。他指出,经济繁荣阶段的“过度负债”与经济萧条阶段的“债务清算”及“困境抛售”,是生成信贷周期的重要原因。Suarez和Sussman则进一步认为,金融市场缺陷导致公司(代理人)与投资者(委托人)之间的道德风险,而道德风险的严重程度与市场价格密切相关,价格波动引起道德风险,进而使代理成本出现周期性变换,这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Berger和Udell也认为,由于金融市场中道德风险的存在,资产价格通常都与其基本价值脱节,从而产生泡沫。信贷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市场缺陷,债权融资契约具有不完全性,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金融冲击通过金融市场的内生机制而被放大,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条件和投资水平,导致经济剧烈波动。这些思想孕育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为其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Fisher等人开创性的研究正式拉开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的序幕,这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理论突破了信息完全对称的周期理论假设前提,以往的经济周期理论或是默认信息完全对称,或者根本不考虑信息结构对理论推演的影响,结论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信贷周期理论假设信息不对称,以企业与银行间的微观行为作为切人点研究经济周期,其结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过度负债和外生冲击是经济周期的根源,银行信贷是经济周期的重要传导渠道。其研究思路激发了经济学家们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究经济周期的强烈兴趣。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Bernanke、Gerlter和Gilchrist等人的一系列开创性论文才正式创立和发展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中性论”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典理论的严格假设越来越受到质疑。事实上,各类金融资产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相对于直接融资,企业更偏好银行中介融资;外部融资比内部融资成本更高。货币中性论或MM理论都对此解释乏力。现有的周期理论也无法解释资产跨国快速流动导致经济短期剧烈波动的现象。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突破令全球金融交易成本更低,结算交割更快,世界各地金融中心逐渐融为一体,巨额国际游资瞬间即可完成大规模跨币种资产组合转换,金融危机随时可能诱发并在全球传播,金融因素对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愈加突出。同时,各国普遍采用宏观政策调控经济运行,逆风向的需求政策显著地平抑了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别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大规模固定资产同时更新几乎没有出现,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宏观变量的方差减小,真实经济周期的特征表现不明显,而以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周期波动比较突出。在既有理论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学者们开始突破传统周期理论的困囿,修改经典均衡理论的假设前提,重新确立金融因素在经济周期中的重要作用,以新的视角研究经济周期的生成原因和传导机制,并将经济周期的研究重点逐渐从真实经济周期转移到金融经济周期,从而促使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发生重大转变。在经济周期运行中,信贷市场缺陷、信贷配给和资产价格波动等现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些固有联系构成了金融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Bernanke等人认为,如果贷款人无法通过提高贷款价格的方式补偿无担保债权的风险,信贷配给就会出现,从而产生信贷约束与资产定价的联系,即信贷约束程度取决于贷款抵押资产价值和公司的净资产,抵押价值和净资产越高,公司清偿贷款的能力越强,贷款的安全度越高,从而使公司获得的授信额度越大,信贷约束就越宽松。但相反的逻辑也同时存在,Kiyotaki和Moore指出,资产价格又取决于信贷约束程度。资产价格与信贷约束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货币冲击得以持续、放大和蔓延,从而形成金融经济周期的重要传导机制——金融加速器。金融加速器机制具有双重不对称特点:资产负债表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在经济下降时期比繁荣时期大,对小公司的作用比对大公司的作用大。资产负债表的状况是企业投资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状况与企业投资支出的相关度在经济低迷时期比在其他时期更高,对大企业与对小企业投资的影响不同。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对金融危机理论的突破。金融危机理论突出了金融因素对周期的影响,但危机仅为周期的一个特殊阶段,危机理论无法解释经济周期各阶段的转换机制。危机理论的观点是,在信息不对称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较小的负向冲击通过金融体系传导渠道将被放大和加速。该预期引导人们作出理性的抉择,从而产生“射击过头”。因为信息获取成本很高,只有财力雄厚的个人或机构才能够搜集和处理信息,其他人最优的策略就是通过观察前者的行为来提取信息,因此金融市场将出现“羊群效应”。“射击过头”和“羊群效应”都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但当这两种效应太大时,金融危机就会出现。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也主要从金融因素切入研究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和机制,对经济周期中各阶段的动态转换机理进行完整的阐释。根据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方向和波动特征,金融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复苏、高涨、衰退和萧条。在一个周期内,四个阶段依次出现,从而形成周而复始的经济运动。如果衰退和萧条之间转换速度快、波动幅度大,那么这一特定的金融经济周期阶段就形成“金融危机”。但经济周期不可能总是停留在金融危机阶段,其各个阶段在时间上是连续、继起的,因此,作为研究金融经济周期的特殊状态,金融危机理论是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分支。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对金融机制的放大效应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因金融市场缺陷而产生的金融摩擦②会放大金融冲击,这就是所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即使一个外部冲击趋于零,由于金融摩擦的存在,这一冲击将被金融加速器无限放大,从而导致经济出现剧烈的波动,而且这种经济波动具有确定性“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金融经济周期两个最重要的传导机制,其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摩擦。银行贷款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银行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将流动性需求较高、与家庭签订的存款契约转化为相对不流动的、与企业签订的贷款契约。银行的中介职能在储蓄一投资转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影响着社会资金融通和配置的效率,是导致总供给和总需求波动的主要因素。由于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当经济人面对高昂的直接融资成本时,他必须借助于间接融资。当银行资产负债表受到冲击时,贷款收缩将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冲击宏观经济。通过银行中介传导冲击的渠道就是所谓的“银行信贷渠道”,通常也称为“银行中介”机制。Einarsson和Milton从委托一代理中的逆向选择出发,分析了银行中介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第一,利率渠道。负向冲击(如银行超额准备金降低)导致银行交易账户资金的减少和名义利率的提高,这意味着家庭持币余额的降低。为了使市场出清,“债券(或贷款)”的真实利率将提高,这会影响利率敏感型投资支出,从而最终抑制总需求和总产出。第二,资产组合渠道。金融冲击改变银行资产组合,而非货币性资产是不完全替代的,各类资产对真实经济的影响不同。家庭根据冲击调整资产组合中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持有比例,形成了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具体而言,在整个经济周期中,经营资本支出(WorkingCapitalExpress)呈现出亲周期的特点。但企业对外源融资的依赖程度——通常用工商业贷款与产出的比例来衡量——呈现出逆周期的特点。就企业经营资本融资而言,银行的中介职能是逆周期的,并且比其他融资形式波动性更小。如果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企业就容易获得低成本的贷款,也就没有动力以金融证券的形式在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如果企业受到正的生产率冲击,企业对经营资本的投资需求就会提高,相应地,企业的贷款需求也会增加。银行信贷渠道主要从银行角度考察金融周期。负向冲击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准备金。由于信贷紧缩(CreditCrunch),银行可贷资金将减少。当衰退期银企之间代理人问题突出时,融资渠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进一步放大消极因素对经济的冲击。金融摩擦妨碍企业从其他的信贷渠道获得外部资金以代替银行贷款,也妨碍银行从金融市场融资以弥补存款或者超额准备金的减少。因此,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影响贷款能力,银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的要求,防范陷入“挤兑危机”和“流动性困境”,将采取压缩自身信贷规模、规定更加严格的信贷合同、催还企业贷款和提高信贷实际收益率等措施。企业因贷款规模减小,成本上升,投资急剧减少,整体经济的活跃程度降低。可见,融资渠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易形成冲击的乘数效应,从而形成经济周期加速、增强的传导机制。金融加速器机制也称为“资产负债表渠道”,与银行信贷渠道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根源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企业角度分析金融冲击对真实经济的影响,后者从银行角度分析货币冲击的效应。内生或外生的冲击不但包括货币因素,还包括债券股票等其他非货币因素,它们都会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因此,“资产负债表渠道”通常也称作“广义信贷渠道”。金融加速器理论假设存在价格黏性、投资滞后、公司差异和金融市场缺陷等问题,这与米勒和莫迪尼亚尼的理论前提存在根本的差别。在完全信息的假设下,MM定理表明企业融资结构不影响自身的价值。而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假设比MM定理更接近现实,企业融资方式(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存在重大差异的结论也更合理。融资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有两方面:外源融资成本通常高于内源融资成本,而企业无担保外源融资的代价更大;外源融资升水是融资杠杆的增函数。第一,企业在进行外源融资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寻找资金供给方,还要讨价还价,由此产生搜寻成本、签订契约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因此,外源融资比内源融资更昂贵。第二,一旦贷款契约签订,企业存在道德风险,银行对企业的监督成本提高了外源融资的价格。银行作为企业外部债权人,如果要获得关于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信息,需支付一定的审计成本(auditingcost)或验证成本。担保贷款升水取决于担保品的性质。Kiyotaki和Moore指出,如果人力资本与担保品不可分,企业违约可能性小,贷款升水较低;反之,银行考虑担保品的磨损、清算成本以及重新谈判贷款契约的成本,会将升水提高至担保品市值以上。第三,由于借贷双方的委托一代理问题产生代理成本,这是外部融资升水的直接原因,也是贷款合同资金价格的一个决定因素。银行为确保贷款正常回笼,除了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外,还要求借款人在贷款项目中投入相当比例的自有资金,其中的主要原因也有三个:一是使潜在信贷风险显性化。若借款人违约,就将丧失担保品和贷款项目中的自有资金。高昂的违约成本减少了高风险项目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因而纠正了逆向选择问题。三是鼓励借款人如实汇报项目经营状况。贷款人为了降低道德风险,加强对借款人真实汇报项目情况的激励,会要求借款人将一部分净资产投入到贷款项目中。由此可见,代理成本实质上已经构成了信贷市场的主要摩擦成本。资产负债表渠道主要从企业角度考察金融经济周期。金融市场的缺陷是决定金融经济周期特征的关键因素。企业资产负债表与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代理人问题、信息不对称和担保不足来解释。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企业的净资产、留存收益和融资结构与投资关系极为紧密。当资本市场存在缺陷时,由借贷双方代理人问题导致的金融摩擦会使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可替代性大打折扣。审计成本是代理成本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外源融资升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成本与贷款价格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贷款价格是无风险利率与外源融资升水之和。银行为了在贷后检查中监督公司实现的收益,不得不承担审计成本,而企业家作为内部人却可以无成本地获得相关信息。信息不对称下的审计成本是贷款风险升水的直接原因,直接决定贷款合同中的资金价格。负向冲击会降低企业收益,增加成本,减少净资产价值,提高财务杠杆,从而恶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企业的融资条件,导致外源融资的可获得性降低或融资升水的提高。如果公司外源融资依赖性强,冲击将被这种传导机制放大数倍。当金融摩擦严重时,金融周期波动尤为明显口。资产负债表渠道也是货币政策冲击的主要传导机制。当随着紧缩性货币政策而来的负向冲击恶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时,企业获得的授信贷额度将降低,这对企业的投资支出将产生放大效应。因此,金融摩擦是决定金融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的关键因素,负向冲击经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之后,会导致实体经济出现剧烈波动。要使经济重新恢复活力,中央银行必须增加未预料到的货币供给;否则,经济无法依靠内生机制走出衰退。在现实中两种机制是交织在一起的。两种传导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摩擦的存在,核心论点是金融加速器理论,主要结论是负向冲击将被两种传导机制放大数倍,而由于企业外源融资依赖性不同,冲击将产生不对称的效应。第一,与古典经济周期理论相比,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并由此产生投融资双方的委托一代理问题,而且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内生于经济周期,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第二,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相比,该理论认为金融体系是经济周期的重要传导渠道,金融加速器是冲击放大效应的主要原因。由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通过引入施工时间(BuildingTime)形成周期的传导机制,在模型中能够准确地模拟真实变量的波动,但无法模拟金融冲击导致的经济剧烈波动。而金融经济周期模型通过引入金融摩擦,刻画了外源融资升水、融资杠杆和道德风险之间的关系,在模型中再现了金融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第三,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相比,该理论放弃了“货币面纱论”和自然率假说,从微观层面切入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周期波动。第四,与金融危机理论相比,该理论既可以解释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机制,也清晰地呈现了危机后经济走向复苏的调整机制,即经济均衡的状态转换机制,而危机理论对后一点论证乏力。该理论在思想上继承了理性预期和货币主义学派的传统,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一是以信息不对称、理性预期为假设前提;二是强调预期在经济状态转换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认为金融因素影响经济周期的生成和传导。在假设条件上,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对传统周期理论的扬弃。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继承了传统理论的理性人、市场出清和理性预期假设,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备、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通过分析不同微观主体的行为研究经济周期的成因和机理。该理论建立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以投融资双方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与道德风险相对应的外源融资升水的周期性变化,根据融资成本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