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_第1页
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_第2页
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_第3页
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_第4页
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技术规程本文件确立了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养殖设施、鱼种放养、养殖管理、鱼病防治、捕捞销售、生产日志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光倒刺鲃山泉流水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SC/T1075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光倒刺鲃spinibarbushollandi属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河坚鱼。3.2山泉流水养殖aquiculturewithmountainspringwater利用地形落差引用山泉、溪涧水源,在鱼池中采取上进下排、持续流水的养殖模式。4环境条件4.1生态环境4.1.1周边环境应符合NY/T5361的要求,且森林植被良好,山泉溪涧常年水量充沛。4.1.2鱼池选址应不易受洪涝灾害影响,避开地质灾害严重区域。4.2水质要求24.2.1水源水质应达到GB3838规定的Ⅱ类水质标准,且溶解氧≥饱和率90%(或7.5mg/L),ph值在6.5~8.5。4.2.2鱼池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要求,且溶解氧≥5mg/L。5养殖设施5.1鱼池5.1.1规格5.1.1.1形状鱼池形状一般为圆形、圆角正方形、正多边形或长方形。5.1.1.2面积5.1.1.2.1圆形、圆角正方形、正多边形鱼池面积为10m2~30m2。5.1.1.2.2长方形鱼池面积≤140m2,宽度为5m~7m,长宽比为2~3:1。5.1.1.2.3根据近三年枯水期最少水源流量确定鱼池总建设面积,见表1。表1水源流量、面积、水深与鱼池总面积aa5.1.1.3限制载鱼量根据鱼的大小确定限制载鱼量。其中,0.5千克/尾以上的限制载鱼量≤20kg/m3,0.5千克/尾以下的限制载鱼量与鱼的大小呈正比。5.1.2池壁5.1.2.1池壁应用砖石、混凝土、PP/PE等其他无毒无害材料进行浇筑。5.1.2.2池壁蓄水线以下应不渗漏,内壁光滑、牢固、垂直或近似垂直,蓄水线以上部分应表面平整无锐利棱角。5.1.3池底5.1.3.1池底应使用水泥砂浆进行硬化处理或使用PP/PE材料塑型铺设,池底同高处应敷设拦鱼栅。5.1.3.2池水与池底土壤隔离,不渗漏。5.1.3.3圆形、圆角方形池的池壁基部向池底中央部分、长方形池长轴方向与池中线之间应呈3%~5%弧形斜坡。弧形斜坡从池壁到中线逐渐平缓,池壁至中线间1/3处的高度占斜坡高度的2/3,其余部分占斜坡高度的1/3。5.1.4进水5.1.4.1进水口应高于鱼池最高水位,每个鱼池应设有单独水闸和防逃网栅。5.1.4.2圆形、圆角方形池进水时应沿池壁切线进入鱼池并形成逆时针环流,长方形池应在短轴池边设1~2个进水口,间隔均匀。35.1.5排水5.1.5.1圆形、圆角正方形、正多边形池应在池底中央最低处设排水槽,排水槽长0.5m~0.8m、深0.1m~0.2m。排水槽底部中央处应设排(污)水管,埋在池底下方并通到池壁外侧,与控制鱼池水位的竖管连接。5.1.5.2长方形池应在池底长轴中线处应设排水槽,排水槽应符合以下要求:——边长与长轴相同或等于长轴与短轴之差,——宽0.6m~0.8m,——深0.25m~0.35m。5.1.5.3排水槽底部应根据鱼池长度分段设置穿孔排(污)水管,排(污)水管穿孔部分应长度均匀、管径一致,一般为池长1/4~1/2,可视情况调节竖管高度。5.1.5.4排(污)水管应内壁光滑、转角平顺,内径与鱼池水量匹配,排空池水时长在0.5h~1h。5.1.6溢流口5.1.6.1在池壁正常水位高度设溢流口,排除水面漂浮物,防止排水口堵塞时水流停滞或漫过池壁。5.1.6.2溢流口应高0.1m~0.2m、宽0.2m~0.4m,或安装直径160~250mm圆管,并安装拦鱼栅。5.1.7防跳网应在池壁顶面一周设高1.2m~1.5m防跳网,或在鱼池顶面敷设防跳网,网目大小视枯水期水量而定,一般为3~5cm。5.1.8防鸟设施养殖15cm以下鱼种时应在鱼池上方搭建棚架、防鸟网,可种植适宜的藤蔓类蔬果植物。5.1.9其他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可配备渔业物联网、视频监控和水质在线监测设备。5.2循环过滤池5.2.1位置5.2.1.1过滤池应紧邻鱼池建设。其中,长方形鱼池应建在鱼池短轴旁边。5.2.1.2过滤池的池壁、池底应参照鱼池,池底应向排水口方向倾斜。5.2.2进排水5.2.2.1鱼池的底排水应通过管道引入过滤池,池内应安装过滤装置。5.2.2.2滤出水应用水泵泵入鱼池,未滤出水应通过管道排出池外流入沉淀池。5.2.3池深5.2.3.1过滤池池壁顶高应高于鱼池最高水位线10cm~20cm或与鱼池同高。5.2.3.2过滤池池底应与鱼池池底同高或高于鱼池池底30cm以内。5.2.4结构5.2.4.1长方形鱼池的过滤池长度应小于鱼池短轴,宽宜为1.2m。5.2.4.2圆角方形池的过滤池直径宜为1m,正多边形池的过滤池长度应≥1.5m。45.3物理过滤池5.3.1池型位置5.3.1.1应在鱼池下游设长方形物理过滤池,过滤池水深≥1.5m,池壁池底应与建设土层隔离。5.3.2面积物理过滤池面积应大于枯水期流量的0.8倍~1.5倍,且不小于1.8m2。5.3.3结构5.3.4池底短轴方向呈“W”型,深0.5米,单“V”型宽2m~3m,连接处宽1m~1.5m。5.3.5“W”型顶部敷设立式“W型”滤网滤料,底部设穿孔排污管。5.3.6池底中央应设集污池并应通过管道,池壁基部与集污池之间有5%~10%的斜坡。5.3.7进水鱼池排水应通过排水渠从物理过滤池短轴方向流入池内,短轴应设置挡板或管道使水流均匀分布。5.3.8排水5.3.8.1应从进水端短轴方向排水,流入生物滤池。5.3.8.2流出端面呈锯齿形,锯齿深0.1m,流出端面前0.5m处应设漂浮物拦网。5.3.9集污池5.3.9.1集污池面积应大于物理过滤池面积的15%,深度≥1m。5.3.9.2集污池尾水应过滤至生物滤池或直接用于植物浇水施肥,滤渣做肥料应用。5.4生物滤池5.4.1池型不定,水体与土壤隔离。5.4.2生物滤池位于沉淀池的下游,面积不小于鱼池总面积的15%,且不小于2m2,水深0.1m~2m。5.4.3生物滤池的滤材运用和布置应根据鱼池投入品而定,可栽种石菖蒲、蕹菜、水芹等水生植物,放养光唇鱼、黑螺、河虾、溪蟹等底栖水生动物。5.4.4经生物滤池净化后排放的尾水应符合SC/T9101的一级标准。5.5拦鱼装置5.5.1鱼池进水口、集污槽口、溢流口应设拦鱼装置,且破一目不跑鱼。5.5.2拦鱼装置有效过水面积应为拦截水口面积的2~3倍,且表面光滑、安装牢固、便于更换。5.6电力200m2以上的山泉流水养鱼基地应通过供电网供电,200m2以下的山泉流水养鱼点宜通过供电网供电。6鱼种放养6.1养殖方式最短养殖周期为1年,全部投放光倒刺鲃鱼种且不搭配其他鱼类。56.2鱼种要求6.2.1放养鱼种应达到长度≥7cm/尾,且重量≤1.5kg/尾。6.2.2购买的鱼种应来自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良种场,自行培育的鱼种应达到检验检疫合格标准。6.3放养要求同池放养鱼种应统一规格,适宜水温为5℃~28℃,运输水温与鱼种池、流水鱼池水温差≤2℃,运输操作应符合SC/T1075的要求。7养殖管理7.1饵料应使用粗蛋白含量28~42%的配合饲料、浮萍、水草、阔叶类牧草、蔬菜瓜果及野生小鱼和底栖动物等作为饵料。7.2投喂7.2.1驯食鱼种放养后,应在水温达到10℃以上时少量投喂配合饵料,待鱼群形成抢食习惯后完成驯化过程。7.2.2投喂量配合饲料日投喂量应为鱼体重量的1%~5%,并根据水温、鱼体摄食强度酌情增减。每次投喂应确保鱼群15~30分钟的吃食时间,草料投喂以当天吃完为宜,野生小鱼投喂以迅速完成围猎为宜。7.2.3投喂频次上午08:00~09:00,下午16:00~17:00各投喂一次。水温≤10℃、干旱、鱼类无食欲时应停止投喂,源水不足时应减少投喂。7.3管理7.3.1水流调节7.3.1.1鱼池池水的最大流量应达到安静时池鱼不密集且均匀分布。7.3.1.2源水充足时,鱼池最小流量应保证池水溶氧量不低于5mg/L。7.3.1.3源水不足且鱼池最小流量的池水溶氧量低于5mg/L时,应启动循环水装备和增氧设备。7.3.2巡池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洪水期间应增加巡池次数。巡池时应观察鱼类摄食、活动、生长等情况,清理拦鱼装置上的草渣、落叶、枯枝,适时采集生物滤池中的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动物。7.3.3清污池底、池壁有明显固体沉积物时应及时排水清污,鱼类生长盛期应早晚各排水清污一次,水体出现浑浊状态时应清洗鱼池、排水清污。68鱼病防治8.1预防8.1.1鱼种消毒鱼种应使用浓度3%的食盐水浸浴5min~10min,或用浓度1.0mg/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5min。8.1.2强体免疫水温>18℃时,投喂饵料应间隔拌料黄芪多糖、维生素C、鱼腥草、板蓝根等以增强鱼体免疫力。8.2治疗8.2.1指环虫病应使用指环虫敏感类药物泼洒,3~4小时后彻底清洗鱼池并排水。根据温度情况,应间隔5~7天后再进行一次杀虫,过后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8.2.2水霉病应施用中药复方五倍子或水霉净等中草药,施药时应关闭进出水口,维持静水6h~12h,每天1次,连用5d~7d。8.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