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高三年级上册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高三年级上册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高三年级上册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高三年级上册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高三年级上册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定位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

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

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

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

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

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

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

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这种能力的缺乏还

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

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1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

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在诗歌的

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

领悟能力欠缺。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一些

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

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

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

偏颇的。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

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

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

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

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

那么,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而且有时候要更多地用这一副眼光,有时候要

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

(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

材料二: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

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

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朝,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

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

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人之间,像郛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

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

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

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

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社会激昂迈进、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

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文治主题,爱国主题,

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剧形式手法之

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

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

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

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

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

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

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

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只要把握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这两大诗歌传情达意的基本手段,就能完美地鉴赏、

理解一首诗。

B.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容易导致人们在理解诗歌时,基本失去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

之处的兴趣。

C.实现了现代创造性转化的中国新诗,在语言形式和表现手法两方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诸

多优良传统。

D.《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的发物之作,尽管胡适不愿面对,但他的部分诗作几乎就是古典

诗歌的翻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的缺乏会带来对诗歌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进而经常导致在

诗歌的理解中出现“阐释过度”的毛病。

B.虽然诗是一门混合型艺术,但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并不能总是做到和谐统,因

此,我们在欣赏诗时,应当具有两副眼光。

C.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20世纪的中国诗坛,几乎所有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

隐、或多或少,都与古典诗歌传统一脉相承。

D.中国新诗只有实现了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才能继承古典诗歌

优良传统,开展好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3分)

A.戴望舒《雨巷》中的主要意象“丁香”,源自李IB的《摊破浣溪沙》中的词句“丁香空

结雨中愁”

B.余光中《碧潭》中的“如果昨猛再静解些”,借鉴了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昨

躺舟”的句意。

C.贺铸《行路难》“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与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的“我辈岂

是蓬蒿人”有关联。

D.舒婷的《船》表现了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

汉女”同出机杼。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统编教材选录的中国新诗在这

两方面都做到了和谐统一,请以《再别康桥》或《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整首诗为例简要

分析。(4分)

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

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

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至9题。

陶渊明写《挽歌》(节选)

陈翔鹤

在六朝时,宋文帝元嘉四年,陶渊明已经满过六十二岁,快达六十三岁的高龄了。近

三四年来,由于田地接连丰收,今年又是一个丰年,陶渊明家里的生活似乎比以前要好过

一些。尤其是在去年颜延之被朝廷任命去做始安郡太守,路过济阳时,给他留下了两万

钱,对他生活也不无小补。虽说陶渊明叫儿子把钱全拿去寄存到镇上的几家酒店,记在账

上,以便随时取酒来喝,其实那个经营家务的小儿子阿通,却并未照办,只送了半数前

去,其余的便添办了些油盐和别的家常日用物。这种情形,陶渊明当然知道,不过在向来

不以钱财为意的陶渊明看来,这也算不得什么,因此并不再过问。

在身体健康方面,虽说陶渊明自四十一岁归田以后,即“躬耕自资,遂抱羸疾”,但

在六十岁以前,他却仍然不断地参加部分劳动。只是当他满过六十岁之后,他才把锄头交

给儿子,说:“不成不成,手脚骨头都松了,使用不得力,这些事只好交给你们来做了!”

此后即很少自己动手,只早晚间负手到田垄间去看看桑麻禾黍,一面温习温习自己心爱的

诗篇。

这一年济阳的秋天,来得似乎比哪年都早;每到早晚间,八月里的瑟瑟秋风便使人倍

加有畏缩之感。这天早晨,天刚放亮,陶渊明便起来了。昨夜他在床上翻腾了一整夜。昨

天在庐山东林寺给他的不愉快的印象实在太深了,这不能不逼使他去思考一些问题。因为

他去庐山,本来是想同慧远法师®谈谈,同时也想在庙里住上几天,静静脑筋,换换空气。

却不料一到东林寺,就遇见那里正在大办法事,来烧香的人,真有如穿梭一般,进进出

出,十分闹杂。而尤其令他不愉快的,便是那盘腿打坐在大雄宝殿正中的慧远和尚的那种

近于傲慢、淡漠而又装腔作势的态度。这与他平时的为人是完全两样的。他头戴昆卢帽,

身披绯色罗袈裟,前后左右还围着一大群年轻俊美的小和尚,手中各持着铜唾盂、白玉柄

尘尾、紫丝布巾悦等类的东西,俨然是另一种达官贵人的派头。只见他半闭着眼睛,两手

合十,让香客们在他座前四礼八拜,脸上纹风不动,连点表情都没有;真不知他是在睡觉

呢还是在闭目养神。法会一会儿正式开始了,首先由僧徒们高声嗪诵一通《无量寿佛

经》,然后又由刘遗民②来大念一遍他自己作的所谓“发愿文”,次即由白莲神社③中的社

友们一齐向慧远和尚顶礼膜拜,然后又由会众大声宣扬一阵“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

游,大势至菩萨”的佛号,便算散会。这时他才微微地动了一下眼皮,在钟鼓齐鸣中,喃

喃念道:“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普提萨婆诃!”念毕这种神秘而又令人难

懂的咒语之后,他什么也没有说,便下得座来起身入内了。对于那些匍匐在地面上的会

众,连正眼都不曾看一眼,更不用说和气地来同大家打招呼了!这种毫不理会大家的态

度,给陶渊明以一种大有“我慢”之概的印象。而这种“我慢”,又正是慧远本人对陶渊

明时常提起,认为是违反佛理的。

“渊明公,你看这个念佛法会怎样?”到禅堂里坐下喝茶时,刘遗民对他这样地问。

还不等他回答,周续之④接着便说:“真正是名山胜会,世间少有啊!我看渊明公还是加入

我们白莲社的好。慧远法师不是说你加入之后,还是特许可以喝酒吗?”“对,对!还是

加入的好。寻阳三隐'@中有两位都已经加入,渊明公再加入,那便算是全数了!”只听

得张野、张铃、宗炳、雷次宗等陶渊明儒学中的朋友,当时所谓知名之士的,都一齐异口

同声地来劝说。“让我再想想看。人生本来就很短促,并且活着也多不容易啊!在我个人

想,又何必用敲钟敲鼓来增加它的麻炀呢?”陶渊明边说边立起身来,打算出去。“你不

坐坐,吃过午斋,去同法师谈谈再走吗?"大家齐声说。“不用啦,今天人多,他也很

忙,改天再来。”陶渊明记得自己昨天正是这样起身回家的。

虽说“肯负炉峰(香炉峰),旁带瀑布”的东林寺离陶渊明的住处柴桑山的栗里只不

过二十多里地,可是陶渊明这次走起来却觉得比往常任何一次都吃力。他停停走走一直到

将近黄昏时候才回到了家。在喝过一碗稀粥之后,他便上床睡觉了。他一方面虽然觉得自

己腿酸腰疼,疲乏不堪,但一方面想睡却又睡不着。而更可恶的是那种“铛、铛、铛、

铛”的东林寺的钟声,于蒙胧半睡中,还不住阴一下阳一下的在他耳边鸣响。“看来东林

寺以后是不能再去啦,这些和尚真作孽,总是想拿敲钟敲鼓来吓唬人。最可笑的还有刘遗

民、周续之那一班人,平时连朝廷的征辞也都不应,可是一见了慧远和尚就那样地磕头礼

拜,五体投地!是不是这可以说明,他们对于生死道理还有所未达呢?死,死了便了,一

死百了,又算得个什么!哪值得那样敲钟敲鼓地大惊小怪!佛家说超脱,道家说羽化,其

实这些都是自己仍旧有解脱不了的东西。”陶渊明就像这样地想着想着,直翻腾了一整

夜。

(有删改)

[注]①慧远法师:东晋著名佛学领袖。法师,对佛教僧侣的敬称。②刘遗民:东晋隐士,陶潜的朋友。

③白莲神社:慧远、刘遗民等在庐山结社专修念佛法门,因掘池植白莲,故称白莲社。④周续之:东晋

隐士。⑤洋阳三隙:陶渊明、刘遗民、周续之,因三人同l⅛居于江西洋阳而得名。

6.下列关于小说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十多岁的陶渊明隐居在江西河阳,过着清贫、闲适但满足的生活,喝酒、作诗、散步

成为他老年生活中的乐趣。

B.陶渊明本打算去东林寺拜访慧远法师,再小住几天,不料那里正大办法事,人多吵闹,

慧远法师又很忙,他只好改天再来。

C.陶渊明在庐山法会上,看到自己昔日好友慧远和尚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我慢”

之态时,他心里感到失望。

D.陶渊明拒绝了朋友让他加入白莲社的邀请,也谢绝了几位朋友的挽留,提前回了家,并

决定再也不去东林寺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前两段的描绘,再现了陶渊明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心理状态,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

所,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

B.小说详细叙述了陶渊明去东林寺的经过,通过描写陶渊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表现

陶渊明的思想和性格。

C.陶渊明从东林寺回来,走了二十多里地,他“觉得比往常任何一次都吃力”,只是因为

他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

D.小说结尾“直翻腾了一整夜”与前文“昨夜他在床上翻腾了一整夜”相照应,也强调了

陶渊明从东林寺回来后的反应。

8.陶渊明从东林寺回来后,为什么表示再也不去东林寺了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原因。

(6分)

9.小说是如何塑造陶渊明的形象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至14题。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强之休。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

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羯诚以待

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

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

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

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

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

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

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

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二)太宗答魏征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

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

谓其子劭目:“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

免。”指诸孙日:“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

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

铮■,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

等弦、韦(注),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

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注: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当年西门豹曾身佩软皮,董安于佩戴强弓。在这里书、弦代指

有益的规劝。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B.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C.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D.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IL下列对选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神器”指的是帝位。

B.“居域中之大”中的“域中”指天地间。《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

焉”。

C.“凡百元首”中的“元首”指的是帝王。

D.“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中的“胡越”指春秋时两个彼此敌对的诸侯国,这里代指唐朝的

敌对国。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

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谏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

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谏太宗十思疏》以“居安思危”为总绳,以劝谏太宗“十思”为目的;内容如高山流

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从《太宗答魏征》可见唐太宗从谏如流,这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美政,也证明了魏征

奏疏的成功。

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I)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4分)

(2)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4分)

14.唐太宗在回答魏征的诏书中认为晋朝的何曾“不忠”“罪大”,唐太宗这样说的理由是

什么?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至16题。

池上架①

(唐)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柳絮

(宋)卢梅坡

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注】①絮:柳絮,柳树的花。诗中的“杨花"即柳絮。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七绝均以“花”称柳絮,都写到柳絮在晴空飘舞飞扬,颇具审美意趣。

B.韩诗将柳絮置于池面晚霞映水的场景进行描写,卢诗并未描写此种场景。

C.韩诗中的“自飞飞”和卢诗中的“一段风情”,均着意于表现柳絮的风韵。

D.韩诗以“不得归”突出春逝,卢诗用“看尽”点明春暮,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这两首诗分别蕴含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青春之美”阅读分享会上,有同学说,青春是花样年华,像李商隐《锦瑟》中

“,"两句,开篇就抒发对青春年华的怀想。

(2)有同学说,书香激扬青春,读书贵在坚持,正如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述,他

抄录书籍,冷到“”的地步,仍“",这是不负青春韶华的典范。

(3)同是写愁,李煜《虞美人》中“”一句通过比喻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则化用古人建功立业的典故来抒发戍边难归

的愁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至20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之《说文解字》,带领大家

走进中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书。《说文解字》搜集9353个正篆作

为字头,收列重文1163个,以五百四十部首“分别部居、据形系联”,构建出一个庞大、

严谨、精妙的汉字说解体系。这个创立于1900多年前的体系,有着①的价值。时至

今日,我们依然能够通过它来辨认、释读新发现的一些古文字。

节目讲述许慎拜师、修书、游历、讲学、献书的故事,展现了他②的一生。从意气

风发的少年,到弹精竭虑的中年,再到饱受眼疾所困却依然努力进行最后一遍校订的晚

年,许慎精益求精,为《说文解字》投注了毕生心血。尤为难得的是,他坚持“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实有不明之处则称“阙”,乃空缺之义,体现出③的精神。

本期《典箍罢的中一国》,港看盛展示的四生久化谱系"现众们量一次感动中华丈见蛤笠传丞

君第舁3砺谱,零%斤篇手再嬴受工4万。玉为当山人,展后应该a工尾盔汉字这这个

新谣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让中华文庙话根脉有力延续!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红楼梦》中和玉

相关的内容很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诸多情节以及人名物名都体现了“玉”元素,可以说,玉文化是《红楼

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B.同辈中唯有贾宝玉以双“玉”命名,而且被赋予“神瑛侍者”的身份,衔玉而生,这寄

寓了作者的喜爱。

C.以“珍、珠、瑞、环、琏”等寓意美好字来给贾府第四代男子命名,蕴含了作者对他们

的期待与肯定。

D.《说文解字》将“琢”释为“治玉”,“切磋琢磨”的“琢”即为此意,香菱学诗的过

程可谓“切磋琢磨”。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至22题。

海洋充满了声音。既有海浪、地震等形成的水下的“背景音”,也有人类活动带来的

噪声,①,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理、行为甚至生存。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

家一直对此进行研究,以期制定出有效措施,使海洋动物少受或免受噪音的影响。

根据研究表明〃人类带来的噪声往往是在水路交通和工业生产等基础设施建选中无意

而生盈"⅞予品”。获益,@海篆茯府声而薪施义•藩谴,冤席事萩!被而

正震气枪捕篓海瓦的石油和天然气,而气枪产生的噪声可超过200分贝。

在过去的20年里,研究也揭示了长期暴露在噪声中对动物生理和行为的广泛影响。海

兔暴露在船只噪声下,胚胎发育成功的数量减少了21%,孵化的个体比没有暴露在船只噪

声下的海兔的死亡率高22%。③,这很可能是为了让其他海豚更容易听到它们。

这就好比我们在嘈杂的酒吧里说话时喊得更大声一样。

目前,尽管人们做了一些降低人为海洋噪音的工作,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要人类还

在,噪声就很可能成为海洋声音的一部分。与任何其他类型的有害污染一样,如果要还海

洋动物一个自然的声音环境,就需要大伙儿一起行动,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对海洋噪声进行

监管。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不得体,下列句子不得体的原因与其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新校长上任的演讲:感谢诸位选择小弟作为学校的新校长。

B.教育局发布的通知:现在疫情很重了,请师生们做好防护。

C.学生写给老师的假条:我因身体不适,请假三天,务请批准。

D.同桌写给你的留言:今天轮到我们俩值日,需晚点离校,见谅。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历不但是敲门转,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2023年3

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不少年轻人都说:“少

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网络热词“孔乙己的长衫”出自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穿长衫”代表读书人,

“脱不下的长衫”代表难以舍弃读书人的身份去求生存。“失意书生”将“学历”比作

“孔乙己的长衫”,认为生活和工作的困顿都是源于被“长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