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_第1页
4.3.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_第2页
4.3.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_第3页
4.3.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_第4页
4.3.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一、民族的并立

请自学教材第101页的第一段和第102页的第三段,了解其他两个民族政权的建立情况,并按政权建立的先后时间把表格补充完整。建立政权建立时间建立民族生活方式建立者都城北宋960年汉农耕生活赵匡胤东京辽10世纪初契丹游牧生活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游牧生活元昊兴庆辽和西夏在发展过程中,深深地烙上了民族交融的印记,同时,北宋也烙上民族交融的印记。请阅读书本第101-102页,分类别用事例说明辽、西夏与宋并立时期的民族交融。二、民族的交融1、北宋与辽政治:经济:文化:辽设置南、北面官;效仿中原制度。辽减轻赋税,奖励垦荒;手工业高度发展;双方边境贸易发展。辽开设科举;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建立孔庙;契丹的服饰、乳酪等传入中原;两族之间相互通婚。2、北宋与西夏政治:经济:文化:效仿汉法制度,行中原法令。西夏学习汉先进的农业技术;手工业相当发达;榷市中的贸易往来。西夏重视儒学教育;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创造西夏文字。

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宋史·夏国传》

西夏中后期开始科举取士。

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置南、北面官。南面官设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辽圣宗时开始科举取士。

西夏剑契丹矛西夏冶铁图辽瓷器

西夏瓷器北宋官吏服饰宣化辽墓壁画门吏图西夏贵族像契丹文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辽)王鼎编纂的汉文诗集

西夏文字母姨兄、弟西夏文汉文双解词语集

《番汉合时掌中珠》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西夏文《论语》残卷西夏文《孝经》残卷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宋仁宗曾下令禁止效仿契丹人穿衣。宋徽宗再次下诏:

“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宋史》卷153)契丹服饰汴京有“乳酪张家”临安有“贺家酪面”

辽和西夏在设置官制、选拔人才的方式、文字、法律、文化等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创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辽和西夏的发展,加速了契丹族和党项族的汉化,使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差距逐渐缩小,促进了民族融合。3、民族交融总结及其社会效应三、民族的碰撞北宋与辽为什么“战”?“战”况如何?北宋与辽为什么“和”?怎样“和”?你如何评价这个“和”?1、北宋与辽的和战北宋与辽为什么“战”?“战况”如何?辽建国后,它的势力不断南侵,造成宋辽之间战争不断。北宋在初期北伐,但均告失败,转而消极防御。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双方在澶州城决战,以宋军胜利而告终。2、北宋与西夏的和战说一说北宋与西夏的和战简况。西夏与宋连年交战,损失很大,破坏了正常贸易。后来议和,元昊对宋称臣,开放边境贸易。庆历四年(1044)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结束战争状态。宋每年予西夏‘岁赐’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庆历和议北宋与辽为什么“和”?怎样“和”?你如何评价这个“和”?宋胜辽败,辽军提出议和,宋军在有利的形势下接受了议和,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平息了战争。“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个屈辱的盟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宋辽实力的均衡,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一.辽宋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二.双方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三.宋每年向辽纳“助军旅之费”,“银一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四.双方于边境设置市场,开展互市贸易。知识扩展:澶渊之盟北宋(汉)960年赵匡胤东京辽(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1038年元昊兴庆澶渊之盟澶州之战元昊出兵元昊主和开发边疆和战和战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民族大团结寻踪辽夏: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拓展延伸1.(2010·宜昌中考)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B.金C.辽D.元C2.(2010·贵港中考)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C3.(2010·连云港中考)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C4.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BD5.(2010·莱芜中考)“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5.材料分析题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3)依据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