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09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实践_第1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09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实践_第2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09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实践_第3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09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实践_第4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09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实践

【核心引领】

整个19世纪都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发展的,一方面,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另一方面,工人运动

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飞跃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优势更加明显,世界主要大国先后走上

了资本主义道路,自由主义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西方国家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思想文化都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

(2)工人运动: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开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条件。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

一次伟大尝试。

(3)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后,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

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国家大部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4)民族解放运动:西方列强的侵略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洲人民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

的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非洲人民也英勇反抗列强的侵略,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重难精粹一内容

34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一从专制到民主

35两次工业革命一理论与技术创新

36为了人类的解放一马克思主义

37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一巴黎公社

【重难错粹】

精粹34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一从专制到民主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实质: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榨取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政治制度的类型

①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其代表,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②共和制: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

权,彼此制约;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

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

选举轮流执政。

3.俄国农奴制改革

(1)举措:1861年,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

(2)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3)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对俄国社会后

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4,美国内战

(1)背景: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斗争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2)爆发: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3)历程: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

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南方分裂势力。1865年,内战结束。

(4)影响: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

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西部的开发,黑人仍备受歧视。

5,意大利统一: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6.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

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7.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

(2)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

定宪法。

(3)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8.资本主义扩展的评价: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迁移拓展: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1)不同点

①国家元首: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选举产生;英国君主是国家元首,世袭产生,“统而不治”,

成为国家象征。

②行政权力:美国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有权任命法官和否决法律;英国内阁由议会产生,掌握行

政大权,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2)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体形式,实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例题展示: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

总统”。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

A.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

B.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C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D.开创了共和联邦政体

【解析】材料“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说明美国不允许世袭制度存在,“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由人民选举,人

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说明美国实行民选的总统制,不允许君主专制存在,所以材料体现1787年宪法否定了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A项。

精粹35两次工业革命一理论与技术创新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内涵: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国家:英国。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最先开始工业革命

3.条件(1)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

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I)技术革新: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珍妮纺纱

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2)工厂出现: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3)蒸汽机的改进

①改进: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

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②意义: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

机械化。

(5)扩展: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

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成就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③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各具特色。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

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1)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3.社会阶级结构

(1)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4.社会生活大变化

(1)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现代工业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

(3)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5.社会问题凸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6.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迁移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市场范围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市场的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

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不断提高且运载量迅速扩大。

(3)市场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经历了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

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过程。

(4)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

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例题展示:

据统计,1811年英国1/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1831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4,1851年再下降为不足1/5。

这表明英国

A.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B.海外殖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农业及相关产业生产萎缩

D.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

【解析】根据“1811年英国1/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1831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4,1851年再下降为不足

1/5”可得出,这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反映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A项正确;材料与劳动力不足无关,

排除B;萎缩的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看不出机械化水平,排除D。

精粹36为了人类的解放一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创立人: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

2.条件(1)思想条件: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

(2)社会条件: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化。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3)阶级条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终于从无产阶级身上看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

3.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内容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

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④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4.发展

(1)背景: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

(2)表现: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

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5.意义

(1)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

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

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

(2)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

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诞生,科学地指导着国际工人运动,也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发

展、不断完善。

2.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

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

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

(2)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

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迁移拓展:《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

(1)第一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2)第一次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第一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工人运动,推翻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

的指导。

(4)与时俱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与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成功地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例题展示: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

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

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A.唯物史观B.空想社会主义

C.进化史观D.阶级分析方法

【解析】据材料“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可知,马克思认为

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故选A项。

精粹37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一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

(1)背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2)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3)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的激化。

(2)成立:1871年3月,法国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3)举措: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

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5)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

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迁移拓展:巴黎公社体现出的民主民权的新风貌

巴黎公社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当时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

一定的偶然性。公社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和民主精神,实行立法与行政合一即“立行合一”制度,马克思将其视为

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例题展示: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后即宣布:“巴黎公社为现今唯一的政权”“凡尔赛政府及其附庸发出的命令或通告,

今后……一概无效。”这说明,巴黎公社

A.意图建立全国性的政权

B.已将革命势力推向全国

C建立起了无产阶级专政

D.注重分化敌对反动势力

【解析】根据材料“巴黎公社为现今唯一的政权”可知,巴黎公社是以革命暴力粉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起来的新

型国家政权,其意图建立全国性的政权,A项正确。

【考而研析】

1.经济与社会生活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技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

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

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1)根据示例,将时间轴空白处补充完整。(6分)

B信息革命

1万年前C20世纪40年代

(2)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根据示例,完成下表中空白处。(8

分)

居住方式劳作方式交通工具阶级关系经济特征

第一次定居、农农业家庭木质舟船、农民和她农业经济,-

革命村聚落式、庄园式轮主、自给自足

劳作;手工车;依靠自自由民和奴

业家庭式、然力和畜力隶、农奴和

作坊式劳作庄

园主

第二次资本主义工

革命商业经济,

市场经济

(3)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各国以特定的政治制度实现社会治理。以英法美国为例,概括

说明进入近代后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类型及建立方式。(6分)

2.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英国史学家柯林武德说过:“历史学是通过对证据的解释而进行的……历史学的程序或方法根本上就在于解释

证据。”

材料一

你们在这地区里已经亲眼见到工厂工人阶级的发展。这个阶级在几年前是不存在的:现在你们已经看到它在短

短的时间之内人数发展很快。许多人是来自耕种地区;许多是来自威尔斯、爱尔兰和苏格兰。他们为了高薪而抛弃

别的行业来到纱厂。我记得一些鞋匠放下了自己的行业来学纺纱。我记得一些成衣匠、矿工、尤其是大量的农民都

放下了他们的旧工作来学纺纱……。

——1834年工厂调查委员会在博尔顿所搜集的证言

材料二

真正令人发指的,是现代社会对待大批穷人的方法。他们被引诱到大城市来,在这里,他们呼吸着比他们的故

乡——农村坏得多的空气。他们被赶到城市的这样一些地方去。……一切用来保持清洁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水也被

剥夺了,因为自来水管只有出钱才能安装,而河水又弄得很脏,根本不能用来洗东西。他们被迫把所有的废弃物和

垃圾、把所有的脏水、甚至还常常把最令人作呕的脏东西倒在街上,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扔掉所有这些东西。

他们就这样不得不弄脏了自己所居住的地区。但是还不止于此。各种各样的灾害都落到穷人头上。城市人口本来就

够稠密的了,而穷人还被迫更其拥挤地住在一起。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工人阶级产生的因素。(4分)

(2)两则材料就认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而言,有何史料价值?(4分)

(3)比较两则材料,就“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陈述有何不同。(6分)

(4)对于这一历史现象,你如何认识两则材料的差异?(9分)

3.工业革命和城市发展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材料一

材料A

可怕的断肢从综合医院的登记数字看出,伯明翰工业居民发生的事故,非常严重,屡见

不鲜。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工厂对维修工作重视不够,以致机器的护栏长期失修;还

有不少事故是由于工人衣服松垂的部分被机器挂住,把不幸的受难者卷进机器中。女工

的头巾及长发,男工和童工的围裙或松垂的衣袖常常是造成可怕断肢的原因。

《关于劳动居民卫生状况的报告(中译本)》•《上院文件》,英国国家档案,1842年,第27卷P208

材料B材料C

英国漫画“沉默的强盗",(英)霍布斯匏姆(1917-

《PUNCH》杂志,1858年2012)《工业与帝国:英

国的现代化历程》

以下第5—8题,单选题

(1)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属于非原始史料:O(填

写字母)

(2)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

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

快的10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C.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3)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变,以下不属于这类变化的是

A.生活节奏加快B.家庭规模扩大

C.生活内容丰富D.教育逐步普及

(4)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

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

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5)“1801—1831年,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人口增长了两倍多,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

1870年进一步达到70%。”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宪章运动D.工业革命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

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

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

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二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①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②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4.思想之光(15分)

古今中外,思想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1)请将下列思想理论与相关历史人物一一对应(填写字母)(10分)

()孟德斯鸠A.三权分立

()卢梭B.科学社会主义

()凯恩斯C.社会契约论

()马克思D.脱亚入欧

()福泽谕吉E.国家干预经济

(2)随着思想学说的不断涌现,各国依据国情进行了制度革新的探索。请任选以上一种思想理论,结合史实简述

其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1)(6分)A农业革命B工业革命C18世纪60年代(18世纪中期)

(2)(8分)

居住方式劳作方式交通工具阶级关系

第二次城市化机器大生产、工汽车、火车、飞机;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革命厂化生产机器和电为动力级

(3)(6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方式建立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最

为典型。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万年前,人类进入到了农业文明之中,从采集到农业文明,故A应为农业革命: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技术革命应为: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信息革命,故B

应为“工业革命”,C则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

(2)结合题干和所学可知,“第二次革命”应为工业革命,故居住地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工业革命引发了生产

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人类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由在工场劳动到工厂化生产;两次工业革命

分别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引发了交通领域的变革,出现了火车、汽车、飞机、远洋

轮船等;工业革命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主要阶层,并且矛盾尖锐。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英法等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爆发独立战争,均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

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美国通过了1787年宪法,标志着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1875年《法兰

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标志着共和政体在法国确立下来。

2.【答案】

(1)(4分)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法

水平1:回答与问题无关。(0分)

水平2:根据材料简要提取和概括。(2分)

高薪吸引;引诱。

水平3:根据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不照抄原文。(4分)

示例: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工业生产技术和高薪的吸引。

(2)(4分)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法

水平1:回答与问题无关。(0分)

水平2:简单理解为高或底,没有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2分)

示例:有较强的阶级立场,材料一史料价值较低,材料二史料价值高。

水平3:从多个层次结合材料谈论史料价值的程度。(4分)

示例:

材料一是收集的证言,具有较强的阶级立场偏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用来研究工厂调查委员会

对于“工人阶级状况”的态度和倾向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是恩格斯基于工人阶级现实状况的直接观察与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用来研究恩格斯对

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态度和认知倾向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3)(6分)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

水平1:回答与问题无关。(0分)

水平2:只从一个角度进行概括和比较(2—3分)

示例:材料一认为工人阶级是因为高薪吸引而来。材料二认为是工人阶级是引诱而来。

水平3:从多个角度结合材料指出不同,并加以说明。(4—6分)

示例:

角度一:工人阶级的来源及其是否主动加入;材料一认为工人来自贫苦的农村地区,工

人是被工业生产的高薪和技术吸引过来;材料二认为工人是被引诱过来,但没有一步揭示引诱

的主体和手段。

角度二:工人生活生存状况是否更好。材料一认为工人阶级拿着比以往更高的工资,状况比以前良好。

材料二认为工人阶级状况非常恶劣和悲惨。周围环境卫生状况肮脏不堪,工人贫困且人口大量

拥挤。

(4)(9分)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

水平1:回答与问题无关。(0分)

水平2:只有一个层面的结论认识,没有结合使用材料进行论述或多个层次分析。(3-6)

示例:对同一历史现象的表述,也受到作者的主体性影响。比如写作意图、观察角度、阶级立场、材料

出处等因素影响。

水平3:给出两个以上的认识层面,并结合材料进行简要的论述。(7—9分)

示例:“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历史现象本身可分为多个方面,每个方面本身也复杂多样。

对同一历史现象的表述,也受到作者的主体性影响。比如写作意图、观察角度、阶级立场、材料

出处等因素影响。

如写作意图:材料一是调查委员会出具的工人证言,该调查委员会代表的是哪一政治阶级的立场和利益

需要考察,在对工人证言进行提取和呈现的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信息加工处理,值得存疑。

材料二的作者恩格斯是工人运动的革命导师,同情和支持工人运动,在描述时已经先验性

有了观察和描述的角度取向,在于揭示工人的悲惨境遇。

【解析】

(1)据材料一“1834年”“许多人是来自耕种地区……苏格兰”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据材

料一“他们为了高薪而抛弃别的行业来到纱厂”结合所学得出工业生产技术和高薪的吸引。

(2)据材料一出处“1834年工厂调查委员会在博尔顿所搜集的证言”结合所学得出材料一是收集的证言,具

有较强的阶级立场偏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用来研究工厂调查委员会对于“工人阶级状况”的态度和

倾向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据材料二出处“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结合所学得出材料二

是恩格斯基于工人阶级现实状况的直接观察与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用来研究恩格斯对于“英国工人

阶级状况”的态度和认知倾向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3)角度一:工人阶级的来源及其是否主动加入;据材料一“许多人是来自耕种地区……为了高薪而抛弃别

的行业来到纱厂”得出材料一认为工人来自贫苦的农村地区,工人是被工业生产的高薪和技术吸引过来:

据材料二“他们被引诱到大城市来”得出材料二认为工人是被引诱过来,但没有一步揭示引诱的主体和

手段。

角度二:工人生活生存状况是否更好。据材料一“他们为了高薪而抛弃别的行业来到纱厂”结合所学得

出材料一认为工人阶级拿着比以往更高的工资,状况比以前良好;据材料二“他们被迫把所有的废弃

物……被迫更其拥挤地住在一起”结合所学得出材料二认为工人阶级状况非常恶劣和悲惨。周围环境卫

生状况肮脏不堪,工人贫困且人口大量拥挤。

(4)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得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历史现象本身可分为多个方面,每个方面本身也

复杂多样(如工人阶级的来源及其是否主动加入、工人生活生存状况是否更好)。结合所学得出对同一历

史现象的表述,也受到作者的主体性影响。比如写作意图、观察角度、阶级立场、材料出处等因素影响。

如写作意图:据材料一“1834年工厂调查委员会在博尔顿所搜集的证言”结合所学得出材料一是调查委

员会出具的工人证言,该调查委员会代表的是哪一政治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需要考察,在对工人证言进行

提取和呈现的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信息加工处理,值得存疑;据材料二“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

年”“他们被引诱到大城市来……穷人还被迫更其拥挤地住在一起”结合所学得出材料二的作者恩格斯是

工人运动的革命导师,同情和支持工人运动,在描述时已经先验性有了观察和描述的角度取向,在于揭

示工人的悲惨境遇。

3.【答案】

⑴①A②BC

(2)D

(3)B

(4)B

(5)D

(6)①原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②借鉴:依法治污;调整能源结构;培养环保意识(树立简朴务实的生活观);加强政府监管(强化企业

责任,发挥政府职能)。

【解析】

(1)①原始史料是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结合所

学可知,A材料一出自“《关于劳动居民卫生状况的报告(中译本)》•《上院文件》,英国国家档案,1842

年,第27卷P208”,属于原始史料;②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结合所

学可知,B英国漫画“沉默的强盗”属于艺术作品,材料C《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属于文献

史料,即非原始史料。

(2)据材料“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人口增长率达40%”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

命的进行,城镇数量增多,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即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故选D项;圈地运动是指15

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新封贵族运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与材料不符,排

除A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吸引的一定是外来移民,也可能是本地农民,排除B项;大量人口不断

迁往城市,而非殖民地,排除C项。

(3)工业革命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家庭在生产、生活中的优势丧失,促使家庭规模变小而非

扩大,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故A项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