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册文言文课后练习答案整理
七上5、童趣
一、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
并且看得入了迷;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我认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仔细观察、富有童真童趣、有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25、《世说新语》两则
一、1、这些词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轻松愉快、温馨和隆的家庭气氛(fen);
儿女:古义是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
2、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相当于“您爸爸”;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相当于“我爸爸”。
我认为元方不失礼。因为元方年纪还小,不能用大人的标准要求他,况且友人失礼在前;
或者:我认为元方失礼。00虽然友人无信无礼,但他知错就改,我们应该原谅他人,给他机会,得
饶人处且饶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三、我认为“撒盐空中”好。因为盐是白色的,并且与雪形似,撒下去朝下,而柳絮则飘上;或者:
我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柳絮很轻,是白色的,被风吹起时,非常像轻飘的雪花,它与雪都是自
然景物,有动态美,这样比拟非常形象、贴切。
七下5、伤仲永
一、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
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
刖;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或:生五年(童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才能初露);十二三岁(少年),“不能
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又七年(青年),“泯然众人矣”(才能平庸)。
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
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这么一个道理:后天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要重视加强后天学习。或一个
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10、木兰诗
二、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鞫,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
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1、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如果是重叠,词语完全相同。)
2、顶真、联珠;3、排比。
四、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木兰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儿的刚健;
并且人物具有传奇性;还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20、口技
二、1、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
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除了使结构保持完整以外,也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或
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5、短文两篇
一、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具有勇敢追求、死而不己、甘为人类
造福的精神。
八上21、桃花源记
二、寄托了这样的社会理想: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和平安定、社会平等;
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
在当时的条件下不能变成现实;
这一理想是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剥削、摆脱压迫的要求,具有
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幻想。
三、2、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答“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
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3、这句话中包含:渔人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渔人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二、1、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
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意在表明只要屋主人品德高尚,“陋
室”就不陋,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2、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以下美好的品质: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
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有美好的姿质,美名远扬。
3、(1)对那些人红灯绿酒生活的鄙弃,或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2)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
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
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26、三峡
一、1、作者是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是为写水作铺
垫,山高、岭连、峡窄,必然水急。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
不同景象;因为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所以先写夏水。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语言特点是: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
气。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
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三、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
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7、短文两篇
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
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
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
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
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
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
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闲人”并不是闲极无聊的人,而是
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突出政治生活清闲,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也足见他的旷
达情怀。)
八下21、与朱元思书
山“奇”在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水“异”在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24、送东阳马生序
一、幼时求书(借书、读书、得书)之难;加冠后求师之难;从师求学之苦;
他是这样克服的:借书抄录,博览群书;远道求师,态度恭敬、谦虚;克服衣食住行的物质之苦;
他能够这么做是因为:“余幼时即嗜学”(有浓厚的读书兴趣);有旺盛的求知欲望;有吃苦的坚毅
品格;“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所学
的科目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学不好的。平时成绩好的同学都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因此,我们要培养自
己的学习兴趣。
对于他的从师尊师方式,我们不能苟同。尊师,应该谦虚,但师生之间应提倡平等交流,当我们在
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或有疑问时,一定要大胆请教老师,而不是一言不发;对老师教学中偶尔出现的错
误也应委婉指出,正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6、小石潭记
一、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水一石一树一鱼)(溪身一岸势)(气氛一感受)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7、岳阳楼记
一、''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
“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
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拥有宽阔的胸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超越了个人的
忧乐;树立崇高的理想;有预见性,先人后己,先苦后甜,无私高尚。
28、醉翁亭记
二、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薪”,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
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三、黄庭坚的《瑞鹤仙》浓缩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基本用原句连缀成篇,显示出极
高的提炼再创功力,形式上也完全变成了“长短句”。但由于近乎是文字游戏,又不出新意,所以读起
来未免索然寡味。黄庭坚出于对《醉翁亭记》的酷爱,才有此改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但要言
之成理。)
九上21、陈涉世家
一、1、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
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
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
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
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
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
了人心动向。
2、舆论准备包括:
⑴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臂鱼腹中;
⑵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
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
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
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
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
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
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三、陈胜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有敏锐的洞察时局的能力,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
的才略和胆识的人;但他又轻信人,没主见,乃至失信于人,不得民心。
22、唐雎不辱使命
一、1、我认为秦王要求“易地”包藏祸心,不可能用多于十倍的土地换安陵,谁会做亏本的生意
呢?简直就是欺骗!想不费一兵一卒就消灭安陵,居心不良。
2、秦王:兴师问罪、武力威胁、利益诱惑、用“天子之怒”相威胁;
唐雎:直接否定、表明立场、揭露用心、用“布衣之怒”反击、拔剑而起。
四、士指武士、文士、低级官吏。历史上有名的“士”:晏子使楚、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冯
谖、荆轲刺秦王、毛遂自荐;
九下17、公输
一、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
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墨子的劝说艺术:逻辑方法(比较法、归类法),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境地,语言或强悍有力或形
象夸饰或尖锐直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三、鲁迅的小说《非攻》是他的《故事新编》里最有史料依据、最少虚构意味的一篇,里面的墨子
形象与《公输》里的墨子没什么大的区别,只是性格内涵更丰富。如他的俭朴,他的坚忍,他的实干精
神,他对普通百姓深厚的关切与同情等,在小说《非攻》里都有所表现。
18、短文两篇
一、第一则短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二则短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
一步的解释和阐述;第二则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19、鱼我所欲也
一、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
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
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
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
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
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三、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CPBA应试策略试题及答案
- 机器人训练员试题及答案
- 第1讲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026版大一轮高考物理复习
- 切不可忽视的美容师考试细节试题及答案
- 基于市场的二手车评估模型试题及答案
- 七下政治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宠物营养师考试内容分析及试题答案
- 2024年语文学习反馈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统计学题型及解法探讨试题及答案
- 数字孪生机场数据融合-全面剖析
- (二模)咸阳市2025年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2(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融资部业绩考核及奖励办法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项讲座
- 2025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
- 环境政策协同效应-第1篇-深度研究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秋季校园招聘15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棚户区改造项目(EPC)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中国军用方舱行业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锅炉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