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记叙文必备知识全梳理_第1页
2022中考记叙文必备知识全梳理_第2页
2022中考记叙文必备知识全梳理_第3页
2022中考记叙文必备知识全梳理_第4页
2022中考记叙文必备知识全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备知识全梳理

【考查方向建构】(依据河南考查的文学类文本特点梳理知识架构)

角语言风格:

情时间

三要顺事件

朴素平实、称

角语体

运―

素:人£倒时间、

象色彩:文采斐然、

修―也点、

张地点、

主委婉含蓄、

口语句

情#、小

三人物

阻浅近、清新、

化词人物

环境达

果优美、活泼、

老辣深刻

标题含义记叙叙述记叙文

小说语言特点句段作用文章线索

及作用/妙处人称顺序要素

I文学类文君T写作手法、

I表现手法(表达虚巧、艺术手却I表达I方式I

[1

借景抒情

(寓情于

对比、对照、

欲扬先抑/欲

念、首尾I描写:方式II描写'对象I

抑先扬、铺]

呼应、照比喻:

垫、伏笔、反复、

以,J设问、明喻、夸

烘托、衬托、人物描写:夕卜排比、拟

象征、托物反问暗喻、人张

实结合、貌、神态、对偶

言志心理、动作、借喻

动静结合、

语言

一、散文

类别特点代表文章

以写人、记事为主,侧重从叙事过程中反映事《邓稼先》《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

叙写人叙事散文

事物的本质或作者情感。先生言行片段》《散步》

文①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回忆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

回忆性散文事件进行阐述。②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不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

追求事件的完整性。野先生》《老王》

一般不详细叙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紫藤

抒状物抒情散文

情故事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或物,而是通过人、萝瀑布》

文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

写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春》

神面貌,表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注:教材上还涉及游记散文(如《壶口瀑布》《一滴水经过丽江》),哲理散文(如《永久的生命》《我为什

么而活着》)»

知识点1文章线索

定义:串起情节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或情感,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

整严谨。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老山界》以时间变化展开叙述(第一天,下午动身----傍晚----天

时间线

黑了,到山脚——之后走了半天——半夜里醒来——第二天黎明——下午两点多——之后,

一口气儿跑下山去)O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来安排情

地点线

节,围绕百草园、三味书屋展开叙述。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包括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所见所闻等。如

人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作为人物线索,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展开叙述的。

事件发展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藤野先生

变化线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置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事。

情感发展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实在不大佩服一

变化线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为线索。

实物线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台阶》一文中以“台阶”为线索,

(2018•7)讲述了父亲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注:1.线索作用:①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③

使行文富于变化。④突出文章中心或烘托人物形象。

2.有时一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人的矛盾

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人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明、暗双线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

树林。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人物性格塑造和情节发展服务,

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明、暗线交织作用: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更深刻的表

现。

知识点2句段作用

位置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②开篇点题,点明主旨。③设置悬念,

内容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开头

结构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③为下文做铺垫。

(2011-9)

注:如果开头是环境描写,则有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②如果描写的是次要人物,且与文章主要人物在形象和情感上一致,

中间内容

则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不一致,就是反衬。

(2016«9,

结构①承上启下。②照应前文。③为下文做铺垫。

2009•7)

注:句段在中间需考虑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的作用、插叙的作用。

①概括主要内容。②深化主题。③表现人物品质。④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文

内容

结尾章更具艺术表现力(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余地/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

(2015•1结构①总结全文。②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0)注:结尾如果提出问题,则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果是景物或环境描写则要从交代故事

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烘托)了……的气氛;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这两方面作答.

另外还存在一种自然结尾现象,整篇文章行云流水,文末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①突出主旨,强化情感,映射象征,突出人物。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有强化或一唱

内容

反复句段三叹的效果,引起读者关注。

结构①交代线索。②前后照应。

知识点3叙述顺序

特征: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事

件发展的过程。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顺叙

举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事的。一开头,“那是……”的句

式,表明是对往事的回忆。之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陷入险境,在爸爸的策略引导下,

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并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特征:①一般在文章中间,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再接着记

叙中心事件。②插叙的内容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插叙与全文叙事不在一条线

上,全文至少有两个故事。

作用:①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②解释/……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

插叙

埋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旨。⑦丰富

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举例:《故乡》一文写“我”回到故乡见到闰土,但他己经不是“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了,由此

而插叙“我”与少年闰土在一起时的欢乐场景,突出闰土形象的丰富性和封建社会对人精神的摧

残这个主旨。

特征: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

个过程。

作用:①开篇点题。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④引出下文

倒叙

的……事件或人物。⑤强调主要内容。

举例:《背影》一文,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父亲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

实。

特征:位于文章的中间或是末尾,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

代。

作用:①补充交代相关情节,使故事情节完整。②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③使文章结构完整,

行文跌宕起伏,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④照应前文。

补叙

举例:《智取生辰纲》中,杨志一行人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推走,读者还弄不

明白到底在哪一步酒里被下了蒙汗药。最后作者补叙介绍了使用障眼法一一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

经过。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

后全盘托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

注:有的文章是多种叙述顺序同时使用的。举例:《驿路梨花》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以“我”和老余

的行踪为线索,按照从夜里到第二天早上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因打猎迷路

而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茅屋、梨花姐妹照管小茅屋又是插叙;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文章采

用的是倒叙。

知识点4记叙人称

作用:①作为文中的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作为事件的见证人,增强文章的真实

第一人称

感。③显得亲切自然、真切生动,便于描写心理、直接抒情和表现主题。④衬托或侧面烘托

(我、我们)

主要人物。

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第二人称

举例:《白杨礼赞》第二段写道“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

(你、你们)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采用第二人称,像与读者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显得客观冷静。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

(他/她/灵活自由,便于叙述和议论。

它、他/她/举例:《皇帝的新装》采用第三人称,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

它们)事,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愚蠢。

注:有的文章是多种记叙人称同时使用的。举例:《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将土地拟人化,以第三人称“她”

相称,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想和眷念。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

召唤我回去”感情比较平稳,但随着情绪逐渐激动,作者对土地以第二人称“你”相称,“土地,原野,

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知识点5语言特点

修辞详见图书P126“修辞”

整句、长短句结合。举例:《蒲柳人家(节选)》中“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

句式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

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语言运用

叠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举例:《蒲柳人家(节选)》中“抡圆了扇过去”

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之大,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

用词

儿”“栽倒”“捌气”“呻吟”,则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

来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篇幅所限,只举动词的例子)。

举例:《背影》语言朴实真挚,蕴含着感人的父子真情,如父亲在车站送别时

朴素平实说的那几句话,“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平常的话语

却感人肺腑,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举例:《灯笼》倒数第二段中“塞外点兵,吹角连营”“挑灯看剑”出自辛弃

语言风格

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雪夜入蔡”源自《资治通鉴》,“胡

文采斐然

人不敢南下牧马”引自贾谊《过秦论》,“萧萧班马鸣”引自李白《送友人》。

文章富有文采,表现出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委婉含蓄举例:《荷叶•母亲》中“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

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借荷叶对红莲的

保护,含蓄地表达了母亲对自己的深切关怀与无私奉献,赞美了伟大的母爱。

举例:《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浅近、清新、一是变抽象为具体,并且诉诸读者的各种感官一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优美、活泼等;二是句式富于变化,多短句,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三是词语丰

富,且处处恰切,没有任何生硬之处。

举例:《孔乙己》这篇小说的语言老辣深刻,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不公平社会的

老辣深刻

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限感喟.

语言的举例:《回延安》中“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

方言

地域特色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诗作以此接了地气,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举例:《蒲柳人家(节选)》中“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

子,命根子”,这句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表现何满子在奶奶一

语体色彩口语化

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凸显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用词活泼简洁、

凝练,充满乡土气息。

知识点6写作手法

⑴修辞

修辞方法辨析及示例作用及答题规范

辨析:明喻: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作用: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喻暗喻: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破折号;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读者易于理

[教材七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借用喻体直接代解、接受。

上P5]替本体。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2018•8,举例:《春》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

2011•11,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T人

2008•9)的美丽、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春天的喜爱物……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

之情。垫)。

辨析: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

举例:《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拟人

的,绿绿的。”“偷偷地”赋予小草人的情态,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2009•9)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萌发的情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景。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辨析: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作用: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引起

夸张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特点。联想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

[教材八举例:《皇帝的新装》中描写皇帝喜欢新衣时写道,突出事物的特征。

上P42]“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运用夸答题规范:运用亭张的修辞方法,强调

张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皇帝的穷奢极欲。了……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的情

感。

作用:①多次强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反复辨析: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

印象。②层次分明,增强节奏感。③抒

(2021•8,举例:《海燕》中“一一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

情强烈,增强感染力。

2019•9,啦!”反复的修辞方法,强化了海燕作为预言家

答题规范: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

2013•9)的极度兴奋欢快之情,号召人民起来迎接暴风雨。

了的心情。

辨析: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

作用:①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

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

强表达效果。②说理透彻,条分缕析。

排比举例:《纪念白求恩》中,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

③长于抒情,更显气魄。

[教材七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

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句式

下P40]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

整齐,节奏感强,有力地表现了……的

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

特点。

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

作用:①句式整齐,结构一致。②形式

辨析:结构形式相似,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

优美,音韵和谐。③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反。

使语言节奏明快。④互相映衬,互为补

举例:《安塞腰鼓》中的多重对偶,如“骤雨一样,

充。⑤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

对偶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

顺口,便于记忆和传诵。

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答题规范: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既有昂扬气势,又

整齐,加强语言的……,强调了……的

有整饬之美。

感情。

辨析: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

示出来,自问自答。

作用:①自问自答,引人注意.②启发

举例:《最后一次讲演》中“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

思考O

设问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

答题规范: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提出

说说话……””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

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来!”这些问句比普通的陈述句更能表达愤怒和斥

责的情感。

辨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

作用:①态度鲜明。②加强语气,抒情

回答。

强烈。③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深

举例:《带上她的眼睛》中“在这样的世界里,生

反问刻印象。

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运用反

答题规范: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

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这样的世界”的奇幻,

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表达方式

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做的叙说和交代。(中招真题多以记叙为主,其中插

记叙

叙、倒叙重点考查,具体内容见“知识点3叙述顺序”)

描写将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详见附表)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用: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坦率真挚,质朴诚恳,颇能打动人心。

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作用:含蓄委婉,富有韵味,感染力

强。

直接点明和深化所写事物的意义。一般是先叙后议(2014•9),深化读者对所叙述事物的认识,

议论深化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

切关注。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性质等,使文章生动具体,有说服力。主要用在说明文

说明

中。

附表:①描写一一按描写对象分

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性格特征、身份、

外貌描写作用

社会地位等。

(2014•8,

《老王》:“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

2008•8)举例

哪一只不瞎。”

更加凸显人物个性,给读者以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生

神态描写作用

动形象。

(2017•9A,

《孔乙己》:“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2008•8)举例

揭示了孔乙己的自尊被戳痛时的痛苦不安。

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感情基础和行

作用

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

人物心理描写

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

描写(2009•8)

举例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一一更高,更陡,更变

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细腻、真实地刻画了“我”处在进退两难、

孤立无援的境地时内心强烈的恐惧与焦躁不安。

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推动故事情

动作描写作用

节的发展。

(2021•8,

《孔乙己》:“(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排”刻画出孔乙己摆阔

2014•8)举例

气、炫耀的神气,也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

言为心声,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丰

作用

满鲜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语言描写

《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

举例

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刻画出刘姥姥粗野的行为,进

而表现其大智若愚的形象。

作用:①交代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

杂的社会关系。②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点明主题。③演染环境氛围。④烘托人

社会环境

物心情。⑤交代人物身份,侧面表现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的因素。⑥推动故事

(常用于小

情节发展。

说中,此处

举例:《范进中举》通过对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周边人对其态度的变化

引举小说中

及生活的变化描写,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

的示例)

会风气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之心,对各类市价小人也进行了有力的

鞭挞和嘲讽。

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或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②渲染气氛,

环境描

营造氛围,奠定基调。③烘托人物心境,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④暗

写自然环境

示或推动情节发展。⑤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⑥突出、深化主题。

(2012­12)

举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形、声、色、味俱全。菜

(小说及散

畦的“碧绿”,桑栽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这是从视

文中均会涉

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的又酸又

及,此处列

甜,写的是味觉。《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

举散文及小

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描绘了水的碧绿与平静,极其

说中的示

真切地暗示了“我们”当时渴盼与兴奋的心情,与明快的景物相映衬,相得益

例)

彰。而“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则表现

出人物心境上笼罩着的一层阴冷的面纱。

②描写一一按描写方式分

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正面描写

作用①写出(或表现)人物的特点(如:性格、心理、情感等)。②表现文章主题。

(直接描写)

《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正面描写桃花、杏花、梨花的

(2018•8)举例

特点)

特点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侧面描写

《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用蜜蜂

(间接描写)

和蝴蝶侧面表现花的繁盛)

(2018•8)举例

《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的扫兴,

而是写舞台上戏子的脸在“我”眼中变得模糊了。

细节描写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进行细微而具体地刻画。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于

[七下P71]特点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为细

(2021•8,节描写•

2017•9,作用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环境氛围。

2013•9,《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运用细节描写,如“目不窥园,足不

2008・8)下楼”“头发凌乱”“夜间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

举例

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3)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特点、作用及举例

作用:①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留下鲜明而

对比深刻的印象。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

(2019•8,更明显。

2018­10)举例:《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

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份性格。

对照举例:《孔乙己》中“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摸”字与

(2011­10)前文“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

作用:①显示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表

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③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

欲扬先抑深刻的印象。④起卒章显志的作用。

/欲抑先扬举例:《猫》写到收养的第三只猫时,它不好看,也不活泼,导致大家对它不喜欢,若有

(2011«10)若无,后来,以为芙蓉鸟被它咬死,嚷着要惩罚它,这是“抑”。最终发现第三只猫乖巧

温顺,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也不是偷吃芙蓉鸟的坏猫,这是''扬",前后反差,更加突

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特点: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气氛、情绪等所做的描写,借以营造“山

铺垫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2019•8,作用:①避免事件出现时给读者造成突兀的印象,增强作品的可信性。②加强故事情节之

2013・8,间的因果关系和完整性。

2011•10)举例:《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

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参加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特点:在文章或艺术作品中,前段内容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隐性”的,通常只

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对将要出现的事件做暗示,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伏笔

举例:《猫》一文中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和死亡;写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

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预示它被路人捉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

欢,又老爱凝望鸟笼,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

作用:将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

烘托

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海燕》中写海燕高傲地飞翔时,还写了大海、狂风和乌云,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

的险恶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特点:①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②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正衬:指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举例:《三顾茅庐》中对刘备的描写,衬托出诸葛

亮的雄才大略;而对诸葛亮的赞美,反过来又成为对刘备为国求贤卓越行为的褒扬。

衬托

反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作反衬。举例:《藤野先生》中写“爱国青年”

(2020•8)

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作用:①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②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性格、

思想、感情等。③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①“烘托”只出现次要事物,主要事物不出现,属于侧面描写。②“衬托”是次要

事物和主要事物都出现,属于正面描写。

作用:①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②

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使文章含蓄蕴藉。

象征

举例:《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

中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特点: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想。

作用: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托物言志举例:《一棵小桃树》中,作者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

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

斗争,不懈地追求。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①象征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托物言志是借助物

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②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③象征具有文化意

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托物言志具有文化

意义上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都具有确定性。④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

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作用:有极强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

借景抒情意。

(寓情于景)举例:《济南的冬天》“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

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作用:①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

举例:《登勃朗峰》一文作者在记录事件过程之始就设置悬念一一后发能否先至,随着颠

悬念

簸、危险的行程在笔下展开,悬念不仅没有解开,反倒添上一重——能否安全到达,在揭

(2018-10)

晓谜底之前,再加延宕,插入“勃朗队长”半醒半醉的话,越发让人担心,最后将两重悬

念一起揭开,读来引人入胜。

首尾呼应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举例:《紫藤萝瀑布》中最后一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

脚步”,照应开头。开头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此时加快脚步是因

为受紫藤萝顽强生命力的鼓舞,精神振奋。首尾呼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特点: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作用: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照应举例:《老王》,从前文看,老王是“单干户”,“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他“车费减

半”“大一倍”“冰价相等”这样的,,大手笔”与后文作者一家对他在物质上的帮助和

照顾,在精神上的尊重和关怀,及老王为作者一家蹬车送冰相照应,表现老王的老实厚道。

作用: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中心,更有震撼力。

以小见大举例:《灯笼》中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所

述国家之事、所抒壮烈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

作用:便于抒情,丰富内涵。

举例:《天上的街市》第1节以现实导入,通过两个“好像”,将现实与幻想联系起来,

虚实结合后三节写作者的想象,而又虚中有实。如“浅浅的天河”,写出了夜色初降时所见的银河

景象,又如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是从眼前的“流星”生发出来的。这样虚实结合,使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