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02 秦汉:中华文明的奠基(原卷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02 秦汉:中华文明的奠基(原卷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02 秦汉:中华文明的奠基(原卷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02 秦汉:中华文明的奠基(原卷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02 秦汉:中华文明的奠基(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02秦汉:中华文明的奠基目录核心知识脉络图详览命题点与易错点解读常考重难点概念突破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文件夹中附有pdf版高清导图,可配套使用)1.讲地方选中央集权,讲中央选专制主义解读:专制主义强调的是皇权的强化,所以一般素材是中央职官变化、监察制度;中央集权强调的是地方管理的手段,所以一般素材是地方制度变迁2.加强中央集权的常见手段:限制兼并、迁徙豪强、监察地方(兵权、财权、人事权)、发展官营工商业、科举和稽查、改土归流。解读:一般威胁中央王朝安全的因素是权臣、豪强和武将,所以对应的手段是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或者分割地方权力、限制兼并和异地迁徙削弱豪强经济基础、控制兵权防范武将作乱。3.农民三大人身依附:土地、地主、政府。解读:农民受制于土地,主要是因为生产力水平较低,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才能满足生活需要;受制于地主,主要是因为租佃关系的存在,这个因素是双重作用的,一方面有利于人地匹配的合理性提升,另一方面也束缚了农民;受制于政府则主要是户籍和赋役制度,这有利于国家控制人口保证赋役来源,也限制了人口流动,固化了社会结构。4.井田制下有土地私有,土地私有制时期也有公有土地。解读:井田制本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制度描绘,并非绝对真实,我们只能说土地比较集中在奴隶主贵族手中,算是国有土地,个人拥有的土地极少,但不是没有。到了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后,土地国有也依然存在,军队的屯田、官田、学田等等形式满足了特殊的财政支出需要,当然也压缩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空间。5.兼并利于增加市场和劳动力;抑制兼并有利于打压豪强,维护小农经济稳定解读:土地兼并从来是利弊兼有的。因为土地兼并,规模化效益会增加,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和农产品商品化,这有利于商品性农业发展;甚至地主积累的资本如果愿意投资手工业和商业,也是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因素。反过来抑制了兼并上述价值就难以实现了,会导致农业的碎片化、小型化发展,巩固自耕农经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秩序,也因此统治者多愿意抑制兼并。6.重农抑商是古代统治者效率最大化的选择。抑商抑私不抑官,官营也参与市场解读:重农抑商一定不能简单认为这是统治者愚昧落后。首先,在农耕社会,重农是地主阶级统治者的必然选择,这有利于赋役的征发。这必须认同,东西方文明都经历过漫长的重农时期。至于抑商则要两面看待,一方面统治者并非抑制所有商业,官营商业长期都得到重视,其次抑制私人商业,主要目的是获取垄断利润和避免地方豪强崛起,并非忽视商业的价值。7.工商食官、盐铁官营、朝贡贸易都是国家干预经济解读:首先要明确国家干预经济并不是近代西方的舶来品,对于经济的干预甚至操纵,从来是中央集权政府必须要进行的活动。先秦时期,中国在商周就有工商食官的模式,由政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获取利益。春秋战国,随着人口流动和列国纷争,私营工商业才发展起来。汉武帝以来,随着以盐铁官营为代表的垄断性经营政策出现,民营工商业发展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官营工商业大行其道,维持了经济稳定也获取了暴利。至于朝贡贸易,则主要是以政治目的为主的对外交流活动,它不能开拓海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还抑制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但不能等同于海禁政策。8.田庄自给自足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壮大;政府控财控人加强中央集权。解读:汉代田庄经济封闭性强、内部自给自足程度高,是汉末豪强崛起的重要经济基础。对此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打压兼并、控制铸币权、盐铁官营、建立户籍制度、降低税收等,以此增强政府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减少地方的财源。9.君权神授是皇权来源,天人感应是皇权约束解读: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最大的特色就是让皇权和神权的结合更加紧密。一方面增强了皇权的神权威信,另一方面也用天意的形式演绎了儒家治国理念增强了皇权的道德约束,虽然这个约束效力有限。当然皇帝也会用天人感应去管理大臣,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古代政治的道德色彩浓厚。【皇帝制度】由秦始皇建立,至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皇帝”名号是“三皇五帝”的合称,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太尉(最高军政长官)、御史大夫(监察文武百官),三者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九卿是掌管皇家事物和国家事物的高级官员,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以郡统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县制、郡制分别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秦国,秦始皇时正式成为秦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两者都属流官任期制,服从中央政府命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郡国并行制】指的是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国,这是当时"无为而治"的一种表现,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但导致了诸侯势力坐大引发叛乱。【中外朝制度】也叫内外朝制度,指由皇帝挑选亲信近臣组成的宫中决策班子参与朝政的制度。主要目的是削弱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中朝官员出入宫中,随侍皇帝,参与大政,“中朝”在宫廷内先自作出决策。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等所构成的外朝官员逐渐被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实际上被架空。【文书制度】秦朝在统一文字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尊君抑臣的制度,其对文书的名称、体式及文书档案管理制度都有详细的规定。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皇帝的专断权力,加强了秦朝档案事业的发展,也为其后朝代档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计制度】起源于战国,完善于秦汉,是考核地方官员的一项重要制度。即于年终之时,各县将上级要求的各方面数据上报给所属郡国,再由郡国上报给中央,作为考核依据。【征辟制】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征辟制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推恩令】汉武帝时颁布的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法令。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侯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这一法令的实施使得封国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察举制】汉武帝时确立的官吏选拔制度。察是考察选才,举是下级向上级推荐。主要依靠高官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当中选拔道德、品行、才能突出的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选拔范围广,科目多,有以“孝廉”为重的常科(岁科)和以“贤良方正”为重的特科。特点是选拔与考试相结合,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较多晋身仕途的机会。西汉通过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东汉时,察举主要依据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到东汉后期,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任人唯亲、唯财、唯势,结果出现了官僚门阀集团。【刺史】地方监察制度。刺是检核问事,史为御史。秦时每郡设御史,汉武帝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置刺史一人。西汉中后期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汉末刺史改称州牧,州一级行政单位从此时常出现。【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维护西域地区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尚书】源于先秦,主管君主文书。汉武帝为强化君权,削弱相权,开始增强尚书权力,扩大尚书机构,尚书的地位逐渐提高。东汉尚书台开始成为国家行政中枢。隋唐时,尚书分六部,隶属尚书省。明朝废丞相制度,六部尚书直属皇帝。【汉承秦制】汉朝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但对秦制又有所损益。【朝议】又称廷议,是秦汉时期大臣们集体议政的一种方式,主要功能是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有利于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的失误。【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两者本质上都是皇权高度强化的产物。外戚是通过婚姻与皇室结成的外姓亲属,包括后妃系统的亲族、皇家公主的夫族,实际上是一种直接依附于太后、皇后、皇帝宠妃、公主的裙带政治集团。宦官是皇帝特许的有一定参政权力的内廷侍从人员。两者扰乱朝政是典型的狐假虎威。外戚干政在两汉比较严重,宦官专权在东汉、唐末和明朝比较明显。【军功授爵】秦以军功授予普通人爵位,原则上非军功不授予高等级的爵位。【丝绸之路】一般指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广义的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均输平准】均输法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一政策,有利于平抑物价,增加中央收入。【豪强】是东汉社会一个特殊的存在。在经济上具有强大的实力;政治上控制朝政;控制了文化和舆论;甚至还以隐蔽的方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盐铁专营/盐铁官营】政府为限制工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生产和销售垄断。始于春秋,汉初统治者主张无为而治,对盐铁采取放任政策。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抑制商业的需要,将盐铁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盐铁专卖的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编户齐民】西汉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推行严密制度。以户为单位来管理人民,是谓“编户”,所有人统统是国君的臣民,是谓“齐民”。按规定编户不许无故迁移,编户农民对国家的负担主要有田租、人口税和更赋。【黄老之学】“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以道家思想为主,特点是“无为而治”,突出表现为“休养生息”。东汉时,黄老思想由经世之学蜕变为“自然长生之道”,与神仙长生、鬼神祭祷等方术融合一起,形成了原始道教。【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即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西汉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外儒内法的治国之术。唐代,以“援礼入法”为特征的法律文本大体成型。【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学为国家用人选官的主要依据,确立了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地位。(建议用时:40分钟)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 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2.(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 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 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 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4.(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5.(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商业活动的衰退7.(2023·广东东莞·校考三模)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栎阳,颁布了一些政令。宣布率一万人或一郡来降者,封万户;开放故秦园囿池苑令民耕种;蜀汉民由于军役负担较重,免除两年租税;关中从军之士兵,免除其家一年负担。上述政令的实施A.表明黄老无为思想受到尊崇 B.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繁荣C.稳定了汉朝初期的统治秩序 D.为楚汉战争胜利积蓄了力量8.(2023秋·黑龙江佳木斯·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始皇帝并吞六国之后,进而废置各国的王室和封建贵族,并由秦国的官僚处理政事,这项激烈的措施使得这些牺牲者感到难以忍受之苦,这些强硬作风使他们因敏锐地感受到失去独立而更加难以忍受。”由此可知,秦二世而亡A.在于凝聚力的缺失 B.统治者的残暴是主因C.源于统治疆域扩大 D.由治理举措过激而致9.(2023秋·福建宁德·高三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A.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 B.杜绝了吏治腐败C.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D.抑制了豪强地主10.(2023秋·四川宜宾·高三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曾立石刻:“尊卑贵贱,不逾次行。……端直敦忠,事业有常。”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文书《为吏之道》要求官员“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以忠为干,慎前虑后”。这表明秦朝统治者A.注重构建政治道德秩序 B.在治国实践中突出君主独尊C.传承先秦时期尊卑理念 D.试图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11.(2023·河南濮阳·濮阳一高校考一模)汉代皇帝有6玺,隋以后皇帝的玉玺增加到了8个,明代的皇帝用印不仅从隋、唐宋时期的八玺激增到24个,而且在文书制度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将两半文书合在一起,通过对其印识、字号与内容的比较、勘验,以辨别真伪、防止欺诈)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集权强化 B.行政效率提高 C.政治制度成熟 D.官僚机构僵化12.(2023·北京·二模)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观察图中货币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冶铁铸造技术进步 B.货币流通非常广泛C.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13.(2023春·湖南常德·高三常德市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的路线应是A.秦始皇历次的巡行路线 B.汉丝绸之路的主要商贸路线C.秦统一六国的进军路线 D.汉平定七国之乱的调兵路线14.(2023秋·湖南·高三专题练习)秦王赢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赢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C.为推行郡县制创造了条件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15.(2023秋·福建福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秦朝通过战争征服的地方,如“河南地”、五岭等,人心不稳,与中原文化差异又大。为此,秦朝通过设置郡县,使国家观念深入这些地区。这说明秦朝在上述地区实行郡县制旨在A.增进华夏认同观念 B.提高行政效率C.强化对边地的控制 D.扩大统治版图16.(2023秋·宁夏银川·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有学者提出:“秦在水利、交通、机械等技术层次的优越,使秦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并赢得最终胜利。”这种观点意在说明,秦国A.素有重视农耕文明的传统 B.科学技术领先东方六国C.讲求实用最终完成国家统一 D.商鞅变法历史意义非凡17.(2023·安徽亳州·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任官赐印制度,无论朝廷大臣还是地方小吏皆是如此。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秦《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官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说明秦朝()A.官印成为权力唯一凭证 B.中央权力趋于强化C.官员任免程序十分复杂 D.法律制度比较严苛18.(2023湖南师大附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命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材料反映了秦始皇旨在A.改革前代的历法及服色 B.极力丰富皇帝制度内涵C.炮制一整套的繁文缛节 D.赋予秦朝建立的合法性19.(2023重庆巴蜀中学)司马迁评价:“江南地区占有‘地势饶食’的优势,采用‘火耕水耨’的方式,得到‘饭稻羹鱼’的成就。”同时,他也指出尽管江南“无冻饿之人”,却也没有“千金之家”。对以上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江南地区逐渐成为经济重心 B.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处于原始阶段C.江南地区已经消除贫富差距 D.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2023秋·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所反映的秦律中,有一条律令规定:隶臣之妾与其子分家后,谎称其子不是隶臣,那么,这女子将受到“完”刑的处罚。这表明秦朝A.严格维护社会等级 B.强化家国同构观念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重视规范官员行为21.(2023秋·甘肃兰州·高三兰州一中校考期中)《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罢苑马,以赐贫民”。建元三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元狩四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汉武帝此举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 B.防止了地主土地兼并C.限制了人口流动和迁徙 D.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22.(2023·贵州遵义·统考一模)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 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 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23.(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六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史记》的撰述宗旨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境界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第二层境界是“考之行事”;第三层境界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对此,认识准确的是A.司马迁构建了史学理论体系 B.古代史学研究侧重事实考据C.史学发展取决于史家的努力 D.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规律24.(2023秋·甘肃陇南·高三校考阶段练习)董仲舒曾经指出:“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A.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B.倡导以教化管理民众C.迎合了大一统的需要 D.开创了皇权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