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02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_第1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02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_第2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02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_第3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02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_第4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02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核心引领】

一、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社

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1)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中国民族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发展。

(3)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汉武帝时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具体表现在:

(1)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唐朝时期结束分裂,实行开明的民族政

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区域开发:随着北民南迁,六朝对江南地区的大力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由于生产

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

(3)制度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

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赋税制度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

化。

(4)文化璀璨: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成果带有分裂割据烙印和体现民族交融的特点,三教鼎立,艺术大放光彩。

而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则全面走向繁荣,唐朝文化圈的形成则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的地位。

【重难错粹】

重难精粹内容

6秦朝中央集权的创建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建立

7汉代政治制度发展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8两汉魏晋经济发展的特点一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

9魏晋时期的人口迁徙一民族交融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0隋唐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成熟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11唐朝地方管理的崩溃——节度使、藩镇割据

精粹6秦朝中央集权的创建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建立

一、先秦

西周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制制度,

1、贵族等级制,分封制一封建领主制:

(1)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王畿地区。

(2)其他地方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

(3)诸侯在国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度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

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二、秦朝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为适应社会变化

的需要,各国政治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

(二)秦朝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1.历史背景:

(I)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2)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代远情疏);

(3)各国进行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4)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2.内容:

(1)皇帝制度(核心),皇帝总览一切军政大权

特点:皇位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九卿。

①三公及其职能

三公:丞相(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掌管

图籍、文书,监察百官)。

九卿: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

②决策方式:国家大事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3)地方官职,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①原因:吸取历史上分封制导致诸侯纷争的历史教训I;李斯的建议。

②地方政府分为郡、县两级。

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丞、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4)文书发挥重要作用。

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传送到全

国各地。

迁移拓展: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1)君主专制:古代中国的政体。指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地位终身制和皇位世

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中国古代的主权结构形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

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例题展示:

柳宗元《封建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

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其中所说“公天下''之制是指

A.确立了皇帝制度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实行郡国并行制

【解析】柳宗元的这段话意思是,秦朝用废除分封诸侯,实行郡县制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

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自己,所以选C;材料所述是在

肯定秦朝的“公天下”制度,A、B与题意不符;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不是秦朝制度,故

排除D。

精粹7汉代政治制度发展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上

①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③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设刺史,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

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上

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④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上

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②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开拓疆域

(1)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

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2)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

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3)行政管理: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4)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

迁移拓展:西汉初年面临的三大社会问题及解决之道

西汉初年,面临三大社会问题:经济的萧条破败;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匈奴的侵扰。这些问题在汉武帝时期

都得到解决:

(I)经济的萧条破败——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

建立较小的侯国。

(3)匈奴的侵扰——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

例题展示:

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要使“兴廉举孝,庶几成风”。这一做法旨在

A.推行道德教化B.加强专制集权

C削弱诸侯实力D.改革选官制度

【解析】根据“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兴廉举孝,庶几成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做一切的事情的出发

点都是为了加强专制集权,以巩固统治,故选B;A、C、D说法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

精粹8两汉魏晋经济发展的特点一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

一、概念

庄园经济是指以佃佣为主经济基础,我国自春秋战国私有土地制发生后,农民难堪生活重负而被迫出卖田地,

富者承买兼并,所谓大地主,即由此而生。

到了汉代,贫富阶级,悬殊尤甚。三国承汉之后,其政治制度虽有所损益变通,而生产关系则依然如故,其经

济基础依然为以佃佣为主的地主封建社会,因而当时的地主阶级在社会上极占势力。

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寺院僧侣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免税政策,从而形成以寺院为中心的独特的封建地主

经济形式——寺院经济。

二、汉代庄园经济

1、原因: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

2、特点:①规模大、自给自足;②拥有家兵、筑有乌堡;

③聚族而居,有一定宗法色彩;④人身依附关系强;

3、影响:影响赋役征收,易形成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厂集体经济迁移拓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及成

,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济

乂小农经济Y

(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

租佃经济

ISΓ--------发展相对缓慢。秦汉时期江

----------田庄经济

11-----------------------------------南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

商品经济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动乱多发生在北方,且持续

时间长,而南方相对安定。

(2)庄园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战乱破坏了城市和自然经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大融合的加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融合

中汲入了新的发展能量,又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例题展示:

东晋南朝以来,南迁士人非常重视自己的祖籍。唐代中叶以后,南迁士人乐于把新居住的州县当成自己的籍贯。这

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世族门阀的衰落

C.经济重心的南移D.宗法制度的瓦解

【解析】从材料可知,魏晋至唐中叶(特别是“安史之乱''后)都出现了大规模人口南迁的现象,但魏晋重视祖籍,唐

中叶后以现居地为籍贯,反映了祖籍观念的日益淡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世族门阀的衰落,

故B正确。

精粹9魏晋时期的人口迁徙一民族交融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民族融合

1.西晋的统治

(1)五族内迁

①时间:东汉末到魏晋时期。

②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

(2)八王之乱

性质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进入比较长的政权

影响

分立时期

2.江南开发

(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

劳动力资源。

(2)表现

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

4.十六国

(1)民族交融

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②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2)观水之战

①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原因

②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

概况前秦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泥水

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战败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

结果

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5.北朝

(1)北魏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

(2)孝文帝改革

时间5世纪后期

①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改籍贯

②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措施③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④改鲜卑姓为汉姓

⑤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意义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魏晋南1匕朝的民族交融原因、途径

1.原因

(1)统治者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

(2)民族大迁徙有利于促进民族大交融。

(3)各民族政权间的混战使其地盘不断变化,人民之间也不断混杂,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

(4)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交流是民族交融的重要原因

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途径(形式)主要有:

(1)民族迁徙(自然迁徙;政府移民)。这一时期的民族迁移方向是由北方向南方。一种是北部边境少数...

(2)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蜀国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加速.•.

(3)联合斗争。在反抗西晋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联合起来,并肩作战.•・

(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即汉化政策)。如孝文帝改革。

(5)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迁移拓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形式

(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

(2)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

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3)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儿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民族交融进程进一

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延续。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

例题展示:

(2020•北京高考)“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

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

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解析】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A;

信息“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体现

了清乐在魏晋以来逐渐与各民族文化交融,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B正确;

C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D说法明显错误,南北朝文化的主流仍然是中原文化,排除。

精粹10隋唐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成熟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1.科举制(隋唐T末)

(I)背景:随着土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2)发展历程

①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创立

②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①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发展②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③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3)影响

①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②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

2.魏晋南北朝的三省体制

(1)组织结构: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

(2)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确立: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沿用。

(2)运行机制

机构职能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

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开h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3)特点: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4)政事堂

①设立: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

②意义: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5)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迁移拓展:选官制度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官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例题展示:

在唐代,文人进入仕途除了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外,通过“干谒”即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的举荐而

入仕,也是科举制的重要途径。这表明唐代

A.深受汉代察举制影响B.科举制度的高度成熟

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D.人才选拔的灵活多样

【解析】从材料中“文人进入仕途除了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外,通过‘干谒'即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

的举荐而入仕,也是科举制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唐朝做官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说明人才选拔的方式是灵

活多样的,D选项符合题干要求;

A、B、C选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精粹11唐朝地方管理的崩溃——节度使、藩镇割据

1.安史之乱

(1)原因

①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

②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概况:755一年,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这场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

①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

②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

③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

(1)形成原因:藩镇独立性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影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IOO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3.黄巢起义

(1)原因: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2)概况: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

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

(3)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4.五代十国

(1)唐朝灭亡: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2)五代十国

①五代: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

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②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3)周世宗改革:清除五代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迁移拓展: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根源于唐玄宗统治政策的失误。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统治政策的失误密切相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藩镇割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

济的分散性。

例题展示:

《资治通鉴》记载:唐“边帅……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最初节度使只掌管军务,

另设掌钱粮的度支使、管屯田的营田使,防区内的政事由刺史掌管。但玄宗后期,节度使开始兼领度支使、营田使,

后来又兼采访使,采访处置使等。这种变化

A.成为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导致了地方权力过度膨胀

D.说明了唐地方官制得到完善

【解析】节度使权限的增加导致地方实力增强和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排除B;安史之乱和藩

镇割据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节度使权限的变化是制度性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材料中节度使权限变化

不能说明地方官制的完善,而是对地方体制的破坏,排除D。

【考向研析】

1.和实生物杂以成家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不同的事物和谐、融合,才能

产生、发展万物。

材料一

魏普汉人妇女制作胡埼(画像海)魏音士人食用烤肉(画像铸》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观音造型为男性,隋到唐初.观音造型依然以男

性形象为主,但开始逐渐演化出女性形象明代观音像不仅是

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国封建时代美女的形象C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后,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反思……这对于开放学习,

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砚,这种变革运动……,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四

我们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录自《二十大报告》

(1)材料一中的情景呈现了什么生活新气象?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2)材料二观音造型的演变说明了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为什么说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起到了阻碍作用"?(6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和”与“杂”?(15分)

2.中国古代的智慧(15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1)将下列“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8分)

重栗时期制度创新

1)秦朝A:科举制度

2)两汉B:金瓶挚签制

3)隋唐C:郡县制度

4)清朝D:刺史制度

(2)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填写字母)。(7分)

(A)"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方家

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D)"儒表法里";(E)"格物致知";(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

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G)"杯酒释兵权"。

类别重要史实

政治智慧

思想贡献

科技发明

3.叙事见人、论事求通(15分)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代有更迭,时有创新,帝王居间,厥功甚伟。

请回答:

(1)请将下列不同朝代的政治特征与相应的帝王进行匹配。(用字母表示)?(6分)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

()()()()()()

ABCDEF

里文科―:设创权废推三轲内

文举一宣制分除行公史外

轻ft体∙取六政行六不梆九巡朝

武制十部睨省部相乂卿查制

分)

。(9

特征

王朝

期的

治时

出其统

,写

帝王

三位

任选

例,

照示

请仿

(2)

。”

之一

强国

名的

最著

界上

时世

是当

汉朝

为,

极有

:积

汉武帝

示例"

)

(15分

思想

政治

古代

中国

4.

程。

的进

发展

历史

响着

又影

化,

的变

社会

根于

迁植

的变

思想

政治

)

(8分

)。

字母

(填写

对应

期相

史时

其历

想与

治思

代政

国古

列中

将下

(1)

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