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新疆巴音郭楞州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B.淋巴细胞生活液体环境是淋巴液、血浆等C.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D.血浆的组成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调节类物质等,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pH的调节是靠缓冲物质。【详解】A、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B、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管或血浆中,故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液,B正确;C、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C正确;D、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O2和葡萄糖、激素等,血红蛋白属于胞内物质,不是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D。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C表示的器官是小肠C.①表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D.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表示了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进行内外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A代表肺,B代表小肠,C代表肾,D代表皮肤。【详解】A、A代表肺,内环境与A肺泡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B、结合图中分析可知,C与内环境具有双向箭头,说明C表示肾,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B错误;C、①只有进入内环境的过程,可以表示物质的消化吸收,C正确;D、②表示物质可以重新回到机体,可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D正确。故选B。3.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B.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C.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超过这一限度时,内环境稳态就会失调,A错误;B、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范围,B错误;C、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产物,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D、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由于机体中的水盐平衡调节机制,因此即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所升高,机体依然能利用自身的调节机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能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4.某同学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横坐标表示加入0.1mol/L的NaOH的滴数B.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C.据结果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pH的稳定D.机体维持pH的相对稳定有利于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到7.45之间。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碳酸氢根和磷酸氢根等离子有关。【详解】A、NaOH呈碱性会使pH上升,因此加入0.1mol/L的NaOH的实验结果缓冲液、马铃薯匀浆pH稍微升高,而自来水pH明显升高,与图示不相同,A错误;B、蛋清稀释液和马铃薯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B正确;C、生物组织样液调节pH变化的趋势与缓冲物质调节结果相似,据此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pH的稳定,C正确;D、机体维持pH的稳定有利于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因为pH的变化会对酶活性造成影响,D正确。故选A。5.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B.交感神经是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是感觉神经C.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运动神经,B错误;C、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功能加强,C正确;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内脏器官的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例如,当人由剧烈运动转变为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变慢变弱,肺的通气量减小,以便适应人体在安静状态时的需要,D错误。故选C。6.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答案】C【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B、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二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AB正确;C、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C错误;D、条件反射建立后的维持,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D正确。故选C。7.已知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肌肉收缩。下表是几种药物导致中毒的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药物名称作用机制毒扁豆碱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乌头碱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性开放美洲箭毒与神经一肌肉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肌肉松弛A.阻遏Na+通道的药物会增强乌头碱的作用效果B.毒扁豆碱和乌头碱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反C.美洲箭毒的分子结构可能与乙酰胆碱的分子结构相似D.美洲箭毒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乌头碱能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性开放,可见阻遏Na+通道的药物会抑制乌头碱的作用,A错误;B、已知毒扁豆碱等物质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持续发挥作用,乌头碱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性开放,进而也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二者作用效果相同,B错误;C、美洲箭毒与神经一肌肉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不产生兴奋,表现为肌肉松弛,据此可推测,美洲箭毒的分子结构可能与乙酰胆碱的分子结构相似,C正确;D、美洲箭毒与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松弛,可见没有引起肌细胞产生兴奋,可见不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D错误。故选C。8.脑与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中枢,这些神经中枢负责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着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B.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而尿床的病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不完整C.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D.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人有意识的控制排便和排尿反射,表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也是受大脑控制的。【详解】A、由于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会对脊髓低级中枢起调控作用,属于分级调节,A正确;B、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而尿床的病人,病人能排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但是外伤影响了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B错误;C、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受损,会使头部器官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错误;D、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但是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错误。故选A。9.下列关于人脑及其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脑的V区病变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C.感觉性记忆经过反复运用、强化才可能转化为第一级记忆D.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有效作用时间往往不超过1s,如果对于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则可以将这个瞬时记忆转入第一级记忆。第一级记忆保留的时间仍然很短,从数秒到数分钟;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的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年不等,储存的信息可因之前或后来的信息干扰而遗忘;想要长久地记住信息,可以反复重复,并将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整合,有些信息,通过长年累月的运用则不易遗忘,就储存在第三级记忆中,成为永久记忆。【详解】A、言语区的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属于运动性失语症,不能看懂文字,A错误;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说、读、写,语言功能、情绪等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B正确;C、若对感觉性记忆加以注意,则可以将这个瞬时记忆转化为第一记忆,C错误;D、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故选B。10.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不合理的是()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C.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D.促胰液素需要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研磨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是实验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第三只狗,A正确;B、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使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C、小肠黏膜除了分泌促胰液素外,还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因此无法得出狗血压下降是促胰液素作用的结果,C错误;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故促胰液素需要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D正确。故选C。11.科学家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来研究各种激素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沃泰默切除了通向狗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B.班廷和贝斯特将从结扎胰管的狗身上制成的胰腺提取液注入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可使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D.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能证明是雄激素睾酮影响了公鸡的雄性性征【答案】D【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该组将神经切除。【详解】A、沃泰默切除了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向小肠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这个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A正确;B、班廷和贝斯特将从结扎胰管的狗身上制成的胰腺提取液注入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可使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并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和实验,提取到了胰岛素,B正确;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是设法去除某种因素,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C正确;D、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只能证明睾丸影响了公鸡的雄性特征,D错误。故选D。12.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者为协同关系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C.甲状腺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为协同关系D.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促进动物生长,二者为协同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在机体内,往往多种激素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例如,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均可升高血糖,它们通过作用于不同环节,在提高血糖浓度上具有协同作用;而胰岛素则降低血糖,与上述激素的升糖效应相抗衡。【详解】A、雌激素和雄激素含量上升时,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但二者不会同时较多的出现在同一个体中,故二者不是协同关系,A错误;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作用相反,二者作用相抗衡,B正确;C、甲状腺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作用相同,二者为协同关系,C正确;D、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促进动物生长,作用相同,二者为协同关系,D正确。故选A。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且以激素调节为主【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较长。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详解】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暂,A错误;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B错误;CD、内分泌腺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时,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效应器),例如血糖调节中,胰岛细胞和肾上腺是效应器。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协调的,以神经调节为主,C正确、D错误。故选C。14.免疫调节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免疫调节主要由免疫系统来完成。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因子可以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B.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C.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D.胃液中的胃酸、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详解】A、细胞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A正确;B、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C、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C错误;D、胃液中的胃酸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D错误。故选A。15.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三个系统的功能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B.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C.神经系统都是通过神经递质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D.受体一般是蛋白质,不同受体的结构不同,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等会产生不同的信号分子,共同调节机体的稳态。【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三个系统的功能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需要和受体结合进而行使功能,A正确;B、神经调节中存在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等化学物质调节、免疫调节中细胞因子属于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需要与受体接触,进而引起细胞的生理活动变化,B正确;C、神经系统不都是通过神经递质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比如下丘脑可以分泌TRH等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调节内分泌系统,C错误;D、受体一般是蛋白质,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D正确。故选C。16.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B.细胞因子和抗体没有参与攻击肝细胞C.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肝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D.在该免疫反应发生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结合,说明肝细胞表面的该结构相当于抗原,A正确;B、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因此细胞因子和抗体参与了攻击肝细胞,B错误;C、由题意可知该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C错误;D、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A。【点睛】17.环孢素A是霉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辅助性T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环孢素A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C.环孢素A可用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环孢素A可用于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①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⑤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没有机会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它们就会逐渐死亡。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它们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不包括辅助性T细胞,A错误;B、环孢素A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不利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B错误;C、环孢素A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故不能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C错误;D、环孢素A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因此可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D正确。故选D。18.如下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B.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直立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生长素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详解】AB、图a中玻璃片可以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因此两侧生长素含量一致,a直立生长;图b生长素可以通过琼脂片,且有单侧光的照射,所以b向光弯曲生长;图c缺少胚芽鞘尖端的感光部位,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左侧使尖端下部左侧生长素含量大于右侧,c背光弯曲生长,A错误,B正确;C、图d中如果只旋转纸盒,植株不动,只有当纸盒旋转至纸盒开口朝向光,植物才受到光照,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D、d图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那么只有纸盒开口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因此植株会向盒开口方向生长,D错误。故选B。19.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幼芽中,色氨酸可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在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D.生长素仅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发育的果实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答案】D【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详解】A、色氨酸可在幼嫩的芽、叶或正在发育的种子中转变为吲哚乙酸,A正确;B、生长素在成熟组织韧皮部表现为非极性运输,B正确;C、在幼根中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往形态学的下端,C正确;D、生长素经合成、运输后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尖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中,其他部位也有分布,只是相对较少,D错误。故选D。20.图一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图一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B.若图一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二中的B,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B~D范围C.当生长素浓度为C时,通过促进细胞质分裂,从而促进棉花植株生长D.切除①,放置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则生长素能通过主动运输到达②处【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例如,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于是侧芽萌动、加快生长。【详解】A、若图一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故①顶芽表现为背地生长;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因此①顶芽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相同,A错误;B、若图一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二中的B,则②处生长素浓度高于①,且抑制生长,应对应D~E范围,B错误;C、当生长素浓度为C时,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从而促进棉花植株生长,C错误;D、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因此生长素能通过主动运输到达②处,D正确。故选D。21.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抑制果实的生长和成熟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果实生长C.脱落酸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D.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详解】A、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B、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B正确;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错误;D、赤霉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D错误。故选B。2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园艺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面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植物激素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都与植物激素类似C.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一定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D.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蔬菜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种;但使用不当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A错误;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不一定与植物激素类似,只是也能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B错误;C、施用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葡萄的生长发育还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C错误;D、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从而用于酿酒,D正确。故选D。2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NAA(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数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必为X<Y<ZB.由实验结果可推测,NAA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可能在Y左右C.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植物插条的生理状况等,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D.实验结果表明,NAA对插条生根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详解】A、与蒸馏水对照,Z作用是抑制,浓度为高浓度,X、Y起促进作用,为低浓度,Y浓度促进作用更强,在生长素类似物最适浓度左侧或右侧,则Y大于X或X大于Y,在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两侧,则Y大于X,因此不一定是Y<X<Z,A错误;B、分析图解可知,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Y时生根数和生根长度最多最长,然后生根数和长度又逐渐下降,则NAA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可能在Y左右,B正确;C、温度、植物插条的生理状况属于无关变量,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各组温度、植物插条的生理状况相同,C正确;D、图示中X、Y浓度条件下,平均生根数大与蒸馏水组,说明这两个浓度条件下表现为促进生长,而在浓度为Z时,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数与生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即具有抑制作用,因而该实验结果能说明NAA对插条生根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D正确。故选A。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低温刺激可作为春化信号,调控某些越冬植物开花B.光信号激活光敏色素,经过信号传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C.植物激素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重力信号可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详解】A、低温刺激可作为春化信号,调控某些越冬植物开花,A正确;B、对植物来说,光不只是起提供能量的作用,还能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光信号激活光敏色素,经过信号传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B正确;C、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错误;D、重力信号可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D正确。故选C。25.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下列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B.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C.利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要选用相同的样方面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答案】D【解析】【分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详解】A、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原因是昆虫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A错误;B、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使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错误;C、植物的大小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所以,调查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要选用不同的样方面积,C错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从而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故选D。26.将一定量的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新鲜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25×16),记录数据并比较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初始接种量可能影响酵母菌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B.先滴培养液,待培养液自行渗入后再在计数室上盖盖玻片C.酵母菌用台盼蓝染色后,应将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进行计数D.若平均每个中方格内有24个酵母菌,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约为6×108个【答案】A【解析】【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7天在同一时间计数。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一滴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详解】A、该实验中初始接种量可能影响酵母菌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初始接种量越大酵母菌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越短,A正确;B、观察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一滴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B错误;C、酵母菌用台盼蓝染色后,被染成蓝色的为死菌,计数时不应包括已死亡的酵母菌,C错误;D、若平均一个中方格内有24个酵母菌,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为24×25÷(0.1×10-3)×103=6×109个,D错误。故选A。27.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下列关于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B.捕食者种群数量和猎物种群数量总是此消彼长C.若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则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的增长D.若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或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则二者数量变化仍然符合该模型【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先减少,乙的种群数量后增加后减少,先增加者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为捕食者,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详解】A、根据甲先增加先减少,乙随后增加随后减少,可判断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A错误;B、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并非总是此消彼长,当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B错误;C、如果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捕食的猎物有限,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猎物数量还会出现升高,C正确;D、捕食者有多种猎物或该猎物有多种捕食者,都会使二者之间的制约因素受到影响,都有可能导致两者数量变化不符合该模型,D错误。故选C。28.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的出现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脚鹬与绿翅鸭的主要觅食环境不相同B.绿翅鸭和青脚鹬的生态位有一定程度的重叠C.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越大,二者的种间竞争强度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空间的现象叫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自然资源的利用。3、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详解】A、据图可知,青脚鹬主要觅食环境为环境2,绿翅鸭的主要觅食环境为环境1,A正确;B、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重叠,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一定重叠,B正确;C、两种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减少了对环境的竞争,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越小,二者的种间竞争强度越大,D错误。故选D。29.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可采用诱虫器对其进行采集B.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C.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D.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可用目测估计法调查【答案】B【解析】【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原理: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详解】A、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习性、热源,A错误;B、酒精可以杀死采集的小动物,吸虫器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固定保存,B正确;C、取样器取样法是采集小动物的方法,C错误;D、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应该用记名计算法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B。30.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B.生活在草原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C.不同的森林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完全相同D.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详解】A、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例如,植物的叶不发达,以减少蒸腾作用;根很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A正确;B、生活在草原的动物有些也能生活在森林里,如草原和森林交界区域的动物,B错误;C、森林群落中的群落结构复杂而且稳定、灌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故不同森林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完全相同,C正确;D、挖洞或快速奔跑的动物适于生活在各种旱生多年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草原上,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31-35题,共40分)31.在玫瑰园里采摘玫瑰时,如果你的手指不小心触碰到玫瑰的刺,你会迅速把手指缩回来,图2为图1中结构丙放大的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表示缩手反射中的____,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____。(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若乙神经元被破坏,其他部位均正常,刺激甲____(填“能”或“不能”)缩手,____(填“有”或“无”)感觉。(3)结构丙由图2中的____(填编号)构成,该处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4)图2中,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除了被回收进细胞还可能____。【答案】(1)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2)①.由负变正②.不能③.有(3)①.①④⑤②.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作用于突触后膜(4)被降解【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甲为传入神经,乙为传出神经,丙为突触的结构;图2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图中①表示突触前膜,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突触小泡,④表示突触间隙,⑤表示突触后膜。【小问1详解】图1中甲表示缩手反射中的传入神经,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小问2详解】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的电位由负变正,其它部位均正常,因兴奋能传到神经中枢,故有感觉,能缩手。【小问3详解】结构丙由图2中的①突触前膜、④突触间隙,该处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小问4详解】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除了被回收进细胞,还可能被降解。32.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相关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激素,A、B代表相关器官或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从而降低血压____调节。(2)在寒冷环境中,____(填“冷觉”或“热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后____(填激素名称),导致③、④的分泌____(填“增多”或“减少”),④使靶细胞提高代谢速率。这一过程中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以概括为____。(3)运动时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神经元A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①____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调节。【答案】32.神经33.①.冷觉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增多④.内分泌腺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34.①.抗利尿激素②.神经—体液【解析】【分析】1、题图分析:图中①是抗利尿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④是甲状腺激素。2、体温调节的机理: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战栗))增加产热;同时通过激素调节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在炎热环境汗腺分泌活动加强,反射弧为: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散热增多。【小问1详解】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细胞,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小问2详解】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后,增加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③促甲状腺激素,③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④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中内分泌腺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小问3详解】运动时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神经元A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这种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33.2022年欧美爆发了猴痘疫情,猴痘是由猴天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毒通过皮肤、受污染的衣服接触和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下图是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⑧为相关细胞和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④细胞的名称为______,该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是病原体与其接触,第二信号是______。(2)物质⑦是______,与其合成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图中不具有识别抗原能力的免疫细胞是______(填序号)。(3)若某人再次感染猴痘病毒,则此人体内发挥重要免疫作用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该细胞再次接触该抗原时,会立即分化为____________,识别并裂解相应的靶细胞。(4)可通过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方法预防猴痘的传播,则疫苗是____________(概念),若接种____________疫苗后,间隔一段时间给同一人多次注射疫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B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2)①.抗体②.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③.⑤(3)细胞毒性T细胞(4)①.通常是用灭活的病毒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②.灭活的病毒③.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过程,要求学生能识别特异性免疫图解中各种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题图序号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细胞因子,④为B细胞,⑤为浆细胞,⑥为记忆B细胞,⑦为抗体,⑧为细胞毒性T细胞。2、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小问1详解】图中④细胞的名称为B细胞,其可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一是需要病原体(病毒)与其接触,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小问2详解】⑦为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然后分泌出细胞。图示免疫细胞中⑤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小问3详解】记忆T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科技园区停车场建设合同
- 泌尿外科护理毕业设计
- 垃圾处理工程承包合同
- 软件技术授权使用协议
- 涂料施工安全协议
- 服装店保洁人员招聘协议
- 电子工厂易燃易爆品处理
- 农村公路升级施工协议
- 企业监事规范管理指南
- 城市绿地油柏路面施工合同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小数乘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课件(公开课)
- 旅行社计调业务套课件幻灯片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全电子讲义(最新)
- 广东开放大学风险投资(本2022春)-形成性考核3答案
- GB∕T 32218-2015 真空技术 真空系统漏率测试方法
- 安全交底模板(完整版)
- WS-T 390-2012 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
- 心源性卒中诊断和治疗
- 钢栈桥及平台检查验收标准
- 污水处理工程监理大纲(附多图)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