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泗水县初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IOO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2.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

试题卷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

域内。

5.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喜欢断树残枝萎叶,也喜欢旧寺琴”窜承;喜欢广院深深:罩愁芋,&色石阶点点

青苔,也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柳败花落笠衰。这些破碎的东西是那么平常,①

②,甚至③它们从光艳十足方可砂则的(巅峰/高峰),或是骤然,或是慢

慢地学了,慢慢地(沉沦/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将济建让位给别人。我挖

掘着它们由圆满而破碎、由(繁盛/茂盛)而落寞的生命过程,蓦然回首,暗然泪下。

1.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荒毛(wɪi)锈钟粼(tu)墙B.殁(zhuɪ)下一年秋草

C.辉煌无可挑别(ti)D.f(m∂)然回首喷然泪下

2.文中3处括号里的词语依次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峰沉淀茂盛B.高峰沉沦繁盛

C.巅峰沉淀繁盛D.巅峰沉沦茂盛

3.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么落魄,那么清淡,那么狼狈B.那么清淡,那么落魄,那么狼狈

C.那么落魄,那么狼狈,那么清淡D.那么清淡,那么狼狈,那么落魄

【答案】l.c2.C3.B

【解析】

【1题详解】

A.锈钟颓(E)墙----(tui);

B.一篷秋草———蓬秋草;

D.Bf然泪下——黯然泪下;

故选C

【2题详解】

三处括号内分别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辨析。

(1)巅峰:事物发展的最高峰、顶峰。表示的程度要高于一般意义的“高峰”。从前面的

句子“光艳十足无可挑剔”来看,这个程度已经到达了“巅峰”。

(2)沉淀:这里是用的是比喻义凝聚、积累。沉沦:陷入疾病、困苦、厄运、堕落等不幸

境地。从文中看前面是“慢慢地坠下”,后面是“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他们”并

没有陷入不幸中,而是处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所以用“沉淀”。

(3)繁盛:繁荣兴盛;繁多昌盛;繁多茂盛。茂盛:指植物生长得旺,枝繁叶茂。从文中

看,“断树残枝萎叶,旧寺锈钟颓墙: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芜石阶点点青苔,云冷星陨

月缺,柳败花落茎衰”等,它们生命过程的圆满阶段,用“繁盛”合适,因为它们不只是

有植物,而“茂盛”用来形容植物比较合适。

故选Co

【3题详解】

从对“那么平常”和选项中的词语,以及第三个横线前面“甚至”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

词语应该构成递进关系,词语依次排列应该是“清淡——落魄——狼狈”,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有隼病的一项是()

A.武汉新增四条快速公交线路,改善了区域间的交通状况,提高了通勤效率。

B.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不断上升,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

C.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后,将于任务期间完成组装建造中国空间站。

D.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竞争力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推进而得到进一步增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后句前加上“神舟十四号航天员”;

故选Co

5.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

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之所以不怕野人的攻击,是因为入口的扶梯上通有高压

⅛0

C.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同朋友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老马和小马,他们的悲惨

情景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D.在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对他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亚,在铁路总工厂任

共青团书记的达雅,以及他的妻子丽达。

【答案】D

【解析】

【详解】D.有误。正确为: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

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丽达,以及他的妻子达雅。

故选D。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琪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垢,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倬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目:”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

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⑤岩下望,/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记》)

【注】①罅(xia);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

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尤:格外

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C.修然不动怡然:安适自在的样子

D.悄怆幽学邃: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面受沫

A.何以战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其境过清D.咨臣以当世之事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河

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

并称“刘柳”。

B.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清澈,乙文突出了水的气势雄伟

而壮美。

C.乙文写景的作品,是“从……”开始,到“……去”结束,其突出特点是借景抒情、移

步换景。而甲文的写作手法与它不同。

D.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答案】6.C7.D8.B

9.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0.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例句中的“以”意思是介词,用,拿。

A.介词,凭借;

B.介词,按照;

C连词,因为;

D.介词,用,拿;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甲文的写作手法与它相同;

D.乙文表达了作者对第五泄的喜爱、赞叹之情;

故选B0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西南(向西南方)”“斗

(像北斗星)”“蛇(像蛇)”等。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

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

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水

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因此

断句为: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

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

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

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

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

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

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

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

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

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

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

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

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

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1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1.刻画出了一副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1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作用分析。这首诗从结构上看,前两句属于写景,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一切

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显然是为抒情而服务的,这里作者细致描绘了长满竹子的岛屿上,

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等景象,展现了一幅静美幽静

的画面,为抒发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渴望归隐做了铺垫。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两句的意思是:在俗世没有

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厌倦,留恋

渔家幽静的生活环境,透露了诗人对渔家的喜爱,表达了绝尘归隐的情感。

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3)?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4)拣尽寒枝不肯栖,o(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答案】①.江春入旧年②.柳暗花明又一村③.岂不罹凝寒④.寂寞沙洲

冷⑤.谈笑有鸿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

字。“柳、罹、洲”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综合运用(共5分)

14.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

的和谐关系挑战巨大。为此,育才中学正在举行“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主题活动。请

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结合活动主题,从下面四个句子中精选两句,整理出一副对联,将序号填

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一龙腾飞,党政同心净河水②低碳节俭,山清水绿自然美

③减排环保,月朗风轻空气新④千马奔跃,工农共力雾霾清

上联:下联:

(2)【任务二】学生干部小明以育才中学学生会的名义,拟写了一份邀请函草稿,邀请李

华教授于4月30日上午9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宣进活动:请你按

照邀请函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写一份规范的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李华教授:

,特邀请您作为主讲人进行

宣讲,期待您的到来!

2023年4月26日

【答案】⑴①.②②.③

(2)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李华教授:

您好!为提高同学们环保意识,我校定于2023年4月30日上午9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

“垃圾分类,低碳生活”主题宣讲活动。我们深知您在生态环保方面颇有研究,特邀请您作

为主讲人进行宣讲。期待您的到来!

育才中学学生会

2023年4月26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

关、意境完美。四个句子中,末字为“仄”字的是①②,末字为“平”声的是③④,故

①②句为上联,③④为下联。再结合句子内容,①④重在强调“党政”“工农”保护自然

环境,与校园”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主题活动不太契合,故排除①④。“低碳节俭”

对“减排环保”,“山青水绿”对“月朗风轻”,“自然美”对“空气新”,因此上联为

②,下联为③。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邀请函的书写•作答时注意邀请函的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说明活动主题、

时间、地点等。基本格式:(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邀请函”三个字。(2)称呼:第二行

顶格写,使用敬语,后加冒号。(3)正文:第三行空两格写邀请函的事由及注意事项(时

间、地点、事件)。(4)落款:在右下方署名并写上日期,署名在日期上面。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李华教授:

您好!我校为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将举行“垃圾分类,低碳生活”主题宣讲活

动,时间是2023年4月30日上午9时,地点在学校报告厅。特邀请您作为主讲人进行宣

讲,期待您的到来!

育才中学学生会

2023年4月26日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阅读,一样书香四溢

李海峰

①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

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6%,人均纸质图书阅

读量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30本,“听书”“视频讲书”等阅读形式为读书提供更

多选择。

②书籍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人类创造积累的精神财

富。阅读是浸润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升个人精神高度,扩展生命格

局,突破思维方式,由此形成个体生命独特的精神气质,外在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内

在拥有坚定的价值观念。

③在快节奏的今天,静下心来捧书阅读,似乎变成一件很奢侈的事。数字阅读,例如

移动阅读、手机听书等,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据《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

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到万亿规模。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当下重要

的阅读方式。

④数字阅读带来新的阅读体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⑤阅读场景与内容的无限性。数字时代,无论身在何处,电子书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均

可以成为“移动的图书馆”,无限量的书籍触手可及,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

需求。阅读场景也更加不受限制,随之丰富起来。

⑥阅读方式与感官的多样化。眼睛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感官,以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

为代表的音频平台让听书走进千家万户,“耳朵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读书“姿

态”,不仅解放了人的双手、双眼,而且优质的声音和表达,也有助于听众对内容的认

知。

⑦智能化沉浸式阅读正在逐步实现。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

展,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体,使得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场

景阅读成为可能。书本内容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展现: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

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惟妙惟肖,阅读变成了身临其境的非凡体验。在未来,读者

甚至可以参与到书中故事的创作,在虚拟现实里体验各个角色,或创造属于自己的新身

份,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⑧尽管数字阅读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引发了各种争论与担忧,但

无论读书、听书、视频看书,重要的是摄取知识和信息后的思考与消化,并沉淀为人生的

养分。或许,我们无需拘泥于阅读的方式,而是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温润生活,

滋养心灵。

(选自《人民日报》)

1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16.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7.请依据文本概括出促进数字阅读发展的手段。

18.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测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答案】15.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一阅读的方式;充当事实论据,

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16.我们无需拘泥于阅读的方式,要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

17.让阅读场景不受限制,内容更加丰富;增强阅读感官的体验,加强音频平台的管理与推

广;加快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研发等。

18.使读者认识到阅读对于个人的重要作用;在快节奏的今天,希望更多的人静心阅读;促

进阅读,让更多的人不拘泥于阅读的方式,保持阅读的习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

结合第①段”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听书’'视频讲书’等阅读形式为

读书提供更多选择”可知,这里列举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

调查结果,用真实的事例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本文的论题——阅读的

方式;用调查结果充当事实论据,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我们无需拘泥于阅读的方式,

要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

结合第①段"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听书''视频讲书'等阅读形式为

读书提供更多选择”可知,这里列举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

调查结果,引出了本文的论题——阅读的方式;结合第②段“书籍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

传承载体……内在拥有坚定的价值观念”可知,这里是在论述阅读的作用;结合第③段

“在快节奏的今天……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阅读方式”可知,这里在论述数字阅

读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阅读方式;结合第④段“数字阅读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第⑤段“阅读场景与内容的无限性”,第⑥段“阅读方式与感官的多

样化”,第⑦段“智能化沉浸式阅读正在逐步实现”可知,这里要论述数字阅读带来新的

阅读体验;结合第⑧段“尽管数字阅读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引发了各

种争论与担忧……我们无需拘泥于阅读的方式,而是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温润生

活,滋养心灵”可知,最后作者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无

需拘泥于阅读的方式,要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⑤段“数字时代,无论身在何处,电子书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均可以成为‘移动的图

书馆',无限量的书籍触手可及,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阅读场景也更

加不受限制,随之丰富起来”可知,促进数字阅读发展的手段有让阅读场景不受限制,内

容更加丰富;

结合第⑥段“阅读方式与感官的多样化。眼睛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感官,以喜马拉雅、懒人

听书等为代表的音频平台让听书走进千家万户”可知,促进数字阅读发展的手段有增强阅

读感官的体验,加强音频平台的管理与推广;

结合第⑦段“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

体,使得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场景阅读成为可能”可知,促

进数字阅读发展的手段有加快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研发。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目的。

结合第②段“书籍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内在拥有坚定的价值观念”可知,

作者写作本文,是要让读者明白阅读对于我们的重要作用;

结合第③段”在快节奏的今天,静下心来捧书阅读,似乎变成一件很奢侈的事”可知,作

者写作本文,是在快节奏的今天,唤起更多的人静下心来阅读;

结合第⑧段”或许,我们无需拘泥于阅读的方式,而是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温润

生活,滋养心灵”可知,作者写作本文,是想让我们不要拘泥于阅读的方式,始终保持阅

读的习惯,让阅读温润生活,滋养心灵。

(二)(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路,一群人,一个国

①云南,昆明,滇缅公路零公里纪念碑!

②从这里出发,滇西南的山川峡谷是原始洪荒的。浩茫高山神秘莫测;峡谷纵横,大

江奔流:亚热带原始森林哑泉遍布、瘴气弥漫,这里是飞禽走兽的天堂。远望滇缅公路时

而伟岸——高耸入云,时而低调——云遮雾罩,不见踪影。车随路沿山盘绕,临江蜿蜒,

拍眼,山高谷深,坐在车里时时都捏着把冷汗。

③闭了眼,路是不见,事已涌上心头。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侵略军为了孤立甚至消灭抗战力量,妄图实现快速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封锁了中国

所有的沿海港口以及东部陆路交通干线,最后一条运输通道滇越铁路也因越南的沦陷被阻

断,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打通中国大后方连接国际的运输通道迫在眉睫。

④于是,1938年春节,滇缅公路全线开工。冲在修路第一线的是工程技术人员,据记

载,参加修筑滇缅公路的技术人员有99人,见习技术人员有61人。他们精心筹划,妥善

部署,深入现场,具体指导;从踏勘、测量到设计、施工,他们翻山越岭,废寝忘食,事

无巨细,几乎想尽了当时条件下的一切办法,以求快速通车。

⑤车到江边,我爬出驾驶室,站上惠通桥,遥望星空,群星灿烂。璀璨的星辰,你是

否知道有一个人拖着长长的影子,正在月光下行走着?正在滇缅公路上行走着!寻觅着!

⑥你可曾见过这样的路?一条由汉、白、彝、傣、回、景颇、阿昌、苗、粟、布朗等

各民族齐心协力修筑的路。你可曾见过这样的路?一条由20余万妇女、儿童、老人、青壮

年众志成城修筑而成的血脉大通道。各族同胞奔赴筑路点的距离长短不一,远的甚至需要

长途跋涉3-5天。他们自带干粮、衣帽和锄头,出没于深山野岭。筑路点没有住房,他们

用树枝搭建临时窝棚,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冬天的山区,寒风刺骨,民工以

柴火取暖,渡过漫漫长夜。清明过后,寒露之前,怒江两岸低海拔地区气候炎热,恶性瘴

虐蔓延,几小时内,就有可能夺去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各族人民没有退缩,他们以血肉

之躯,用最原始的锄头、铁铲、扁担、草绳等工具,在高山峡谷间一点一点地开凿,河里

能够搬动的石头几乎全部被捞光,这些铺路基的石块必须用铁锤一锤一锤地敲成石砾。浪

缅公路途经的路段百分之八十都是崇山峻岭,而沿线路段有一半要穿过坚硬的岩石峭壁。

为在山崖上筑路,需要炮手从山崖的顶端吊着去打炮眼,我们的修路人员付出了极其惨重

的伤亡代价。为修筑这条路献出生命的各族同胞多达3000人,在死亡面前,他们丝毫没有

被吓倒,修路的同胞们心里装着一个简单的道理:“修这条路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

云南各族人民用手、用鲜血、用生命从岩石上硬捐出了一条血色征程!

⑦我的心灵受到了撞击,受到了深深的撞击。我想匍匐于地,去倾听逝者的声音,但

是我到底抑制住了自己的行为。因为此刻,我的耳边出现了忙音,来自心底深处的忙音,

缥缈着,弥散着。1938年8月,浸润无数汗水和生命的滇缅公路终于提前竣工,但要完成

资源的运输,卡车在哪里?司机、汽车修理员等机工又在哪里?

⑧在这危急关头,旅居东南亚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发出通告:“事关祖国复兴大义,号

召东南亚华侨中年轻司机和修理工回国服务,与祖国同胞并肩抗战!”面对水深火热中祖

国的急切召唤,一群群年轻的华侨告别南洋优渥的生活,抛家舍业投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抗战之中。3260名南侨机工分15批回国,在昆明短暂培训后,他们将45万吨左右的抗战

物资、15000多辆汽车以及其他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抢运回国。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武器

装备至少有一半是从滇缅公路运进来的。运输过程中,车队经常遭遇敌机的轰炸,头顶上

是日军的轰炸机,车轮下是崎岖颠簸的山路,我们的机工没有一个不昂扬向上,没有一个

不奋勇争先,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这一轮又一轮的空袭中壮烈牺牲。这群年轻的机工用青春

再现了南洋华侨的侠肝义胆,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赤诚热爱,他们演绎了天地间最悲壮

的故事!

⑨旭日东升,车开进国家一类口岸啖叮,路的尽头,啖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

碑巍然矗立着,纪念碑前堆满了白菊。如今,滇缅公路,这条英雄的交通“输血线”已融

入国家“一带一路”,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⑩一群人,一条路,书写了一部叫做家国的历史!

(摘自《云南日报》2023年4月1日,有删改)

19.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图表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条丰

路碑

20.阅读全文,请对下面的加点词语和句子作简要赏析。

(1)从岩石上硬浮出了一条血色征程!

(2)我们的机工没有一个不昂扬向上,没有一个不奋勇争先。(从句式角度)

21.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22.这究竟是一条怎样路?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9.①各族人民\各族同胞\修路工人\筑路工人\筑路民工

②抢运物资∖支援抗战∖抗日救国∖并肩抗战∖运输物资

20.(1)“抠”是动作描写,本意是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在文中形象地描写了各

族人民(民工们)艰难修路的情景,写出了各组人民(民工们)修路时的艰辛,表现了民

工们坚韧的精神。

(2)双重否定句,写出了机工们筑路时的拼搏状态,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对机工们的敬佩与

赞美之情。

21.这是自然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写出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展现筑路者的坚强不屈、无

私奉献等精神(无私奉献,敢于吃苦,敢于牺牲,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昂扬向上,艰苦耐

劳,永不屈服,热爱祖国等词答出两个即可)做铺垫。

22.这是国难当头,云南各族人民誓死保家卫国、支援抗战的救国之路;这是由昂扬向上、

艰苦卓绝、永不屈服、众志成城的中华儿女们共同铸就的精神丰碑。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已知信息:”工程师勘探设计”对应第④段“他们精心筹划,妥善部署,深入现场,具体

指导;从踏勘、测量到设计、施工,他们翻山越岭,废寝忘食,事无巨细”;“修筑公

路”对应第⑥段“他们自带干粮、衣帽和锄头,出没于深山野岭。筑路点没有住房,他们

用树枝搭建临时窝棚,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冬天的山区,寒风刺骨,民工以

柴火取暖,渡过漫漫长夜……”;

第①空:综合以上信息,根据第⑥段“一条由汉、白、彝、傣、回、景颇、阿昌、苗、

栗、布朗等各民族齐心协力修筑的路。你可曾见过这样的路?一条由20余万妇女、儿童、

老人、青壮年众志成城修筑而成的血脉大通道”可概括人物为:各族同胞或各族人民或筑

路工人等;

第②空:根据第⑧段“面对水深火热中祖国的急切召唤,一群群年轻的华侨告别南洋优渥

的生活,抛家舍业投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之中……”可概括事件为:支援抗战或运输

物资或并肩作战等。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抠”字的意思是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是一个动词,此处属于动作描

写,“岩石上硬抠出”写各族人民在大山面前的行为显得多么的渺小,就仿佛这条公路是

用手指挖出来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族人民挖路的艰难场景,体现出了他们修路时的艰

辛,衬托出民工们坚韧顽强的精神。

(2)句中“没有一个不”是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表肯定,两个双重否定句连用,是反

复,语势更加强烈,“没有一个不昂扬向上”“没有一个不奋勇争先”突出强调了机工们

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顽强拼搏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机工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画线句中''高山"“峡谷"''大江”“森林"''瘴气弥漫”“滇缅公路”等景物的描写,

可知此处是环境描写,“高山神秘莫测”“峡谷纵横,大江奔流”“哑泉遍布、瘴气弥

漫”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结合第⑥段“他们自带干粮、衣帽和锄头,出没于深山野岭……

就有可能夺去一个人的生命”可知,环境描写可为下文写民工们艰辛筑路做铺垫,衬托出

筑路者顽强坚韧、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旨分析。

根据第③段“封锁了中国所有的沿海港口以及东部陆路交通干线,最后一条运输通道滇越

铁路也因越南的沦陷被阻断,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打通中国大后方连接国际的运输通道迫

在眉睫”第⑥段“一条由20余万妇女、儿童、老人、青壮年众志成城修筑而成的血脉大通

道”第⑦段“1938年8月,浸润无数汗水和生命的滇缅公路终于提前竣工”可知,这条路

是指国难当头,云南各族人民誓死保家卫国、支援抗战的救国之路;

根据第⑨段“旭日东升,车开进国家一类口岸晚町,路的尽头,唳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

日纪念碑巍然矗立着,纪念碑前堆满了白菊。如今,滇缅公路,这条英雄的交通“输血

线”已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知,这条路是指这些筑

路英魂们身上所彰显出的昂扬向上、艰苦卓绝、永不屈服、众志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