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教材分析】《登岳阳楼》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文诵读中的一篇,《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准备】“新课标”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文言最难的还是字词意思的落实,因此在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要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同时,在具体阅读阅读某一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二、分析诗歌全班朗读《湘夫人》湘夫人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八百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今天我们要学的杜甫的《登岳阳楼》,也是写洞庭湖。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一天,杜甫独自登上了这座楼,并写下这首千古名诗《登岳阳楼》。大家一起有感情地读一遍这首诗。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开门见山直接地直说过去只是听说,今天终于登楼见到了。“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的开头两句有两种理解:一是认为“昔闻”是渴望已久;“今上”是如愿以偿甚喜,也就是说表达了杜甫终于实现登楼宿愿的愉快。“昔闻”“今上”,喜初登也。二是认为,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许许多多感触,才写下这两句:过去只听说有洞庭水,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这是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如果是喜悦之情,与结尾“凭轩涕泗流”也连不到一起了。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名句。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景: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情: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唯剩一条孤舟。从意境来说,三、四句宽阔,五六狭窄,似乎不大相称。(结合课后第二题)其实,空阔的境界往往能激发人们的飘零之感。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涕:眼泪泗:鼻涕这里应偏意“眼泪”戎马关山北,笔锋又一转,这里又显广阔胸襟。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为什么不直接抒发爱国感情?自己越惨,越想着国家,更显伟大胸襟,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即使在困厄时也想着国家“穷也兼济天下”,在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三、赏析(绘景--摹情--述情)欣赏一首优美的诗歌通常是欣赏它的意境,主要从景和情来把握。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的这种广阔无垠,烟波浩淼的壮阔景象,而杜甫此时年老体弱,亲朋音讯,显得十分的渺小。又想到边关战事又起,国家有难,而自己却无能为力。顿时有一种凄苦、哀伤的情感产生,这时倚靠窗边,独自流泪,更加体现了这种忧国忧民,伤时忧世的情怀。四、全班有感情朗读并背诵五、作业:课后习题。请将杜甫的《登岳阳楼》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做比较,说说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古诗诵读《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过程】一、字词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地坼(chè)乾坤(qián)戎马(rónɡ)凭轩(xuān)涕泗(sì)(2)多音字亲eq\b\lc\{(\a\vs4\al\co1((qīn)亲朋好友,(qìnɡ)亲家))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吴楚东南坼(名词作状语,在东面、在南面)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凭轩涕泗流。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亲朋无一字。古义:指书信。今义:文字。第4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二、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三、整体感知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登岳阳楼eq\b\lc\{(\a\vs4\al\co1(首联:叙登临——人世沧桑,颔联:眼前景——百感交集,身世凄凉之叹,颈联:眼前事——无限辛酸,忧国伤时之感,尾联:心中事——满腔悲愤))eq\f(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eq\f(吴楚东南坼,乾坤,(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地,日月星辰)eq\f(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亲朋好友们音讯全无,我年老)eq\f(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北方边关战事又起,)eq\f(凭轩涕泗流。,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自主探究】1.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广袤的吴、楚两地的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自主探究】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老病有孤舟老 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C.皓腕凝霜雪 凝:聚集,凝聚D.还乡须断肠 须:应该,应当2.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B.《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C.菩萨蛮,词牌名,与诗歌内容无关。D.“人人尽说江南好”一句,受白居易《忆江南》中“江南好”句子的影响。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自然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家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岳阳楼①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中“漫漫”一词富于形象性,给人造成一种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印象。B.颔联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暗用晋明帝“日远长安近”的典故。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为抒情蓄势。D.诗人借“猿啼”苦、“雁渡”难抒发自己沦落天涯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照应。E.“独上危楼”中“独”表明诗人喜欢独自一人登岳阳楼,喜欢观赏洞庭湖壮观之景。(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韦庄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中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征人,因问讯无人而愁看落花,叹息垂泪。B.起句在词序上有点倒装,并不是“独上小楼”便觉“春欲暮”,而是正当“春欲暮”时我们的这位女主人公“独上小楼”。C.词中“消息断,不逢人”的“人”,是指远在玉关的丈夫,因长久戍边,多年未归,致使音信皆断,表达思妇盼夫归的愿望。D.“坐看落花”的“坐”,和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思相同,是说思妇长久地坐在院子里看落花而自悲遭际。E.“千山万水”点明征人所在的“玉关”遥远难行,远望不见,愁闷无端,当然只好托诸魂梦,希望在梦中相见了。(2)“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老病:年老且生病。2.答案A解析应为其晚年时期的作品。3.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4.答案(1)CE解析C项运用拟人手法理解错误。E项“喜欢”一词有误。此处“独上危楼”既是实写,说他一个人登楼远眺,同时也体现了他常年贬官在外,远离京城,不得不独自登楼的孤独之感。答案(2)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而作者途经此地只感到“苦”“难”,蕴含着诗人的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5.答案(1)CD解析C项应该是为“玉关”征人传递“消息”的“人”。D项“坐”应理解为“因为”。答案(2)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D.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B.《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C.《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义。D.《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二、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结合诗作,谈谈诗作是如何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延伸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严郑公①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同步练习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D.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答案】B【解析】A.“落”读luō。C.“与”读yǔ。D.“剽”读piāo。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答案】C【解析】老病:年老且生病。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答案】A【解析】B.月—夜。C.自—字。D.四—泗。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B.《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C.《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义。D.《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答案】A【解析】应为其晚年时期作品。二、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结合诗作,谈谈诗作是如何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联两句,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夙愿终偿的欣喜之情。颔联两句,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坼吴楚而浮乾坤,这是形容楼前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吴楚之地好像被这个大湖分为两半,洞庭湖太广大了,天地日月都像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这四句,写出登临所见之景。后面四句,则写登临所生之情。然而并非上四句只写景,与情不相关,下四句只写情,与景不搭界。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情因景生,景以情衬,浑然一体,组成有机的抒情感怀意境。颈联两句,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当时杜甫从蜀中东下,在岳阳楼上必然想起吴楚的亲友,故“吴楚”跟“亲朋”连接起来了。他出峡之后,长期在水上漂泊流浪,所以看到“乾坤日夜浮”的泱泱大水,就跟自己“老病孤舟”的凄惨晚景联系起来了。此处的哀情和上四句的阔景就是如此有机结合的。中间这两联,上联侧重景,下联侧重情,而又连为一体,以景物的阔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互相映衬,艺术效果极为佳妙。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全诗抒写的感情是孤苦沉郁的,但描绘的景物却是壮阔无比的。从壮阔无比的景物中可以窥见杜甫胸襟之宽,决不因身世的漂泊就意志消沉。三、课堂延伸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