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节选)》导学案(海南省省级优课)_第1页
《秋水(节选)》导学案(海南省省级优课)_第2页
《秋水(节选)》导学案(海南省省级优课)_第3页
《秋水(节选)》导学案(海南省省级优课)_第4页
《秋水(节选)》导学案(海南省省级优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键入文字]秋水(节选)导学案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关于文学常识庄子其人其文了解层面识记层面自读感知,能准确通读能流畅通读能表述感受疏通第一节文字,把握内容,梳理语言点实施本节学习过程练习引导,自主探索,教师点拨我知庄子有多少:a.——————————————————————————b.—————————————————————————c.——————————————————————————d.—————————————————————————(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曾做过蒙城漆园吏,但不久辞去,终身不仕。他一生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内心则充满了对当时世态的悲愤和绝望。主要作品《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评价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二)人物轶事庄子将死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星辰当作给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都是送给我的礼物。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躲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一)背景链接秋水(节选)庄子生活在战国后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悲观厌世、否定一切的极端。总体说来,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先验的超乎万物的“道”,竭力描画人的个体精神自由境界。(二)常识整理寓言寓言是带有讽刺或劝解性的故事。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寄予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语言简洁干练。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特点: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秋水(节选)eq\f(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的(雨)水应时而来,很多河流的水都流入黄河,)eq\f(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分辨不清对岸的牛和马。)[eq\o(\s\up7(时:名词作状语,应时,按时。川:河流。灌:注放,流入。河:),\s\do5(黄河。泾流:径直流畅的水流。泾,同“径”,直。两涘:两岸。))eq\o(\s\up7(涘(sì),水边。渚(zhǔ)崖:水中沙洲的崖边。渚,水中),\s\do5(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辩:同“辨”,分辨,辨别。))]eq\f(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于是乎河伯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壮美全部汇聚)eq\f(尽在己。,到自己这里来了。)[eq\o(\s\up7(焉:语气词,同“乎”。河伯:传说中的黄河),\s\do5(之神,相传姓冯(pínɡ)名夷。欣然:高兴))eq\o(\s\up7(的样子。以:以为,),\s\do5(认为。尽:全,都。))]eq\f(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向东望去,)eq\f(不见水端。,看不到海水的尽头。)[eq\o(\s\up7(而:修饰连词,不译。北海:(海东端)),\s\do5(北方的大海,今渤海。东面:脸朝东,))eq\o(\s\up7(名词作状语。水端:水),\s\do5(的尽头。端,头,边。))]eq\f(于是焉河伯始旋其,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他欣然自喜的)eq\f(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面容,望着海洋对海神感叹说:“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eq\f(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很多的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正是我啊。)[eq\o(\s\up7(旋:调转,这里指改变。面目:指脸色,面部表情。望洋:),\s\do5(仰视的样子,作“望阳”“望羊”或“盳洋”。若:海神名。))eq\o(\s\up7(野语:俗语,俗话。之:指下文所引野语。道:道理。百:泛),\s\do5(指多,“百川”的“百”义同。莫己若:即“莫若己”,宾语前置,))eq\o(\s\up7(意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我之),\s\do5(谓也:宾语前置句,即“谓我也”。))]eq\f(且夫我尝闻少,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eq\f(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孔子的学问少,而且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还不相信;)eq\f(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如今我看到你这(无边无际)难以穷尽的样子,我要是不到)eq\f(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你这里来那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eq\o(\s\up7(且夫:连词,而且。少:意动用法,认为……少。仲尼:孔子的字。闻:学),\s\do5(识,学问。轻:意动用法,认为……轻。伯夷:商末诸侯孤竹君的长子,))eq\o(\s\up7(认为武王伐纣是不义的,故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后世称他为义士。),\s\do5(者:代词,……的人。睹:看。子:您,对海神的尊称。穷:尽。殆:危险。见笑:))eq\o(\s\up7(被人耻笑。见,表被动。大方之家:),\s\do5(懂得大道理的人。大方,大道理。))]eq\a\vs4\al([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言句式。3.体会《秋水》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一)阅读《秋水(节选)》,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两涘渚崖之间 ①涘:名词,水边 ②渚:名词,水中的小块陆地 ③崖:名词,高的河岸(2)东面而视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①始:副词,才 ②旋:动词,调转,这里指改变(4)野语有之曰 野语:俗语,俗话(5)闻道百 道:道理(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①且夫:连词,而且 ②而:连词,表并列关系(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动词,看到尽头(8)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形容词,危险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泾流之大 “泾”同“径”,直(2)不辩牛马 “辩”同“辨”,分辨,辨别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古义: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表示后一事往往由前一事引起(2)至于北海古义:至,到达;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色,面部表情今义:指面子,脸面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秋水时至时:名词作状语,按时(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3)顺流而东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4)东面而视东面:名词作动词,面向东(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认为……轻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听到很多的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人”,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宾语前置句。宾语“己”前置,应为“以为莫若己者”;宾语“我”前置,应为“谓我”,其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译文:我要是不到您这里来,那就危险了。(“非……则……”是固定句式,译为“如果不……就……”)(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文: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了。(被动句,“见……于……”表被动)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eq\a\vs4\al(谦虚)1.从教材中积累河伯居于黄河,自视清高。但后来,他看到了烟波浩渺、水天相接的大海,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浅陋,由原来的沾沾自喜变得自惭形秽。庄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由骄傲自满到虚心认错的河伯形象,也阐述了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自新的哲理。2.从历史中积累牛顿是科学史上的巨人之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光学;在热力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天文学方面,他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科学地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在数学方面,他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对他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谦逊。当他临终的时候,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在病榻边说:“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他听了“伟人”二字便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似乎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被发现呢。”停顿片刻,他又说:“假如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说完这段话,他平静地闭上了眼睛。3.从现实中积累梅兰芳曾被美国、日本的多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2012年,梅兰芳的儿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也被日本樱美林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谈及此,他说:“人家也给我一个方帽儿,但跟我们老头儿的差远了,人家是金方帽儿,我只是票友而已。”他拒绝被称为“大师”。他说:“我不要做什么‘大师’,我父亲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中国真正的大师并不多。我不是,我是干活儿的。”4.从名言中积累(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2)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魏征(3)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就没办法不谦虚。——老舍(4)谦虚是最高的克己功夫。——莎士比亚(5)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二)这样运用素材eq\a\vs4\al([精彩片段])骄傲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不可以轻视比自己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赶上我们,甚至超过我们。此外,我们还要向更优秀的人学习,要学无止境。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小,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受环境所困,不能因所受教育而束缚住自己。宇宙无穷,而我们只获得了很浅显的知识,明白了很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发现、了解。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领悟]文段由骄傲的危害,引出“要学无止境”的看法;以世界的广大无穷与人类的渺小浅薄做对比,以河伯的故事做例证,很好地阐释了不断学习、积极探索的重要性。eq\a\vs4\al([精彩范文])①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地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哎呀,鱼真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②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③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把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粘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④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⑤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人们往往爱犯这类错误,往往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⑥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佳作赏析作者根据人们耳熟能详的“濠梁观鱼”“庄周梦蝶”这两个典故,将自己对庄子思想价值的感悟以及对后人膜拜庄子思想的因袭习性的认识,寄托在“蒲草帽”这一民间乡野的惯常意象中,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生活本真貌、思想原生态的冷峻反思。写作借鉴1.学开头开篇以目击现场的方式再现了庄子与惠子濠上观鱼的情景,这种方式具体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突出了庄子的形象;引出下文对草帽内涵的理解。2.学象征第②段,“蒲草编的草帽”象征了庄子悠闲散淡、梦幻多思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庄子自由精神的内核。3.学用词第⑤段,“想当然”指人们将庄子奉为圣哲,顺理成章地认为他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本质”是指蒲草帽象征了庄子自由精神的内核。4.学比喻第⑥段使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本质特点,生动地体现了庄子思想的生命力,并揭示了它是孕育自由精神的温床。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原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出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①,忽然而已。注然勃然②,莫不出焉;油然漻然③,莫之入焉。——《知北游》注释:①郤(xì):通“隙”,裂缝。②注然勃然:茂盛生长的样子。③油然漻(liú)然:静寂消亡的样子。[翻译]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狭窄的通道一样,瞬间就过去了。万物蓬蓬勃勃竞相生长,之后就悄无声息地化为乌有。[明理知义]庄子将生命的短暂性感受得入木三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生命的死亡也是必然的:“死生为昼夜,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个体的人作为自然万物的一分子,永远处于这个无穷尽的循环之中。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是“道”所决定的,被称之为“命”,所以就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但“安命”不是否定“命”这种必然性所带给人生的困境,而是表现为对这种必然性的顺从,是一种对生命的和谐而不是妥协。在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无可奈何的时候,应该接受它,而不是惧怕它。生命因为和谐而自然,在这种自然的态度下,实现对生死的超越,这样就不会感叹于“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的短暂了。景公闻命①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注]①选自《晏子春秋》卷一。晏子,春秋时齐卤人,齐景公时任宰相。②霁(j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被(pī):同“披”。④陛:宫殿的台阶。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译文: (2)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译文: 参考答案:(1)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2)景公说:“讲得好。我听从你的话。”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进来见景公,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现在的君主不如他们啊。”景公说:“讲得好。我听从你的话。”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林徽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