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_第1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_第2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_第3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_第4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教学目标

A

整体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B、引导学生从环境、人物、情节三方面感受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2.教学重点

从人物、情节、环境多角度分析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3.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冯梦龙《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封建社会的女性就处于这种可怜的地位上,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了最低限度,这要求中没有爱情,没有尊重,而只有被社会所承认的婚约。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我们目睹了中国女性太多的爱情悲剧,你能说出哪些例子呢?

(学生回答)

归纳: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祝英台泪洒黄泉路,林黛玉魂归离恨天,琵琶女独自守空船,就连容貌一般的祥林嫂也逃脱不了被卖改嫁的命运……如今才貌双全,聪慧绝伦的一代名妓杜十娘苦心经营,追求真爱,没想却被最信任的人抛弃,转卖为区区千金,她愤怒了,绝望了,怀抱百宝之匣,奋身投入那滔滔江水中!我们赞叹她那惊世骇俗的壮举,我们惊诧于她那旷古绝今的坚毅,然而我们也不无疑惑:十娘一定要死吗?二.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情节《杜》叙述的是一个古代妓女的悲剧故事。全篇以李甲与杜十娘的爱情为主线,主要涉及五个人物:杜十娘、李甲、李布政、柳遇春、孙富。人物之间的关系清楚明了。事件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杜十娘是京城名妓,久有从良之志意,自从遇见李甲之后,要求跳出火坑,杜十娘与李甲情投意合,杜助李为己赎身;南归途中孙富觊觎十娘美色,说动李甲以千金易聘;李甲负义,出于个人利害的考虑,竟将杜十娘卖给了孙富。杜十娘闻讯后,看透李甲,看透世情,怒沉珍宝,痛斥孙、李,抱持宝匣,赴水而死,她的死不是怯懦轻生,而是宁死不屈的性格的体现。她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她以整个生命谴责了纨绔子弟和市侩势力,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本课的结构提纲:

情投意合—用计赎身—孙富离间——李甲负义—十娘沉江

线索:攒百宝箱——隐百宝箱——示百宝箱——沉百宝箱三.杜十娘人物形象的分析请同学们看片段后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和与“百宝箱”有关的语言。

思考讨论:

1.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

提示:想摆脱苦海,寻机从良。

2.杜十娘为什么要“从良”?

提示:离开火坑,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3.杜十娘为什么自己有银两,却不早告诉李甲,而让他去措办三百两(后来是一百五十两)银子?

说明: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任人欺凌的对象,她把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爱情寄托在李甲身上,她急于从良,却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不敢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从内心里呼唤一种不为金钱和利害所左右的人际关系,呼唤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感情。试探李甲的诚意。

4.李甲筹集到银两赎出她后,她为什么还是不把实情告诉于他?

(并未对李甲完全放心。)讲人格,重感情,求真情;

5.杜十娘为什么不选择走别的路,非要选择自杀?

提示:从良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而今希望破灭,只有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不满和反抗。

6.归纳:杜十娘人物形象的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说明杜十娘性格不同方面的句子)

如:“浑身雅艳,遍体娇香”写出了杜十娘姿容的美丽;“杜十娘与李甲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可看出她的轻财好义,热情和善良;“用计赎身”可见其机智、聪明、颇有心计;“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是杜十娘绝望之时的表现,用死进行反抗,可见她的刚强,坚定。是反抗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一个典型妇女的形象。教师概括杜十娘人物形象:

美丽(外貌描写);热情,心地善良(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

聪明(用计赎身,不露富,考验李甲);刚强、坚定(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四、层层设问,启发学生从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探讨"十娘必须死"的原因。1、从情节入手分析

思考:①文中一共写了几次"百宝箱"?请分别找出来。(课件显示)

学生回答:

第一次:当李甲为十娘赎身时,四处奔波借债,十娘拿出了"私藏碎银一百五十两"。此处暗写“百宝箱”.第二次:是在李甲终于筹得三百两银子的赎金后,杜十娘拿出二十两银子交与李甲作为“行资”。说是“于姊妹中借得”,读者看到下文,自然知道这是杜十娘从“百宝箱”中拿出来的。此处也是暗写。

第三次:当十娘与李甲告别众姊妹上路时,姊妹"送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此处为明写。十娘对描金文具“不开看,也不推辞”,可知这描金文具实际上是杜十娘私蓄。

第四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盘缠愁闷时,十娘又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拿银子时十娘说“众姊妹合赠,必有所济”,取了银子后,“仍将箱子下锁”。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此处也是明写

第五次:十娘得知被卖后,悲愤交加,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抱持宝匣"投江自尽。②为何前四次十娘都没有说出百宝箱的秘密?

--学生讨论明确:十娘在风月场上阅人无数,多留了个心眼,试探李甲的诚意。

这八年的风尘生活,她见过太多达官贵人的虚情假意,甜言蜜语,也见过太多王孙公子、珠门侯富的薄情寡义、挥金如土,她把这次爱情看成是脱离苦海的孤注一掷,她能不小心谨慎吗?她不愿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呼唤一种不为物欲和利害关系所左右的人际关系。

也许早点透露百宝箱这一秘密,李甲也不会为区区千金而动心,十娘也不至于要沉百宝而自尽了。可见,课文情节的设计让十娘非死不可。

2、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

思考:如果没有"风雪阻渡,江上放歌,引来浮浪公子孙富"这一偶然事件,十娘又有万金之资作家底,她和李甲会生活得很幸福吗?

讨论明确:不会。

(1)因为李甲有着太多的弱点

A、李甲用钱"撒漫","大差大使"

B、有心相好却无长久打算

C、李甲贪恋十娘美色,并未真正了解十娘所追求的"两心如一"的爱情。

D、过于愚蠢、懦弱:轻信小人谗言,对于十娘的从良,一直采取消极态度。

而十娘与之相比更显性格的优点:

A、有长远打算:苦心经营,细心积攒B、聪慧:逼鸨母成全自己从良;有意考验李甲

C、刚强、坚定:以死威逼鸨母遵守承诺

D、忠贞:对李甲的感情坚贞不渝

(2)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更让十娘非死不可

小说从一开始就以精确的笔墨,通过明明暗暗的交代,点示我们:以李甲的父亲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阻碍了十娘与李甲的结合。

例1

在开头人物关系的介绍中,写李甲和杜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但马上点到"奈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这一句为全文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例2

对李布政的正面描写:"李布政在家闻知儿子逛妓院,几遍写字来唤他回去。"对李甲的描写:"他迷恋十娘颜色……后来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这已触到了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矛盾。

例3

在李甲筹划赎金的过程中,又顺笔再一次点示:"他们(李甲的亲友)也见得是,道李公子是风流浪子,迷恋烟花,年许不归,父亲都为他气坏在家……父亲知道,将好意翻成恶意。"此处特意点到李甲的亲友们也惧怕李布政,支持他对儿子的态度,说明李布政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种社会势力的代表。

例4

杜十娘跳出火坑之后面临一个出路问题,询问李甲,而李甲计议未有定着。他细分析,李甲并非不善谋划,关键在于惧怕父亲。所以他说:"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由此可见,在杜十娘争取自由幸福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是李布政。

例5

小说的情节发展到高潮,写孙富用计的全部活动中,他的阴谋诡计的立足点在于抓住了李甲"老父性严,尚费踌躇耳"的矛盾恐惧心理。孙富问道:"尊大人位居方面……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孙富非常清楚地看到,李布政的威胁,是他可以利用来离间李、杜爱情,以达到夺人之美这一目的的重要条件。因此,矛盾的对立面,站在台前的是孙富,站在幕后的起决定作用的是李布政。

(提示,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可举其一,从而引导学生挖掘其他,达到自己分析文章的目的。)

归纳:小说中李甲的懦弱自私,孙富的卑鄙无耻,李布政的封建正统思想都只能让李甲"发乎情,止于礼",身为下贱的十娘与李甲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3、从社会大环境看:

思考:从文中的李甲、孙富、李布政、鸨母、众亲友等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学生回答:金钱至上的社会,体现于下:

A、行院赚钱

(鸨母道:"我们行户人家,吃客穿客,前门送归,后门迎新,门庭闹如火,钱帛堆成垛。")

B、李甲爱钱(为区区千金,转卖十娘)

C、孙富使钱("家资巨万"、"惯向青楼买笑")

D、李布政惜钱(从十娘、李甲、孙富三人语言中可看出;从他纳粟送子"入监"可看出)

E、众亲友吝钱("说着钱,就无缘")

归纳:因为崇尚金钱的世风,十娘与李甲的爱情在金钱面前变得脆弱不堪,最终美梦只能破碎,绝望的十娘只能以死来抗争,社会大环境让十娘非死不可。

以上内容的探讨由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老师从中点拨引导。五、归纳总结主题:

整个小说中情节的设计、人物的性格以及社会大环境都把十娘一齐往死里赶!心破碎了,但做人的尊严不能破碎,梦消散了,但追求的理想不能消散,于是,十娘抱匣沉沦,让世人贪恋的金钱和美色一齐埋葬于滔滔江水中,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杜十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因为当时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贼。而李甲、孙富之辈,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