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
必修5疏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地理山川官名纪年岁时历法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礼仪习俗1.年龄称谓2.避讳3.谦辞敬辞科举职官人名称谓古代年龄称谓文化典籍九卿三公古诗文集命名例谈天文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一、天文地理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2、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3、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4、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远离中原的地方。〕5、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6、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7、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8、江南:泛指长江以南。9、江左:即长江以东。10、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11、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12、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13、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4、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15、古今地名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大都东京、汴京京口临安姑苏会稽长安奉天直沽南京北京开封镇江杭州苏州绍兴西安沈阳天津16、地名别称
冰城花城蓉城春城雁城芙蓉国星城雾都水城牡丹城哈尔滨广州成都昆明衡阳湖南长沙重庆苏州洛阳关于古诗与星宿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是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感慨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善于思考,反响敏捷,像水一样灵动。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不易冲动,像山一样稳重。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太阳与月亮的别称(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玉轮、银盘、玉盘。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纪年:〔1〕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2〕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二、纪年纪时
汉武帝之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纪年天干地支1911年
辛亥年2007年
丁亥年2008年2009年戊子年己丑年纪月孟仲季朔望晦纪日生肖古人对日期先后的概念相当明确。今日称今,昨日称昨,明日称翌(yì)日,明早称诘朝,三天前的日子称前日,过去的日子称昔、昔者、曩者,三天后的日子称后日,一旬以外的日子称为来日。纪日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传统节日古人对一年中一些特殊日子作出特殊规定,称为节日,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活动。花朝:
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腊日: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纪时——地支纪时23-1点为子时
1-3点为丑时
3-5点为寅时
5-7点为卯时
7-9点为辰时
9-11点为巳时11-13点为午时
13-15点为未时
15-17点为申时
17-19点为酉时
19-21点为戌时
21-23点为亥时
一天24小时,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用一个地支表示,依次顺推。.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暮春三月〔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局部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遥知兄弟登高处箫鼓追随春社近清明时节雨纷纷重阳节社日清明节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在社会动乱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桔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防止亡国的命运。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百家姓》
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姓,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夏侯、诸葛、尉迟、皇甫、公孙、慕容、长孙、宇文、司徒、司空等等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雷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人名称谓】
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
屈原孟子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苏辙岳飞张飞毛泽东名平,字原名轲,字子舆字太白字子美字摩诘字子瞻字子由字鹏举字翼德字润之诸葛亮
孔明白居易
乐天文天祥
宋瑞王绩
无功管同
异之五柳先生青莲居士六一居士香山居士东坡居士易安居士稼轩居士名字号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有名字同义,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名字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范文正司马文正欧阳文忠苏文忠【谥号】谥号由周代延续到清代,是给贵族上层人物,如天子、诸侯、卿大夫等死后起的一个带有盖棺论定性质的称号。你行为高,功绩大,就给你一个伟大的称号;行为平常,功绩不突出,就给你一个一般性的称号。行为虽由你,但谥号却由人。《谥法》就是历代定谥号的“宪法”。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表扬,贬斥,怜悯。表扬类敬宾厚礼曰圣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贬斥类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不勤成名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变动民曰躁不悔前过曰戾动祭乱常曰幽去礼远众曰炀名与实爽曰缪怜悯类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年中早夭曰悼在国遭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慈仁短折曰怀
谥号分类【称谓习惯】直呼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及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韩愈称韩昌黎,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连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关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3.“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照应。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
姜夔,字尧章: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关于古诗文与名和字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一语。
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圣明”一句。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一语。
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一语。【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仆。一般人自称仆、不才、不佞、不肖、愚、鄙人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敬称】对君王称陛下、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谦敬动词】
窃:私下、私自。敢:冒犯、冒昧地。蒙:承蒙。请:请允许我、请让我。枉驾:有劳大驾。惠赐:指对方给与了好处。四、礼仪制度【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三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说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说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特殊称谓】(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年龄称谓】襁褓指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幼年。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一二岁的少年。(古代少年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女孩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及笄是指女孩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年龄称谓】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达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避讳说法】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防止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民间百姓对某些事物或现象亦有避讳,如称“老虎”为“大虫”,称“蛇”为“长虫”,称“老鼠”为“耗子”,称“怀孕”为“有喜”,‘称“死”为“老了/去了/走了”。
古代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反映了我们民族崇尚礼仪的精神。
但是,避讳不能走向极端,走向极端就适得其反,变得可笑或者可恶了。【避讳说法】
孔子的母亲名颜徴在,他在说话时都不避讳“徴”“在”二字,如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缺乏徴也”〔《论语·八佾》,说“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他只是不同时称“徴在”而已,这样的避讳还是比较可取的。到了后世,避讳之风愈演愈烈。唐朝的李贺因为父亲名晋肃,与“进士”音近,迫于世俗的压力,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无缘仕途,英年早逝,韩愈愤然为其作《讳辩》一文以鸣不平。这样的“避讳”真是害人不浅。
【古代官制】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从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唐代三省六部制中央官职:皇帝下有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三省与六部来分管政务。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部长正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中等政区是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基层政区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
【关于官职任免升降的专用动词】
拜:授给官职。除:免去旧职任新职。授:封给官职。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升官。拔:提拔。擢:提拔、选拔。
革:革除官职。罢:罢免、停职。免:免除官职。削:革职罢官。废:罢免或废黜。斥:屏弃不用。谪:降职远调。黜:废黜、贬退。左迁:降低官职调动。去:去职,被调离。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也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明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科举制度】明朝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根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院试】即童生试,所有读书人均可报名参加的地方性初级考试。三年之内开考两次,过关者称秀才。第一名叫案首。【乡试】每隔三年,子、卯、午、酉年八月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正榜所取的叫举人,放桂榜,第一名叫解(jiě)元。【会试】每隔三年,乡试次年三月在京城举行的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三百名为贡士,放杏榜,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会试同年四月,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放金榜:一甲共有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统称“进士”。【科举制度】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斋戒数日〔洁身清心,以示虔诚〕、设九宾礼、拜呈国书。《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持节、带礼。
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标准《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季氏将伐颛臾》: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有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其责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关于中国古代的“养老”思想五十岁开始感到衰老,六十岁不吃肉就不会感到饱,七十岁不穿帛做的衣服就不会感到温暖,八十没人照顾就不会感到温暖,九十岁就算有人照顾也无法感受温暖了。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所表达。“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