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栖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烟台栖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烟台栖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烟台栖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烟台栖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试题可能涉及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Ca-40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A.爱护花草树木 B.购物用布袋 C.双面用纸 D.焚烧垃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爱护花草树木,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购物用不带,节约资源,不符合题意;C.双面用纸,节约资源,不符合题意;D.焚烧垃圾,污染控控,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答案:D。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空气中主要气体体积分数由大到小依次是O2.N2.CO2C.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答案】B【解析】【详解】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和氧气,A正确;B.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依次是N2.O2.CO2,B不正确;C.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正确;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D正确。故选B。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天然气用作燃料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详解】A.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氦气、石灰水 B.氧化物:氧化镁、五氧化二磷C.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D.缓慢氧化:钢铁生锈、蜡烛燃烧【答案】B【解析】【详解】A.氦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石灰水是氢氧化钙和水组成的混合物,错误;B.氧化镁、五氧化二磷都是由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C.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错误;D.缓慢氧化是进行缓慢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蜡烛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错误。故选B。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 B.添加固体C.加热液体 D.处理废液【答案】C【解析】【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锥形瓶中装块状固体药品大理石时,先将锥形瓶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锥形瓶口,再慢慢将锥形瓶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处理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倒入指定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6.制备高效水处理剂X的反应原理是。则X的化学式是下列中的A.HC1O B.C1O2 C.Cl2O5 D.O2【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钾原子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6,氧原子的个数为6,氢原子的个数为4;反应后钾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4,氧原子的个数为2,氢原子的个数为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ClO2。故选:B。7.实验小组欲探究“不同气体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下列事项说明错误的是A.本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B.采集一瓶气体样品可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在指定环境中倒掉,重新盖上玻璃片即可C.可根据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比较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D.午后树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通常比人员密集的教室空气中的低【答案】A【解析】【分析】A.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B.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树木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本实验需要控制变量,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采集一瓶气体样品可先将集气瓶装满水排净空气,在指定环境中倒掉该环境的空气进入集气瓶,重新盖上玻璃片即可收集一瓶气体样本,故选项说法正确。C.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可根据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比较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故选项说法正确。D.午后,树林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较强,午后树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通常比人员密集的教室空气中的低,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睛】8.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5),能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不用和催化剂接触 B.反应Ⅱ属于分解反应C.此原理与电解水相比更节能 D.这个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如图反应Ⅰ是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C3N4)作用下分解产生氢气和过氧化氢,反应Ⅱ是过氧化氢在太阳能和催化剂(CQD5)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A.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需和催化剂接触,符合题意;B.反应Ⅱ的反应物只有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此原理是利用太阳光分解水,与电解水相比更节能,不符合题意;D.这个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故选A。9.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A.变化与守恒: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R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B.模型与推理: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C.宏观与微观: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D.探究与创新: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答案】D【解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物质R燃烧是R和氧气反应生成CO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R中一定含C.H元素,生成物中有氧元素,而反应物氧气中已含有氧元素,故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H4NO3就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水中扩散,不符合题意;D.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红砖粉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D。10.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点燃氢气前先验纯 B.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C.矿井作业要注意通风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答案】B【解析】【详解】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故A正确;B.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气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B不正确;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能防止发生爆炸,故C正确;D.油库重地面粉厂、纺织厂等,严禁烟火能防止发生燃烧、爆炸,故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11.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中的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C.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试管中白磷的量不足D.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磷,放出热量,试管中的细沙防止高温生成物使试管炸裂,说法正确;B.胶头滴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引燃白磷;注射器中的水测量消耗氧气的体积,注射器中的水流入试管的体积等于试管中消耗氧气的体积,二者作用不相同,说法错误;C.白磷的量不足,试管中的氧气不能反应完全,此时流入试管中水的体积偏小,使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偏低,说法正确;D.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即试管中被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说法正确;答案:B。12.下列关于灭火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C.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是为了移走可燃物D.灭火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目的【答案】AD【解析】【详解】A.水蒸发过程中吸热,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正确;B.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不是是为了隔绝氧气,错误。C.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错误;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灭火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目的,正确。故选:AD。13.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甲乙丙丁t045202510t125b41ct256d32A.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B.b=7C.t2时刻,甲、丙物质质量之比为5:32D.若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64.44,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答案】BC【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45g-5g=40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0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6g=14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2g-10g=22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应该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40g+14g-22g=32g。【详解】A.由上述分析,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40g:14g=20:7,当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5g-25g=20g时,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应为7g,b的质量是20g-7g=13g,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t2时刻,甲、丙的质量比为5g:(25g+32g)=5:57,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若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64.44,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为32g:22g=16:11,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C。14.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天然水中的异味通过活性炭吸附B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二氧化碳点燃混合气体C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泥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将滤液蒸发D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固体充分反应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利用活性炭吸附性除去天然水中的异味,能达到实验目的;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二氧化碳不能用点燃混合气体的方法,可用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泥沙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泥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将滤液蒸发,能达到实验目的;D.碳酸钙难溶于水,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15.下列图象表示的化学反应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是A.加热分解一定量的KMnO4固体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D.相同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逸出剩余固体质量减小,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变大,反应停止后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变,正确;B.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反应后最终装置中压强减小,错误;C.二氧化锰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错误;D.粉末状石灰石和盐酸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率更快,反应结束所用时间更短,错误。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4分。)16.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了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向世界展现了大国担当。(1)大自然有自我调节能力。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①图一中的转化1是自然界中__________(填“消耗”或“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②若Y是碳水化合物,图二中的转化1通常通过植物的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③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___________含量的相对稳定。对比图一和图二可知,相同的反应物发生反应,其产物可能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2)2030年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中的80%左右是与化石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因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____________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而对空气造成一定污染。从石油中分离得到液化石油气利用的是物质的___________不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烯(C3H6),请写出丙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3)将煤综合利用可以得到苯酚,现取9.4g苯酚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5.4g水和26.4g二氧化碳,已知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4,则苯酚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4)实现“碳中和”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A.中核集团不断扩大水电、风电、光伏、地热、生物质能等非核清洁能源产业规模B.中石油在大庆建造碳中和林,预计栽植乔木2.126万株C.国家能源集团全力推动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强化污染防控治理D.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绿色出行【答案】(1)①.消耗②.光合③.氧气和二氧化碳④.反应条件不同(2)①.天然气②.二氧化硫##SO2③.沸点④.(3)C6H6O(4)ABCD【解析】【小问1详解】①图一中的转化1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所以图二中的转化1通常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③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上述两个转化1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不同,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小问2详解】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因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而对空气造成一定污染。从石油中分离得到液化石油气利用的是物质的沸点不同;丙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苯酚中碳元素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为:,苯酚中氢元素的质量与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为:,则苯酚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4g-7.2g-0.6g=1.6g,则苯酚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故苯酚化学式为:C6H6O;【小问4详解】A.中核集团不断扩大水电、风电、光伏、地热、生物质能等非核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有利于碳中和;B.中石油在大庆建造碳中和林,预计栽植乔木2.126万株,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有利于碳中和;C.国家能源集团全力推动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强化污染防控治理,选项有利于碳中和;D.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有利于碳中和。故选ABCD。17.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氧气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2)图2丙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3)图3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____________。(4)有关上述三个燃烧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都放出热量 B.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反应C.实验前镁条和铁丝需用砂纸打磨 D.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答案】(1)(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①.②.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4)AC【解析】【小问1详解】图1是镁在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图2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丙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问3详解】图3中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小问4详解】A.都放出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不能与所有物质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前镁条和铁丝需用砂纸打磨,是因为镁表面有一层氧化膜,铁表面可能有铁锈,该选项说法正确;D.催化剂不参加反应,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因此不可能被氧化成一氧化氮,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C。18.氨气(NH3)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1)下列属于氨气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气体 B.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C.能与水反应 D.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2)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可以用作_____________。(3)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尿素,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①尿素由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②分别由甲、乙、丙、丁四种微粒构成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③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答案】(1)CD(2)制冷剂(3)①.4##四②.CO2.H2O③.2:1【解析】【小问1详解】A.无色气体是颜色、状态,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B.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气味,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C.能与水反应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氨气的化学性质;D.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氨气的化学性质;故选CD;【小问2详解】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可以用作制冷剂;【小问3详解】根据氨气转化为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得到反应的方程式是:;①根据尿素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尿素是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的;②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乙(CO2)和丁(H2O)属于氧化物;③根据化学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甲(氨气)与生成的丙(尿素)的分子个数比为2:1。19.请用化学的观点解释或分析下列与燃烧有关的现象:(1)图a家庭用的煤球通常需要加工成蜂窝煤以促进燃烧,其原理是___________。(2)图b中火柴头___________(填“向上”或“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3)图c“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来盛放汤料,当火锅下面的酒精燃烧时纸不会被点燃,你认为“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图d中镁条发生剧烈燃烧,由此你对一些特殊物质发生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5)e中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答案】①.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斜向下③.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被汤料吸收,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④.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合理即可)⑤.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解析】【详解】(1)图a家庭用的煤球通常需要加工成蜂窝煤以促进燃烧,其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火柴杆容易被火焰加热,故更容易燃烧(3)“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被汤料吸收,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4)图d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发生剧烈燃烧,反应中没有氧气参与,故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合理即可)。(5)e中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20.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乃生命之源,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B和C,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A的名称_______,请写出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请写出D→B+C的化学方程式____,并说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答案】①.氧气②.③.④.灭火(或人工降雨等)【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A~E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因此A为H2O;D很不稳定,会分解为H2O和C,因此D为H2CO3,C为CO2;A即可以与E生成H2O,又可与F生成CO2,因此A为O2,E为H2,F为C。【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A为O2,因此名称为氧气;O2与H2反应生成H2O,方程式为:;(2)D为H2CO3,因此D→B+C为H2CO3分解成CO2和H2O的反应,方程式为:;CO2可用于灭火、制备汽水、制备肥料、人工降雨,写出其中一种即可;故答案为:氧气;;;灭火(或人工降雨等)。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21.如图实验室常见装置,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2)图示装置A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若选用改进后的A和G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气体应从G的______________端导入(填“m”或“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除G装置外,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使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使用该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5)如图是溶质质量分数(即: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分别为W1.W2.W3.W4的等质量双氧水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为了使反应能保持较平稳地进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I.选用合适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以调节滴液速率;Ⅱ._________。【答案】(1)锥形瓶(2)①.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②.m③.(3)①.C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4)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实验误差(或:隔绝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合理即可)(5)①.B②.选择合适浓度的双氧水【解析】【小问1详解】编号仪器的名称:a锥形瓶;【小问2详解】图示装置A中的错误之处是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会造成生成的气体逸出;若选用改进后的A和G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二氧化碳密度空气大,气体应长进短出,故气体应从G的m端导入;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除G装置外,由于二氧化碳与氧气密度均比空气大,均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使用的装置是C,使用该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小问4详解】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由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故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实验误差(或:隔绝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合理即可);【小问5详解】为了使反应能保持较平稳地进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I.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故选B作为发生装置,因为B中为分液漏斗,可以通过开关控制液体滴加速度;Ⅱ.由图可知,双氧水的浓度也影响制取氧气的速率,故还需要考虑选择合适浓度的双氧水。22.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三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①过氧化钠内(Na2O2)和碳酸钠(Na2CO3)不燃烧;②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在常温下反应,并伴有能量的释放,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如图1所示,能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填下列字母序号)。B.C两组比较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A.水中的白磷B.铜片上的白磷C.铜片上的红磷(2)如图2所示,将液体a滴入瓶中并与固体b接触,能观察到白磷燃烧,则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___________。(3)如图3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______;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_____________。完成三组实验之后,小组同学成功探究出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4)目前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砖的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填序号)。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答案】①.B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④.与氧气接触⑤.蜡烛熄灭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放出热量(合理即可)⑦.B【解析】【详解】(1)从图上可以看出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故①选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因为温度到达了着火点(40℃),又与氧气接触故而填温度达到着火点。(2)热水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固液反应生成氧气常见的是分解过氧化氢,故①填由此得出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故②填与氧气接触。(3)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①填蜡烛熄灭;棉花上有过氧化钠,根据题意的信息提示可知产生现象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故②填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4)根据题意,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的作用,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故选B。2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反应”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思路分析】(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____。(2)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发光、发热___________等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二氧化碳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因此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法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3)依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___________不同,通过实验验证生成物的存在,可间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查阅资料】盐酸、硫酸、醋酸等都属于酸类物质。【设计实验】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如图一)。(1)实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实验①、④中紫花变红,②、③紫花不变红。由此可知,猜想___________成立;通过对比实验①、④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3)小组同学进行了创新,设计如图二所示实验。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交流反思】(1)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包括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设计对比实验b.控制变量c.获取事实证据d.逻辑推理判断(2)老师告诉同学们,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间接判断反应物的减少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发生。例如,将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