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邹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写的这桩学术公案,争论已近百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撑“此词非岳飞所写”一说。
持“此词非岳飞所写”说的学者,提出的主要理由之一,是“贺兰山”在西北方的西夏境内,与起自东北的金人毫不相干。
有学者为证明《满江红》确系岳飞之作,曾发表论文说,“此贺兰山”非“彼贺兰山”,它在今河北磁县境内,岳飞曾在那里抗击过金兵。但这个反驳意见比较苍白无力。因为磁县贺兰山是个不出名的小山,岳家军在那里与金兵打的仗也不是有影响的战役。写进词里,如不加注,谁也看不明白。翻检一下宋代文学文献,我们就会发现,“贺兰山”一般都指宁夏贺兰山,没有指磁县贺兰山的。因此,这不是一个值得采信的解说。
怎样才能解释“贺兰山”与金人本土的地理方位矛盾呢最有说服力的是:此词中的“贺兰山”并非“写实”,而是“用典”或“借代”。在金之前,西夏政权曾是北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西夏人不断入侵,宋夏之间在西北地区曾有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岳词“踏破贺兰山缺”,是借西夏贺兰山来代指金人本土的军事屏障,表述自己对抗金大业终极目标的战略构想:不但要把金兵驱逐出境,还要乘胜突破其本土的最后防线,彻底摧毁其军事力量。在宋人涉及宋金战争关系的词里,凡言及金人,言及宋金边疆战地,几乎没有“实写”,而“用典”和“借代”则是普遍现象。不仅在“涉及宋金战争关系”的词里,此前涉及宋辽、宋夏战争关系,此后涉及宋元战争关系的词也一样。
为什么宋词里凡言及金人,言及宋金边疆战地,基本上不“实写”,而偏要“用典”“借代”呢这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其一,从古代诗歌审美特征的角度。古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有偏重“渊雅”“含蓄”的传统。“用典”“指代”比较符合这样的美学原则,而“写实”则与这样的美学原则有一定的距离。
其二,从“词”的文体特征的角度。词在宋代是流行歌曲的唱词,属于“听”的文学。要让听众能在第一时间听懂、接受,它势必更偏重于“熟悉化”,而不像“诗”之类“读”的文学那样偏重于“陌生化”。又因为金与宋本不接壤,宋、金联合灭辽后,金人南下,此后宋金战争都是在宋的领土上进行。
故宋人大多不了解金本土的地形地貌,不知道金本土具体的山川名称,词人也鲜有例外。就算有人知识渊博,能以金本土的“地理实名”入词,也不会不考虑接受者有限的知识储备而出此下策。最稳妥的做法,当然还是沿用“燕然”“阴山”之类人人耳熟能详的地理名词来借代。要之,岳飞用西夏“贺兰山”来借代金本土的军事地理屏障,符合宋词的写作惯例,毋庸置疑。
(选自钟振振《“贺兰山”和“靖康耻”能证伪岳飞吗》,有删改)
材料二:
“踏破贺兰山缺”,纯属文学虚构,非谙熟相关诗学传统者写不出来。
宋神宗赵顼《祭狄青文赞》云:狄青乃出,捐躯效力,所向无前,踏贺兰石。贺兰石就是贺兰山。在北宋诗人的笔下,这种与贺兰山自然风物有关的书写,或象征着威武的军人风姿,如张耒《送刘季孙守隰州》诗,有云:君家将军本逢掖,叱咤西摧贺兰石。元丰三年,高忱所作《鄜延路重修廨宇记》曰:思踏贺兰之积雪,扫沙漠之氛尘。
北宋诗人喜欢以书写贺兰风物表述个人的特殊情志,这与北宋和西夏的冲突当然有一定关系;但就文学传统而言,这种表述英雄精神的“贺兰山诗歌书写”实由王维的名篇《老将行》开疆奠基: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贺兰山缺”的“山缺”是一个常见于宋人诗词中的诗性语词,诗人们善于在山缺之处发现美。换言之,“山缺”是一种可以吸引诗人眼光并激发其审美情怀的富有包容性的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特殊的诗歌意象;而在《满江红·写怀》的艺术想象中,它也存在于遥远的贺兰山,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踏破”呢说“踏破贺兰石”可以,说“踏破贺兰山”也可以,唯独说“踏破贺兰山缺”不可以,为什么因为“山缺”这一美丽意象,绝对不应也不能成为“踏破”的对象,换言之,“踏破”与“山缺”是不搭的。料想“山缺”一词,不过是借来凑韵而已。事实上,《满江红》那“驾长车”的壮美词句已经融入了明代文学的廊庑,或许,在接受美学的意义上,这在客观上也彰显了《满江红·写怀》在嘉靖诗坛登堂入室的事实。
(选自范子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解》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白无力”指“贺兰山”在河北磁县境内的说法没有说服力,宋代文献没有以此指磁县贺兰山的。
B.“军事屏障”是说借西夏贺兰山来代指西夏本土的最后防线,也指宋军要彻底摧毁的敌方军事力量。
C.“熟悉化”是说作为“听”的文学,要让听众能较快听懂、接受,需要使用大家熟悉的词语或者说法。
D.“贺兰之积雪”和“贺兰石”一样,都是与贺兰山自然风物有关的书写,可能象征着威武的军人风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有自己的传统和美学风格,通俗直白的语言很难为诗人所接受。B.考虑接受者地形地貌有限的知识储备,宋代词人很少以金本土的“地理实名”入词。
C.不只是北宋诗人爱写贺兰风物,早在唐朝就有表述英雄精神的“贺兰山诗歌书写”。D.因为诗人们善于在山缺之处发现美,故“贺兰山缺”的“山缺”成为一个诗性语词。
3.下列诗句,不符合材料一所说偏重“渊雅”“含蓄”的传统的一项是()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D.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辛弃疾《鹧鸪天》)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贺兰山缺”能证伪岳飞《满江红》吗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暮鼓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
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2015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生活和生命的启迪。
B.在“她”的眼里,那一对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母子更像是一对父子,仅仅是因为老年母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实在像一位父亲。
C.文章中描写“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表述出城市的“她”对农民工母子生活方式的羡慕。
D.会所里的暮鼓有点喑哑和憋闷,但依然是生命的勇敢呐喊,六十岁的“她”迎着鼓声回家,此刻,生命的积极鼓点在她心中敲响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十分生动。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
B.小说人物描写细腻传神,体型壮实的儿子急切地反复呼喊“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一个憨厚孝顺的儿子形象跃然纸上。
C.小说以“暮鼓”为题,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
D.小说情节平实,语言简约洗练,比喻生动形象,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让
人感动,字里行间让人领会出人生启悟。
8.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试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9.最后三段呼应标题,着意写“暮鼓”。结合全篇,从不同层面探究“暮鼓”的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
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文本二: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丞相掾和洽言于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操善之。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①。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①《论语》所载孔子之言。意思是孟公绰做赵、魏等有权势的家族的长官才能有余,但不可以作为滕、薛等小国的大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B.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C.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D.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武皇帝”是曹操死后人们对他的称呼,“太祖”是谥号,“武皇帝”是庙号。
B.“属以河北事”中“属”是嘱托、托付的意思,与“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C.“孝廉”是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孝”指善事父母之人,“廉”指清洁廉明之士。
D.“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可为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属后者,译为“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轻时侠气自任、不修正业,但是桥玄对他另眼相看,认为天下将要大乱,只有像曹操这样的人才,才能安定天下。
B.张邈劫持了毕谌的亲人,毕谌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后吕布兵败,毕谌被活捉,曹操任命他担任鲁国国相。
C.曹操赏识魏种的品行,对其信任有加,认为魏种不会背叛他,结果却事与愿违;曹操虽然为此动怒,但依然任用了魏种。
D.丞相掾和洽主张,施行教化应秉持中庸之道,如此方能长久,若一概而论,必然会导致疲惫困顿。曹操对此十分认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4分)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4分)
14.《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反映的曹操纳才的胸怀和气度,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筝
(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5.下列对《琵琶行》以及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行》中用“大弦嘈嘈”和“小弦切切”来分别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和轻细急促,强化了听觉效果,令人“耳”不暇接。
B.《琵琶行》中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
C.《夜筝》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指代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则照应了题目中的“夜”字。
D.《夜筝》的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既写出了女子弹筝时的全神贯注,也表现了她孤苦凄凉的处境。
16.历来便有人认为白居易写的《夜筝》是《琵琶行》的一个精妙的微缩版本。请问其中的第三句“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哪两句诗?两首诗在描写乐声时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2).杜甫《登高》中“,”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高度概括诗人颠沛流离、无限悲愁的一生。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运用了以声衬寂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和谐、安宁的日常乡村图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它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便是成长于斯;也不缺少各种精美的制造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这些“中国制造”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②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③、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18.请在文中三处空白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若走近山东手造,你一定会惊叹:一双手到底能创造出多少好物!如果说,历史长河里的山东手造有着岁月沉淀之美,那么眼下的山东手造正在以更为亲和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既不是高高在上的庙堂专供,①,它平易而家常,它质朴而亲切,它近在你我身边,更因着新时代的镌刻,生发出最美的模样。
想走近山东手造,②。街头巷尾、博物馆内、景区角落、手作工坊,甚至学院课堂上,不经意间你也许就进入了它的世界。这些新时代的山东手造,或以更加精湛的技艺与潮流互动,或与生活场景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或迸发出叫人耳目一新的创新力量。比如集合了古代匠人智慧的鲁班锁,不但成为网红文创产品,③,成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再如潍坊风筝,与游戏产品联动,借助游戏载体成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体现出时代活力。
壮大文化实力、促进乡村振兴,成为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载体、扩大对外传播的重要窗
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这才是山东手造最美的样子,你触摸到了吗?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
B.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百合花》)
C.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哦,香雪》)
D.我还没同意呢,你怎么就把这个证明开了呢?(《“探界者”钟扬》)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语文试题参考解析
B
A
3.D
4.①首先提出论点:没有充分的证据可支撑“此词非岳飞所写”一说。
②接着提出反面论点,“贺兰山”在西夏境内,与金人不相干。某学者对此的反驳观点不成立。
③文章主体部分主要论证“贺兰山”是“用典”或“借代”,既符合古代诗歌审美特征,又符合“词”的文体特征。
5.“贺兰山缺”不能证伪岳飞《满江红》。①“贺兰山”的说法并非“写实”,是“用典”或“借代”,所以“贺兰山”在西北方的西夏境内也不能证伪。②北宋诗人喜欢以贺兰风物表述个人的情志,“贺兰山缺”的“山缺”是一个常见于宋人诗词中的诗性语词,此词中“山缺”一词,是借来凑韵的,所以也无法证伪。
6.D
7.C
8.①情节上,运用戏剧性反差手法,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人物上,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独特的“男性化”外貌,侧面描写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③主题上,为后文体现“暮年而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的主题做铺垫。“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
9.①“暮鼓”是黑暗中会所的演奏,更寓意(象征)着虽迫近黑暗却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生命鼓声。②“暮鼓”寓指打工母亲虽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像父亲一样艰辛劳作的坚韧顽强的品格。③“暮鼓”和暮鼓般的母亲给“她”心灵的鼓舞,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顽强奋进的姿态。
10.C
11.A
12.B
13.(1)众人替毕谌担心,曹操说:“一个人能够对他的父母孝顺,难道不也会对他的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要寻求的人。”“惧”,担心;“亲”,父母;“……,吾所求也”,判断句。】
(2)你们一定要帮助我明察举荐出身微贱之人,只要有才能就举荐上来,让我能够得到并任用他们。
14.①任用有负于自己的人,如毕谌、魏种;②任用降将,如薛洪、缪尚;③选才不避卑贱低微之辈。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曹公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只有梁国的桥玄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
当初,曹公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就拜别遣还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可以离去。”毕谌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毕谌离开之后,就逃亡归附了吕布,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生擒。大家都为毕谌担忧,太祖说:“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封他为鲁国国相。
建安四年(199)二月,曹公回师昌邑县。张杨被部将杨丑杀死,杨丑又被眭固所杀,带领他的部队归附袁绍,驻扎在射犬邑。四月,曹军到了黄河岸边,派史涣、曹仁渡过黄河进攻眭固。眭固命令张杨原来的长吏薛洪和河内太守缪尚原地驻防,自己则领兵北行,迎接袁绍,请求援兵,不料却和史涣、曹仁在犬城遭遇。两军交战,曹军大胜,眭固被斩首。曹公就渡过黄河,包围射犬。薛洪、缪尚率众投降,被封为列侯。曹公率军回到敖仓,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的地方都托付给他治理。
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为孝廉。兖州叛乱时,曹公说:“只有魏种将不会反叛我。”当听到魏种逃走的消息,曹公愤怒地说:“只要你魏种南逃不到越地,北逃不到胡地,我一定不会饶恕你!”等到攻下射犬,活捉魏种时,曹公又说:“只因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啊!”就松开他的绳子,仍然重用他。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文本二: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丞相掾和洽向曹操提出建议说:“天下的人,才干和品德各不相同,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选拔人才。以过分的节俭朴素来约束自己是可以的,但用这标准来限制别人,或许就会出现许多失误。如今朝廷上的舆论是官吏中穿新衣服,乘好车的人,就被称为不清廉;而不修饰仪表,穿破旧衣服的人,则被赞为廉洁。致使士大夫故意弄脏自己的衣裳,收藏起车子、服饰。朝廷各部门的高级官员,有的还自己携着饭罐到官府上班。树立榜样以供人仿效,最后采用中庸之道,这样才能坚持下去。如今一概提倡这些使人难以忍受的行为,用它来约束各阶层的人士,勉强施行,必然会疲惫不堪。古人的教化,只是务求通达人情;凡是偏激怪异的行为,则会包藏虚伪。”曹操认为他的见解很好。
建安十五年,春季,曹操下令说:“从前,孟公绰做晋国赵、魏两家贵族的家臣首领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胜任滕、薛等小国大夫的职务。假如必须是清廉的人才能使用,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称霸于世!大家要帮助我显扬高明人士,即使身份卑微,也要推举,只要有才能就进荐上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5.A
16.①“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②不同之处在于:在描写乐声时,《琵琶行》运用了比喻等手法对音乐本身进行了大量的直接描写,又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显弹奏者技艺的高超。而《夜筝》并未对乐声进行直接描写,而是从听者的感受落笔,侧面烘托出乐声强大的情绪感染力。
17.(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8.①能工巧匠②耳熟能详③精益求精
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0.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表述全面,条理清晰;增强语势,强调内容,有力诠释了实现中国梦所必须具备的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21.C
22.示例:①也不是久久尘封的历史遗物②几乎不需要刻意寻觅③而且作为课程走进了课堂
23.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
这道题目在审题方面基本没有难度。材料中“把视线转向‘他们’”说明我们应该从自我关注的局限中走出来,多看看他人,多看看世界。因为人不是绝缘体,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一个人,只有在和他人的交流沟通中才能不断地确证自身,不断成长。所以,材料在提醒我们,应该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将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看到什么”和“想到什么”说明对待“他们”,既要有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也要有自己的心理感想。而给定的试题“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建材市场商铺租赁及品牌展示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A4一页纸环保印刷定制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活动板房租赁合同(含消防设施及安全检查)3篇
- 二零二五版城市绿化带基站场地租赁与景观融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办公室能源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性能1号不锈钢驳接爪批量采购供货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清算注销及员工安置及补偿及债务清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金融资产抵押交易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古建筑修复工程劳务承包施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钢材现货及期货交易合同示范文本3篇
- 轮式智能移动操作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基于ROS的Python编程 课件 第4章 机器人运动应用实例
- 2024质量管理理解、评价和改进组织的质量文化指南
- 手指外伤后护理查房
- 油气回收相关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我能作业更细心(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二年级
-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 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 英国足球文化课件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3年公务员考试新疆维吾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克达拉市预测试题含解析
- 医院投诉案例分析及处理要点
- 烫伤的安全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