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省重点高中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省重点高中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省重点高中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省重点高中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省重点高中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辽宁省沈阳市省重点高中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4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1.考古发掘研究发现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已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建筑和玉雕为代表的高级技术能力、等级化社会确立、礼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等,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在发展水平上相近。其研究成果能说明()A.中国文明曙光在辽河流域 B.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特点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 D.红山文化传承发展中原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可知,红山文化的文化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在发展水平上相近,说明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特点,B项正确;中国文明的曙光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红山文化,没有提及发展过程,排除C项;红山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不具有先后传承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如图为商周时期主要政治制度的变迁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A.政治疆域概念模糊 B.造成等级森严贵族统治体制C.王权呈现强化趋势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商朝内外服制下,商王被认为是联盟的“诸侯之长”,是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西周分封制下,“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以宗法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周天子成为“诸侯之君”,成为“天下共主”,王权呈现强化的趋势,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政治疆域并不模糊,排除A项;内外服制度没有形成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体制,排除B项;两者均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3.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兵学提倡“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主张“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的兵学则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舍为变”。这一变化表明()A.儒学社会地位下降 B.传统价值观念改变 C.法家农战思想盛行 D.国家统一趋势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的兵学则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舍为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纯贵族礼仪式的战争形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表明“礼”在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地位不断下降,B项正确;西周时期儒学尚未产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农战思想是指重视农业和战争,主张两者结合,材料与此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国家统一趋势加强问题展开论述,排除D项。故选B项。4.春秋时吴国贵族虽自称是太伯之后,但在西周之后很长时间内却并未表现出亲近华夏的一面。而在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则并非偶然。吴国毗临楚国,通过强调与华夏的血缘关系,吴国获得了华夏(如晋国)的支持,增强了吴国与楚国等同抗衡的实力。由此可见()A.政治利益影响华夏认同 B.血缘联系保证华夏认同C.接受华夏文化推动融合 D.楚国排斥在华夏族以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在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则并非偶然。吴国毗临楚国,通过强调与华夏的血缘关系,吴国获得了华夏(如晋国)的支持,增强了吴国与楚国等同抗衡的实力”可知,春秋时期,吴国为了“进入中原地区,参与其他华夏诸侯国盟会、争霸”的政治利益,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华夏周边的民族强调与华夏的血缘关系,这种认同主要是受到政治利益的影响,并非血缘联系保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因素对华夏认同的影响,而非为了推动融合,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国也在战国时期融入到华夏族,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是云梦秦简中《效律》关于衡制和量制的部分规定。这些规定()单位误差惩罚石(120斤,1920两)16两以上罚一甲斤(16两)3铢(1/8两)以上罚一盾斗(10升)1/2升以上罚一甲升1/20升以上罚一盾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巩固了秦朝大一统局面C.利于维护市场交易公平 D.彰显了秦朝法律的完善〖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全国度量衡,使全国有了统一标准,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有利于维护市场交易公平,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统一度量衡标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秦朝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秦朝大一统局面,但“巩固了”的表述夸大了秦朝统一全国度量衡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只是关于秦朝在度量衡方面的法律规定,不能得出秦朝法律完善的结论,D项以偏概全,排除D项。故选C项。6.下表是《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对西汉诸侯国中“相”主要职能变化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时期主要职能汉高祖时期在诸侯国中,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设置模式如中央文景时期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汉武帝时期侧重于在诸侯王国推行中央“汉法”成帝时期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A.中央集权的强化 B.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转变C.君相矛盾的缓和 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变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分封诸侯王,王国自主权较大,设丞相作为王国事务的总管,下属官员设置参照中央,王国丞相地位较高,权力较大。此后随着中央集权加强,王国势力削弱,王国丞相的权力地位下降。文景时期,改王国丞相为相,一些下属官员的设置被取消。武帝时期在王国推行中央政策法令。成帝时期国相的地位如同郡太守。国相权力地位的下降折射王国势力的削弱和中央集权的强化,A项正确;贵族制向官僚制转变是在战国时期,排除B项;诸侯国中的“相”是地方官员,而“君相矛盾”中的“相”指的是中央的丞相,排除C项;材料反映地方官制而非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7.《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与贤良方正就专卖制度的辩论经过,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并以此作为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的理论依据。汉代专卖制度的实行()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激化了矛盾导致王朝覆灭C.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 D.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材料反映了桑弘羊认为国家富强的道路不止一个,国家富强既需要本业也需要末业,工农商需要并重,这为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反映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D项正确;淡化了重农抑商政策与史实不符合,汉代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专卖制度激化了矛盾并导致王朝覆灭,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专卖制度的实行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专卖制度实际上是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8.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A.中原地区的人民大量迁徙到边疆 B.西晋的史料记载缺乏客观C.内迁各少数民族封建化已经完成 D.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中原地区人民的迁移方向,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并未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9.东晋南朝时期,谱牒(研究家谱门第)之学大兴,出现了贾氏、王氏等专门研习谱学的世家以及《百家谱》《十八州士族谱》一类专著。朝廷专设“谱局”以修订和保管谱牒;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做官。这一现象()A.是士族政治的突出反映 B.为朝廷征派赋役提供便利C.推动九品中正制的形成 D.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魏晋南北朝(中国)。材料“朝廷专设‘谱局’以修订和保管谱牒;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做官。”反映了当时选官注重家世门第的特点,强化了士族特权,A项正确;征派赋役是通过户籍,而非家谱,排除B项;此时九品中正制已经形成,因果倒置,排除C项;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此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0.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这说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A.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革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破士族垄断选官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可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乡举里选制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丕采纳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使吏治澄清,获得天下,说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国家的治理,A项正确;革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打破士族垄断选官局面,是科举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1.唐代新科进士发榜后,皇帝赐宴游赏于曲江池的杏园(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其繁华热烈,不胜言状,时人称为“曲江宴”或“杏园春宴”,后遂用为咏进士及第之典。关于材料中选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唐太宗时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为主②选拔人才主要看重家世、道德和才能③扩大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殿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科举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为主,①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主要看重家世、道德和才能,②项错误;科举制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③项正确;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④项正确;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2.《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材料所述赋税制度()A.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 B.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加强C.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D.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唐朝中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两税法的征税标准开始由人丁为主变为资产为主,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均田制无以为继,遂施行两税法,排除A项;两税法的征税标准开始由人丁为主变为资产为主,说明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减轻,排除B项;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是租庸调制的规定,排除C项。故选D项。13.北宋时期名臣、史学家范祖禹指出:“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这说明宋初的政治制度()A.地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B.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C.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D.一定程度上影响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分权的方式,促使上下制衡,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B项正确;宋代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等措施,并未发展出割据势力,排除A项;宋朝积贫积弱,军队战斗力并不是很强,其采取的措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并非增强,排除C项;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有学者认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开启了国家权力向底层社会渗透的传统。保甲法在穿透宗族的屏障保障新法落实的同时,却也给个人画地为牢,最终形成一个牢不可破、封闭的、僵化的社会政治构造。当王安石的其他法令被否定时,保甲法留存下来并一直延续到明清和民国。该学者意在强调这种基层的结构性改造()A.阻碍了中国社会转型 B.强化了宗族地方作用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维护了地方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该学着认为保甲法使国家控制力深入基层社会,皇权通过保甲制度将其权力的触须触及每个在编人户,“给个人画地为牢,最终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封闭的、僵化的社会政治构造”,从而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A项正确;材料认为保甲法“穿透宗族的屏障”,排除B项;保甲制属于基层治理制度,其并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而且材料本身也未论述保甲制和军队战斗力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是对保甲制的批判,而非肯定,排除D项。故选A项。15.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历来都重视地方的管理。以下材料反映宋朝地方管理措施的是()A.“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B.“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C.“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知州属于宋代官职,C项正确;汉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排除A项;秦朝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排除B项;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排除D项。故选C项。16.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忽必烈下令“设国子监,立国学监官:祭酒一员,司业二员,监丞一员,学官博士二员,助教四员,生员百二十人,蒙古、汉人各半,官给纸札、饮食,仍隶集贤院。设江南各道儒学提举司”。这些举措的出发点是()A.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B.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C.弥合民族之间分歧 D.顺应大一统国家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87年(中国)。根据材料“设国子监,立国学监官:祭酒一员,司业二员,监丞一员,学官博士二员,助教四员,生员百二十人,蒙古、汉人各半,官给纸札、饮食,仍隶集贤院。设江南各道儒学提举司”可知,忽必烈设立国子监,设立国学监官,设立江南各道儒学提举司,这些举措的出发点是顺应大一统国家建设,D项正确;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是材料中举措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出发点,排除A项;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是材料中举措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出发点,排除B项;弥合民族之间的分歧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7.《利马窦中国札记》中对明朝政治体制做了这样的描述:“虽然帝国并不由知识阶级即‘哲人’在进行管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必须承认他们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关于这种政治体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这种政治体制下的大臣拥有票拟权 B.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C.这种政治体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D.这种政治制度正式形成于明成祖时〖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材料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明朝的内阁制度。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B项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明朝内阁大臣有票拟权,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内阁体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C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军机处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军机处仍不过为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这鲜明体现了()A.中央行政体系的日臻完备 B.军机处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C.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军机处的设立强化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盖军机处仍不过为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并结合所学可知,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军机处只是秘书机构,没有决策权,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C项正确;中央行政体制完备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排除A项;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排除B项;军机处是中央秘书机构,服务于皇帝,清朝实行督抚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军机处只是秘书机构,本身无法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19.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指出,“夫天子无以博察乎人之贤奸而悉乎民之隐志,唯此一二辅弼之臣寄以子孙黎民者,为其所谨司。然而弗能审焉,则天子无以为天下君”。其意在强调()A.选贤任能是国家治理的关键 B.集权制度会阻碍社会的发展C.君主执政理念应是以民为本 D.士大夫要发扬忧国忧民传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天子无法广泛观察人们的贤良奸邪而全部了解民众的心愿,只有这一两个辅政的宰相可以把子孙、黎民百姓托付给他,让他为天子谨慎地主持国事。如果不能审察宰相大臣,那么天子就不能成为天下的君主。”可知,王夫之认为选拔贤能的辅臣和宰相对于国家治理至关重要,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选用宰相,而非集权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选贤任能的重要性,而非强调以民为本,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发扬忧国忧民传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0.《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B.长途大额贸易和海外贸易频繁C.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的城市〖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兴起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性市镇,如四大名镇,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城市,D项正确;宋朝,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排除A项;明清长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逐渐萎缩,排除B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C项。故选D项。21.如表为清政府文件中常用的与西方国家有关的词汇。这些词汇体现了()体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哲学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政策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丑类、逆夷、夷性犬羊、夷情叵测、夷祸、狼狈为奸查办、秉公办理、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恩施、办理夷务、羁縻、驭夷情同恭顺、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四夷未服、救抚A.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特点 B.清朝政府的世界观C.清政府的妥协退让 D.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对西方侵略国家的用词有“逆夷”、“丑类”、“驭夷”等,对自己的称呼涉及到“天朝”、“天威”等,清政府对外国的态度涉及到“格外恩施”、“顺其性而训之”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用词绝大部分都体现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世界观,B项正确;表格中的用词体现的是清政府的传统外交观和世界观,并没有体现近代化的特点,排除A项;表格中的用词体现的是清政府自认为是世界中心,“天朝上国”的理念,并没有妥协退让,也不能据此体现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排除CD项。故选B项。22.《淞南梦影录》记载开埠后的上海,“其中著名者,津馆则以庆兴为最,苏馆则以聚丰园为最。复新园来自白下,亦兼南北,烹饪绝精”;另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记载,当时奉天地区的人们“自天津诸约成立后……商人努力推销,洋布销路,日有扩展”。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A.民众饥饿问题得以解决 B.百姓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人们物质生活得以丰富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了提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复新园来自白下,亦南北,烹饪绝”表明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材料“商人努力推销。洋布销路,日有扩展”体现了人们服饰的变化,说明人们物质生活得以丰富,C项正确;“民众饥问题得以解决”表述过于夸大,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近代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该说法从材料中无从得出,排除B项;农产品去市场交易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看不出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D项。故选C项。23.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 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 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末期(中国)。19世纪后期,赖尔突破保统的“失变论”中对地质进化归为“超自然力”这一神秘化的解释,重视事物最的变化和渐进过程,使地质进化理论回归于自然法则,这一理论可以用来支持和宣传维新思想,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要求,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A项正确;材料“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可知这一理论被中国的进步人士所认可,不能得到民众普遍认可的结论,排除B项;社会传统主流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此时并没有动摇,排除C项;西学东渐在明末清初时期已经开启,排除D项。故选A项。24.下表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统计。据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岁入项目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十七年(1891)数目(库平两)占岁入比重位次数目(库平两)占岁入比重位次地丁税3281334076.4%一2366691126.39%一盐税498587111.62%二71724308%五常关税470481410.98%三25884132.58%十海关税1820677720.30%二厘金1631682118.20%三岁入总数4250420589684858A.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 B.区域经济的差异扩大C.国家转型面临一定困境 D.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图表信息可看出,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晚清的财政收入总数增长了一倍有余,财政的主要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地丁税仍是财政收入的第一来源,但它的比重已从76.4%下降到26.39%,新增设的海关税和厘金则占到财政收入的近40%。晚清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关税、厘金,这三项财源能够满足传统社会的需要,但不能适应国家转型的要求。一是土地及其人头税的增长极其缓慢,仅靠田赋无法满足转型社会的财政需要;二是厘金主要是向进行工商业活动的群体征收,其税额越重越不利于工业化的推进;三是关税取决于对外贸易的状况,其收入缺乏稳定性,不能作为工业化的主要财源,C项正确;地丁税比重下降明显,无法得出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区域财政构成状况,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25.“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若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材料中作者认为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演进〖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可以看出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社会意识也发生了变化,由中体西用变为维新思想,A项正确;材料未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带动社会意识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26.1901年6月,清廷正式向列强宣战,东南督抚随即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并签订“上海租借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归南洋大臣……切实保护”等条款。这一现象()A.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C.反映了政府以保境安民为要 D.体现了适应外交近代化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这反映的是东南互保事件。“东南互保”是列强为保护已攫取的利益,防范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地区扩展,而勾结南方相关督抚订立的协议。东南督抚为求列强战火不烧到各自辖区而不遗余力地实施该条约,表面上保住了其辖区的“常规”秩序,实则满足了列强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列强的在华利益,同时也反映了中央式微,地方权大,所以,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基础,B项正确;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始终存在,排除A项;清廷向列强宣战和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保境安民,排除C项;此时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是为了自己利益,也满足了列强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列强的在华利益,与外交近代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7.如表中的变化体现了当时()1907年、1909年各级各类学堂教师来源构成(单位:人)本科毕业生留学生旧学教师外国教习1907年1909年1907年1909年1907年1909年1907年1909年专门学堂21237915937025129779122实业学堂3117486924317644543108师范优级911525214466806991初级7398763473493927中学1266210881711072851高小524910039526170051953A.人才观念发生了巨变 B.教育在变革中求发展C.传统的教育体制瓦解 D.西方文化受到了抵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1907年、1909年各级各类学堂教师来源构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各类学堂中,包含了本科毕业生、留学生、旧学教师、外国教习,且人数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当时教育在变革中发展的状况,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才观念,排除A项;“瓦解”一词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西方文化并未被抵制,排除D项。故选B项。28.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A.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再根据时间来判断社会发生的变化,由“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以及“料用本国纺织品”,可以得出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的结论,A项正确;“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实施的,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展的,排除C项;“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不符合中华民国初期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9.民国初年的政党数量虽多,然细究各党之政纲,几难以分别其间之差别,而且政纲表述虚化,语意含混,解释各异,难以付诸实践,更有许多党派全无政纲可言。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参政议政意识普遍提高 B.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初步形成 D.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民国初期。根据材料“政表述化”难以付诸实践””无政纲”及所学可知,民国初年,各政党没有统一有效的政纲,缺乏实行政党政治的必要条件,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普遍提高”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排除C项;民国初年,民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多党合作”的相关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0.与西方个人主义以自我回归、以个人为本位的倾向性原则不同的是,早在1916年,陈独秀即明确提出,个性解放者当“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傅斯年也提倡“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与西方相比,当时中国“个人主义”与“个性解放”内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文化激荡与民族危机的双重影响C.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D.青年学生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先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体意识的觉醒和个人主义思潮的产生直接得益于西方现代思想文化的启蒙;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产生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特定历史时期,深刻的民族危机和中西文明之间的巨大时代落差,使当时的启蒙学者无法放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无法将个人发展完全超越国家和社会之上。这样,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主义的个性解放诉求就必然依附于救亡图存、兴国富民的历史目标和政治理想,“个人的觉醒”亦成了“民族的觉醒”的曲折表现,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才传入中国,A项不符合1916年的史实,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思潮纷繁复杂,排除C项;陈独秀和胡适等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而非青年学生,排除D项。故选B项。31.许倬云在《从五四运动论自由与民主》中指出:至于引入赛先生,这一诉求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大势。可是在中国,科学主义弥漫于人心,“科学”两字被当作信仰。很多人以为科学呈现的知识即是绝对的真理,竟不知科学是不断在假设与求证,不断地验证与开拓,是永无休止的求知过程。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开启中国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B.对待西方文化持盲目接受态度C.对中、西方文化缺少批判精神 D.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至于引入赛先生,这一诉求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大势。……‘科学’两字被当作信仰。很多人以为科学呈现的知识即是绝对的真理,竟不知科学是不断在假设与求证,不断地验证与开拓,是永无休止的求知过程。”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信息,作者认为当时的中国对西方文化存在盲目推崇的态度,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并未开启中国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2.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由民主派执掌国家政权“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构想。1927年,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的主张。1935年,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决定以“民主共和国”代替“人民共和国”。这些变化()A.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B.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C.表明中共建国思想应时调整 D.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人对国家政权问题的认识是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由国民革命时期“真正民主共和国”到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政权的设想再到“民主共和国”,这种变化反映出中共建国思想根据时代需要应时进行调整,C项正确;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A项;1922~1936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发生改变,因此民主革命任务也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故选C项。33.如表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地农户(占全部农村人口45%)的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成分占有亩数占人口百分比(%)占地百分比(%)有地人口农村人口(一)贫农1~104419.86(二)中农10~302410.813(三)富农30~50188.119(四)中小地主50~10094.0519(五)大地主100以上52.2543A.封建生产关系仍占据主要地位B.农民对土地和地主的依赖性减弱C.拥有土地者成为国民革命对象D.国民大革命导致土地集中较严重〖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仅占全部农村人口14.4%的富农和地主阶级却占有8I%的土地,这说明当时封建生产关系仍占据主要地位,A正确;仅依据表格数据无法得出B项;国民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C与史实不符;土地集中严重的现象早就存在,并不是国民革命导致的,D错误。故选A。3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曾三次公布《进口税则》,确定海关税率,见下表。时间税率1928年分为7级:7.5%、10%、12.5%,15%、17.5%、22.5%、27.5%1930年分为12级:5%,7.5%、10%、12.5%、15%、17.5%、20%、25%、30%、35%、40%、50%1933年分为14级:5%,7.5%,10%,12.5%、15%、17.5%、20%、25%、30%、40%、50%、60%、70%、80%海关进口税率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民国政府真正实现关税自主 D.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据所学解读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从1928年到1933年,国民政府的海关税率都在提高,且税则更细,有利于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国民政府海关税率的提高,是国民政府努力收复关税自主权的结果,削弱了列强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排除B项;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C项;海关进口税率调整是改订新约运动取得成效的表现,D项逻辑关系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35.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领导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自动的武装起来,实行游击运动,直接对日作战,吸引白军士兵,自动对日作战,共同组织指挥这一行动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脱离和推翻国民党军阀的统治”。这一宣言的提出()A.反映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交织 B.适应了当时中国全面抗战的需要C.表明中共改变了工农武装割据政策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吸引白军士兵,自动对日作战,共同组织指挥这一行动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脱离和推翻国民党军阀的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宣言的提出反映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交织,A项正确;全面抗战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中共反对日本侵略,反对国民党军阀的统治,没有关于中共改变了工农武装割据政策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6.在1937年2月国民党的五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致电并提出实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五项要求。随后,中共中央开始着手进行“更名”“改制”,更名后的边区政府成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所管辖的省级行政机构,受其管辖。这表明()A.中共政治战略发生了转变 B.中共为抗日作出无条件让步C.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开启 D.中共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共中央致电并提出实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五项要求”“更名后的边区政府成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所管辖的省级行政机构,受其管辖”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日本侵华期间,为了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中央致电并提出实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五项要求,并进行“更名”“改制”行政机构,接受国民政府的管辖,这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因此,材料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开启,C项正确;中共政治战略始终坚持联合一切力量进行抗日,并未发生转变,排除A项;“无条件让步”不符合史实,为促成国共合作抗日并不是无条件让步,而是坚持一定原则,排除B项;中共没有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37.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发表时间出处内容1937年7月12日《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1937年7月底《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1937年8月3日《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 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C.调整对的策略 D.主动建立与的合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的部分规定中已经没有明确信息要对红军进行围剿,反而建议红军到战事频繁的察哈尔、绥远进行应敌,可见当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国民政府在调整对中共的策略,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国民政府对军队防驻位置的变换,没有明确涉及抗日根据地的具体态度,排除A项;当时国民党未从根本上放弃反共立场,后来的皖南事变充分反映出国民党的反共立场,排除B项;材料信息只能表明国民政府调整对中共的策略,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动建立与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38.1940年上半年开始,日军在华北采取了一系列强化铁路、公路保安措施和惩治群众破路的办法。敌人修筑的公路密如蛛网,据点星罗棋布。当地群众形容:出门走公路,抬头见岗楼。这反映出()A.日本加紧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B.华北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严峻C.日本面对百团大战的疯狂回击 D.民众对于日本侵华的本质认识不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以据点为点,以公路、铁路为线,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的“囚笼”政策,使华北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峻的形势,B项正确;材料反映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措施,未涉及沦陷区,排除A项;材料反映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的“囚笼”政策,与百团大战无关,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排除C项;材料中日军“惩治百姓破路”,而且群众“抬头见岗楼”,都体现民众对于日本侵略的不满与反抗,排除D项。故选B项。39.1938~1941年,国民党政府先后与美国签订了《桐油借款》《华锡借款》《鸨砂借款》《金属借款》等合同。这一时期向美国出售的桐油、锡矿、鸨砂等产品“较以前增多,货价亦较高”,同时也进口美国工农业产品。这些商贸条约的签订()A.说明国民党政府出卖国家权益 B.利于增强抗战物质基础C.导致了国内工业发展难以为继 D.违背了当时的经济规律〖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194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38-1941年,正处于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通过与美国签订借款合同增加油、锡矿等物资的出口,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进口工农业产品等,这有利于增加军备物资,壮大抗战的物质基础,B项正确;出卖国家权益与抗战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国内工业发展难以为继”是对材料内容的曲解,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规律,排除D项。故选B项。40.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这一思想的提出()A.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标志着工农武装任务已经完成C.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D.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49年6月”“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可知,这一思想出自于《论人民民主专政》,该文总结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实践经验,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D项正确;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依然在剿匪镇反,工农武装任务并未完成,排除B项;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41.据如表可知,当时我国()1949-1952年中国社会总产值情况表1949195019511952社会总产值5576838201015农业326384420461工业140191264349建筑业4132457运输业19192435商业687688113A.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B.国有经济掌握了经济命脉C.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凸显 D.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949——1952年,我国社会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并且,农业、工业、商业等各行业都有所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产值的,没有国有经济的信息,排除B项;1956年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排除D项。故选A项。42.下表是1952年对23个省15432个农户的生产工具情况调查表,这可以用来说明()A.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B.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C.农村经济得到恢复 D.农业合作化的现实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农户占有的生产资料较少,分散的小农经济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而数农、中农购买爵品和工具的货币支出差距较大,农村贫富分化日趋明显,农业合作化有利于生产工具的合理配置,互帮互助,克服农业生产单位过于分散的困难,D项正确;根据“1952”可知此时土地改革已经施行,排除A项;材料只给出了农村生产工具情况,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结构比例,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恢复,排除C项。故选D项。43.1952年4月,周恩来说:“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这()A.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B.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C.落实“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排除B项;“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4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构筑起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据此可知,三线建设()A.解决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改善了中国东西部的工业布局 D.受到了苏联模式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三线建设开展前,中国的工业重心在东部,三线建设“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有利于改善中国东西部的工业布局,C项正确;三线建设是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没有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三线建设主要发展国防工业,这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相关,排除B项;三线建设是中国从实际所面临的内外国情出发所开展以备战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属于自身的探索成果,未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且此时中苏关系已然恶化,D项描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