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分数:100分时间:6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O16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C.水变成水蒸气时,质量保持不变D.红磷在密封容器内燃烧质量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了空气中,不符合题意;B.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不符合题意;C.水变成水蒸气,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符合题意;D.红磷在密封的容器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故选C。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前后蜡烛的质量没有改变B.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C.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D.燃烧前蜡烛的质量与消耗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和【答案】C【解析】【详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故选C。3.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以便泄漏时容易察觉。家用煤气燃烧的产物中不可能有A.CO2 B.H2O C.SO2 D.NO2【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家用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同时会掺入乙硫醇,这个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元素有:碳、氢、氧、硫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产物中也只含有这四种元素,不会含有氮元素,因此D选项错误;故选:D。4.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淀粉+O2,下列关于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淀粉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C.淀粉中可能含有C.H、O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详解】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淀粉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A。5.科技创新奏响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冰与火”之歌。开幕式前夕首次实现奥运史上水下机器人之间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火炬使用绿色、环保的丙烷气体(C3H8)做燃料。下列有关丙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C.H两个元素组成B.碳、氢元素间的质量比为3:8C.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D.含氢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式【答案】C【解析】【详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A选项说法错误;B.丙烷C3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3):(1×8)=9:2≠3:8,故B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丙烷的化学式C3H8,丙烷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充分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C选项说法正确;D.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6.小辉的烧烤生日宴会上出现了下列现象,其中分析不合理的是A.木炭上滴加几滴汽油后,轻易地被点燃一汽油降低了木炭着火点,使木炭被点燃B.红热的木炭经风吹后,燃烧得更红了一风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使火焰燃烧更旺C.调料浇淋在突然燃烧起来的烤架上后,火苗变小一调料降低了温度,使火苗变小D.许愿后吹灭蜡烛一流动的气流带走了热量,使火焰熄灭【答案】A【解析】【详解】A.木炭上滴加几滴汽油后,汽油易被点燃,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了木炭,使木炭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从而被点燃,故A错误;B.红热的木炭经风吹后,由于空气的流动,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从而增加了氧气的浓度,使火焰燃烧更旺,故B正确;C.调料浇淋在突然燃烧起来的烤架上后,调料吸收部分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从而火苗变小,故C正确;D.用嘴吹灭蜡烛时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故D正确。故选A。7.在反应A+B→C+D中,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为2.8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0.3g B.0.9g C.1.2g D.1.6g【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故选C。8.“奋斗者”号已经在马里亚纳海沟正式投入常规科考应用,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上制收金属钛的一个反应是TiF4+2H2SO44HF+2X+TiO2,其中X的化学式为A.SO2 B.SO3 C.H2SO3 D.H2SO4【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钛、氟、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4.2.8,反应后钛、氟、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4.0、2,故2X中应该有2个硫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X应该为SO3。故选B。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答案】D【解析】【详解】A.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有:提高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选项A正确;B.着火时,热气上升,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以尽量少吸入有害气体和烟尘,选项B正确;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使火势蔓延,与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旺,选项C正确;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选项D不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燃烧和灭火原理逐项分析即可。【详解】A.将煤粉碎,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而不是延迟燃烧时间,故A错误;B.将火柴向下倾斜,更容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通常情况下,着火点是固定的,故B错误;C.金属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光和热,用二氧化碳不仅不能灭火还会加重火情,故C正确;D.扇扇子使蜡烛周围的空气快速流动,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导致蜡烛熄灭。故D错误。故选C。11.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此处蜡烛的主要作用是作可燃物B.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D.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爆炸,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此处蜡烛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明火,故A选项说法错误;B.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故B选项说法正确;C.鼓空气是为了使面粉充满金属罐,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故C选项说法错误;D.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如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没有发生爆炸,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爆炸的条件、粉尘爆炸实验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C.提倡使用节能灯 D.推广私家车出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正确;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能够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故选项正确;C.提倡使用节能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低碳理念,故选项正确;D.推广私家车出行,会产生大量的尾气,不利于保护大气,故选项不正确。答案为:D。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Mg+O2MgO2B.4Fe+3O22Fe2O3C.2H2↑+O2↑2H2OD.2H2O22H2O+O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A错误;B.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不会生成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C.反应物中的气体后面不需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D正确。故选D。14.在密闭容器中,代号为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WXYZ反应前质量/g222340反应后质量/g240待测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则有2+22+34+0=2+40+待测+16,得待测=0,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X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Y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Z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W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详解】A.W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22g=18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分析可知,Y为反应物,X、Z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析可知,待测=0,即反应后Y质量为0,说明Y全部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5.小明从化学方程式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详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但是反应前的分子是氧分子,个数为5,反应后的五氧化二磷分子个数为2,所以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所以①②④是正确的。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16.对于氧化铝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Al2O34Al+3O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铝等于铝加氧气B.氧化铝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铝和氧气C.2个氧化铝生成了4个铝和3个氧气D.每10份质量的氧化铝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铝和6份质量的氧气【答案】B【解析】【详解】A.“+”不能读作加,应读作和,“=”读作生成。故错误B.氧化铝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铝和氧气,故正确;C.微观上应读作:2个氧化铝分子生成了4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故错误;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应为m(氧化铝):m(铝):m(氧气)=204:108:96.故D错误。故选:B。17.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D.图中生成物有三种【答案】D【解析】【详解】A.由反应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分子中有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所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故不符合题意;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裂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分子,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不符合题意;C.反应前后都有1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在反应后有剩余,所以该分子参与反应的个数为3-1=2个,另一种参与反应的分子的个数为2个,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故不符合题意;D.由反应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有一个分子和反应物分子的构成相同,说明是同种物质,之所以出现在反应后的微观示意图中,是因为该分子在反应中没有完全参与反应,即该分子反应后剩余,不能看做是生成物,所以生成物有两种,故符合题意。故选D。18.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其标志性场馆以“空气能”供暖,每年可减排160t二氧化碳。下列环境问题与CO2密切相关的是A.白色污染 B.温室效应 C.酸雨 D.臭氧空洞【答案】B【解析】【详解】A.白色污染是塑料垃圾类造成的,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正确;C.酸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过多造成的,故选项错误;D.臭氧空洞是氟利昂等排放过多造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19.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8:1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丁一定是化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反应前后质量分数增加19%-17%=2%,生成物。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丙反应前后质量分数增加41%-25%=16%,为生成物。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减少48%-30%=18%,为反应物。【详解】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错误;B.由分析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C.由分析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由分析知,丁是反应物,又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A。20.图中四位同学,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分子个数比=1:1:1,属于化合物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不符合题意;B.,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2:1:2,属于化合物反应,各物质质量比=,符合题意;C.,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2:1:2,属于化合反应,各物质质量比=,不符合题意;D.,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分子个数比=1:3:2:2,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答案:B。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8分。)21.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的能源,它包括煤、___________和天然气。(2)“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碳原子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活性炭(3)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选填字母序号)。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4)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___________。【答案】(1)石油(2)C(3)A(4)火灾或爆炸【解析】【小问1详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石油;【小问2详解】“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故选C;【小问3详解】煤是一种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而地热能、太阳能和核能属于新能源,故选A;【小问4详解】可燃性气体和粉尘在与空气充分混合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性固体小颗粒,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以免发生火灾或爆炸,故填:火灾或爆炸。22.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1)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难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4)写出可燃冰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混合物(2)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易压缩;固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3)化学变化(4)CH4+2O2CO2+2H2O【解析】【小问1详解】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小问2详解】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的分子间隔大,固体的分子间隔小;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易压缩;固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故填: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易压缩;固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小问3详解】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变化;【小问4详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2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3)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4)乙醇(C2H5OH)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5)电解水___________。(6)实验室制取氧气___________。【答案】(1)2Mg+O22MgO(2)3Fe+2O2Fe3O4(3)2C2H2+5O24CO2+2H2O(4)C2H5OH+3O22CO2+3H2O(5)2H2O2H2↑+O2↑(6)2KMnO4K2MnO4+MnO2+O2↑(或2H2O22H2O+O2↑或2KClO32KCl+3O2↑)【解析】【小问1详解】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故填:2Mg+O22MgO;【小问2详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填:3Fe+2O2Fe3O4;【小问3详解】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故填:2C2H2+5O24CO2+2H2O;【小问4详解】乙醇(C2H5OH)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填:C2H5OH+3O22CO2+3H2O;【小问5详解】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小问6详解】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KMnO4K2MnO4+MnO2+O2↑、2H2O22H2O+O2↑、2KClO32KCl+3O2↑,故填:2KMnO4K2MnO4+MnO2+O2↑(或2H2O22H2O+O2↑或2KClO32KCl+3O2↑)。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共小题,共24分。)24.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用下图探究燃烧条件。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①a中红磷不燃烧,②b中红磷____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③a中红磷____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④b中红磷____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___________对比(填①②③④)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从燃烧条件分析,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如图实验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发现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则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答案】(1)①.不燃烧②.不燃烧③.燃烧④.②④⑤.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氧气的浓度【解析】【小问1详解】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①a中红磷不燃烧,②b中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接触,不燃烧;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③a中红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着火点;④b中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红磷燃烧;对比②④,变量为是否通入氧气,②中红磷不燃烧,④中红磷燃烧,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是水汽化时吸热,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不燃烧;不燃烧;燃烧;②④;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小问2详解】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发现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则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浓度,即氧气浓度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双十二购房指南
- 体育用品行业保安工作总结
- 军训心得体会15篇
- 教育的项目计划书精彩3篇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文集合8篇
- 2023年-2024年岗位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参考答案【培优】
- 2023年项目安全培训考试题(打印)
- 文学作品意识形态解读-洞察分析
- 宇宙常数与宇宙结构形成-洞察分析
- 遗传进化机制探究-洞察分析
- 2024年工贸重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专题培训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T 15-101-2022
- 制药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普通心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青少年涉毒问题监测制度
- 征兵眼科科普知识讲座
-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探索报告
- 高二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01-【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二册)(原卷版)
- 环评验收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