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7 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中考历史及重难点专项训练_第1页
重难点07 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中考历史及重难点专项训练_第2页
重难点07 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中考历史及重难点专项训练_第3页
重难点07 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中考历史及重难点专项训练_第4页
重难点07 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中考历史及重难点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2023周年历史事件重难点)例题导入【例题】某校九年级同学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步骤一]走进科技革命(1)上图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写出它们的核心动力分别是什么?(2)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步骤二]回顾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3)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何不同?(4)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部抗争史、探究史,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做出无数探索,请列举出两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近代化探索运动。[步骤三]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影响(5)试从社会性质上、思想上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6)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的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动力:蒸汽、电力(2)变化: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变为机器生产趋势:经济全球化(3)不同: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4)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任答两点)(5)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想:洋务派掀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6)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等(任答-点)教材关联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局稳定;(2)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2、开始时间和主要标志: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3.主要国家和开始的行业: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4.主要发明:(1)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2)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成果,改进了蒸汽机_。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受到广泛的欢迎。(3)英国机械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1825年,这列“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4)美国的富尔顿发明轮船。5.新能源:煤炭;6.动力:蒸汽机;7.特征:技术方面多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首先发生于英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以轻工业为突破口,以蒸汽机为动力来源,人类迈入“蒸汽时代”。8.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世纪上半期,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9.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20世纪初)1.背景(1)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2)政策解决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巩固。(3)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2.主要标志:电力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创制3.主要国家:美德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4.主要发明:(1)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2)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3)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4)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研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5.新能源:电力和石油;6.动力:电力和内燃机7.特征: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8.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考点三: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1.背景:(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既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2)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结果。2.主要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4.重要成就:(1)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2)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5.新能源:原子能;6.特征:人类迈入“信息化时代”7.特点:首先,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其次,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8.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四)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前进;科技是一柄双刃剑,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产生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趋利避害。【考点四】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法等国先后发起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获取赔款和特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阶段列强侵华主要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特点,即以武力为后盾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为主)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该条约日本人狮子大张口,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列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最终在“门户开放”政策的基础上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3、第三科技革命(1)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正进行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外交、经济、军事以及长期以来沿用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0年代后期,“左”倾错误蔓延,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使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技术,重视人才,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极大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难点分析一、本专题知识示意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战(解放战争)实行计划经济“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极大推动现代化建设未抓住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二、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1、第一次科技革命: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3、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由于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一系列政治、经济“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济“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即使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的科学家也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人也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三、我国应如何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处挑战。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如果我国能够紧跟科技革命的潮流,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将占据有利地位:否则,将会受制于人。对策:中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基本实现代化,2050年的现代化应该是在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①这要求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科学,积极发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费加快信息化进程,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米,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与知识化以信息化、知识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跃式发展。②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这些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③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真题演练1.引起下图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殖民扩张C.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2.“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内容应该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D.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与石油化工业产生的发明是A.蒸汽机B.内燃机C.电动机D.发电机5.“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已经升温1.1℃,气候变化带来了超级风暴和全球热浪。如果超过2℃,地球将遭遇巨大改变。”针对这些问题,正确的做法是A.加快人口增长速度B.大量开采现有自然资源C.加强网络安全建设D.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6.下侧《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出现图中时局的国内外背景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日本明治维新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美国内战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7.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这样一段信息:“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部门是A.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棉纺织业等B.石油、化学工业、汽车、电力等C.智能化、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等D.机器制造业、互联网、汽车等8.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更明确地说,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极大量地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是依靠原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其自己的需要。材料中的“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的主要表现是A.瓦特改进蒸汽机B.内燃机的发明应用C.电力成为新能源D.电子计算机的推广9.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A.蒸汽动力的作用B.电力的作用C.科学技术的力量D.传统的力量10.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网络成瘾,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以上现象说明了A.互联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

B.网络给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

C.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D.互联网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11.观察理解如图漫画。作者认为16-20世纪中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直接因素是A.英国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B.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C.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交通科技条件。(4分)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科技原因,并简析交通科技对世界的影响。(6分)13.(14分)近代以来,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0年至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来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比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F.H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I卷材料二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从445亿法郎增至1924亿法郎。……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1913年英国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占11%,德国占13%,法国占8%,俄国占4%.----摘編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三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了150座,到1914年,英美等西方国家城市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绝对多数。1911~1913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的人均财产价值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列。。,---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写出与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密切相关的世界历史大事。(4分)(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概括这个大事产生的影响。(6分)(3)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我们能得出哪些认识?(4分)14.(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受到一系列偶然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农业革命将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从英国农场中解放出来,足以为新机器配置充足人员。--摘编自《世界大历史(第3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其他条件,并进行说明。(6分)材料二吾人所采用工业化之界说为:各种生产事业机械化及科学化,而其组织与管理亦科学化及合理化。在此概括的定义下,工业化当然不仅指工业发展之一端,而其内容包括下列各点:①工业本身机械化与科学....③运输事业机械化与动力化;④各种生产事业以工业为中心而发展;⑤动力之普遍利用...事业组织及管理科学化与合理化......--摘编自刘大均《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建设》(2)根据材料二对工业化的定义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为其中-项内容寻找史实依据。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15.(20分)文明交流与碰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材料一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1)以上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2分)由谁颁布的?(2分)有什么意义?(2分)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率先开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工影响,客观上也一系列中国的发展进程。材料三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等)也促进新的思想产生,促进思想解放。总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与发展。(1)以上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由谁颁布的?有什么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分别是什么?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3)请从材料三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1.【考点】考点一: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题干中“引起下图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图示可知,时间上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故选D;ABD三项的历史事件发生大都在工业革命前,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考点】考点四: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可知,涉及“五口通商”,而且这五个口岸都是,南京条约内容,故选A。3.【考点】考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表述正确的是A,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选A;设厂权是,马关条约中取得,排除B;C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CD;故正确答案为A。4.【考点】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与石油化工业产生的发明是”内燃机的发明,故选B。5.【考点】考点一: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就是使全球气候变暖,故选D。ACD与题干无关或与题干背道而驰,排除。6.【考点】考点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答案】D【解析】《时局图》的时间是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当时刚好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选D;7.【考点】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部门是B;A项属于第一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BD两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排除。8.【考点】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惊人进展的主要表现是瓦特改进蒸汽机,属于第--次工业革命的成就,A项正确;内燃机的发明应用是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电力成为新能源是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电子计算机的推广是20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考点】考点一和二:前两次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可知,这都是科技的作用,故选C;A项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反映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无关。10.【考点】考点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互联网有利有弊,应从两方面评价,故选C;互联网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手段,排除A;题干是从两方面说,为体现弊大于利,排除B;D项“完全”有问题,排除。11.【考点】考点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表格的内容是人类交通工具的进步,速度越来越快,联系快捷。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发明,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发明,故引起材料中“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的直接因素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明等。C项正确;英国的殖民扩张并不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直接因素,排除A项;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并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排除BD项。故选C项。12.[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