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品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_第1页
《一文本品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_第2页
《一文本品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_第3页
《一文本品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风波》教学设计安徽省天长中学叶巧红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多角度全面认识苏轼,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词人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学习作品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背诵全词。2、合作探究,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作品中包含的人生哲理。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2、合作探究法3、拓展延伸法四、教学用具教材、粉笔、多媒体课件、智慧平板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达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定风波》,一起来感受苏轼的潇洒超俗、乐观旷达。(二)苏轼介绍设计选择题(智慧课堂平板同频)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设计填空题)2、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设计填空题)唐宋八大家有哪几位?(拍照上传答案)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设计多项选择题)(三)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目标(四)背景介绍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五)读学生读,学生评价,与音频读比较。(六)解读序文1、序文交代了哪些内容?2、词中哪几句体现了序中的内容?(七)研读文本1、仔细阅读上片,用“从中,我看到了苏轼的的心态或者精神”的句式说出你的理解。2、自读下片并思考: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一种怎样的新的认识呢?3、合作探究:苏轼的“归去”是归向何处?(八)拓展延伸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3、作者在词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一语双关,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课堂小结余秋雨说:“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坦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复杂而深邃的情致及旷达的情怀。人生再多的雨,经过苏轼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他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