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导学案(湖北省县级优课)_第1页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导学案(湖北省县级优课)_第2页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导学案(湖北省县级优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徐金奎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经》,到被尊为百世之师的“楚辞”的代表作《离骚》,从刚健清新的汉乐府,到多姿多彩的南北朝民歌,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唐代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通俗晓畅的白居易的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而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浩然的山水田园世界,去领略他笔下那种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他那隐逸自得之志趣。二、研读课文(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孟浩

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2、背景介绍: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二)置身诗境1、朗读吟诵,整体感知。要求:一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美;二读诗歌,找出诗歌的意象(景物、人物)。明确意象:2、寻场景:合作探究,全诗分别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①明确(几幅生活图景)3、现场景: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两个场景。场景一:场景二:4、悟场景:提问:同学们能说说两个场景的侧重点吗?明确:追问:我们可以说前两联所描绘的场景和后两联所描绘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除此对比,同学们能找出两个场景内部存在的对比吗?明确:追问:两个场景实际就是两种生活,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其中的人也不同,请同学们根据对诗中的个别词句或对孟浩然的了解,概括这两种生活具体指哪两种生活,两种人具体指哪两种人。(学生活动:交流、探讨)提示:结合诗人的经历与本诗的创作背景明确:(三)缘景明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请学生再自由朗诵诗歌,体会作者对两种生活的态度及情感。提问:同学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提示:①抓住鹿门山“月照开烟树”的景物描写②“忽”字的运用③“幽人”中“幽”的运用(四)课堂小结:1、明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思路:2、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三、延伸拓展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同:异:《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